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抱陳守舊

對於單兵武器、特別是步槍存在的問題,中國軍方早就有了認識。

雖然在大戰期間,中國軍隊的幾種制式槍械,比如在一九四一年投產、一九四二年正式裝備部隊的B-41型半自動步槍,在一九四三年正式裝備部隊的K-43型卡賓槍,在一九四二年裝備部隊的SC-42型衝鋒槍等等,享有很高的聲譽,性能得到了部隊的認同,更經受住了戰火的考驗。但是在戰後,隨着大威力自動武器問世,以及戰爭形式的改變,這些武器很快就顯得落後了。

正是如此,中國軍隊在戰後裝備了以七點八毫米步槍彈爲基礎研製的自動步槍。

與半自動步槍相比,使用相同槍彈的自動步槍的威力有了明顯提高,火力密度更是得到了全面增強。

只是,自動步槍在裝備部隊之後,並沒受到歡迎。

原因很簡單,七點八毫米步槍彈的威力太大了,自動射擊時的後坐力相當驚人,士兵在使用的時候很不習慣。

受此影響,中國陸軍與陸戰隊甚至限制步兵以自動方式開火,反而強調了半自動射擊。

顯然,這種使用方式與自動步槍的開發初衷背道而馳,很多士兵都認爲,所謂的自動步槍,不過是換上二十發彈匣的半自動步槍。

此外,自動步槍過大的重量,也增加了士兵的攜行負擔。

可惜的是,這些問題反映出來的時候已經太遲了。到一九六零年。中國軍隊已經採購了一百五十萬支自動步槍,還有差不多五十萬支的訂貨等待交付。因爲自動步槍是在戰後採購的新式裝備,所以不再對外援助清單範圍之內。

再說了,與半自動步槍相比,士兵依然喜歡使用自動步槍。

只是,這並不表示自動步槍是最好的選擇。

突擊步槍的出現,讓自動步槍的問題變得更加突出了。

德軍裝備突擊步槍之後不久。中國軍方就設法搞到了一批。在讓兵工廠與槍械設計單位的工程師熟悉突擊步槍的同時,中國軍方還組織基層部隊的官兵,對這種新式槍械的性能進行了體驗。

結果嘛。自然不用多說。

參與使用體驗的官兵對德軍的突擊步槍讚不絕口,特別是空降兵,簡直把突擊步槍當成了最好的槍械。

有趣的是。德軍最初也只打算把突擊步槍裝備空降兵。

空降兵更喜歡突擊步槍的原因很簡單,主要就是突擊步槍比自動步槍輕得多,尺寸也小得多,更容易攜帶。此外,中間型槍彈要比大威力步槍彈輕得多,在相同負重時的攜帶量也就多得多。

在不增加負重的情況下,配備突擊步槍時的彈藥攜帶量是配備自動步槍的兩倍。

這就意味着,步兵的持續作戰能力提高了一倍。

當然,除了空降兵,其他部隊的官兵也更加喜歡突擊步槍。主要就是。突擊步槍的後坐力小得多,而且射速更快。

可以說,這足夠說明突擊步槍的價值了。

只是,中國軍方依然沒有回心轉意。

這也可以理解。雖然步槍的價格非常低廉,即便一支高精度步槍。其採購價格也不到一千華元,採購一輛坦克的花費就能購買數千支步槍,但是步槍的裝備數量非常巨大,全部換裝的花費十分驚人。要知道,中國軍隊採購了兩百萬支自動步槍,如果全部更換。需要花掉數十億華元。

