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大型化

在一九三四年底,也就是臨時組建的“〖中〗國海軍艦船設計工程院…

(後來該機構併入了〖中〗國海軍造船廠,成爲〖中〗國海軍的御用艦船設計單位,大戰期間〖中〗國海軍絕大多數戰艦的設計均來自該機構)完成了“北京”級的設計工作時,馮承乾就意識到,這種在‘性’能上追求極致的戰艦,很有可能讓海軍無法負擔。

只是,當時馮承乾並沒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在一九三四年,〖中〗國海軍並不缺錢。前面已經提到,除了當年獲得的高額軍費預算之外,〖日〗本分五年支付的戰爭賠款中,有百分之三十六用於海軍建設,可以說〖中〗國海軍有的是錢。

問題是,這種發展方式肯定無法持續下去。

要知道,〖日〗本的戰爭賠款將在五年內還清,只能維持到一九三八年,而且軍費預算也不可能以每年百分之三十的速度增長。事實上,在一九三六到一九三七財年度,〖中〗國的軍費增長額度就降低到了百分之十。

也就是說,海軍的鼻遲早會被‘花’光。

如此一來,在資金充裕時設計建造的那些“完美戰艦”在資金不足的時候,別說繼續建造,能否維持都是個問題。

要知道,戰艦的造價越高,維護費用就越高。

三年之後,即一九三七年底“華盛頓條約”即將作廢的時候,馮承乾終於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有多麼嚴重。

當時,馮承乾放棄了同時建造四艘“北京”級的想法,因爲這會佔用海軍在一九三八到一九三九財年度裝備建造預算的一半以上。只是“北京”級的設計早已完善幾家主要造船廠也各自提‘交’了詳細的建造規劃書,如果立即取消,意味着在接下來的一年內,各大造船廠都將開工不足。受此影響,馮承乾批准建造兩艘“北京”級並且立即啓動了下一級防空戰艦的設計工作。

此時,〖中〗國海軍造船廠已經成立,而且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戰艦建造單位。

有了設計“北京”級的經驗,加上馮承乾已經啓動了第二批三艘“秦始皇”級艦隊航母的建造項目,需要儘快建造足夠多的防空戰艦,所以海軍造船廠的工程師選擇了一個最簡單快捷的辦法,即在“北京”級的基礎上進行縮小處理,以最快的速度設計出一種能夠讓海軍承受得起的防空戰艦。

這就是“南京”級防空巡洋艦。

在命名上就能看出“北京”級與“南京”級的差別。

〖中〗國海軍一直把“北京”級歸爲“防空戰艦”而按照通俗理解“戰艦”在狹義上僅指戰列艦等主力艦因此“北京”級屬於主力艦範疇,比巡洋艦高了一級,而“南京”級在命名的時候被定爲“防空巡洋艦”明顯屬於巡洋艦的一種,而不在主力艦的範疇之中也就比“北京”級低了一個級別。

當時,巡洋艦是一種相對廉價的戰艦。

這也恰如其分的表明了“南京”級的核心,即這是一種廉價的防空戰艦。

只是,廉價不等於低能。

“南京”級的標準排水量爲一萬四千噸,滿載排水量爲一萬六千八百噸,艦長爲一百六十四米、寬二十一米,最高航速三十三節最大續航距離六千海里:配備三座三聯裝二百毫米主炮炮塔、八座雙聯裝一百零五毫米副炮炮搭、十二座四聯裝四十毫米高‘射’炮、六座雙聯裝四十毫米高‘射’炮與二十四‘門’二十毫米機關炮。

在防空火力上“南京”級在有限的噸位內,達到了戰列艦級的水準。

難能可貴的是“南京”級還擁有重巡洋艦級的主炮。

最初的時候馮承乾並不要求“南京”級配備二百毫米艦炮。原因也很有意思,在“南京”級之前〖中〗國海軍沒有戰艦配備這種艦炮,而且〖中〗國的兵工廠也沒有能力生產這種艦炮與配套的炮彈。如果爲“南京”級配備這種艦炮,就得從德意志第二帝國引進,至少得購買生產專利,而這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更重要的是,馮承乾壓根就沒有想過建造配備這種火炮的重巡洋艦。

