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陣營

帝國風雲sodu

大戰之後,中國的軍事改革產生了一個影響深遠的結果。

這就是,陸海空與陸戰隊,這三軍一兵形成了兩個涇渭分明的陣營,陸軍與空軍跟海軍與陸戰隊簡直勢不兩立。

對抗的起源,正是最初的陸海之爭。

相對而言,空軍的歷史比較短暫,因此在三大軍種中的地位並不高,只是這個局面在大戰末期發生了改變。

大戰中,從做出的貢獻與產生的影響來看,空軍並不亞於陸軍與海軍。

戰後,很多人都認爲,以中國爲首的同盟國集團能夠打贏這場戰爭,由中國空軍推行的戰略轟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核武器的出現,極大的增強了空軍的重要性。

要知道,在戰略彈道導彈與戰略核潛艇問世之前,空軍的戰略轟炸機是唯一的核武器運載平臺,也是唯一的核威脅手段。

只是,空軍是一支純粹的打擊力量,作戰方式極爲有限。

在當時,就算戰略轟炸能夠把一個國家變成廢墟,最終依然需要動用地面部隊,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顯然,空軍還不具備單獨打一場戰爭的能力。

與之相比,陸軍就更需要空軍的支持了。

現代化戰爭中,制空權幾乎決定了戰爭的勝敗,而且空中掩護與空中支援對地面部隊有着非同尋常的意義。

陸軍沒有空中力量,自然只能依靠空軍。

事實上。這也正是陸軍與空軍形成一個陣營的原因之一,即陸軍需要空軍提供的支援與掩護,而空軍則需要陸軍去奪取勝利果實。在大陸戰場上,陸軍與空軍的組合,能夠戰勝所有強敵。

陸軍與空軍走到一起的另外一個原因,或者說是主要原因,是海軍一家獨大。

大戰的最後一年。海軍獲得了將近百分之四十的軍費。雖然海軍的兵力不是最多的,甚至比當時的陸戰隊還要少,跟陸軍相比更是差了很遠。但是海軍的技術水平最高,作戰能力也更加全面。特別是在陸戰隊成爲獨立兵種之前,海軍擁有在海洋、天空與陸地上作戰的全部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讓陸戰隊成爲獨立兵種,也是爲了削弱海軍。

不管怎麼說,陸戰隊成了獨立兵種之後,海軍就不具備單獨在陸地戰場上進行戰鬥的能力了。

問題是,陸戰隊從海軍中脫離出來,與海軍的關係肯定非同一般。

事實上,第一任陸戰隊參謀長就是一位海軍將領,在大戰期間才成爲陸戰隊將領,戰後更是竭力維持陸戰隊與海軍的關係。

更重要的是,陸戰隊與海軍的關係不僅僅體現在人事上。

做爲獨立兵種。陸戰隊有制訂預算的權力,在人事任命上也不再受海軍控制,但是陸戰隊絕對離不開海軍。這就是,在成爲獨立兵種的時候,陸戰隊並沒有獲得一種至關重要的作戰力量。即登陸艦隊。

登陸艦隊依然編在海軍名下,而且又海軍負責建造與維護工作。

顯然,沒有登陸艦隊,陸戰隊哪裡也去不了,自然就沒有獨立作戰能力了。

當然,這也是陸戰隊只是獨立兵種。而不是一個軍種的關鍵原因。如果陸戰隊擁有了登陸艦隊,就可以成爲軍種了。

這個因素,直接決定了陸戰隊與海軍的關係。

要知道,在陸戰隊成爲獨立兵種之後,相繼建立了包括航空兵在內的各種作戰部隊,卻始終沒有獲得登陸艦隊。

陸戰隊跟海軍抱團,那麼陸軍與空軍就別無選擇了。

可以說,如果陸軍與空軍依然各自爲陣,那麼海軍獨大的局面就將維持下去,陸軍與空軍都無法撼動海軍的地位。

這一點,在由顧祝同出任首任參謀長會議主席上就看得出來。

陸軍與空軍必須抱團,才能壓制住海軍,在總參謀部獲得足夠的權力,從而主導中國軍隊的發展方向。

只是,陸軍與空軍絕不是鐵板一塊。

戰後,陸軍與空軍鬧了很多矛盾。

首先是在戰略核打擊的問題上,爲了爭奪彈道導彈部隊的控制權,陸軍與空軍鬧得很不愉快。最終的結果,更是讓陸軍將領很難接受,而且也直接導致陸軍失去了與空軍結盟中的主導權。

