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

明歷九年六月,日本應安七年(公元1374年),日本四國島伊予國安堵高峠城外的小藝村,這裡是伊予國難得一片平原地帶,黃澄澄的稻穀佈滿了整個農田,一股豐收的香味正瀰漫在這片土地上。

伊予國位於四國西北的南海道之國。東邊爲阿波國和贊岐國,南部是土佐國,北面是瀨戶內海上的芸予諸島,與備後國、安芸國、周防國隔海相望。西邊是豐後水道西側的豐後國。由於挾瀨戶內海一直到豐後水道的海岸線,很早以前海上交通就已十分發達。雖然伊予國海上交通發達,海運便利,但國內情勢並不安定。

南北朝內『亂』時期,伊予國守護河野通朝隨細川賴春激戰敗死,伊予守護由仁木義尹補任。可是,任木氏隨即被河野通直(通朝子,又稱通堯)擊敗,河野氏得以恢復在伊予的勢力。

此時細川賴之已經在贊岐的白峰城之戰中消滅了轉投南朝軍的堂兄細川清氏,接管了細川家在贊岐國、阿波國的守護權,並從而確立了幕府在四國政權的穩固。已經將四國視作是自家地盤的細川賴之如何能容忍河野通直的如此胡作非爲呢?於是細川賴之率軍討伐河野通直,攻入伊予。河野氏據守高峠城,細川軍攻入,激戰後通直被討死。

而當時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感念河野一門追隨足利幕府家,忠義可嘉,於是遣使者送來和睦狀,準備調解細川賴之與河野通直的矛盾。可是不知爲什麼,使者由於海路不通,一直被耽擱,等到他趕到伊予時,河野通直已經死翹翹了。

足利義滿唏噓了一把,然後繼續出面調解。他體恤河野通直的遺屬,便決定由其嫡子河野通義繼任家督和本領安堵郡;河野通直次男通之做爲細川賴之的養子,改姓細川通之,領有宇摩郡和新居郡。於是河野氏與細川氏達成和解,宇摩郡和新居郡則在細川氏勢力支配下,河野氏依然是伊予國最大的勢力,但是經過這麼一『亂』,不僅外部勢力細川氏侵入,本地的土豪世家宇都宮氏、西園寺氏也趁機坐大,河野氏逐漸失去了往日伊予第一的老大地位,開始衰落,於是河野通義就將這筆賬記在了細川賴之的頭上。

小藝村居民小野武次郎卻不管這些是是非非,他在意的是自己即將收穫的一百畝田地(這裡老曾就不換算成日本計地方法-貫和石了,還是按容易理解的畝數來寫)。

小野武次郎是參加過南北戰事的老兵,更參加過日本僱傭軍團。他十六歲“從軍”,從四國殺到本州島,又殺到九州島,好容易天下稍微太平了,他也帶着幾位同鄉的遺物和骨灰回到了小藝村。可是回到家鄉的他發現,生活依然是那樣的艱難,他除了多了十幾道傷疤,依然一貧如洗。

當幕府執政細川賴之響應大明號召,向四國、九州等地招募僱傭兵時,小野武次郎一咬牙便報名參加了,快十年了,他除了學會打仗殺人,什麼都不會,在沒有田地的家鄉不是餓死就是去當山賊水盜,還不如去傳說中富庶的天朝闖一闖。

小野武次郎來到了東北,在那裡他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字,也被嚴格地訓練了一年,不過沒有打上什麼大仗,只是幫助明軍圍剿了幾次躲在深山老林裡作『亂』的生女直。但是一年過去了,小野武次郎成了日本僱傭軍團的老兵,被作爲三級士官分配到了廣西欽州的日本僱傭軍團,參加了對越陳戰事。

在戰事中小野武次郎立過幾次戰功,得到過幾枚勳章,也被提升爲士官長。明歷七年,越陳戰事告一段落,日本僱傭軍團開始允許退伍了,大約一萬像小野武次郎一樣難捨故土的僱傭兵拿着一筆不菲的積蓄和退伍費回到了日本,據他所瞭解的,在四國島伊予、土佐等國就有差不多五千退伍僱傭兵。

