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三章 百廢待興

經過連續數日的磨合,新朝廷各衙門終於從頭緒繁雜紛亂之中找到了感覺。各衙門官員也終於開始磨合成型,京城的局面也從紛亂之中慢慢變得有條理起來。

街市上,有店鋪陸續的試探性的開業。雖然呂中天對京城進行過連續的搜刮,但其實百姓自有百姓的辦法,特別是商賈們,精明之極,鼻子也靈敏的很。早在女真人南下之時,很多人便未雨綢繆藏匿了大批的糧食物資貨物錢財。各家自有各家的辦法,各人自有各人的藏匿之策,所以即便呂中天在汴梁城中搜颳了幾次,很多百姓之家的財物物資得以存留了下來。

開始時,朝廷頒佈了開市開業開航的聖旨,這些商賈之家還有些擔心這是朝廷的引蛇出洞之策,他們謹慎的觀望着態勢,不敢輕易開業。但隨着局面的發展,他們終於放下心來。汴河大街上的張家正店和楊二嫂正店等幾家老字號試探性的開店營業,竟然引得當朝宰相林覺親自帶着隨從來吃飯。付了雙倍的價錢不說,還分別給兩家酒樓替了匾額,稱讚他們是商界的先鋒和楷模。

這消息一傳出去,頓時街市作坊紛紛開業,不管有沒有多少貨物可以賣,但門臉卻是要開着的。而且爲了解決貨物不足的問題,朝廷特意組織了船隊往就近的沒有經過戰火璀璨的兩淮之地免費爲他們採購貨物。而且爲了解決商家和百姓們手中拮据,難以促進商業繁榮和缺少購買手工業原料的問題,三司使楊秀貼出了免息官貸告示。

告示公佈了一個讓人難以置信的好消息:所有商賈作坊乃至百姓,都可以在三司衙門申領免息的貸款,以一年爲限,按照衙門公佈的標準,按照經營規模覈准官貸數目。大型商行最高可貸銀千兩,小型商鋪作坊等最少也可貸銀五十兩。普通百姓之家,可貸銀十兩至五十兩不等。這官貸不但無息,而且可延緩三年歸還官府。也就是說,在三年之內,這些銀子不收利息,任百姓和商家們使用流轉。此舉正是爲了讓商家工坊和百姓們能夠度過眼下的難關的措施,可反過來促進商賈和百姓們早日正常的經營和生活。而且因爲免息,三年還十兩到五十兩銀子的壓力並不大。

這項措施簡直好的令人難以置信,但總有膽大的和急於重新上路的百姓來當出頭鳥,當他們捧着白花花的銀子回家時,這件事又一次成爲了現實。數日之內,三司衙門發放了近三百萬兩紋銀的官貸,而這些銀兩便迅速的成爲京城商業流通的促進劑,盤活了整個京城市場。

這個辦法當然是林覺的主意,楊秀因爲市場流通不暢,百姓們大多數已經成爲赤貧之家而無法採購和消費,很多小本經營的商賈作坊沒有本錢展開商業和製造的活動而苦惱,前來詢問林覺該怎麼做時,林覺想到了當初變法時的常平新法的措施,便是發放官貸使赤貧之家渡過難關的作法。於是便提出這種無息官貸的辦法。和常平新法不同的是,這種措施沒有增加百姓的負擔,無息本就是惠民,更設了官貸上限,三年還清的策略,便是爲了避免百姓們無力還官貸的可能。這是在常平新法的基礎上的一種更寬鬆和優惠的政策。

當然了,一個難題便是,這一大筆的銀子從何而來。事實上現在朝廷手中攥着一大筆銀子,數量高達六百多萬兩。這些銀子還要拜呂中天所賜,呂中天死後,他的家宅之中抄家便抄出了兩百萬兩鉅額財產,都是他多年貪墨所得。還有他的那些黨羽官員們被查抄家產時也抄出了七八十萬兩的髒銀。至於而其餘的三百多萬兩銀子的來源說起來有些不太光彩,那正是呂中天收繳的京城百姓之家的銀子。京城百萬百姓,近二十萬戶人家,每家每戶都被呂中天搜刮了一番。很多富家大賈殷實之家被搜刮的底朝天,原本得銀錢高達五百多萬兩,但部分已經被瓜分和消耗。楊秀查封京城國庫時,除了糧食之外,還繳獲了這筆銀兩。

關於這筆銀兩該怎麼處置,部分官員認爲該還給百姓。說這是百姓的錢財,當還給百姓云云。林覺嗤之以鼻。銀子確實是百姓的,但呂中天搜刮上來的銀兩高達五百萬,現在只剩下三百萬兩,難不成要倒貼兩百萬兩不成?若是隻歸還部分,反而落得個朝廷截留銀兩的名聲。況且就算歸還百姓,也不好操作。當初呂中天可沒有造冊說從哪一家取了多少銀子和糧食物資,難不成平均分配不成?有些官員太過迂腐,心是好心,但事兒卻不能這麼辦。

