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勇氣號

在面對着陳友諒的咄咄逼人,劉浩然更加看重火器的鑄造,滑膛槍還好說,經過一段時間的生產,製造技術和工藝都日趨完善,只要原材料和製作工人足夠,產量可以得到保障,關鍵是火炮的鑄造問題。

江南火器局鑄炮用的是青銅和失蠟模具,這有兩個大問題,一是原材料的昂貴,銅可比鋼鐵貴許多,二是蠟模型是一次性的,鑄造花不了多少時間,銅水一灌進去,整個模型就全廢了,又要重新制模,所以精密制模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佔據制炮過程的大部分時間。要不是劉浩然制定了流水線,估計一個單獨的製作小組一月只能造一門炮。

在這種情況下,劉浩然在江南工場的冶煉、切削技術和工藝日趨完善的情況下開始嘗試鐵模製炮法。一般情況下,傳統的鑄炮工藝都用泥模,即用水和泥,製成模具,然後熔金傾鑄,層層筍合。泥模必須烘得乾透才行,否則外表雖幹,裡面溼潤,一遇金屬熔液,潮氣自生,鑄成的火炮內壁就有蜂窩,施放時炮筒容易炸裂傷人。而烘乾泥模往往要一個月之久,如果碰上雨雪陰寒天氣,則須兩三個月。況且泥模和蠟模一樣,只能鑄造一尊火炮,隨用隨棄,不能再用。

在江南工場相對先進的機加工工藝技術下,江南軍器局製造出精度極高的火炮鐵模,內外壁的配合精度幾乎達到了二分之一毫米級別,而火門的前後尺度,炮管直徑和長度比都有着嚴格的比例和尺寸精度,這些都是鑄造好炮的細節要求。

火炮鐵模是分成內外兩部分,內部是一個標準尺寸的鐵芯,表面光滑,外部是竹筍形,分爲兩瓣,而且是由多節合爲一個炮身。在鑄造時,外鐵模每瓣的內面洗涮乾淨,將各節的兩瓣合攏,用鐵箍箍緊,再把各節按照筍卯接合起來,使之成爲大炮的形狀,然後在外模的內表面刷上用細稻殼灰與細砂泥加水和成的塗料,待乾透後,再塗刷極細煤粉調製的第二層塗料,烘熱、再配合上內模炮芯,就可開鑄灌入銅水,待凝固後,立即順節按瓣剝去每塊鐵模,露出炮身,趁着炮身還全部火紅時,用鐵刷和鐵錘清除毛刺,除淨泥芯,將炮身不平之處,加以修整,即成爲大炮。最後按照慣例點炮驗證。

這樣的好處是工藝簡單易行,節省模型材料,極大地提高了造炮速度。但是鐵模鑄炮法對鋼鐵冶煉和加工工藝技術要求極高,尤其是公差配合,要求精度非常高,否則劉浩然當初也不會費力氣去搞失蠟法。

完成了鐵模鑄造法後不久,一直在鑽研鋼鐵鑄炮的工匠技師給劉浩然帶來了一個意外之喜,有工匠居然發明了鐵體銅芯鑄造法。這個方法巧妙地利用了鐵和銅熔點不同,先用鐵鑄造火炮的炮身,然後再用內鐵模和青銅鑄造炮管內壁,與此前的銅炮相比,新型火炮不僅管壁較薄,重量較輕,花費也少,而且比較耐用。但是它對內外公差配合要求極高,所以也是藉着鐵模鑄炮法的春風被髮明出來的。

劉浩然看着新式造炮技術,不由嚇了一跳,根據他以前的瞭解,按照一般的鑄造技術史,美**官托馬斯.羅德曼在南北戰爭時曾發明一種鑄炮新法:採用中空的模型,並在其中導入冷卻水,可使鐵質炮管自內向外凝固,所鑄之炮可以更大,耐用程度可達到先前的五倍至數十倍。鐵芯銅體的鑄法雖使用兩種金屬,但原理很接近羅德曼法的雛形,看來中國古代工匠技師是不輸任何人,只是後來被僵化的思想和體制給毀掉了。

