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

憂心忡忡的真德秀聽完宋慈的報告之後,便叫他隨着軍情的令船去一趟臨安,將這些事全部都告訴鄭昭先。

宋慈即刻乘船,星夜抵達臨安,這艘船是爲了傳遞軍情而設計的,航速極快,從淮河沿岸到達臨安城也不過花費了僅僅四天而已。於是乎,淮南沿岸的最新進展告訴了鄭昭先,而畢再遇與高俊被分割包圍,泗州城被忠義軍克服的事也傳進了朝堂之中。

趙昉得知高俊被包圍,立刻去求見史彌遠,然而後者卻推辭不見,很明顯不願意多解釋這些事情。

無法見到史彌遠,而這個時候,根據地方向又傳來了快信,原來根據地也和高俊失去了聯繫,現在何志也集中兵力,一方面防備密州,另一方面還要防禦海州,如果南北兩路紅襖軍真的夾擊的話,根據地是很難守衛得住的。

尤其現在正是農忙時分,不可能集中太多的民兵,所以何志也也不得不催促趙昉將下一批糧食儘快運來。

滿腹心思的趙昉不知不覺的居然踱步到了經常跟王斌手下商議事情的勾欄,心念一動,獨自要了個單間慢慢飲茶,而讓蔡寧在外面持刀護衛。

不過是半刻鐘的功夫,一陣熟悉的香味傳了進來,慕迪飄然而至坐在趙昉對面,手裡還提着一方細白的瓷瓶,顯然是酒。

“趙先生怎麼獨自一人在此喝酒啊?”慕迪爲趙昉斟滿一杯:“是不是太寂寞了?”

趙昉可是成了家的人,此時此刻他屏氣凝神,努力的回想自己的夫人,閉着眼睛像是喝藥一樣喝下了一杯酒,萬萬沒想到這酒辛辣無比,讓他感覺喉嚨像火燒一樣。

“別在跟我裝糊塗了,我已經認出來了,就是你刺殺的史彌遠!”造訪從喉嚨裡面擠出來的聲音就像是燒完的木炭一樣,又燥又碎。

慕迪的臉色立刻就完全變了一個樣:“你果然看出來了,但是你並沒有向史彌遠檢舉我。”

“只要你不殺掉史彌遠,咱們還是可以和平共處的,現在你能不能告訴我,你爲何要殺掉此人?”

慕迪慢條斯理的舉起了酒杯:“趙先生的口音是北方人。”

“這很重要嗎?”

“不,我只是想給趙先生講一個故事。”

於是趙昉果真聽到了一個很傳奇的故事,具體是有關於十年前的一場政治刺殺案的,當朝宰輔韓侂冑是如何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遭遇了一場政治暗殺。

而他的家人又如何受到牽連,遠徙惡州,只有一個外孫僥倖逃了出來,被託付給一個戲班子,依舊混跡在臨安城的勾欄瓦舍裡,眼看着仇人一步步登上權力的巔峰。

趙昉聽到了他是如何拜師學藝,練就了一身好劍法,又是如何在這座城市裡蟄伏數年,等待着刺殺史彌遠的機會。

“沒想到姑娘竟然是韓太師的後人,我可以告訴你,韓太師被道家賜諡號“忠謬”,安葬在祖先韓忠獻公(韓琦)的祖墳之中了,也算是落葉歸根。”

慕迪的嘴脣輕輕抖了一下,露出了一絲不屑的神情:“趙先生不要自作多情了,我只是給你講了一個故事,這只是個故事而已。史彌遠專權亂政,禍害朝野上下已經不是一日兩日,誅殺此賊,人人有份。”

“可你不怕這朝廷法度嗎?倘若一國宰輔真的遭到刺殺。恐怕你也是無處遁藏。”

“朝廷法度?,那他們殺韓太師的時候又遵循了哪個朝廷的什麼法度?這臨安朝廷早就是個傀儡朝廷,武將貪財,文臣懦弱,官家也無恥!”。

這些話彷彿是燒紅的鐵水灌進趙昉的耳朵,讓他登時打了個哆嗦,但是仔細想來,臨安朝廷如此,而開封朝廷何嘗不也是如此,自己若非是投靠高俊,眼下還不知是何等模樣。

一想到這裡他突然心念一動。

“姑娘,你聽說過高俊嗎?”

