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木已成舟

帝國風雲sodu

中國海軍準備發起進攻的時候,美軍的重點卻不是準備防禦。

當時,美軍在做一件極爲重要的事情,即利用一切可以找到的運輸工具,把瓦胡島上的守軍送往夏威夷島,然後再登上前來接應的船隻返回美國本土。

有趣的是,顧祝同故意忽視了美軍的撤退行動。

當時,美軍的主要運輸工具是速度快的中小型艦艇,主力是隸屬於第七艦隊的四十多艘驅逐艦。

之前,這些驅逐艦大多用於反潛護航任務。

原因很簡單,這些驅逐艦都算不上先進,其中幾艘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其他的也都是在戰前建造,也就沒有被編入作戰艦隊,只能用在後方,爲運輸船隻提供護航保護。

當然,這些驅逐艦的速度都不慢。

一般情況下,這些驅逐艦在下午四點左右從夏威夷島附近出發,在午夜十一點三十分到凌晨零點三十分之間到達瓦胡島。爲了避免被中國海軍的夜間偵察機,或者是其他偵察監視力量發現,驅逐艦不會進入珍珠港,而是在瓦胡島西南某處地點錨泊,然後讓撤退的官兵乘橡皮艇或者交通艇登艦。接應工作必須在凌晨一點三十分完成,不然驅逐艦無法趕在天亮之前離開中國艦隊艦載航空兵的打擊範圍。

只是,這些安排不可能全部落實。

事實上,很多時候。美軍驅逐艦根本不可能及時趕到,也就不可能及時撤走。

在六月二十六日,中國艦隊派出的偵察機就發現了美軍的撤退行動,而且在當天清晨擊沉了一艘運載了數百名官兵的美軍驅逐艦。

只是。顧祝同似乎沒有把此當回事。

有趣的是,美軍也沒有因此產生警覺。

要知道,顧祝同肯定知道美軍正設法把瓦胡島的守軍撤走,那麼中國艦隊繼續對毛伊島進行狂轟濫炸,就有點說不通了。

如果中國海軍攻打毛伊島,那麼只一個原因。

這就是,中國海軍不想在瓦胡島上浪費兵力,或者說是不想爲了瓦胡島讓數以萬計的官兵去赴死。

問題是。美軍已經開始從瓦胡島撤退了。

也就是說,美軍已經準備放棄瓦胡島。那麼,中國海軍攻打瓦胡島,就不會遇到太大的阻力。

這樣一來。還有必要攻打毛伊島嗎?

要知道,在夏威夷羣島東部的四座島嶼中,瓦胡島上的基礎設施最爲完善,而且擁有羣島中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

可以說,只要能夠輕易攻佔瓦胡島。中國海軍就沒有理由攻打其他島嶼。

那麼,中國艦隊繼續轟炸毛伊島,顯然有點說不過去。

顯然,只要美軍指揮官稍微多個心思。就應該察覺到,中國海軍的目標肯定不是缺乏基礎設施的毛伊島。

說白了。中國艦隊打擊毛伊島,就是要讓美軍相信攻擊目標就是毛伊島。

這麼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迫使美軍從瓦胡島撤走,不然留在瓦胡島上的美軍都將喪失再次作戰的機會。

顯然,顧祝同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只是,如果美軍在這個時候停止撤退,那麼顧祝同的目的就將落空。

戰後,很多人都認爲,美軍主動撤離瓦胡島是一個極端錯誤的戰略決定,因爲這等於讓中國海軍至少提前三個月佔領了整個夏威夷羣島,而美軍死守瓦胡島的話,中國軍隊說不定要到年底纔有望攻佔夏威夷羣島。這幾個月的時間差,顯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甚至決定了整場戰爭的結局。

問題是,就算美軍死守瓦胡島,結果會有變化嗎?