鑄炮技術得到了發展,劉浩然現在又要考慮火炮製式統一和實用性的問題。由於開花彈的技術還不成熟,現有的炮彈只能是實心彈,所以目前只能發展彈道低平、幾乎等於直射的長炮和加農炮。陸戰野炮還好說,關鍵是艦載火炮。長江第一艦隊的經驗說明,艦載炮的威力還太小,尤其是當多桅帆船發展起來之後要是還裝載相當於12磅的加農炮,劉浩然都不好意思把海軍派出去,根據他以前製造航模的知識,多桅帆船發展到戰列艦後,都裝載有74門以上火炮,一水的16、18、24磅重加農炮。而青銅製作重炮有個大問題,炮彈很容易使得相對較軟的青銅炮管變形,一旦變形過大,整門炮就失去作用了,所以艦載重炮必須使用鋼鐵鑄造。不但從技術角度如此,從經濟角度也應該如此,要不然一艘海軍戰艦近百門艦載火炮,弄上幾十艘海船,劉浩然就要破產了。鋼鐵是基礎啊,而冶煉和鑄造技術更是重中之重。不過劉浩然有一段時間做爲家屬在鋼鐵廠待過,多少知道些冶煉和鑄造技術和工藝,也算是開金手指。

劉浩然毫不吝嗇地撥下大筆物質獎勵,並授予發明完善這兩種鑄造法的工匠們官職勳位。雙管激發了工匠技師們的工作熱情,也讓那些心裡有點不平衡的新工匠技師們看到了希望,玩技術也能光宗耀祖,於是他們有更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技術和工藝改造當中去了。當然了,舊派文人士子的質疑和反對聲就要劉浩然一力承擔了。

看着一門門鐵體銅芯的新式火炮被鑄造出來,劉浩然心裡樂開了花,陳友諒沒有給他留下多少時間,在軟禁徐壽輝之後,陳友諒開始集結數以千的水師,其中包括數以百計的巨舟,在安慶一帶蠢蠢欲動,估計只要等秋收的糧草彙集得當,陳友諒就會揮師東進了。而這些火炮出來的恰到好處,雖然由於材質的問題無法做成重炮,做爲類似16磅炮完全可以在長江水戰上使用了,畢竟這個時代的內河船隻雖然大,但是相比海船來說,堅固性還是要差很多。而且新式火炮節省了大量銅材料,以前只能造四十門火炮的材料現在可以造一百門火炮了。劉浩然乾脆逐步將原本的全銅艦載炮換下來,回爐重新做成新式火炮,又可以裝備更多了火炮戰艦了。

十月初九,劉浩然沒有接到陳友諒進攻的消息,卻接到了一個令他意想不到的消息,勇氣號回來了。

在長江水師快船的引領下,出去近一年的勇氣號緩緩駛進了江寧碼頭。相比去年出航時的風光和嶄新,勇氣號看上有點破爛,好幾處船體都看到了修補的痕跡,尾部的硬帆上到處都是補丁,而站在甲板上的水手們也一個個滿臉胡茬,滿是風霜之色。但是劉浩然心裡卻明白,自己的海船經歷了大海的考驗,海洋夢想可以開始實現了。

看到走下來的俞通海,劉浩然幾乎認不出他來了。臉變得更黑了,幾乎在皺紋上結成了一層黑痂,頭髮和鬍子都是亂糟糟的,拿在手裡的三角航海帽幾乎看不出原來的藏青色。

“丞相,我對不住你,我沒把光榮號帶回來。”一見到劉浩然,俞通海就開始大哭起來,幾乎要跪倒在地了,幸好有旁邊一位漢子扶住了他。

劉浩然一把扶住他,連聲說道:“只要人回來就好,船丟了還可以再造。”

