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前奏

羅恩的剋制與忍讓,對穩定局勢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只是也透露出了一些關鍵信息。

中國提高軍隊的戒備等級,讓更多的戰略部隊進入戰備狀態,除了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傳達信息之外,還在試探德意志第二帝國。

顯然,羅恩嚴重欠缺外交經驗。

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羅恩是一名出色的經濟學家,也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組織領導能力特別出衆。只是,羅恩沒有外交工作的經驗,也就不大瞭解外交,自然不清楚國家政策對外交的影響。

至於外交事務國務大臣施特勞,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主和派。

到達柏林的第二天,周潤康覲見了德皇。

受歷史影響,中國一直尊稱德皇爲德意志皇帝,而且是歐洲唯一的皇帝,因此中國的外交官員在赴德履職的時候,都會前去覲見德皇。出於對德皇的尊重,即便是中國總統訪問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會在外交照會上用上“覲見”這個詞,即在名義上承認德皇擁有比總統更高的地位。

當然,這隻限於禮節。

因爲德皇不再主掌政權,也不再過問國事,所以在覲見德皇的時候,周潤康並沒有明確提及訪德原因。

有趣的是,反而是德皇威廉三世問到了周潤康的訪德原因。

讓周潤康頗爲感慨的是,威廉三世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政治家不同,他一直把中國當成最好的朋友。

顯然。這與馮承乾有關,也與他的個人成長經歷有關。

馮承乾離開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時候,威廉三世年僅八歲,爲帝國王子,爲帝國皇位第二順位繼承人。根據馮承乾回憶,他與威廉三世有過多次接觸,而威廉三世非常仰慕這位來自異國的親王。

威廉三世成年之後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按照帝國皇室的傳統,威廉三世在十四歲時就以服役,並且在十八歲的時候正式成爲帝國軍官。與威廉二世。也就是他的父親不同的是,威廉三世從一開始就在帝國海軍、而不是帝國陸軍中服役。

大戰爆發的時候,威廉三世已經是帝國海軍少校了。

雖然在很大的程度上。軍銜只是皇室成員衆多頭銜中的一個,而且當時威廉三世已經是帝國皇儲,因此他在帝國海軍中服役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性行爲,或者說是遵從了帝國皇室的傳統。但是威廉三世並沒有以皇儲身份自居,而是積極投身到戰爭中,力所能及的爲帝國做貢獻。

大戰期間,威廉三世一直在帝國海軍司令部服役,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參謀軍官。

雖然沒有上戰場,也沒有哪位將軍趕讓皇儲到戰艦上服役,但是威廉三世一直希望能夠像其他軍人那樣。在戰場上建功立業。

爲此,威廉三世多次與其父親發生衝突。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德皇在一九四五年,把這個不大安分的兒子送到了中國,委任他爲駐華海軍聯絡軍官。

結果就是。威廉三世在中國呆了四年,直到一九四九年才返回德意志第二帝國。

讓威廉三世回國的主要原因,不是中德關係發生了變化,而是威廉二世病重,需要皇儲回國料理國事。

在中國的經歷,加強了威廉三世對中國的瞭解。

顯然。這對威廉三世後來的對華態度有很大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威廉三世清楚的認識到,中國在實現了工業化之後,其強大的國力已經讓德意志第二帝國望塵莫及了。

正是如此,在威廉三世主政之後,一直主導與中國修好。

問題是,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國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便帝國皇帝在民衆階層依然有很高的號召力,更是帝國民衆的崇拜對象,但是在國家事務上,帝國皇帝的影響力已經微乎其微了。

說白了,帝國已經是資本家、特別是壟斷資本家的帝國。

決定帝國基本國策的,不再是帝國皇帝的好惡,而是資產階級、特別是各大壟斷企業的利益。

顯然,對帝國的壟斷企業來說,與中國修好顯然不是最佳選擇。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威廉三世主動削弱皇權的主要原因,即當皇權與壟斷集團的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如果雙方都不肯做出讓步,必然會引爆國內矛盾,而皇室很有可能輸掉這場“內戰”。

威廉三世做出了明智選擇,卻也因此失去了政治地位。

在皇權被徹底削弱之後,德皇僅爲帝國皇帝,其政治形象僅僅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而政治影響力主要表現爲國內號召力。

也就是說,德皇仍然有足夠的號召力來引領帝國臣民,卻沒有政治決策權。

雖然這並沒有讓德皇改變對中國的態度,即威廉三世依然希望能與中國修好,爲此他幾乎每年都會訪問中國,而且每次訪華的時候都會提及中德傳統友誼,但是德皇的訪華行動除了具有宣傳價值,讓新聞媒體有話可說之外,根本沒有別的意義,因爲主導中德關係的是利益分配。

威廉三世盛情款待了周潤康,還授予周潤康橡葉十字勳章、以及帝國爵士爵位。

問題是,這有什麼用?