這一次便通過這種辦法,將銀兩以官貸的方式無息發放下去,解決百姓目前的困境的同時,還落得個好名聲。而且三年之後,這三百萬兩原封不動的會回到朝廷手裡。這是一種變相的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且惠及朝廷的辦法。雖然說最終百姓們的銀子成爲了朝廷的銀子,這似乎有些無恥。但這個黑鍋便由呂中天去背吧,那可不關朝廷的事。

還有另一項舉措,也是和恢復百姓的生計息息相關。汴梁城經過戰火的洗禮,北城和南城的城樓和城牆都損毀嚴重。北城還好些,畢竟只有城牆上的設施遭到損毀,城門城牆基本保持完好。但南薰門卻已經徹底報廢,連帶七八十步寬的區域都成了廢墟。這當然要迅速的修繕重建。本來這件事並不急,但林覺還是指示迅速修繕。這倒不是擔心有敵人攻進汴梁,而是爲了給城中儘快的創造就業機會。

起初這一段時間,商業和航運手工業必不能快速的恢復,大量的無業百姓暫時找不到生計,而朝廷進行修繕城牆的這種大工程便可以大量的創造就業機會。工錢哪怕少一些都可以,但可以讓無業遊民們有事做,有工錢拿,這便是這件事的重大意義所在。起碼有幾千個勞力可以就業,這大大的緩衝了京城這段時間就業的壓力。只需再過一小段時間,等城中商鋪作坊,汴河各家碼頭船行開業,外地和京城之間的商道打通之後,就業便不再是個問題。商鋪作坊需要大量的人手,碼頭上需要大量的苦力,作坊裡需要勞作的工匠夥計,一切都不再是個問題。

整個城市處於一種重生之後的躁動不安之中,各種新措施和新消息層出不窮。誰也沒想到,這座大周的都城在經歷過長時間的煎熬之後不但沒有死去,反而迅速的激發起了新的活力。人心在恢復,每一天對普通百姓而言都似乎是充滿希望的一天。人其實最怕的便是沒有希望,希望在,人心便不會死,便會爆發出令人驚歎的力量。而絕望,則可以扼殺一切生機,讓一切都變得黯淡無光。

五月初三,對於京城士子們而言,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日子。朝廷宣佈的臨時科舉便在今日進行。郭旭登基之後,數年間科舉荒廢,倒不是沒有舉行科舉,而是讀書人和士子們很多人不肯同流合污。以至於大量讀書人都只能蹉跎光陰。新朝廷中的衙門裡人員緊缺,落雁軍中選拔的部分人手根本不能滿足需要,更何況治理國家需要的是真正的人才,那可不是隨便拉一個人便能勝任的。

別的不說,落雁軍中選拔的不少人便在短短的時間裡鬧出了無數個笑話。大量的中低級的官職需要補充,否則整個朝廷的運轉便要受到極大的限制。於是這臨時的科舉取士便成爲了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這一次取士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迥異之前,林覺親自擔任了主考官的角色。

科舉考試以一種公開的新穎的形式開始。林覺和馬青山楊秀分任主副考官,現場出題,現場答題,現場公開品評。甚至考場都不在南城貢院,而是公開在朱雀門廣場之上,擺下上千張桌子,在衆目睽睽之下開考。

至於考題,更是臨場給出。主副考官當場出題,當場分發給舉子,讓他們現場作答。考題也不限於詩詞文章,而更側重於國策和軍事,以及理政之能。文章詩詞只佔據一小部分份額,其餘的皆爲實測能力。比如林覺出的一道題目便是關於如何看到商賈在國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問題,便是要找到那些對於商業在國家經濟之中的重要性看的清楚,想的明白的人。而那些認爲商賈之道乃末流低等的迂腐看法的舉子,則在這一題上便會大大的失分。馬青山更是結合自己的經歷,出了一道關於文臣和武將哪個對國家更有用的論述題。楊秀給出的題目則關於財政方面,他的三司衙門現在缺少的便是這一類的官員。

總之,這次非正式的科舉是最爲特別的一次科舉,雖然這引起了不少讀書人的爭議,但是也讓他們意識到一種風向的轉變。大周朝似乎不再是以前的那個大周朝了,很多東西已經開始改變。