除了槍支本身,彈藥的問題更加突出。

可以說,決定槍支性能的衆多因素中,槍支本身並不是關鍵,槍支使用的彈藥纔是決定性的。

任何一種槍支,在設計的時候,首先就得確定所使用的彈藥。

在槍彈定下來之後,槍支的大體性能也就確定了。

事實上,自動步槍的問題就出在彈藥上,即在大戰之前研製的七點八毫米步槍彈本身就是個嚴重問題。

這種槍彈在研製的時候,把射程、威力與精度放在了最高位置上。

此外,爲了減輕後勤保障負擔,七點八毫米槍彈還需要做到通用,即做爲步槍與機槍的共用彈藥。

結果就是,七點八毫米步槍彈的藥筒長度達到五十二毫米,裝填三點一克發射藥,彈頭質量爲八點二克,全彈重二十七克。

顯然,七點八毫米槍彈的威力十分驚人。

根據中國軍方公佈的數據,由B-42步槍發射的時候,七點八毫米槍彈能打穿兩百米外的一點三米厚的松木板,或者是三十釐米厚的沙石,或者是八釐米厚的混凝土,或者是六毫米厚的鋼板。如果使用戰後研製的鋼芯穿甲彈,即便在六百米之外,也能打穿厚達八毫米的鋼板。

事實上,即便在一千五百米之外,七點八毫米槍彈都有足夠的殺傷力。

也正是如此,七點八毫米槍彈還被用在了通用機槍與重機槍上,而且由重機槍發射時的有效射程爲一千五百米。

此外,七點八毫米槍彈還被用於狙擊步槍。

問題是,步槍需要這種大威力槍彈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在對德軍的突擊步槍進行測試的時候,中國軍方成立了一個調查小組,專門對步槍的使用情況做了調查。

該小組給出的調查報告,很好的說明了問題。

大戰期間,步槍的通常交戰距離都在八百米以內,而交戰距離在四百米以內的情況佔到了百分之八十,而用步槍向一千米外的目標開火的情況幾乎沒有,即便是狙擊步槍,射程也大多在六百米左右。在需要對付一千米外的敵人時,步兵部隊的指揮官更喜歡使用機槍,而不是使用步槍。

也就是說,七點八毫米槍彈是一種較爲理想的機槍彈,卻不是優秀的步槍彈。

在以半自動步槍爲主的時代,七點八毫米步槍彈的問題還不算突出,主要是半自動步槍的射擊速度較慢,步兵能適應過大的後坐力。到了自動步槍一統天下的時代,槍彈威力過大的問題就顯得很突出了。

這份報告給出的結論是:步槍的射程有八百米就夠了,而主要殺傷距離爲四百米。

顯然,這意味着需要威力較小的槍彈。

可惜的是,這份報告依然被軍方束之高閣,或者說是軍方暫時沒有足夠的財力來解決步兵遇到的問題。

這也可以理解,畢竟中國軍隊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而軍費又太少了。

只是,這並沒有妨礙軍火商研製新式步槍。

早在一九六一年,也就是德軍的突擊步槍開始批量裝備部隊的第二年,中國規模最大的三家槍械公司就開始研製新式步槍。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由南京兵工廠的陳壽康工程師研製的“C”系列小口徑步槍。

陳壽康是一名參加過大戰的老兵,在一九五一年退役。因爲對槍械的熱愛,以及受家庭環境影響,陳壽康在退役之後就成爲了南京兵工廠的工程師,參與了好幾種槍械的研製與設計工作。

一九五四年,南京兵工廠應民用市場的需求,研製出了五點五毫米小口徑槍彈。

這種槍彈,可以看成是七點八毫米步槍彈的縮小版。採用五點五毫米口徑的彈頭,以及四十五毫米的瓶形彈殼,發射藥裝填量減少到一點七克,覆銅全披甲鉛彈頭的質量則降低到了五點六克,全彈質量減少到十二點八克。

