第1379章:山雨欲來風先起

當日回到肅王府後,趙弘潤獨自坐在書房內思索着孫叞所講述的那些。

做最壞打算想,如今的大梁,已然落入了太子弘譽的掌握,這讓趙弘潤難免有些擔心甘露殿的父皇。

原因很簡單,似太子弘譽這般撤換六部尚書,那是多麼大的事?可是在甘露殿內養歇的父皇,卻始終沒有出面,這讓趙弘潤不由猜測起來,莫非他們父皇已遭到太子弘譽軟禁?

而對此,趙弘潤簡直難以置信。

他父皇那是什麼人?

那可是奪嫡上位的君王,豈會不防着一手?

按理來說,不至於會遭到太子弘譽軟禁——要知道,哪怕趙弘潤再是認可太子弘譽的才能,但與他們父皇相比,趙弘潤仍然覺得相差一大截。

至少,自從魏天子認真以後,趙弘潤就再也沒有從這位父皇身上佔到上風,那所謂的父子戰爭,他依舊是「兩勝四負」的局面。

不是趙弘潤不想扳平,甚至取勝,問題是他實在抓不到機會。

然而那樣的父皇,卻居然被太子弘譽軟禁了?

這讓趙弘潤不由地暗自猜想:難道父皇果真老了?

當然,關於「軟禁」的事,這還只是趙弘潤的猜測,畢竟在親眼見到他父皇之前,他也不敢保證他父皇是否遭到軟禁,萬一他父皇的確是將國家與社稷交給了太子弘譽呢?

更何況,趙弘潤實在也想不出太子弘譽有什麼理由軟禁他們父皇,畢竟太子弘譽明擺着已經是承接皇位的儲君,按理來說根本沒有理由做出這種事——難道只是爲了早幾日執掌大權?這太可笑了。

想到這裡,趙弘潤按捺心中的猜忌,等着青鴉衆的彙報。

而與此同時,在皇宮內的東宮,太子弘譽正坐在內殿,手拿着一張紙,若有所思。

只見在這張紙上,清楚地記載了趙弘潤今日一整天的行程,時間精確到幾時幾刻。

良久,他長吐一口氣,將這張紙遞給在旁的張啓功。

張啓功接過那張紙掃了兩眼,正色說道:“看來肅王多少已有些起疑,正在四處打探……”

太子弘譽閉着雙目沉思了片刻,問道:“趙弘疆、趙弘信、趙弘宣三人,還未表明態度麼?”

“至今還未收到他三人的迴應。”張啓功搖了搖頭,隨即又補充道:“不過,據細作送回來的消息稱,陽翟王趙弘璟曾私底下前往宋郡,與慶王趙弘信相見。”

“趙弘璟……”太子弘譽微微睜開雙目,眯着眼睛喃喃唸叨着這個名字,語氣中仍舊充滿了殺氣與惡意:“他不過是一隻喪家之犬,我遲早將他生擒,將其凌遲處死、碎屍萬段!”

聽聞此言,張啓功低聲說道:“太子殿下不可輕敵。……關於趙弘璟,在下左思右想,總感覺有點不對勁。”

“什麼?”太子弘譽臉上露出幾許疑惑。

只見張啓功面色凝重地說道:“趙弘璟當初封到陽翟,陽翟乃貧瘠之地,何以趙弘璟竟能私底下湊起一支私軍?他的糧餉哪裡來?軍備哪裡來?”

“不是前兵部尚書徐貫與前戶部尚書李粱私下挪動麼?”趙弘譽皺着眉頭說道。

張啓功聞言搖了搖頭,正色說道:“戶部的賬目清點不清,這是正常的,當年我大魏遭受五方勢力圍攻時,戶部耗盡國庫的存金,一方面流入市集填平市集的米價差額,一方面又向國內貴族借貸,如此龐大的數目,會有出入在所難免,並不能肯定就是李粱截取了稅金……殿下別忘了,當初趙弘璟還在大梁時,雖然主持戶部,但李粱與他的關係並不融洽。當然,那位李尚書與咱們也並不融洽就是了……”

“唔。”太子弘譽點了點頭,隨即又問道:“兵部也是相同情況吧?”