第一六三六章 利令智昏第五八七章 家宴第十二章 今非昔第四六二章 禮部故人(續)第五六十四章 千里赴京第一四六八章 敵衆我寡第七四八章 替罪羊第二二五章 聖公的誕生第一千零三章 得救第六一六章 新氣象第二二二章 探虎穴第九零六章 大局爲重第一六五七章 京城事第一三七章 前倨後恭第一六二一章 請命第一一一八章 血色黃昏(六)第一六一一章 絕情絕義第一四零七章 血戰第二九九章 州府之會第一四九五章 計劃第一七零六章 大展手腳第一二八五章 大勝第九五五章 財迷心竅第一五五四章 三寸之舌第五零六章 對事不對人第八一五章 志在千里第八十章 大獲成功第一六零八章 誓師第四十一章 客來第一零九一章 流言第五七七章 初定第六百四十一章 山上來客第一一二四章 驚惶之夜(二)第一三五七章 報應不爽第五七四章 家族會議第一六六二章 海嘯襲來第二一七章 有所爲第一五七章 祛毒務淨第五八五章 拒絕第一二九四章 挾制第一六七七章 敬酒不吃第五九五章 浮生半日閒(續)第七五六章 補救第五二四章 臭罵一頓第五八五章 拒絕第七四六章 禍不單行第二五八章 犧牲品第三九二章 強詞奪理第九三九章 完美之法第一陸四六章 大決戰(七)第一一零五章 傷逝第一一四章 禁地第三十六章 路遇第八七一章 出戰第六二二章 氣氛尷尬第七六五章 局勢第一六一一章 絕情絕義第八九八章 親臨撫慰第一五四八章 質疑第五五三章 大難臨頭第一五六七章 轟鳴第一五七二章 勢不可擋第三十二章 各懷心思第八百章 變故第一五零八章 山中雨第一五四五章 絕處第七四零章 作戲第七十一章 同悲共傷第四六一章 禮部故人第五七零章 誘惑第一四五五章 窮途末路第四一二章 極大誘惑(續)第一五七一章 掩耳盜鈴第一五五一章 兵臨第一一七三 誓師第六零九章 拆臺第一三六零章 萬事俱備第九四九章 愁緒萬端第一三二七章 忠心耿耿第一五三一章 崩塌第三五九章 撮合第一四零八章 隕落第一零二四章 大逆之言第九五二章 最後的晚餐第一零三章 夜驚第一五七零章 崩塌第一七三章 新的計劃第一三一零章 逼迫第一一五五章 以卵擊石第一二三七章 歸途第一千零六章 雙喜臨門第二五二章 見師第一四零二章 決戰草原之上第八八二章 血腥鏖戰第一五八七章 要務第一二四八章 水落石出第一四三章 招攬第七六五章 局勢第六二六章 泰山大人的警告第一一零五章 傷逝
第一六三六章 利令智昏第五八七章 家宴第十二章 今非昔第四六二章 禮部故人(續)第五六十四章 千里赴京第一四六八章 敵衆我寡第七四八章 替罪羊第二二五章 聖公的誕生第一千零三章 得救第六一六章 新氣象第二二二章 探虎穴第九零六章 大局爲重第一六五七章 京城事第一三七章 前倨後恭第一六二一章 請命第一一一八章 血色黃昏(六)第一六一一章 絕情絕義第一四零七章 血戰第二九九章 州府之會第一四九五章 計劃第一七零六章 大展手腳第一二八五章 大勝第九五五章 財迷心竅第一五五四章 三寸之舌第五零六章 對事不對人第八一五章 志在千里第八十章 大獲成功第一六零八章 誓師第四十一章 客來第一零九一章 流言第五七七章 初定第六百四十一章 山上來客第一一二四章 驚惶之夜(二)第一三五七章 報應不爽第五七四章 家族會議第一六六二章 海嘯襲來第二一七章 有所爲第一五七章 祛毒務淨第五八五章 拒絕第一二九四章 挾制第一六七七章 敬酒不吃第五九五章 浮生半日閒(續)第七五六章 補救第五二四章 臭罵一頓第五八五章 拒絕第七四六章 禍不單行第二五八章 犧牲品第三九二章 強詞奪理第九三九章 完美之法第一陸四六章 大決戰(七)第一一零五章 傷逝第一一四章 禁地第三十六章 路遇第八七一章 出戰第六二二章 氣氛尷尬第七六五章 局勢第一六一一章 絕情絕義第八九八章 親臨撫慰第一五四八章 質疑第五五三章 大難臨頭第一五六七章 轟鳴第一五七二章 勢不可擋第三十二章 各懷心思第八百章 變故第一五零八章 山中雨第一五四五章 絕處第七四零章 作戲第七十一章 同悲共傷第四六一章 禮部故人第五七零章 誘惑第一四五五章 窮途末路第四一二章 極大誘惑(續)第一五七一章 掩耳盜鈴第一五五一章 兵臨第一一七三 誓師第六零九章 拆臺第一三六零章 萬事俱備第九四九章 愁緒萬端第一三二七章 忠心耿耿第一五三一章 崩塌第三五九章 撮合第一四零八章 隕落第一零二四章 大逆之言第九五二章 最後的晚餐第一零三章 夜驚第一五七零章 崩塌第一七三章 新的計劃第一三一零章 逼迫第一一五五章 以卵擊石第一二三七章 歸途第一千零六章 雙喜臨門第二五二章 見師第一四零二章 決戰草原之上第八八二章 血腥鏖戰第一五八七章 要務第一二四八章 水落石出第一四三章 招攬第七六五章 局勢第六二六章 泰山大人的警告第一一零五章 傷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