橡葉十字勳章是帝國最高榮譽勳章,主要授予作戰勇猛的軍人、爲國家做出了突出貢獻的政治家、外交家與科學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橡葉十字勳章對外開放,主要授予爲帝國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國際友人。在獲得橡葉十字勳章的外籍人士中,中國人佔的比例超過了百分之六十。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有三百多名中國人獲得了橡葉十字勳章,而且主要是軍人。

對周潤康來說,這枚勳章只有象徵意義。

至於帝國爵士爵位,因爲是虛爵,沒有封地與封賞,所以也只有象徵意義。

在覲見了德皇,回到中國大使館的時候,周潤康收到了一條重要消息,即德軍只把戰備等級提高到三級狀態。

顯然,這算不上是過激反應,只能說是做了必要的迴應。

周潤康立即認識到,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局心虛了,而且帝國首相依然希望與中國和平相處。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

次日上午,周潤康在大使館接見了施特勞。

雖然周潤康像對待所有同行那樣,對施特勞沒有太多的好感,但是周潤康知道,施特勞一直主張與中國和平相處。事實上,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戰後的五位外長全部是主和派。這使得帝國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對華政策有很強的連貫性。顯然,周潤康並不討厭施特勞,只是對施特勞的行事方式不大認同。說白了,主和派也有兩種成員,一種認爲德意志第二帝國應該與中國平等交往,而另外一種則認爲德意志第二帝國高人一等,應該在外交關係中佔據主導地位。顯然,施特勞屬於後者。

施特勞的對華態度,並沒讓周潤康感到意外。

原因很簡單,施特勞來自一個普魯士貴族家庭,擁有貴族頭銜。雖然這只是一個早已沒落的貴族,但是施特勞依然保持着貴族的高傲。如同大部分容克貴族一樣,施特勞總是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在以往的交往中,施特勞對周潤康的態度就非常冷漠。

所幸的是,周潤康此次訪德的正式身份是總統特使。

施特勞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即帝國首相答應接見周潤康,並且安排在當天晚上,地點在首相府。

此外,施特勞還帶來了一個消息。

這就是,帝國首相對日趨緊張的中德關係感到非常擔憂,希望周潤康能夠爲緩解緊張局勢提供幫助。說得直接一點,如果周潤康能夠在正式會晤之前,說服中國總統適當的降低軍事戒備等級,肯定會對會晤提供幫助。

羅恩不懂外交,至少施特勞還是一名不錯的外交官。

周潤康立即明白了施特勞的意思,並且答應會做出最大的努力來緩解中德緊張關係。

送走施特勞,周潤康給席存瑞發了一封電報,提到了施特勞來訪的事情,並且提出適當降低軍事戒備等級,爲晚上他與帝國首相的第一次會晤打下基礎,也爲通過外交途徑化解中德矛盾打下基礎。

很快,席存瑞就發來了回電,並且給出了正面答覆。

柏林時間當天下午,也就是北京時間當天晚上,席存瑞下令,把升空巡邏的戰略轟炸機減半,並且讓兩艘在阿拉伯海巡邏的戰略核潛艇返回位於印度孟買的潛艇基地,而所有戰略彈道導彈部隊都恢復到正常警戒狀態。

顯然,此舉足夠表明中國的誠意。

當然,如此大規模的軍事部署調動,不需要周潤康通報,羅恩能從帝國情報機構那裡獲得相關消息。

傍晚,周潤康帶着早已準備好的資料,啓程前往首相府。

這是一個十分關鍵的晚上,因爲接下來的會晤將直接決定中國能否通過戰略威脅來到達目的,也將決定中國會不會在威脅失效之後把威脅變成現實,即以中德全面戰爭爲主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不會在這個時候爆發。(未完待續。。)

第28章 叔侄第126章 夾擊第165章 落幕之戰第69章 恩仇第42章 低調行事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126章 變局第161章 勝利第83章 受捉弄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63章 體能極限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60章 幸運兒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307章 一決雌雄第70章 目標出現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43章 拖累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3章 工業時代第138章 進攻第158章 野心家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51章 正面交戰第26章 只進不退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94章 航空力量第457章 天降神兵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185章 夜間惡戰第420章 新挑戰第398章 偷襲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183章 雨季攻勢第62章 勝負未定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1章 當務之急第56章 代言人第575章 向東推進第161章 超級戰巡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28章 主力決戰第246章 核裁軍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19章 事在人爲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37章 看熱鬧第71章 恐慌第37章 出發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413章 出征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30章 始作俑者第545章 陸海之爭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355章 左擋右支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268章 臆測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102章 覆滅第227章 遠程打擊第164章 圍殲殘敵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458章 激戰第34章 戰爭之門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445章 兩洋咽喉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19章 事在人爲第75章 創造機會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104章 撤退第592章 佔領軍第79章 將計就計第405章 犧牲第355章 左擋右支第83章 神勇戰艦第84章 大禍臨頭第34章 戰爭之門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17章 戰略大師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21章 大清首輔
第28章 叔侄第126章 夾擊第165章 落幕之戰第69章 恩仇第42章 低調行事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126章 變局第161章 勝利第83章 受捉弄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63章 體能極限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60章 幸運兒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307章 一決雌雄第70章 目標出現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43章 拖累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3章 工業時代第138章 進攻第158章 野心家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51章 正面交戰第26章 只進不退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94章 航空力量第457章 天降神兵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185章 夜間惡戰第420章 新挑戰第398章 偷襲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183章 雨季攻勢第62章 勝負未定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1章 當務之急第56章 代言人第575章 向東推進第161章 超級戰巡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28章 主力決戰第246章 核裁軍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19章 事在人爲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37章 看熱鬧第71章 恐慌第37章 出發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413章 出征第168章 拋磚引玉第30章 始作俑者第545章 陸海之爭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355章 左擋右支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268章 臆測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102章 覆滅第227章 遠程打擊第164章 圍殲殘敵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458章 激戰第34章 戰爭之門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445章 兩洋咽喉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19章 事在人爲第75章 創造機會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172章 簡單任務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104章 撤退第592章 佔領軍第79章 將計就計第405章 犧牲第355章 左擋右支第83章 神勇戰艦第84章 大禍臨頭第34章 戰爭之門第534章 功敗垂成第17章 戰略大師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199章 輕敵大意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21章 大清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