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優劣有別

十二月三十一日夜間,公海艦隊駛出了威廉港。

此時,英國皇家海軍的本土艦隊已經在北海上活動了六天,坎寧安已經等得有點不大耐煩了。

戰後,戰史學家對斯佩與坎寧安的評價是褒貶不一。

在很多人看來,坎寧安就是英國皇家海軍中的尼米茲與斯普魯恩斯,是一個在戰略與戰術上都極具才華的統帥型海軍將領。甚至有人認爲,如果坎寧安生在美國,尼米茲就不可能成爲太平洋艦隊司令,而且斯普魯恩斯也不會有用武之地,美國更不可能在參戰後不久就喪失主動權。

當然,這種評價多少都有些過頭了。

不可否認,坎寧安確實是一個極具才華的海軍將領,但是在戰略上,他比尼米茲差了很大一截,而在戰術上,又比不了斯普魯恩斯。只能說,坎寧安的綜合才能較爲出衆,但是在某一種能力上,他絕對算不上最好。

當然,坎寧安能夠獲得如此多的讚譽,就與這場海戰有關。

在一九四二年的最後一天,坎寧安手裡只有七艘快速戰列艦,編在海峽艦隊裡的兩艘戰列艦還沒有進入北海,而且英國皇家海軍也沒有把這兩艘“納爾遜”級戰列艦交給坎寧安指揮。

主要就是,在與公海艦隊作戰的時候,這兩艘戰列艦沒有太大的價值。

雖然在火力上,“納爾遜”級強於“喬治五世”級,特別是從美國獲得了性能更好的十六英寸穿甲彈,並且改造了主炮的藥室之後,其火力已能與美國海軍的快速戰列艦媲美,超過了“喬治五世”級一大截。問題是,“納爾遜”級是標準的“前條約時代”戰列艦,最高航速僅有可憐的二十三節,甚至比不上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更別說與快速戰列艦相比了。要命的是,受基本設計限制,加上過低的排水量,“納爾遜”級根本不可能通過改造來提高航行速度。此外,在英國皇家海軍想到對“納爾遜”級進行改造的時候,“喬治五世”級已經開工,而且當時美國還沒有爲英國提供新式艦炮,因此改造很不划算。

結果就是,直到一九四二年底,這兩艘戰列艦依然保持着戰爭爆發時的樣子。

當然,變化也有,主要就是增強防空火力。在一九四一年底的大修中,兩艘“納爾遜”級都針對日益突出的空中威脅,增加了高射炮的數量,四十毫米高射炮增加到十六門,二十毫米機關炮則增加到了七十門左右。單獨從防空火力上看,兩艘“納爾遜”級已經達到了大戰期間的平均水準。

問題是,這兩艘戰艦的制海作戰能力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增強。

也正是如此,英國皇家海軍也就一直沒有讓這兩艘戰艦執行制海任務,甚至沒有將其編入本土艦隊。

當時,兩艘戰艦在海峽艦隊裡面,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盯住英吉利海峽南面的那些法國港口,並且時不時的前往法國沿海地區,炮擊一下被德軍控制的港口,宣示英國皇家海軍在海峽裡的存在。此外,如果有必要的話,這兩艘戰艦也會偶爾參加一些護航行動,特別是在海峽裡的護航行動。在過去的一年裡,這兩艘戰艦在戰鬥中擊沉了數艘德軍小型艦艇,還在防空作戰中擊落了十多架德軍的作戰飛機。

有趣的是,當時這兩艘戰艦還有一個與海軍無關的用途。

這就是,在英吉利海峽中間擔任雷達警戒艦的角色,用其配備的對空警戒與搜索雷達監視周圍的天空,在發現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的轟炸機羣之後,及時向後方彙報情況,爲本土防空戰鬥機多提供了半個小時左右的預警時間。