要知道,從一開始,顧祝同就做了兩手準備。別忘了,在夏威夷海戰之前,顧祝同就讓後勤部門策劃修建一座臨時性港口。也就是說,如果美軍死守瓦胡島,中國海軍就肯定不會攻打瓦胡島。

如果中國海軍攻佔毛伊島,最終依然能夠拿下整個夏威夷羣島。

這一點,在顧祝同的部署中體現得非常明確。

這就是,直到登陸開始前的第三天,顧祝同都沒有決定攻打哪座島嶼,而是讓陸戰隊同時制訂了兩套作戰計劃。其他方面的準備工作,也是針對兩種不同的打法而準備的,即顧祝同要到最後時刻纔會確定攻擊目標。

到了六月三十日,顧祝同把登陸時間推遲了五天。

不是陸戰隊沒有做好登陸準備,也不是後勤保障不到位,而是他掌握的情報表明,美軍的撤退工作還沒結束呢。

在過去的幾天裡,美軍已經從瓦胡島撤出了近五萬名官兵。

只是,瓦胡島上的美軍太多了。

即便美軍快馬加鞭,至少需要十天才能完成撤離工作,而最終能夠撤走的美軍不會超過十五萬。

也就是說,最後瓦胡島上仍然會有幾萬美軍。

到了七月五日,顧祝同再次推遲了登陸行動。

說白了,顧祝同就沒有打算攻打毛伊島。

到這個時候,就算美軍醒悟過來,也太晚了。

要知道,到七月五日,已有將近十萬美軍撤離了瓦胡島,而此時留在瓦胡島上的美軍仍然有十多萬,只是作戰人員已經不足三萬了。原因很簡單,首先撤走的就是作戰部隊,而只有作戰部隊能夠保衛本土。

也就是說,就算尼米茲猜到中國海軍將攻打瓦胡島、而不是毛伊島,留在瓦胡島上的美軍也守不住瓦胡島,而把已經撤出來作戰部隊派回去,顯然更加不可能,因此美軍只能繼續從瓦胡島撤軍。

只是,尼米茲沒有忘記最重要的事情。

這就是,在最後時刻破壞瓦胡島上的基礎設施,銷燬囤積的物資。

六月六日,美軍就開始銷燬儲存的燃油。

在美軍囤積的所有作戰物資中,最有價值的就是燃油。主要就是,美軍與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的標準不同,美軍採用的是英制單位,而中國軍隊採用的是公制單位,因此大部分彈藥都不能通用。當時,中美軍隊使用的彈藥中,只有兩種彈藥可以通用,即四十毫米高射炮與二十毫米機關炮的炮彈。原因很簡單,這兩種口徑的高射炮,都不是中國、或者美國研製出來的,而是舶來品。

瓦胡島上的大火,立即引起了顧祝同的注意。

搞清楚是怎麼回事後,顧祝同意識到,再也不能拖下去了。

七月七日,顧祝同下達了登陸作戰命令,要求陸戰隊在十二個小時內做好準備,登陸行動在七月八日開始。

當然,前提是天氣良好。

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

受天氣影響,登陸行動推遲了足足兩天。

直到七月十日,天氣纔有所好轉,達到了發起登陸作戰的最低標準。

當天清晨,登陸瓦胡島的戰鬥開始。

顯然,耽擱的這兩天,對戰鬥結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此期間,美軍把最後一批作戰部隊撤了出來,而留在瓦胡島上的全是沒有多少戰鬥力的非戰鬥人員。

更重要的是,在這幾天內,美軍完成了最重要的工作,即破壞瓦胡島上的基礎設施。

當時,遭到美軍破壞的,不僅僅有軍事設施,還有大量公共基礎設施。比如,美軍把所有地雷都埋到了公路上,甚至製造了大量簡易觸發爆炸裝置,給登陸後佔領瓦胡島的中國軍隊製造了很大的麻煩。

只是,最大的問題,還是軍事設施遭到破壞。

幾座機場就不用說了,不但跑道被徹底毀壞,連一些無關緊要的設施,比如露天停機坪都被推土機釧壞。

損壞最嚴重的是珍珠港。

在最後一批美軍作戰部隊撤走之後,留下來的美軍港口守衛部隊的官兵,不但炸燬了珍珠港裡的所有碼頭、船塢、船臺、倉庫、燃油庫,還破壞了官兵宿舍、道路,甚至連食堂與娛樂中心都被炸燬了。