“丞相,要不是陳孝林,我幾乎就回不來了。”俞通海抹乾眼淚,扯過旁邊的漢子道。

“丞相,勇氣號艦長陳孝林向你報到。”旁邊的漢子連忙摘下帽子行禮道。

“好啊,我們的勇士都回來了!”劉浩然高興地說道。

是夜,劉浩然在府中設宴,款待俞通海和陳孝林。收拾一新的兩人與碼頭上的模樣截然不同,安然地坐在馮國用、李善長等大佬中間。

一邊吃喝着,大家一邊聽俞通海講述着他們的航海經歷。

由於是試航性質,俞通海指揮光榮號和勇氣號趁着冬季的西北風一路順風先到了琉球羣島,在那裡找到了一個補給點,稍作休整後就合計了一下,準備揚帆北上,先跑到日本島,然後着該島繼續北上,做遠洋試航。日本島在東北方向,俞通海和陳孝林準備利用西北風測試一下兩艘船的偏向風行駛能力。劉浩然簡略地跟他們講過受風角度與推動力的原理,一路上他們也慢慢摸索,調整風帆角度,利用不順、不逆的偏向風進行航行,一路上跌跌撞撞總算航行到了日本本州島。

此時的日本雖然還處於南北朝分裂狀態,雖然兩派勢力互相打得不亦樂乎,但是他們都沉醉於神風勝利的美夢中,對遠道而來的兩艘中國海船不是很客氣。俞通海和陳孝林也不熟悉該地的情況,一時也隱忍了,只好四處偷偷摸摸花高價購買食物和補給。到了四月份,光榮號和勇氣號航行到了日本本島更北處的幾處大島,那裡人煙罕見,幾乎沒有什麼物產,只好靠捕獵爲食。

進入五月,季風一變,開始颳起東南風來,俞通海和陳孝林一商量,再次測試偏向風,利用東南風向西北方向航行。他們在極北島調頭,很快就行駛到了日本本島的北部,在佐渡島,俞通海發現這裡出產黃金,立即紅了眼,毫不客氣地搶掠一番。可惜佐渡島的金礦挖掘此時並沒有大量開採,只是當地居民偶爾找到一些,全被俞通海洗劫一空。

光榮號和勇氣號走了,但是留下的惡名卻迅速傳到了日本本島。佐渡島歷來是日本貴族流放之地,與日本朝廷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俞通海經過口口相傳,幾乎變成了十惡不赦的大惡魔了。

當他率領船隊在高麗半島北部轉了一圈,於七月份來到九州島時,當地的軍民立即認出那兩艘臭名昭著又非常好認的黑色怪船來。所以當俞通海要求靠岸補給時遭到了拒絕,而且當地日本水師還準備剿滅他。

這下可惹惱了水賊出身的俞通海,加上經過多次接觸,已經基本摸清了日本的情況,於是他就老賬新帳一起算,把上半年受的氣全撒出來了。

他首先瞄準了對馬島。這個島原本是日本對高麗的貿易中轉站,現在是日本出名的三島海賊之一,說白了就是一股倭寇的大本營,出於對元軍進攻的報復心理,經常到鄰近的高麗去搶掠,偶爾也去中國的北部沿海侵擾一把,來自山東的陳孝林也聽說他們的惡名,所以非常支持先拿對馬島開刀。

對馬島名義上屬於九州大名少貳家,實際是由地方豪強宗氏以守護代的名義控制着。宗氏在元軍和高麗聯軍進攻的時候頗立過功勞,所以也成爲對馬海賊的實際領導人。俞通海指揮光榮號和勇氣號行駛到對馬島中心-嚴原港,擺開陣勢,推出火炮,對準數十艘對馬海船就是一陣轟擊。

戰事非常簡單,無非是20門火炮狂轟了五六輪,把對馬島海船打得七零八落,跑得精光。所以俞通海只是寥寥幾句,很快就說到組織三百名水手帶着短銃、水兵刀和船用長矛登陸,把對馬島洗劫一空。

“對馬島的海賊戰鬥力如何?船隻狀況如何?”劉浩然打斷道。

“對馬島海賊還算兇悍,雖然我們船堅炮利,但是他們驚惶之下並沒有落荒而逃,只是被我們連續擊沉五艘主力船之後才潰逃的。他們的船隻非常簡陋,估計只能在近海一帶晃悠,遠洋非常吃力,我們一炮過去就是一片木屑。”俞通海老老實實地回答道。

“你們登陸後打得如何?”

