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撤軍

收到消息,顧祝同也非常驚訝。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做爲旁觀者,顧祝同自然看得更清楚一些,因此他不大明白帝國海軍爲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在顧祝同看來,關鍵不是在海戰中敗北,而是這場海戰根本沒有打響的理由。

美國出兵紅俄有意義嗎?

至少在軍事上,美國此時出兵紅俄沒有半點意義。要知道,紅俄缺少的不僅是兵力,還有更多。更重要的是,美國的陸軍規模並不大,可以調遣的兵力並不是很多,對於瀕臨崩潰的紅俄來說這能算得上是杯水車薪。要知道,在德俄戰場與中俄戰場上,任何一場會戰的兵力投入量都在百萬以上。在一九四二年底的莫斯科反擊戰中,俄軍投入兩百多萬兵力,德軍也動用了一百多萬兵力。很明顯,就算五十萬美軍到了紅俄,也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更不可能力挽狂瀾。

當然,出兵的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

真正的麻煩,在後勤保障上。

一九四三年初的紅俄,最缺的是作戰物資,特別是彈藥。五十萬美軍,即便沒有參與作戰行動,每天也要消耗數萬噸物資,而這些物資只能夠通過海運送抵紅俄,而美國爲紅俄提供的物資援助已到極限。此外,美軍的裝備體系與俄軍有很大的差別,特別是在彈藥的制式口徑上完全不一樣,俄軍的彈藥無法供美軍使用,而美軍的彈藥也無法供俄軍使用,需要爲五十萬美軍單獨建立一套後勤保障體系。代價極爲巨大。相對而言,直接爲紅俄提供物資援助更加合理一些。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美國參戰之後就沒有考慮過出兵紅俄。

顯然,只要稍微冷靜一點就能想到,羅斯福的聖誕節講話只是一個誘餌,目的就是要讓帝國海軍派公海艦隊出海。

當然,主要責任在德皇身上。

從一開始,雷德爾就反對派公海艦隊出海作戰。更反對讓公海艦隊去執行破交任務,而德皇的堅持,讓他不得不做出讓步。

所幸的是,這場海戰造成的影響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巨大。

一月十日,在“印第安納”號回到斯卡帕灣之後,英國首相丘吉爾就給羅斯福發了一封電報。表示本土艦隊在交戰中遭受重大損失。兩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均遭到重創,兩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受到中等程度損傷,而三艘“喬治五世”級戰列艦也需要進行短期維修,此外“前衛”號的建造進度慢於預期,所以英國皇家海軍在短期之內,不可能向西南太平洋派遣遠征艦隊。

有趣的是,羅斯福並沒有因此而指責丘吉爾言而無信。

關鍵就是。美國海軍也沒有能力派遣同等規模的艦隊前往西南太平洋,也就不可能指望英國皇家海軍獨自去擊敗中國海軍。

事實上,美國海軍的處境很不理想。

聖誕節剛過,中國海軍就在中國空軍的遠程航空兵配合下,發起了新一輪攻勢,第五艦隊的兩支戰鬥艦隊進入了塔斯曼海,切斷了從澳洲到新西蘭的航線,而中國空軍的遠程轟炸機開始重點轟炸澳洲東南部地區的主要城市與軍事基地。甚至出動重型轟炸機在悉尼港外面佈設水雷。

所有跡象都表明,中國軍隊即將攻打澳洲大陸。

當然。最主要的跡象不是中國艦隊的行動,而是在後方。即物資與地面部隊的調動與集結情況。

到一月初,進駐新喀里多尼亞的中國軍隊已經達到了四十萬,而且在以平均每天一萬人的速度增加。當時,部署在新喀里多尼亞的作戰飛機已經超過了一千架,其中三分之二是遠程轟炸機。

更重要的是,在所羅門羣島,中國海軍至少集中了近五百艘登陸艦船。

這些登陸艦船能夠一次性的把三十個師的地面部隊、全部配套的重型裝備,以及供這些部隊消耗一個月之久的物資送上海灘。如果能夠奪取一座大型港口,中國海軍還能動用數百艘船隻向前線運送兵力與物資。

至於兵力,更加不是問題。

除了進駐新喀里多尼亞的四十萬部隊之外,在所羅門羣島還有大約五十萬兵力,而在更北面的新不列顛島上還有三十萬兵力。如果把部署在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與馬來亞的部隊全部算上,中國軍隊在西南太平洋上能夠動用的兵力在兩百萬左右,其中至少有一百二十萬的地面部隊。

顯然,在一個攻擊波次中投入三十個師,並不是什麼難事。

根據美國當局估計,最遲在三月底,中國軍隊就能做好攻打澳洲的準備工作,而最快將在二月初發起進攻。

顯然,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到兩個多月裡,美英根本不可能改變西南太平洋上的戰局。

說得簡單一些,就算英國首相肯向西南太平洋派遣遠征艦隊,在其到達之前,中國軍隊恐怕已經登上澳洲大陸了。

到時候,遠征艦隊還有什麼價值?

雖然在澳洲大陸上,還有上百萬美軍,以及規模更加龐大的澳洲軍隊,但是要想擊敗成功上岸的中國軍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別的不說,澳洲的美軍與澳軍就嚴重缺乏重型裝備,別說性能突出的坦克,連重炮都沒有多少,而中國陸軍經歷了大陸戰爭的洗禮,在各方面都向德軍看齊,不但有大批重裝備,而且其主要裝備的性能都超過了美軍與澳軍,戰鬥力極爲強大。

要知道,打到這個時候,美國陸軍還沒有參與過大規模機械化戰爭呢。

當然,關鍵還是制空權。

在西南太平洋上,中國空軍至少投入了四千架作戰飛機,其中有近兩千架是轟炸機,僅四發重型轟炸機就多達八百架(實際部署量更多,只是可用的在八百架左右),中國海軍的岸基航空兵也部署了兩千架作戰飛機,只不過大多是戰術飛機與海上巡邏機,沒有多少轟炸機。與之相比,美澳軍隊總共只有不到一千四百架的作戰飛機,其中戰鬥機的數量還不到六百架,且性能都較差。

更重要的是,中國海軍有一支規模龐大的艦載航空兵。

當時,除了第五艦隊裡的六艘艦隊航母之外,中國海軍還在西南太平洋上部署了大約三十艘小型航母,其中有十二艘的排水量在一萬噸以上。也就是說,當時中國海軍的艦載航空兵總規模就超過了一千二百架!