張啓功輕笑着點了點頭,說道:“當年朝廷允許國內貴族籌措私軍,由於戰況險峻,兵部在沒有登記的情況下,就將軍械庫的器械發放給了國內的私軍……既然前兵部尚書徐貫與太子殿下並未一路,那就索性讓他背了這責任。”說到這裡,他在笑了兩聲後,忽然嚴肅了表情,正色說道:“總而言之,兵部與戶部,與趙弘璟多半是沒有什麼關係的,可趙弘璟卻能在短短半年前,湊足一筆錢財,私底下組建了一支萬餘人的私軍,若非那日派了禁衛前往陽翟,我等還被矇在鼓裡……”

太子弘譽聞言,一邊用手指敲擊着桌案,一邊沉思着。

張啓功的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有一夥人,在私底下給趙弘璟提供着資金,幫助後者積蓄力量。

至於究竟是誰,太子弘譽也不得而知。

不過無所謂,趙弘璟花費了大半年積蓄的那些可憐的兵力,早已被他派遣禁衛設法除掉了,如今的趙弘璟,只不過是喪家之犬。

唯一讓太子弘譽感到顧慮的是,他至今仍沒有找到趙弘璟的下落,因此他暗自猜測,趙弘璟是否有可能逃到趙弘信、趙弘宣、趙弘疆這三位外封的兄弟那邊。

這三位外封的兄弟,與太子弘譽的關係並不是很和睦,慶王弘信就不用多說了,當年趙弘譽借「金鄉屠民」一事將其一腳踹到宋郡,慶王弘信至今還未擺平難纏的北亳軍,對他趙弘譽可謂是恨之入骨;而桓王趙弘宣,因爲長皇子趙弘禮的關係,一直以來就對他趙弘譽抱持敵意;唯獨剩下燕王趙弘疆,與他趙弘譽以往並未發生齷蹉,但是此人在北疆與桓王趙弘宣同進同退,因此與太子弘譽的關係也好不到哪裡去。

這不,邀請諸兄弟回大梁見證登基大典的書信發出去已有十日,唯獨肅王趙弘潤應邀來到了大梁,其餘趙弘信、趙弘宣、趙弘疆三人,皆沒有任何動靜。

想到這裡,太子弘譽沉聲說道:“趙弘璟的事,暫且放在一邊,如今當務之急,是想辦法讓趙弘宣、趙弘疆、趙弘信三人前來大梁……”

聽聞此言,張啓功搖搖頭說道:“話雖如此,但正如在下當初所斷言的那樣……恐怕三人不會中計。”說到這裡,他暗示趙弘譽道:“在下以爲,太子當另做打算。”

聽到張啓功口中那句「另作打算」,太子弘譽的面色便變得凝重了幾分。

因爲當初張啓功在向太子弘譽獻計時,有兩條計策。

第一條,無非就是借「見證登基大典」這件事,將肅王趙弘潤、桓王趙弘宣、燕王趙弘疆、慶王趙弘信四人騙到大梁,解釋兵權。

這條計策,合乎情理,畢竟歷代新君登基,同輩的兄弟的確是要到場見證,擁護新君。

但問題是,趙弘宣、趙弘疆、趙弘宣三人又不是傻瓜,在得知大梁這一年多來發生的變化後,怎麼可能輕易前來大梁呢?——也只有以往就支持太子弘譽的肅王趙弘潤,會如此乾脆地前來大梁,雖然這位殿下此番前來,恐怕也是心存着某些別的想法。

至於第二條,那就是判定那幾名兄弟的罪名,畢竟拒絕赴大梁見證新君繼位,這是說不過去的,只要太子弘譽這邊稍微運作一下,就能將「擁兵自重」、「圖謀不軌」罪名按在那幾名兄弟頭上。

只不過,這樣一來,兄弟幾人也等同於徹底撕破了臉皮,搞不好那幾個兄弟會「矯詔起兵」,聯手對抗他,到時候,國內說不定就會爆發一場內亂。

不過慶幸的是,諸兄弟中最擅長打仗的肅王趙弘潤,已於前兩日來到了大梁,這讓太子弘譽大大鬆了口氣,否則若是這位兄弟亦拒絕邀請,太子弘譽還真不敢弄什麼登基大典——若是登基之後,鎮守魏國四方的兄弟王侯依舊不尊君令,那豈不是徒惹天下人恥笑他趙弘譽?