也正式如此,帝國空軍一直想炸掉這兩艘戰列艦,只是一直沒能獲得成功。

由此可見,當時坎寧安手裡的兵力也不是很充足。

雖然編在本土艦隊裡的七艘快速戰列艦都足夠強大,特別是美國海軍派來的兩艘“南達科他”級,更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快速戰列艦,其各項性能都超過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俾斯麥”級,兩艘“北卡羅來納”級並不比“南達科他”級差多少,在各項主要性能上也都超過了“俾斯麥”級。但是公海艦隊裡有八艘大型戰艦,而且公海艦隊出港並不是與本土艦隊決戰。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有犧牲精神,就算打不過本土艦隊,也能夠讓幾艘速度較快的大型戰艦突破本土艦隊的攔截進入北大西洋,而本土艦隊要想找到、並且追上這幾艘大型戰艦,幾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如此一來,就算那三支船隊沒有開往紅俄,也會受到嚴重威脅。

可以說,當時換任何人在坎寧安的位置上,都會有這樣的擔心。

如此一來,在安排作戰行動的時候,就會考慮到全殲公海艦隊,也就會盡可能的朝這個方向努力。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錯誤的判斷。

別忘了,英國皇家海軍的最終目的並非徹底打敗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只是希望通過一場決定性的海上決戰,使德意志第二帝國喪失登陸英國本土的能力,因此也就沒有必要全殲公海艦隊。

從戰術上講,只需要重創公海艦隊,使其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喪失挑戰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以及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可能擊敗本土艦隊的能力就足夠了,因此甚至不需要擊沉公海艦隊的主力艦,只需要使其最重要的四艘主力艦,即四艘快速戰列艦遭到重創,且需要好幾個月才能修復就足夠了。

當然,如果有殲滅公海艦隊的機會,而且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那就再好不過了。

坎寧安之所有在戰後受到熱捧,就與他在這個時候做出的準確判斷有關,即他準確的認識到了這場海戰的本質。

在坎寧安對面,斯佩的認識就沒有這麼清楚了。

事實上,斯佩在戰後倍受戰史學家指責,也與他在這場海戰中犯下的錯誤有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斯佩非常有名,特別是在他率領帝國遠東艦隊回到本土之後,成了帝國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斯佩並沒受到中用,主要就是馮承乾與提爾皮茨都知道他並不是傑出的艦隊指揮官,指揮小型海戰還能勝任,但是要指揮大艦隊作戰,那就過於勉強了。問題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馮承乾離開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提爾皮茨也在不久之後去世。雖然接替提爾皮茨出任帝國海軍司令的雷德爾在各方面都算優秀,他的才能也在大戰期間得到了檢驗,即便比不上提爾皮茨,守住帝國海軍的成果也沒問題。但是在用人方面,雷德爾就無法與提爾皮茨相提並論了,比如他在上任之後就重點提拔了斯佩。

可以說,斯佩的正確位置應該是破交艦隊司令官。

如果把他安排在這個位置上,他肯定能夠創造很多奇蹟。只是,雷德爾非但沒有讓他去指揮破交艦隊,還把帝國海軍的基業、即公海艦隊交給了他,並且賦予斯佩指揮公海艦隊的全部實權。

事實上,在大戰爆發前,就有人質疑過斯佩的才能。

只是,當時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中,除了擔任海軍司令的雷德爾,確實沒有一名將領在資歷上超過了斯佩。

當時,斯佩非但沒有明白雷德爾的意思,反而產生了誤解。

其實,這也與斯佩長期以來受到的非議與指責有關。

要知道,在他擔任公海艦隊司令之後,公海艦隊就沒有打過一次真正的海戰,而且在僅有的幾次有規模的行動中,都遇到了這樣那樣的麻煩,甚至遭受了可恥的失敗。比如“俾斯麥”號前往法國港口的行動,接應“德意志”號的行動。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在這場大戰中取得的最爲顯著的一次勝利,即“沙恩霍斯特”號與“格奈森瑙”號在北海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的“鷹”號艦隊航母,卻與公海艦隊沒有半點關係,因爲當時這兩艘戰列巡洋艦編在破交艦隊裡面,在與英國皇家海軍艦隊遭遇的時候,也正好在執行破交任務,而且直到兩艘戰列巡洋艦發出捷報,斯佩才從海軍司令部瞭解到了情況。