顯然,即便沒有岸基航空兵的支持,僅艦載航空兵就能奪取制空權。

正是如此,在聖誕節之後,中國海軍纔會把第五艦隊派往塔斯曼海,執行封鎖澳洲大陸的作戰行動。

沒有制空權、又沒有制海權,美軍根本不可能阻止中國軍隊攻打澳洲大陸。

事實上,美國當局早就做出了相關安排。

聖誕節期間,美軍就動用了數十艘運輸船,從澳洲撤走了四十萬地面部隊,而且全部是美軍中的精銳。

進入一九四三年,在海上威脅增強的情況下,美軍不再把部隊撤往新西蘭,而是讓部隊前往澳洲西南的珀斯。也就是說,美軍將通過印度洋,先把部隊撤退到南非,然後經大西洋撤回本土,或者派往其他戰場。

顯然,美國當局已經決定放棄澳洲大陸。

在丘吉爾明確表示無法向西南太平洋派遣遠征艦隊之後,羅斯福就沒有什麼顧慮了,可以名正言順的下令撤軍。

一月十一日,羅斯福就簽署了撤軍令。

只是,撤軍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原因很簡單,從澳洲到新西蘭的航線已被切斷,因此不可能把部隊撤往新西蘭,而在印度洋上,掌握着制海權的依然是中國海軍,即便中國海軍的第二艦隊主要在印度洋北部海域活動,也對經南印度洋前往南非的航線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要向把澳洲的美軍撤走,就得設法引開中國海軍的第二艦隊。

顯然,這超出了美軍的能力範圍。

說白了,美國海軍根本沒有艦隊可派,也就不可能在印度洋上對付第二艦隊。

這個艱鉅的任務,自然而然的落到了英國皇家海軍的第二印度洋艦隊身上。

一月十一日夜間,羅斯福跟遠在大西洋對岸的丘吉爾通了電話,明確提到,既然英國皇家海軍不肯向西南太平洋派遣遠征艦隊,那麼守住澳洲大陸的希望就徹底破滅了,美軍必須設法把部署在澳洲的部隊撤出來,以便增強其他戰場上的作戰能力,因此希望英國皇家海軍能夠設法牽制住中國海軍的第二艦隊,爲美軍從澳洲撤兵爭取時間與機會,不然撤軍行動肯定會以失敗收場。

爲了說服丘吉爾,羅斯福還答應,將把撤下來的軍隊用在歐洲戰場上,並且在反攻歐洲大陸的戰略計劃上向英國妥協。

事實上,丘吉爾沒有別的選擇。

美國陸軍的主要部隊就在澳洲大陸上,如果不能把這些部隊撤回來,別說儘快反攻歐洲大陸,能不能守住英國本土都是個問題。要知道,春天即將到來,紅俄離戰敗的日子已經不遠了。未完待續。。

第167章 血誓第119章 躲藏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597章 鼎立之勢第185章 點撥第159章 復仇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90章 青出於藍第59章 永遠銘記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577章 信號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528章 包圍與突圍第191章 大工程第179章 兄弟第28章 主力決戰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184章 大選第11章 越境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524章 能源第1章 新皇登基第180章 分歧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157章 僱傭兵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158章 野心家第480章 鉤心鬥角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132章 轉折點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171章 振作第281章 潛艇警戒線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22章 迫敵決戰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474章 各有所第167章 前奏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36章 利益博弈第155章 農民軍第321章 迷霧第17章 戰略大師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377章 好與壞第85章 陣營第387章 預備隊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5章 八國侵俄第581章 印象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69章 恩仇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173章 香蕉貿易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139章 轉折點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28章 主力決戰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112章 找事做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173章 極限攻擊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134章 首敗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122章 投降第39章 海軍第一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112章 找事做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18章 輕重有別第82章 拷問訓練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91章 轉攻爲守第28章 皇儲給力第197章 戰亂之地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172章 警戒艦第38章 戰略目標第195章 兩手準備
第167章 血誓第119章 躲藏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597章 鼎立之勢第185章 點撥第159章 復仇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90章 青出於藍第59章 永遠銘記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577章 信號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528章 包圍與突圍第191章 大工程第179章 兄弟第28章 主力決戰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184章 大選第11章 越境第120章 緊要關頭第524章 能源第1章 新皇登基第180章 分歧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157章 僱傭兵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158章 野心家第480章 鉤心鬥角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132章 轉折點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171章 振作第281章 潛艇警戒線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22章 迫敵決戰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474章 各有所第167章 前奏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36章 利益博弈第155章 農民軍第321章 迷霧第17章 戰略大師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377章 好與壞第85章 陣營第387章 預備隊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5章 八國侵俄第581章 印象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69章 恩仇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173章 香蕉貿易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139章 轉折點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28章 主力決戰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112章 找事做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173章 極限攻擊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134章 首敗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122章 投降第39章 海軍第一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112章 找事做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18章 輕重有別第82章 拷問訓練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91章 轉攻爲守第28章 皇儲給力第197章 戰亂之地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172章 警戒艦第38章 戰略目標第195章 兩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