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上)

林一舟很鬱悶,因爲他剛剛拿到高俊的嘉獎,並且爲工兵的幾位有功人員配發了勳綬。

這倒不是他瘋了,或者是情緒異常,實在是立功的原因讓人哭笑不得:高俊表彰他及時將火炮帶到了戰場,跟上了大部隊的行軍速度,全體官兵在這一過程中都立功流汗了,因此授予了一定的榮譽。

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原來跟上隊伍沒掉隊都可以拿一枚軍功章,照這樣下去是不是在軍營中按點吃飯也夠升官的了?夏伯陽就在公開場合說過怪話:“這還趕不上我家四歲的小子,跟他娘出門的時候也沒說掉了隊。”

在場的人無不哈哈大笑,譏諷工兵是小兒兵,不掉隊就是本領了。

林一舟很想懟他們一句,讓他們拖着幾千斤的玩意兒走山路,但是這話說不出來,畢竟,林一舟手下的纔是工兵,纔是真正的火器部隊,就該拖着大炮亂走,想要說服夏伯陽這個猛張飛,還是得看戰場上的本領。

儘管高俊已經私下裡說過攻打太原要看炮兵的本領,但是離打太原還早着呢,眼下在盂山戰場上度日如年,炮兵們心裡真不是滋味。

但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最近幾天來,從前線方面得到的情報反饋來看,蒙古人確實是有進攻芍藥坡的計劃,甚至可能已經將主力部隊轉至南線,嵇勝率領少數偵察員甚至冒充縣民趁半夜混入盂縣城中,看到大隊的蒙古軍馬正在從北向南轉移。

所以,光軍也毫不遲疑的開始佈置進攻香爐石的計劃,南路光軍總數不過六千多人,爲了這次作戰拼湊出了三千兵力,準備一舉拿下此地,控扼周邊,通過一個反預備攻擊打垮敵軍正在醞釀的攻勢。

但是,光軍面臨着兵力過少,而敵軍守備又堅固的問題,香爐石北側有敵軍新起的箭樓六座,能容納百名弓箭手同時引弦發射,牢牢把控着上山道路。

香爐石只有東西各一條道,只要蒙古人把握好這兩條道路,光軍就算飛也飛不上去。

說起箭樓的問題,林一舟一下來了精神,提出可以用火炮將之摧毀。

“你們的射程和準頭能行嗎?”

“就這種木結構的炮樓,一發實彈上去就砸鬆了,我們拖上去四門火炮,肯定夠用!”林一舟信心很足:“我們做過相關演練。”

高俊這下子也起了精神:“那好,我們就來看看你們的相關演練!”

在光軍營地靠內的山嶺深處,工兵們樹立起十幾個木杆,中間蒙上布,作爲箭樓模型,而在距離他們一里多的地方,炮兵們氣喘吁吁的卸下炮架。他們剛纔按照戰鬥演練的劇本連走數裡山路,跟着步兵衝鋒,終於抵達了預定炮擊位置,之後,這些炮兵們一連串眼花繚亂的動作讓高俊等人都頗爲歎服,很快,黑幽幽的炮口就全都對準了前面的模型。

“按照劇本,步兵攻擊已經受阻,工兵應該給予支援!”,高俊從林一舟手中接過令旗,高高一放:“開炮!”

巨大的爆炸聲響徹山林,四門炮彈全部發出,但無一例外的落了空。

一里多的距離,火炮的散佈還是很大的,那幾座箭樓遠遠看上去十分纖細,很難正中其上。

圍觀的人響起一陣嘆息,但是林一舟鎮定自若的下令炮兵繼續準備,大約十分鐘之後,炮兵們進行了第二輪發射,這就不能不讓高俊歎爲觀止了。

四枚炮彈有兩枚正中,還有兩枚近失,這次炮兵打得相當精準,火炮就像長了眼睛一樣向預定方向發射。

“不行,這還不夠戰場,你們幾個到炮兵身邊去放火槍,聲音放大一點!”高俊大聲喊着,催促幾名衛士拿着火銃到炮兵身邊打放,巨大的聲響會讓人驚慌不適,賀萬歲、夏伯陽在後面已笑出了聲。

但是炮兵們卻對這樣的響聲無動於衷,林一舟暗自竊笑,炮兵們天天聽那個大傢伙發言,火槍的那點兒響聲對他們來說簡直就像嬌喘一樣。

高俊當然也明白這一點,其根本目的也不過是讓賀萬歲他們心服口服而已,果不其然,看見炮兵們在火槍的巨大鳴放聲當中依舊有條不紊的裝填,並且準時進行了第三輪齊射,又是兩發炮彈命中之後,賀萬歲也不得不服氣了。

用火炮摧毀箭樓最後被證明可行,高俊讓林一舟準備八個優良的炮組以及六門狀態良好的火炮跟隨大軍一起行動,一定要在半個時辰之內摧毀所有箭樓。

而對於蒙古人在香爐石前後的營寨,另一名工兵將領任福的表示可以用炸藥摧毀。

這是工兵們的另一項成果,把六個炸藥磚塊排成一個方格,用繩子捆綁好,爆炸效果威力驚人。

既然人數不足,那就要用火藥來換命,本來各部隊都有一定的火藥使用限額,不能輕易使用儲備,要爲日後的戰鬥留有備用火藥。但高俊這次卻讓負責進攻的部隊不要吝惜瓶瓶罐罐,把庫存全都拿出來,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拿下香爐石。

主帥有令,將士冒死。光軍精銳,盡數出擊!

在蒙古人進攻香爐石的當天,木華黎還沒有意識到戰場形勢將會發生變化,對芍藥坡的進攻已經準備妥當,這些天來是木華黎難得的放鬆時刻,只等臘月二十二,他就要打高俊一個措手不及。

“這樣的忠心真是難得一見,我大蒙古國就是需要你們這樣的人才,越多越好!”木華黎也非常高興,親手將一串金光閃閃的鏈子掛到此人的脖子上:“這是高昌人送給我的禮物,我將它賜給你這位勇士,並送你一個蒙古名字也可拔都,你要繼續爲大蒙古國努力奮戰!”

“小人一定盡力!”呂狗兒連忙叩頭謝恩。

木華黎微笑的坐回自己的位置上,正考慮要不要休息一下的時候,他的侍從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元帥,南邊有急報,敵軍開始進攻香爐石!”

木華黎吃了一驚,就在這時,遠方傳出光軍隆隆的炮聲。

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四章 轉運司(下)第二十三章 大軍直下河北(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一章 船隊(上)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尾聲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七章 願(上)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二章 糧(下)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七章 軍隊(上)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尾聲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三章 北鄙備戰急(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九章 戰鼓鼕鼕(上)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十九章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金朝的國朝文派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
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四章 轉運司(下)第二十三章 大軍直下河北(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十八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下)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十一章 前營騎兵(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一章 船隊(上)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尾聲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七章 願(上)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二章 糧(下)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九章 水火相勝,宋金交兵(上)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二十三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上)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七章 軍隊(上)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十五章 熬不過的非議(上)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尾聲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十三章 行軍法令(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三章 北鄙備戰急(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九章 戰鼓鼕鼕(上)第十六章 刀與銃(下)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十九章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金朝的國朝文派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一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上)第十六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