要知道,把彈道導彈部隊劃給空軍,意味着陸軍不再可能獲得戰略打擊能力。

雖然到了七零年代,隨着配備了地形匹配製導系統的遠程巡航導彈問世,陸軍掌握了戰略核打擊能力,但那已經是很久之後的事情了,而且巡航導彈永遠不可能取代彈道導彈,也成了戰略核打擊的中堅力量。大多數情況下,陸軍那些配備了核彈頭的巡航導彈都被歸在了戰術核武器的範疇之內。

接下來,陸軍與空軍還爲防空部隊的歸屬權爆發過沖突。

這就是,原本隸屬於陸軍的防空部隊,在戰後進行了改編,陸軍只保留了以高射炮爲主的近程防空力量,而軍級以上的防空部隊全部歸屬空軍,並且由空軍負責在包括首都在內的大城市附近構建防空圈。

這一改編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覈時代,防空也是戰略力量。

問題是,這樣一來,陸軍就變成了一支很徹底的野戰部隊,連駐守大城市的權力都被剝奪了。

隨後,陸軍與空軍還在陸軍航空兵的問題上吵得不可開交。

這次,主角是直升機。

早在大戰結束之前,直升機就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問世,而且美國在戰敗之前也製造出了幾種直升機。只是,直升機在戰爭中的大規模應用,要等到六零年代初的民族獨立運動,即中國軍隊首先大規模裝備直升機,並且把直升機用於實戰,使其成爲了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垂直空運力量。

只是,問題也產生了。

這就是,直升機應該歸空軍所有,還是由陸軍組建航空兵?

顯然,陸軍希望組建屬於自己的航空兵,哪怕這只是一支以直升機爲主的航空兵,而空軍則希望所有能飛的,除了必須在航母上降落的艦載機之外的所有飛機,都應該在空軍的管制範圍之內。

爲了成立陸軍航空兵,陸軍這次沒有讓步。

這件事,最後鬧到了總統府,在經過了數個月的爭執之後,總統做出最後裁決,准許陸軍組建航空兵,不過僅配備直升機。說得簡單一些,陸軍航空兵只能擁有直升機,不得擁有固定翼飛機。

當然,這個結果讓空軍非常失望。

要知道,這件事還引發了另外一間事情,就海軍以陸軍組建航空兵爲名,要求重新建立岸基航空兵,並且把主要用於海洋作戰的反潛巡邏機歸屬於海軍岸基航空兵,而不再是隸屬於空軍。

當然,反潛直升機也得歸屬於海軍的岸基航空兵。

除此之外,陸軍與空軍還有很多矛盾。

比如,在運輸機羣的使用原則上,空軍不想讓陸軍插手,而陸軍則認爲,運輸機主要爲地面部隊服務,是重要的戰略投送力量,因此陸軍應該擁有運輸機的使用權,至少在戰時有調配權。

總而言之,陸軍與空軍的關係,絕對不像海軍與陸戰隊那麼緊密。

說白了,海軍與陸戰隊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陸軍與空軍更多的是利益合作,而當兩者發生利益衝突的時候,自然就談不上合作了。

在出兵危地馬拉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

從一開始,羅樹人就較爲支持景虎提出的作戰方案。主要就是,如果陸戰隊是地面部隊的主力,那麼就更加依賴空中支援。雖然海軍艦隊足夠強大,但是不可能承擔起全部的空中支援任務。