回到家鄉,小野武次郎用積累購買了一百畝好地,討了一房老婆,準備安安心心當“良民”。根據大明『政府』和日本幕府的協議,這些退伍僱傭兵享受“準武士”的待遇,即算是日本的士族一份子,可以佩刀,可以購買土地,歸當地守護管理,不享受幕府的俸祿,擁有的土地雖然是私產,只需要繳納比一般農民要少得多的賦稅。

這個時期的日本,由於大明勢力的介入,南北對峙已經快要結束了,南朝勢力經過幾次“垂死掙扎”之後已經奄奄一息,只等着哪一天撐不住便向北朝“繳械投降”。而恢復平靜的日本開始掀起向大明學習的浪『潮』,貴族被源源不斷地派往大明,進入大明的學校學習,試圖學習大明迅速崛起的秘訣。

儘管大明在各方面控制得很嚴格,軍事、科技、法律、經濟等各方面基本上是不會讓日本留學生去學習,他們只能學習一下中國的歷史、詩詞等文學方面,但是經過十來年的交往,這些日本留學生還是學到了一些東西,便準備回國一展抱負。

首先他們要求建立中央集權『政府』,相比大明的政權,日本的政治體制太鬆散了,各地大名名義上服從天皇和幕府,但實際上卻是各自爲政。其次是學大明那樣分配土地,鼓勵工商業,拓寬稅源等等,這些人被稱之爲尊王制武派。

但是這些改革要求嚴重地危及了武家政權,幕府就是靠一級級武士階層而建立起來的,要是一改革,打破這個制度,豈不是毀了幕府的根基。而且有些與宮方(日本天皇家族及公卿)關係密切的貴族甚至喊出了還政於天皇的口號,這可犯了大忌了。

於是便有人提出重武尊王觀點,尊王是要尊的,天皇畢竟還是日本國的最高統治者,但是武家的基礎不能廢,反而還要加強,這樣才能保證日本國的長治久安,日本只有擁有堅實的軍事基礎,纔有可能抵禦任何外來的“入侵”。

沒多久,九州大名菊池重武聯合大內家等幾位大名提出了“公武合體”,這王也要尊,武家也要擁護,所以兩家最好通過聯姻合爲一體,這樣屬下的大名們也不用夾在中間左右爲難了。

可以看得出來,尊王制武派的主要觀點是推翻舊有的幕府武家統治,全盤“明化”,即全盤學習大明制度,他們迫切地要求與大明結好,這種思想在公卿貴族中非常有市場;重武尊王派則是希望強化現有的體制,骨子裡透出對大明的不信任甚至是仇視,他們多是以關東大名爲主,他們沒有深刻體會到大明的實力,而且思想守舊固執;公武合體派則是中間派,他們知道大明的實力,知道向其學習的好處,又想維持現狀,於是就想出了這麼一個折衷的辦法,九州等與大明關係密切的大名,幕府部分高級官員包括細川賴之都贊同這個觀點。

很不幸,伊予守護河野通義就是一個頑固的重五尊王派,他加入這一派,除了本身的認識之外,更是出於對身爲公武合體派領袖細川賴之的仇視,他甚至認爲,大明的“禍害”就是這個堅持對大明開放的執政引來的。

“大人,高峠城來人了。”一個農夫跑來向小野武次郎稟報道,四十畝地他倆口子也種不過來,於是也僱了幾個農夫。

“什麼人?”