馮承乾瞧不起重巡洋艦,不是沒有道理的。

要知道,重巡洋艦是“華盛頓條約”下的“怪胎”很像是縮小版的戰列巡洋艦,即過於重視火力,忽視了防護。結果就是,重巡洋艦在擁有火力優勢之後,在與配備了六英寸艦炮的輕巡洋艦對陣時,實際上沒有半點優勢可言。原因很簡單,重巡洋艦的裝甲防護在任何距離上都擋不住六英寸穿甲彈。更重要的是,巡洋艦的‘交’戰距離往往在一萬米以內,很少像主力艦那樣達到兩萬米,而在這種距離的戰鬥中,主炮的‘射’速比炮彈的威力更重要,而八英寸艦炮的‘射’速明顯不如六英寸艦炮。

雖然沒有實戰證明,但是馮承乾非常清楚,重巡洋艦根本沒有多少實戰價值。

事實上,除了〖日〗本與美國,沒有哪個國家重視重巡洋艦,英國皇家海軍只是象徵‘性’的建造了幾艘,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根本就沒有建造重巡洋艦。有趣的是,美國海軍建造重巡洋艦的初衷是爲了對抗〖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

問題是,爲排水量在一萬五千噸左右的“南京”級配備一百五十毫米艦炮,顯然是大艦裝小炮,無法充分利用“南京”級的噸位,也就會造成一定的‘浪’費。此外,〖中〗國海軍擁有的輕巡洋艦,除了當時正在建造的,都擁有二十年以上的艦齡了,根本無法對抗〖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

正是如此,馮承乾才採納了工程師的建議,爲“南京”級配備了二百毫米主炮。

這個被迫做出的決定,在大戰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要知道,艦炮不僅僅用於海戰與防空,還是對地打擊的利器。更重要的是,〖中〗國海軍只有六艘主力艦,而配備了二百八十毫米主炮的“北京”級只有兩艘,除了“南京”級這些配備了二百毫米主炮的防空巡洋艦,剩下的全是主炮口徑爲一百五十毫米的輕巡洋艦,而在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的時候,一百五十毫米艦炮的威力明顯不足,如果沒有“南京”這樣的防空巡洋艦,〖中〗國海軍在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的時候,肯定會遇到很多的麻煩,甚至得爲此‘抽’調主力艦。

大戰中“南京”級最主要的用途就只有兩個,一是防空,二是對地打擊。

顯然,正是二百毫米艦炮,賦予了“南京”級強大的對地打擊能力。

當然“南京”級最大的優點,就是造價低廉。根據〖中〗國海軍造船廠的報價“南京”級的造價只有“北京”級的一半。這與減少排水量有直接關係,也與減少動力系統的配製要求有很大關係。此外,主炮的造價、以及減少高‘射’炮數量,都對降低造價有幫助,更對〖中〗國海軍大批量採購這種戰艦大有稗益。

一九三八年“華盛頓條約”作廢後,〖中〗國海軍就下達了四艘“奄京”級的訂單。

當年年底,〖中〗國海軍又追加了六艘訂單。

算上兩艘已經開建的“北京”級,〖中〗國海軍在一九三八年就採購了十二艘防空戰艦,達到了爲一艘航母提供兩艘防空戰艦的標準。

大戰爆發前,兩艘“北京”級與十艘“南京”級全部服役。

這十二艘防空戰艦是〖中〗國海軍在大戰的前兩年的主力,其發揮的價值,甚至超過了六艘主力艦。

更重要的是,這十二艘戰艦填補了〖中〗國海軍沒有大型巡洋艦的空白。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海軍沒一艘介於主力艦與輕巡洋艦之間,可以承擔一些非主要任務的大型戰艦。相比之下,到一九三八年的時候,其他列強的海軍都已經建立起了完備的戰艦體系。