更重要的是,美軍鑿沉了所有沒有撤走的船隻,而且這些船隻全部沉在主航道里。

萬幸的是,美軍沒有在港口裡佈設多少水雷。

不是美軍不想用水雷來癱瘓港口,而是沒有太多的庫存。當時,瓦胡島上總共只有四百多枚水雷,而這些水雷全被美軍丟進了珍珠港。如果這個數量再多上幾倍,那麼中國海軍得到的就是一座不能使用的港口。

要知道,清除水雷要比清除航道上的沉船困難得多。

主要就是,美軍鑿沉的大多是一些小型船隻,當時大型船隻都已撤走,剩下的都是不具備遠航能力的小型船隻。

美軍鐵了心要拋棄瓦胡島。

那麼,攻佔瓦胡島就不會有太大的難度。

當天,陸戰隊就在海灘上站穩了腳跟,到日落的時候,上岸的部隊已經達到了兩個陸戰師,而且第三個陸戰師也將在夜間上岸。

美軍幾乎沒有抵抗,或者說沒有進行有組織的抵抗。

七月十一日清晨,陸戰隊的先頭部隊就開進了珍珠港,留守的美軍在進行了象徵性的微弱抵抗之後就投降了。

接下來的戰鬥幾乎如出一轍。

大部分美軍沒有直接投降,但是隻要中國陸戰隊的主力到達,美軍也不會死扛,最終都會繳械投降。

僅僅四天,中國戰隊就攻佔了瓦胡島。

第84章 大禍臨頭第187章 優勢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65章 攻擊開始第6章 長遠之計第86章 相互妥協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162章 機會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391章 些微遺憾第84章 核心之爭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73章 戰機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1章 當務之急第72章 相識恨晚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266章 煙霧彈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69章 毅然決絕第5章 八國侵俄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22章 赴死之地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122章 投降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102章 搶先一步第192章 工程師第521章 難題第33章 停戰條件第263章 參謀長第86章 隱患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506章 進軍古巴第271章 攻守易勢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164章 圍殲殘敵第499章 一鼓作氣第50章 誰去誰留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40章 列強幹涉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305章 戰鬥隊列第11章 越境第284章 高標準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585章 威脅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607章 放權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458章 激戰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84章 大禍臨頭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562章 頑抗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66章 滅頂之災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169章 轉移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99章 別無選擇第83章 神勇戰艦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68章 不放棄第425章 明確目的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505章 代價第437章 快節奏第11章 主動出擊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122章 投降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475章 攻擊開始第192章 工程師第240章 關鍵情報第66章 走向戰爭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133章 戰略決策
第84章 大禍臨頭第187章 優勢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65章 攻擊開始第6章 長遠之計第86章 相互妥協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162章 機會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391章 些微遺憾第84章 核心之爭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73章 戰機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1章 當務之急第72章 相識恨晚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266章 煙霧彈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69章 毅然決絕第5章 八國侵俄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22章 赴死之地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122章 投降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102章 搶先一步第192章 工程師第521章 難題第33章 停戰條件第263章 參謀長第86章 隱患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506章 進軍古巴第271章 攻守易勢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164章 圍殲殘敵第499章 一鼓作氣第50章 誰去誰留第362章 倉促上陣第40章 列強幹涉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305章 戰鬥隊列第11章 越境第284章 高標準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585章 威脅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607章 放權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458章 激戰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84章 大禍臨頭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562章 頑抗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66章 滅頂之災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421章 勢均力敵第169章 轉移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99章 別無選擇第83章 神勇戰艦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68章 不放棄第425章 明確目的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505章 代價第437章 快節奏第11章 主動出擊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122章 投降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475章 攻擊開始第192章 工程師第240章 關鍵情報第66章 走向戰爭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133章 戰略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