“好像是個武士大人。”

小野武次郎不由皺了皺眉『毛』,連忙往家裡趕去。

剛走到家門口,就聽到裡面有人嗷嗷『亂』叫,好像是一個喝醉男人在撒酒瘋,中間還夾着侍女的尖叫聲。

小野武次郎的眉頭皺得更緊了,一推門便走了進去了,只見一個敞開衣襟『露』出胸『毛』的武士坐在席上,前面擺着一張桌子,上面一片狼藉,酒壺菜盤『亂』飛,酒漬菜湯撒得到處都是。武士一邊喝着酒,一邊在那裡胡言『亂』語不知說些什麼,而侍女和武次郎之妻盛子縮在一角,在瑟瑟發抖。

看到這個武士把自己的家當成了鯨屋,是個泥人都會有三分火。小野武次郎在武士的面前坐下,然後示意盛子將自己的佩刀拿來。

這是一把大明太平制的好刀,樣式有點像日本武士刀,卻又不完全相同,而且它是好鋼用機器鍛造出來的。

小野武次郎接過這把大明軍隊列裝的鋼刀,『插』在自己的腰間,然後默不作聲地看着對方。

武士看到了小野武次郎的鋼刀,眼睛裡『露』出貪婪的神情,日本缺鐵,製作一把好刀不容易,一般高級武士纔會有好刀,下層武士一般窮得鐺鐺響,身上的佩刀自然好不到哪裡去了。

“果然是藩兵,家底不俗。”武士嘟囔着說道,日本僱傭兵是以藩屬國士兵名義去給大明打仗,所以像小野武次郎這種僱傭兵都被稱作爲藩兵。但是這個詞從武士的嘴裡吐出來卻帶有一種貶義,因爲他沒有將小野武次郎當成是同等的武士,而只是一個兵,也就是足輕而已。

“根據幕府的命令,我可以向你挑戰。”小野武次郎再也忍不住了,數月來所受的恥辱一下子爆發了,於是便陰森森地向武士說道。

武士的酒一下子醒了,按照幕府的規定,對面這個藩兵是一個武士,因此也擁有武士的特權,他可以藉口不受到尊重拔刀誅殺平民,也可以向同級的武士發起挑戰,自己的級別和他差不多,都是下層武士,可是人家好歹受過大明嚴格的軍事訓練,在屍山血海裡泡了幾年,真要挑戰,先不說別的,他腰間的那把鋼刀可以把自己連人帶刀給劈成兩截。

武士連忙正『色』道:“我是奉守護大人之命前來傳達命令的。”

聽到這個武士擡出河野通義這個招牌,小野武次郎只好嚥下一口氣道:“請說。”

“大人說,你今年的賦稅增加兩成。”

“爲什麼?”小野武次郎一下子爆發了。

“我只是跑腿的,什麼都不知道,你可以直接去問守護大人。”武士覺得自己出了一口氣,剛纔的囂張又回來了,很是不屑地看着小野說道,你牛氣什麼,在守護大人眼裡,你還不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藩兵。你有地了不起?還不得繳稅,而且守護大人叫你交多少你就得交多少。

小野的手緊緊地握住刀柄,青筋畢『露』,他的眼睛像是要噴出火來,最後他的眼睛掃到了驚惶不已的盛子身上,剛纔的凜冽殺氣一下子消失了。

“我走了。”武士暗暗擦了一下額頭上的汗,不愧是藩兵,剛纔爆發出來的殺氣差點嚇死自己了,看到小野一下子解除了這股殺氣,連忙藉機告辭。

“大人,這可如何是好?今年的賦稅一下子加到了四成,和一般百姓差不多了。”盛子擔憂地問道。

日本的田地賦稅很重,一般是四到五成,有的甚至達到了六成,而按照幕府的規定,像小野這樣的人只需要繳納一成,優惠很多。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幕府是這麼規定的,到了守護那裡卻走樣了。但是像河野通義這樣,去年加到兩成,今年直接加到四成的卻不多。

“我要向幕府申訴!”小野咬着牙說道。

“大人,這可使不得!”盛子驚叫道。向幕府越級申訴,就是控訴頂頭上司守護大人的不是,這可是以下犯上,在等級森嚴的日本可是不得了的大罪,就算是幕府接受了申訴,他們能爲一個小小的下級武士去得罪一國的大名嗎?