這樣一來,空軍自然能夠獲得更多的表現機會。

如果採納陸軍參謀部提出的作戰方案,那麼地面戰爭就將成爲主導,空軍也就不可能獲得太多的機會。

問題是,羅樹人的立場並不堅定,也沒有明確表示支持陸戰隊。

說白了,如果羅樹人表明了立場,作戰方案早就確定下來了。要知道,在四位參謀長中有三人支持一個方案的情況下,就算參謀長會議主席反對,也沒有多大意義,因爲參謀長會議主席只有兩張表決票。當然,景虎只有半張表決票。也就是說,只要有羅樹人的支持,陸戰隊提出的作戰方案就能獲得通過,而沒有羅樹人的支持,哪怕羅樹人放棄表決權,陸戰隊的作戰方案也會被否決。

景虎別無選擇,他必須設法拉攏羅樹人。

只是,景虎沒有太大的把握。原因很簡單,羅樹人肯定會利用這次機會,讓杜傑生開出更高的價碼。

更重要的是,羅樹人絕對有這樣的想法。

這就是,羅樹人一直想獲得空降兵,而杜傑生卻不肯把空降兵交出來。如果羅樹人利用他手上那張表決票,就有可能讓杜傑生妥協。相對而言,羅樹人顯然更樂意讓空降兵成爲空軍名下的作戰部隊。

事實上,這也正是羅樹人一直沒有表明立場的根本原因。

除非杜傑生寧願放棄這次戰爭的主導權,也不願意交出空降兵,景虎纔有可能獲得羅樹人的支持。

只是,杜傑生會爲了這場戰爭的主導權交出空降兵嗎?

第36章 利益博弈第176章 生或死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63章 火藥桶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69章 毅然決絕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383章 轉折點第73章 東線開打第461章 虛驚一場第486章 預警機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93章 各有千秋第36章 狼子野心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155章 得手第165章 所作所爲第408章 最後的機會第58章 急流勇退第173章 極限攻擊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86章 圍攻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505章 代價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74章 僥倖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91章 轉攻爲守第5章 八國侵俄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272章 空中屏障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50章 歐戰風雲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90章 青出於藍第69章 恩仇第541章 大潰退第578章 再次登陸第203章 勢在必行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57章 錢第56章 代言人第191章 輪替作戰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434章 攻擊第207章 七日戰爭第83章 神勇戰艦第155章 得手第185章 點撥第51章 中立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21章 撲空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143章 農場第39章 義無返顧第79章 偷襲第254章 下一步第183章 雨季攻勢第254章 下一步第97章 血戰蔚山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196章 轉移重點第137章 綱領第263章 參謀長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10章 海軍起航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155章 農民軍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138章 進攻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38章 自我犧牲第108章 備戰第191章 輪替作戰第89章 和平的希望
第36章 利益博弈第176章 生或死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63章 火藥桶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69章 毅然決絕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383章 轉折點第73章 東線開打第461章 虛驚一場第486章 預警機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93章 各有千秋第36章 狼子野心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155章 得手第165章 所作所爲第408章 最後的機會第58章 急流勇退第173章 極限攻擊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86章 圍攻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505章 代價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74章 僥倖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91章 轉攻爲守第5章 八國侵俄第201章 禮貌的外衣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272章 空中屏障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50章 歐戰風雲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90章 青出於藍第69章 恩仇第541章 大潰退第578章 再次登陸第203章 勢在必行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57章 錢第56章 代言人第191章 輪替作戰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434章 攻擊第207章 七日戰爭第83章 神勇戰艦第155章 得手第185章 點撥第51章 中立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21章 撲空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143章 農場第39章 義無返顧第79章 偷襲第254章 下一步第183章 雨季攻勢第254章 下一步第97章 血戰蔚山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196章 轉移重點第137章 綱領第263章 參謀長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10章 海軍起航第69章 謊言與真相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155章 農民軍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138章 進攻第125章 特殊任務第38章 自我犧牲第108章 備戰第191章 輪替作戰第89章 和平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