“他們那個島主叫什麼宗氏賴茂率領六十多騎兵向我們衝來,被我們用長矛擋住了,然後一頓短銃都打成了篩子,其餘幾百名步兵都是農民,拿着竹矛,主將一死,又聽到我們的短銃槍響,馬上就跑得沒影了。我們進入嚴原城時,宗氏的數十人都跪在門外恭迎我們。”

日本人就這德性,你把他打痛了,他就老實了,恭敬地不得了。

“收穫如何?”

“這幫海賊東西還不少,庫房裡全是金銀財寶,聽說都是他們數百年海商貿易和數十年海賊積攢下來的,我們挑好的選,沒算白跑一趟。”

“繼續說。”

“是的丞相,我們聽說三島倭寇除了對馬島,還有平戶和壹岐島,既然都是海賊窩,我也就不客氣了。不過平戶島與陸地捱得很近,我們不敢貿然下手,所以就只是去了一趟壹岐島。”俞通海最後笑着說道,對於巢湖水賊出身的他來說,打海賊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還有什麼收穫?”劉浩然繼續問道。

“回丞相,我們在壹岐島聽說日本九州在打仗,什麼幕府軍和宮軍,打得是稀里嘩啦,我和孝林一合計,就把目標定在了博多港,聽說那裡從前宋開始就是日本的大海港,富得流油。”

“你們膽子還真大。”劉浩然不由吃了一驚,博多港,他以前玩太閣遊戲的時候知道,那可是九州的大商港,幾乎和本州島的界港齊名,一直是日本與唐朝、宋朝和高麗的重要貿易港口,俞通海居然把主意打在它的頭上。真不把日本九州的大名放在眼裡。

“戰事經過是怎樣的?”劉浩然饒有興趣地問道,他當然知道是自家打贏了,要不然俞通海和陳孝林也不會坐在這裡,在碼頭上他就知道,光榮號不是毀在日本人手裡,而是因爲颱風觸礁沉沒。

“丞相,讓孝林說吧,這一仗基本上是他在打。”俞通海答道,衆人的目光隨即轉到了陳孝林的身上。

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225章 陳孝閔(一)第227章 馬六甲第152章 五德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228章 白古國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207章 會盟(二)第121章 授銜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86章 江州(五)第223章 伐蜀(一)第102章 中樞(二)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92章 江上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36章 戰東南(二)第十章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312章 皇帝的心思(二)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128章 敗仗(二)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214章 常遇春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129章 敗仗(三)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七章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11章 夜話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50章 氣節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27章 取太平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86章 江州(五)第228章 白古國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5章 常遇春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300章 事後(二)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16章 清澗山(三)第102章 中樞(二)第290章 鬥(一)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70章 陳友諒稱帝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78章 參觀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179章 春夏第6章 桃園結義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166章 陳氏兄弟(五)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179章 春夏第78章 參觀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12章 馮氏兄弟第64章 初次會戰第34章 鎮江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102章 中樞(二)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295章 驚變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36章 戰東南(二)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262章 李存義第66章 勇氣號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33章 江南行省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232章 平雲南(一)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
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225章 陳孝閔(一)第227章 馬六甲第152章 五德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228章 白古國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207章 會盟(二)第121章 授銜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86章 江州(五)第223章 伐蜀(一)第102章 中樞(二)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92章 江上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36章 戰東南(二)第十章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312章 皇帝的心思(二)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128章 敗仗(二)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214章 常遇春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129章 敗仗(三)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七章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11章 夜話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50章 氣節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27章 取太平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86章 江州(五)第228章 白古國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5章 常遇春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300章 事後(二)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16章 清澗山(三)第102章 中樞(二)第290章 鬥(一)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70章 陳友諒稱帝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78章 參觀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179章 春夏第6章 桃園結義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166章 陳氏兄弟(五)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179章 春夏第78章 參觀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12章 馮氏兄弟第64章 初次會戰第34章 鎮江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102章 中樞(二)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295章 驚變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36章 戰東南(二)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262章 李存義第66章 勇氣號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33章 江南行省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232章 平雲南(一)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