當時,這種槍彈根本沒有引起中國軍方的注意,主要就是威力太小了。

在民用市場上,五點五毫米槍彈也主要用於速射比賽,而追求精度的射擊比賽、以及大威力獵槍,依然使用七點八毫米槍彈。

正是在這種槍彈的基礎上,陳壽康研製出了第一種五點五毫米步槍。

因爲是針對民用市場,所以這種在一九六一年定型的步槍是一種半自動步槍,不過可以通過增加自動機來實現自動射擊。

此後,陳壽康又設計了幾種以五點五毫米槍彈爲基礎的步槍。

按照慣例,由他研製的步槍以他姓氏拼音的第一個字母加上兩位數字命名,只有得到軍方採購,才能冠以軍方的編號。

到一九六六年,C-06,也就是陳壽康設計的第六種步槍已經相當成熟了。

可以說,如果不是軍方死抱着七點八毫米槍彈不放,C-06已經獲得了軍方訂單,成爲了中國軍隊的制式步槍。

要知道,在民間舉行的射擊比賽中,C-06無數次的戰勝了軍用步槍的民用版。

到了一九六七年,陳壽康的努力終於獲得了回報。

李承志回國之前,中國軍方已經認識到了大威力自動步槍的嚴重缺陷,並且在六月分就發出了招標,要求參與新式自動步槍競標的軍火公司在三個月內拿出樣槍,參與軍方組織的射擊評比。

這意味着,中國軍方將選出優勝者,並且量產裝備部隊。

C-06是最先交付給軍方的評比樣槍,而且最有希望獲得軍方的訂單。雖然其他幾家軍火公司也參與了競標,但是其設計方案都不大符合軍方的胃口,而且提供的樣槍也沒有值得標榜的性能。

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445章 兩洋咽喉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158章 野心家第146章 大使第244章 發現第111章 行動結束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161章 交代第317章 大膽行動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61章 下馬威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62章 搭檔第432章 攻擊爲上第39章 義無返顧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61章 下馬威第486章 預警機第50章 誰去誰留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596章 關鍵點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364章 性價比第111章 突防第161章 超級戰巡第245章 駕駛員第158章 野心家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94章 混血兒第108章 備戰第97章 血戰蔚山第206章 閃擊戰第100章 拖家帶口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138章 讓步第387章 預備隊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191章 輪替作戰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15章 開拓者第327章 死戰到底第64章 關鍵情報第93章 各有千秋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424章 時間緊迫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75章 創造機會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134章 首敗第228章 新戰場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101章 遠戰第119章 躲藏第117章 僞裝第311章 戰術勝利第25章 死有其所第83章 受捉弄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582章 立場第181章 替身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25章 能打就打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42章 航母保鏢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73章 戰機第58章 時機第15章 生命的價值第164章 圍殲殘敵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142章 南下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31章 技術投入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154章 結局已定第23章 士氣歸零第216章 根源第211章 火藥桶第19章 事在人爲第156章 歐戰烽煙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139章 轉折點第92章 等待機會
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445章 兩洋咽喉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158章 野心家第146章 大使第244章 發現第111章 行動結束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161章 交代第317章 大膽行動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61章 下馬威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62章 搭檔第432章 攻擊爲上第39章 義無返顧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61章 下馬威第486章 預警機第50章 誰去誰留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596章 關鍵點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364章 性價比第111章 突防第161章 超級戰巡第245章 駕駛員第158章 野心家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94章 混血兒第108章 備戰第97章 血戰蔚山第206章 閃擊戰第100章 拖家帶口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138章 讓步第387章 預備隊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191章 輪替作戰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15章 開拓者第327章 死戰到底第64章 關鍵情報第93章 各有千秋第555章 從艦到岸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424章 時間緊迫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75章 創造機會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134章 首敗第228章 新戰場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101章 遠戰第119章 躲藏第117章 僞裝第311章 戰術勝利第25章 死有其所第83章 受捉弄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582章 立場第181章 替身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25章 能打就打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42章 航母保鏢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73章 戰機第58章 時機第15章 生命的價值第164章 圍殲殘敵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142章 南下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31章 技術投入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154章 結局已定第23章 士氣歸零第216章 根源第211章 火藥桶第19章 事在人爲第156章 歐戰烽煙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99章 賣國與亡國第476章 致命錯誤第139章 轉折點第92章 等待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