這些因素綜合到一起,產生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影響。這就是,斯佩極爲渴望率領公海艦隊獲得一次決定性的勝利,以此洗脫所有強加到他身上的非議與責難,向所有人證明他是帝國海軍最優秀的艦隊司令官。

正是如此,在雷德爾暗示他無論如何也不要與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決戰,在不利的情況還可以率領艦隊返航的時候,斯佩認爲雷德爾不是在幫助他,而是想讓他再次受到別人的嘲笑與非難。

對於榮譽感極強的軍人來說,與其讓人嘲笑與非難,還不如戰死沙場。

更何況,斯佩已經壓抑了兩年多,受夠了其他人看他的目光,更受夠了那些不顧實情的責難。

他需要的只是一次機會,一次獲取決定性勝利的機會。

第159章 主動權第10章 利益同盟第616章 和平的基礎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120章 困獸猶鬥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6章 長遠之計第8章 三權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581章 印象第64章 無力迴天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285章 目的第521章 難題第66章 滅頂之災第121章 拷問第171章 振作第59章 永遠銘記第154章 結局已定第197章 戰亂之地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175章 夜戰第136章 守財奴第95章 參戰陰謀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65章 生存競賽第442章 證明第75章 創造機會第45章 特立獨行第622章 價值第138章 讓步第39章 海軍第一第212章 出動第66章 滅頂之災第40章 列強幹涉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437章 快節奏第61章 戰爭危機第317章 大膽行動第172章 警戒艦第539章 硬碰硬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36章 狼子野心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120章 困獸猶鬥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613章 反差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5章 明爭暗鬥第119章 躲藏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138章 讓步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5章 元勳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592章 佔領軍第43章 出頭鳥第502章 最後一戰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117章 算計第324章 尖端技術第45章 選擇第122章 投降第366章 雞肋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600章 馬歇爾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28章 主力決戰第30章 以質爲本第106章 鬼鎮第127章 全新的開始第135章 租借第592章 佔領軍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160章 覺悟第175章 夜戰第55章 人生目標第254章 下一步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95章 參戰陰謀第528章 包圍與突圍第89章 借刀殺人第100章 拖家帶口第34章 厲害關係第6章 坐收漁利第245章 駕駛員第183章 雨季攻勢第427章 不再後退
第159章 主動權第10章 利益同盟第616章 和平的基礎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120章 困獸猶鬥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6章 長遠之計第8章 三權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581章 印象第64章 無力迴天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285章 目的第521章 難題第66章 滅頂之災第121章 拷問第171章 振作第59章 永遠銘記第154章 結局已定第197章 戰亂之地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175章 夜戰第136章 守財奴第95章 參戰陰謀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65章 生存競賽第442章 證明第75章 創造機會第45章 特立獨行第622章 價值第138章 讓步第39章 海軍第一第212章 出動第66章 滅頂之災第40章 列強幹涉第105章 最後的希望第437章 快節奏第61章 戰爭危機第317章 大膽行動第172章 警戒艦第539章 硬碰硬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36章 狼子野心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120章 困獸猶鬥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613章 反差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5章 明爭暗鬥第119章 躲藏第403章 沉着冷靜第138章 讓步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5章 元勳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592章 佔領軍第43章 出頭鳥第502章 最後一戰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117章 算計第324章 尖端技術第45章 選擇第122章 投降第366章 雞肋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600章 馬歇爾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28章 主力決戰第30章 以質爲本第106章 鬼鎮第127章 全新的開始第135章 租借第592章 佔領軍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160章 覺悟第175章 夜戰第55章 人生目標第254章 下一步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112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95章 參戰陰謀第528章 包圍與突圍第89章 借刀殺人第100章 拖家帶口第34章 厲害關係第6章 坐收漁利第245章 駕駛員第183章 雨季攻勢第427章 不再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