有趣的是“北京”級與“南京”級,直接引發了巡洋艦的大型化‘浪’‘潮’。

在此之前,各國巡洋艦的排水量都在一萬噸左右,大的不過一萬二千噸,小的還不到八千噸。

隨着“北京”級與“南京”級開建,其他列強立即認識到,那些按照條約設計的巡洋艦根本不是這兩種巡洋艦(國外一直把這兩種戰艦歸爲巡洋艦)、特別是“北京”級大型巡洋艦的對手。

結果就是,只有建造更大的巡洋艦,才能與這兩種巡洋艦抗衡。

隨後,〖日〗本海軍取消了“利根”級巡洋艦後繼艦的建造規劃,開始設計代號B凹的大型巡洋艦。美國海軍的動作更快,在一九三九年就啓動了“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的設計工作,只是美國海軍更理智,沒有急着建造“阿拉斯加”級,而是在大型巡洋艦與快速戰列艦之間做了權衡。當然,最終美國海軍選擇了作戰能力更加全面、戰鬥力更加強大、同樣適合扮演防空戰艦角‘色’的快速戰列艦,並且由此發展出了“南卡羅來納”級與“依阿華”級戰列艦。至於用來與“北京”級對抗的“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直到大戰的第二年纔開工建造,並沒趕上大戰中最關鍵的幾場海戰。

有趣的是,受到影響最大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

第140章 失控第45章 選擇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334章 進軍東南第175章 夜戰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474章 各有所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185章 夜間惡戰第489章 截擊機第628章 戰略力量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187章 馬拉松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21章 撲空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541章 大潰退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51章 中立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197章 利器第599章 談判第445章 兩洋咽喉第90章 青出於藍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34章 厲害關係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157章 最後任務第53章 跑步前進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420章 新挑戰第51章 正面交戰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339章 空間換時間第289章 畫蛇添足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42章 低調行事第74章 各打各的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112章 找事做第173章 極限攻擊第350章 俄國的結局第170章 報道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41章 載譽而歸第93章 特殊任務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61章 中興干將第185章 夜間惡戰第300章 艦隊出發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498章 僵持第581章 印象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51章 中立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94章 混血兒第9章 被妞泡第93章 特殊任務第77章 伏擊第6章 坐收漁利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66章 滅頂之災第350章 俄國的結局第416章 解脫第11章 最高效益第59章 帝國軍人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12章 危機浮現第254章 下一步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219章 陰差陽錯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98章 游擊隊員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148章 劇變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
第140章 失控第45章 選擇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334章 進軍東南第175章 夜戰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474章 各有所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185章 夜間惡戰第489章 截擊機第628章 戰略力量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187章 馬拉松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21章 撲空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541章 大潰退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51章 中立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197章 利器第599章 談判第445章 兩洋咽喉第90章 青出於藍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34章 厲害關係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157章 最後任務第53章 跑步前進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420章 新挑戰第51章 正面交戰第602章 首腦會晤第339章 空間換時間第289章 畫蛇添足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42章 低調行事第74章 各打各的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112章 找事做第173章 極限攻擊第350章 俄國的結局第170章 報道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41章 載譽而歸第93章 特殊任務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61章 中興干將第185章 夜間惡戰第300章 艦隊出發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573章 出其不意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498章 僵持第581章 印象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51章 中立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94章 混血兒第9章 被妞泡第93章 特殊任務第77章 伏擊第6章 坐收漁利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66章 滅頂之災第350章 俄國的結局第416章 解脫第11章 最高效益第59章 帝國軍人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12章 危機浮現第254章 下一步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219章 陰差陽錯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98章 游擊隊員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148章 劇變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