蔡寧在屋子外面,不知道他們倆在說些什麼,只能無聊的走來走去,突然發覺前幾天那個小姑娘正在迴廊那邊望着他。看到他的視線轉過來,有些不好意思的湊上前來。

“小哥哥,那天多謝你了,要不是你的話,我可能直接被他們帶走了。”

“啊,沒事沒事,最後救你的不還是那個女班主嗎?不過說實話,每次見到他我都有點害怕。”

“其實班主任挺好的,還教我認字呢。”小姑娘的聲音很輕,但是甜甜的:“我以前都不怎麼識字。”

“其實我認字也不多。”蔡寧撓了撓頭,儘管在軍兵的掃盲班裡面呆過一段時間,但是說起認字的話,也不過認了一百二三十個常用字而已。“你叫什麼?”

“我家姓陶,我叫陶彩兒。”小姑娘比劃着這幾個字。

很快兩個人就說開了,在門口用小樹枝蘸了水,開始在地上寫寫畫畫,互相交換自己認識的字。

這足足過了兩個時辰,門突然打開了,兩個孩子像做錯了事一樣跳起來,把手背在後面,不敢看眼前的兩位大人。

“蔡寧,你就是這麼守門的呀。”雖然是訓斥,但趙昉的心情顯然不壞。

慕迪風情萬種的給了小姑娘一個眼神:“還不快回去。”

隨即又轉身對趙昉說:“趙長史,我今天聽了你的敘述,總算是下定了決心,既然眼下無法除掉史姓老賊,也不妨試一試如此。

不過說起來,與其說是我驚歎高俊的爲人,倒不如說是欽佩趙長史你。”

這番話說得趙昉臉上有些發燒,今天慕迪答應將勾欄騰出一片場地,作爲茶商的棲息之地。如此一來,搬運糧倉的事就變得容易了許多,慕迪最近還將想方設法購買大車和草袋,作爲搬運糧食之用。

史彌遠原本此時已經開始佈置對鄭昭先的攻擊,安排薛極等人彈劾鄭昭先、曾從龍等人,並已經罷免掉了朝中的一些反對者。

鄭昭先感到危機空前,恰好此時宋慈從楚州前線歸來,得知宋慈的彙報之後,鄭昭先大喜過望,將宋朝掌握的情況一一俱表作文,直接在朝堂上公開的指責史彌遠倒賣軍糧,擅權誤國。

這個指控太重了,太子趙竑聽說之後憤恨的說,哪怕將史彌遠流放到新州或者恩州都不足以消弭罪行,此人就應該梟首以謝天下。

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三章 高中(上)尾聲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四章 散(下)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二十章 霸州的阻滯(下)第九章 牛馬(上)尾聲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二十章 火漫山東(下)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五章 散兵(上)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十九章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四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尾聲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十章 血酬(下)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九章 北院(上)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四章 步兵(下)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三章 伏(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二十章 火漫山東(下)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尾聲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尾聲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尾聲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
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三章 高中(上)尾聲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四章 散(下)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二十章 霸州的阻滯(下)第九章 牛馬(上)尾聲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第二十章 火漫山東(下)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五章 散兵(上)第六章 事重重(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十九章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四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下)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尾聲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十章 血酬(下)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九章 北院(上)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七章 戰與和(上)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四章 困難重重的進攻(下)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四章 步兵(下)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十八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三章 伏(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三章 再會的同鄉(上)第二十章 火漫山東(下)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尾聲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二十四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下)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尾聲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尾聲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十三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上)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十二章 寨使大起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