“……太子殿下,在下以爲,此事不易再拖,應當向那三人發出最後通牒。”

見太子弘譽似乎仍在考慮此事,張啓功壓低聲音說道:“再拖下去,待等肅王那邊亦察覺了不對,被他走脫,那可就前功盡棄了……”

太子弘譽沉思了片刻,眯了眯眼睛,沉聲說道:“好!就依你的意思,於垂拱殿發佈詔令,勒令趙弘宣、趙弘疆、趙弘信三人於五日內趕赴大梁,若違此期限……則視爲叛逆!”

張啓功聞言面色一正,拱手讚道:“太子殿下英明!”

說罷,他好似想到了什麼,壓低聲音說道:“太子殿下,肅王那邊,在下建議還是多派些人手,謹慎些爲好……”

儘管張啓功說得頗爲隱晦,但太子弘譽還是能夠聽懂前者想要表達的含義:派遣軟禁肅王趙弘潤一行人!

只見太子弘譽眼眸中閃過幾絲複雜神色,惆悵說道:“此事……不必操之過急。”

聽聞此言,張啓功緊聲說道:“太子殿下,肅王那邊可是……”

“我知道!”太子弘譽打斷了張啓功的話,正色說道:“啓功,你要知道,我雖希望收回諸兄弟兵權,但並不希望與八弟交惡,待日後穩固下來,我還是會重用弘潤,爲我大魏開疆闢土……”

說到這裡,他也不知想到了什麼,興致闌珊地說道:“總之,這件事再緩幾日,除非弘潤他有意逃離大梁,否則,絕不允許派兵軟禁。”

