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 跨戰線馮達獻良策,戰吳橋李銘立大功(上)

上一次挫敗了木華黎的攻勢之後,太平軍把前線陣地延伸到了黎集寨鎮,這是舊濟南府轄區的邊界點,再往前走一步就是就德州的範圍。

而目前,嚴實將他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博州,相比而言,德州則主要是由蒙古軍隊負責防守,協同他們的漢軍將領更是高俊咬牙切齒,欲除之爲後快的那羣叛徒組成的安魯軍。

除此之外,揹負12項指控,已經被根據地司法院缺席判處死刑的黃承舊也在德州,就在去年,他又向蒙古人提出了壞的冒泡的建議,驅趕德州人民出城,將整個城市以內的房屋都據爲己有。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促使高俊立刻攻打德州的重要動力,除此以外,從戰略上考慮,德州是山東的北部門戶,與景州遙遙相望,只要攻下這裡,進能威脅運河,退能死守山東。

而博州則是另一種情況,這裡是嚴實的老巢,屯聚着他的主力兵馬近十萬人,雖然丟失了山東的絕大部分地盤,但在臨走之前,嚴實將糧食和人口全部擄掠到自己的魔窟之中,逼迫他們爲自己反功倒算的大業辛苦勞作。而這裡也集中了相當的糧食,軍械以及其他物資,這也是高俊目前急需的。

這次作戰,高俊不再像以往出境作戰一樣各軍分立,反而將部隊集中起來,以四個正軍營的兵力從禹城出發,先攻平原縣,再攻德州,而剩餘兩個營則分別扼守臨邑和莒鎮,牽制敵軍其他部隊的行動。

既然已經配屬了這麼多附屬兵力,也就沒必要讓所有的營一字排開各打各的了,高俊要把拳頭捏起來,直接給對手一個猛虎掏心。

正月十五剛過,士兵們告別故鄉,從禹城出發,跨過了黎寨鎮,邁向了敵人控制下的土地,他們的第一個目標是平原縣。

戰鬥進行得比高俊想象的更快,前鋒部隊幾乎是一個吶喊就上了城頭,這也和這段時間的訓練密不可分,由於增強了進攻方面的訓練,太平軍配屬了足夠的附屬兵力,走到平原縣城的時候,士兵們體力充沛,肚子也不是空空如也。

由於增加了貼軍和工兵,製作工程器材的速度也遠較以往更快,即便是敵軍堅守不出,前鋒部隊也在一個晚上就趕出了無數的雲梯撞車,第二天直接發動攻城,等高俊率領部隊抵達平原縣城下的時候,士兵已經吆喝着將城內的糧食搬出來,供大軍使用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德州城內的蒙古守軍才發覺高俊發難,他們立即做好戰鬥準備。

木華黎也不傻,既然彭義斌穿越了高俊的整個防區,將河北鬧了個天翻地覆,這就說明他們倆之間存在着默契,既然如此,現如今彭義斌風生水起,高俊怎麼可能不助助興呢?而他如果想要進攻的話,目標只會是德州與博州兩個。

所以,看似專心於河北戰事的蒙軍始終沒有放鬆德、博兩州,除了本地的駐軍之外,還部署了上萬軍馬在景州一帶,一旦高俊發動進攻,景州的軍馬就立刻南下馳援,與守軍裡應外合擊破高俊。

經過幾次根據地的防禦戰,目前太平軍的防衛能力已不再被人懷疑,但他們能否在境外取得重要勝利依舊是個未知數。至少從目前幾次戰況來看,太平軍並不擅長在境外持續作戰,無論是運河之戰還是蘆葦蕩之戰,都是邊打邊撤,一路退回到境內才能徹底擊潰敵人。

既然如此,只要蒙古人不麻痹大意,始終維持着對敵軍的攻勢,最次的結果也是將太平軍逼回他們自己的地盤。

對於木華黎來說這已經足夠了,現如今河北戰場的形勢已經開始有微妙的改變,蒙古人漸漸的好轉起來。此時此刻,木華黎要集中力量對付河北的叛軍,而不能過分的牽扯在山東事務之中,所以,他只要求德州和博州死死保住各自的城池,確保一個進攻山東的橋頭堡,除此之外別無要求。

總不能這也做不到吧?

高俊很快就得知了援軍正在南下的消息,這對他來說一點也不奇怪,但儘管如此,他還是對帳中的諸位將領說:“儘管河北戰事緊急,木華黎卻始終沒有忘掉德州,這種各方兼備的考慮思量是很難得的,我等確實不如人家。”

太平軍早就過了當初那個弱小無名,急需通過戰鬥證明自己,因而帶有強烈的自尊心的時代了。現如今,他們可以十分優容的對對手作出評價,就像是新進的主官對他剛配的滿臉青春痘的副手做評價那樣。

“我軍能否在敵人的援軍到來之前攻破城池?”高俊率先問的第一個問題。

這誰都不能打包票,在過去一年之中,敵軍更加鞏固了德州城牆,讓這座城市在防禦上近乎無可挑剔,而且他們將城中居民全部驅趕出城外,儘管在政治道義上殘暴不仁,但也確實杜絕了城內響應的可能性。

一年之前,太平軍攜大勝之威尚且不能破城,現如今,要在春季泥濘當中迅速攻破德州,誰也不敢保證。

“那麼我軍是否有能力擊退敵軍的援兵呢?”

根據斥候的報告,敵軍旗幟蔽天,隊伍綿長,保守估計也超過了6000人,其中真正的蒙古騎兵至少有2000人。

“我認爲應該主動尋求與敵軍之間的野戰,現如今我軍已經補充了大量的隨軍運輸部隊,也具備了糧食自持力,就目前在營中的運輸部隊的力量,足以讓我們全軍立刻開拔到上百里外的另一戰場,然後依靠保存的糧食,與敵軍耗上半個月。”

馮達又一次率先發言,此時各位將領心中想的事情差不多,但馮達畢竟是高俊的老人,發言起來確實沒有顧忌,因而再一次領先諸將:“我軍應該更積極主動的尋求與敵人的戰略決戰,而不是再次包圍城池,等到援軍兵臨城下的時候再阻擊。依我看,我軍甚至可以甩開大步,徹底放棄對德州的包圍,全體北上,對敵軍發動強擊。”

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一章 北?南?亂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四章 高中(下)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一章 北?南?亂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一章 武學(上)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三章 白刃紛紛(上)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三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八章 失敗(下)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尾聲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尾聲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尾聲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一章 糧(上)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
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四章 起落山道(下)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一章 北?南?亂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四章 高中(下)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一章 北?南?亂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一章 武學(上)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三章 白刃紛紛(上)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二十章 血策(下)第三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八章 失敗(下)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尾聲第十一章 雪之進軍(上)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尾聲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尾聲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一章 意外的故人(上)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一章 糧(上)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一章 瘴雲滾滾(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二十章 一些微妙變化(下)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