“大不了我帶着你去大明。”小野忿忿地說道,像他這種富有作戰經驗,又接受過大明訓練的僱傭兵很受大明訓練,就算退伍也可以居住在“邊疆地區”,如安南、海峽等省,爲大明“守邊疆”滿十年,憑藉他們此前立的戰功便可優先加入大明國籍,很多日本僱傭兵就是走了這條路,小野實在是有些想家,所以纔回來的。但是回來之後發現日本現在的生活環境與他此前在大明享受的實在是相差太遠了,人活下去是第一位,真被『逼』急了,只有離開這裡投奔大明。

正當小野準備去京都幕府申訴時,第三日,有一位客人前來拜訪打『亂』他的行程,此人名叫平中秀,土佐國安芸郡龍清寺城人士,他同小野武次郎一樣,都是日本僱傭兵出身。不過平中秀與小野不同,他原本就是土佐的武士,曾隨主家征戰四國、本州等地,後來他的本家戰死絕嗣,平中秀也就成了野武士浪人,成了社會不安定因素,剛好細川賴之領有四國,開始着手整頓這裡的社會治安,便將平中秀與其他衆多野武士一起打包送到大明,成了光榮的日本僱傭兵。

平中秀與小野武次郎是一個隊的戰友,在戰場上結下了生死交情,而他退伍後願意回土佐故鄉,是想衣錦還鄉,噁心一下當初看不起他的鄉人們。

說來平中秀與小野有近一年未相見,今日突然造訪肯定有大事,小野不敢怠慢,連忙請進屋中。

平中秀與小野武次郎的交情擺在那裡,只是略述離別之情便直接談到來意,原來他在土佐的日子也過得不愜意。

第128章 敗仗(二)第129章 敗仗(三)第302章 事後(四)第299章 事後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131章 福州(二)第97章 最後一戰(一)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198章 夏與高麗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290章 鬥(一)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246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二)第50章 氣節第122章 宋日關係第30章 再戰(一)第108章 分省(一)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9章 濠州被圍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76章 風波(一)第94章 張定邊(二)第213章 新四省第84章 江州(三)第289章 亂第331章 天山(二)第180章 巡視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337章 紛爭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319 泰西攻略第208章 丁亥日第79章 安慶第66章 勇氣號第255章 士兵王金貴(四)第246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二)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6章 清澗山(三)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63章 準備第182章 貨幣(一)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102章 中樞(二)第208章 丁亥日第133章 南平(一)第299章 事後第55章 私話第131章 福州(二)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107章 武昌(三)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262章 李存義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330章 天山(一)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36章 戰東南(二)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13章 智取驢牌寨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331章 天山(二)第97章 最後一戰(一)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79章 安慶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229章 梅花獎第186章 藍玉第127章 敗仗(一)第175章 入大都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300章 事後(二)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115章 慈善大會
第128章 敗仗(二)第129章 敗仗(三)第302章 事後(四)第299章 事後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131章 福州(二)第97章 最後一戰(一)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198章 夏與高麗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290章 鬥(一)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246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二)第50章 氣節第122章 宋日關係第30章 再戰(一)第108章 分省(一)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9章 濠州被圍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76章 風波(一)第94章 張定邊(二)第213章 新四省第84章 江州(三)第289章 亂第331章 天山(二)第180章 巡視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337章 紛爭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319 泰西攻略第208章 丁亥日第79章 安慶第66章 勇氣號第255章 士兵王金貴(四)第246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二)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6章 清澗山(三)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63章 準備第182章 貨幣(一)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102章 中樞(二)第208章 丁亥日第133章 南平(一)第299章 事後第55章 私話第131章 福州(二)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107章 武昌(三)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262章 李存義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330章 天山(一)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36章 戰東南(二)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13章 智取驢牌寨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331章 天山(二)第97章 最後一戰(一)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79章 安慶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229章 梅花獎第186章 藍玉第127章 敗仗(一)第175章 入大都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300章 事後(二)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115章 慈善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