見太子弘譽主意已決,張啓功搖了搖頭,只能拱手領命。

數日後,垂拱殿發佈的詔令送到了宋郡昌邑縣的慶王弘信手中。

慶王弘信在看罷詔令後,勃然大怒。

與此同期,相同的詔令亦送到了河東郡安邑縣的桓王趙弘宣手中。

後者在看完詔令後,亦是面色不善。

最終,慶王弘信與桓王弘宣,依舊按兵不動,誰也沒有前赴大梁。

第727章:姬潤與景舍 三第394章:碭山軍的主場第157章:梟雄末路 二合一第九十章:接管第1112章:武舉第1110章:王用商人第990章:戰前準備第1291章:瑣碎第690章:齊魯聯軍進擊第1074章:堂審第1230章:千里馳援!從天而降的援軍! 二 二合一第二百九十四章:肅王府的翠筱軒第1182章:誰偷襲了誰? 三第1296章:忙碌的肅王府第109章:萬全之策 二合一第305章:遊說 二合一第336章:平輿之戰第1193章:愈發不利的戰況第695章:田広的責難 二第732章:待等來年第兩百二十五章:論功行賞第1386章:困惑與決意 二合一第605章:惡徒! 二第833章:七日期限『加更16/33』第661章:銍縣淪陷第1121章:中陽行宮第173章:萬世之基 二 二合一第1379章:山雨欲來風先起第591章:堂審 二『關於年後加更機制』第三百三十三章:雙贏的合作 二第74章:不退反進 二合一第982章:初見衛穆第1326章:慶王跌倒 二第300章:四月 二合一第483章:天子駕到第225章:沿海襲韓 二合一第三百一十三章:軍造署第1345章:牽一髮而動全身 二第310章:諸將投魏 二合一第889章:東雍之爭 五第1362章:格局變幻第992章:步步爲營 二第一百二十二章:魏國攻防戰 二第1352章:歸來的鴉五第337章:平輿之戰 二第二百六十三章:衆人拾柴『加更9/14』第754章:詭異的戰況第677章:宿縣初戰 二第235章:顧慮 二合一第799章:失敗的演繹『加更6/30』第三百五十三章:危機解除之後第三百二十四章:兄與弟 二第七十六章:藏第659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二第499章:臨行前的安排第二十七章:蘇姑娘第56章:主動出擊的齊魯聯軍 二合一第316章:因勢利導 二合一第1182章:誰偷襲了誰? 三第三百四十一章:第二日第861章:準備觀戰第963章:年末 二第325章:推波助瀾第210章:宣戰! 二合一第794章:反常 二第219章:進退 二 二合一第588章:再次搞砸第554章:意外 二第三百零八章:遠方的變故 二第72章:北上見聞 二合一第1106章:乙卷熱潮 二第10章:頤王的不安 二合一第1179章:混亂的戰局第707章:耿直的固陵君第三百一十八章:變故第二百五十八章:可預測的亂『8/14』第797章:再探吏部本署第426章:僵持第44章:追緝蕭鸞 二合一第73章:將計就計 二合一第389章:開打!開打!鴉嶺峽之戰!第1149章:川雒的分歧第五十八章:玉瓏公主第1327章:雍王的時運第588章:再次搞砸第1353章:後續第576章:明哲保身第433章:鏖戰!雒城防守戰! 二第一百零七章:一封書信第775章:恰遇奇案 二第390章:鴉嶺峽夜伏『補更11/14』第829章:衝突 二第1201章:司馬安破嶢關第670章:靜觀齊軍第374章:入營第三百三十四章:秋狩 二第237章:朝議親征 二合一第217章:湖陵戰場 二 二合一第943章:丹水之戰 一點五
第727章:姬潤與景舍 三第394章:碭山軍的主場第157章:梟雄末路 二合一第九十章:接管第1112章:武舉第1110章:王用商人第990章:戰前準備第1291章:瑣碎第690章:齊魯聯軍進擊第1074章:堂審第1230章:千里馳援!從天而降的援軍! 二 二合一第二百九十四章:肅王府的翠筱軒第1182章:誰偷襲了誰? 三第1296章:忙碌的肅王府第109章:萬全之策 二合一第305章:遊說 二合一第336章:平輿之戰第1193章:愈發不利的戰況第695章:田広的責難 二第732章:待等來年第兩百二十五章:論功行賞第1386章:困惑與決意 二合一第605章:惡徒! 二第833章:七日期限『加更16/33』第661章:銍縣淪陷第1121章:中陽行宮第173章:萬世之基 二 二合一第1379章:山雨欲來風先起第591章:堂審 二『關於年後加更機制』第三百三十三章:雙贏的合作 二第74章:不退反進 二合一第982章:初見衛穆第1326章:慶王跌倒 二第300章:四月 二合一第483章:天子駕到第225章:沿海襲韓 二合一第三百一十三章:軍造署第1345章:牽一髮而動全身 二第310章:諸將投魏 二合一第889章:東雍之爭 五第1362章:格局變幻第992章:步步爲營 二第一百二十二章:魏國攻防戰 二第1352章:歸來的鴉五第337章:平輿之戰 二第二百六十三章:衆人拾柴『加更9/14』第754章:詭異的戰況第677章:宿縣初戰 二第235章:顧慮 二合一第799章:失敗的演繹『加更6/30』第三百五十三章:危機解除之後第三百二十四章:兄與弟 二第七十六章:藏第659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二第499章:臨行前的安排第二十七章:蘇姑娘第56章:主動出擊的齊魯聯軍 二合一第316章:因勢利導 二合一第1182章:誰偷襲了誰? 三第三百四十一章:第二日第861章:準備觀戰第963章:年末 二第325章:推波助瀾第210章:宣戰! 二合一第794章:反常 二第219章:進退 二 二合一第588章:再次搞砸第554章:意外 二第三百零八章:遠方的變故 二第72章:北上見聞 二合一第1106章:乙卷熱潮 二第10章:頤王的不安 二合一第1179章:混亂的戰局第707章:耿直的固陵君第三百一十八章:變故第二百五十八章:可預測的亂『8/14』第797章:再探吏部本署第426章:僵持第44章:追緝蕭鸞 二合一第73章:將計就計 二合一第389章:開打!開打!鴉嶺峽之戰!第1149章:川雒的分歧第五十八章:玉瓏公主第1327章:雍王的時運第588章:再次搞砸第1353章:後續第576章:明哲保身第433章:鏖戰!雒城防守戰! 二第一百零七章:一封書信第775章:恰遇奇案 二第390章:鴉嶺峽夜伏『補更11/14』第829章:衝突 二第1201章:司馬安破嶢關第670章:靜觀齊軍第374章:入營第三百三十四章:秋狩 二第237章:朝議親征 二合一第217章:湖陵戰場 二 二合一第943章:丹水之戰 一點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