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糧草先行

帝國風雲sodu

在總運力有限的情況下,解決物資運輸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即縮短運輸距離。

攻佔瓦胡島之後,顧祝同就在做相關準備。

當時,按照他的命令,陸戰隊在疏通了珍珠港的主航道之後,就開始修建倉庫,而且建設工作就從未停止過。

爲了在瓦胡島上囤積物資,顧祝同甚至讓陸戰隊放慢了修建兵營的速度。

結果就是,在一九四六年四月底之前,依然有很大一部分陸戰隊官兵必須住在野外的帳篷裡面。

所幸的是,瓦胡島地處熱帶海域,夜裡並不寒冷。

顯然,顧祝同早就意識到,必須在前線囤積足夠多的物資,才能確保陸戰隊在登上美國本土之後不會數物資不足所困。

問題是,多少纔算足夠多?

可以說,在這方面,顧祝同的思想準備很不到位。

最初,他認爲在瓦胡島囤積一百萬噸物資就足夠讓陸戰隊打下美國西海岸地區了。可是到了一九四六年初,他不得不承認,一百萬噸遠遠不夠,因此就把物資囤積量提高到了兩百萬噸。可是,到了一九四六年六月,也就是陸戰隊攻打巴拿馬運河的時候,顧祝同才發現兩百萬噸也不夠。結果就是,他不得不把囤積目標提高到了三百萬噸,而且還爲今後繼續加大囤積量留了餘地。

到一九四六年底的時候,瓦胡島上修建的倉庫。足夠容納五百萬噸物資!

這是個什麼概念?

即便動用一百艘萬噸輪,而且以最大效率運送物資,且萬噸輪在返回本土的時候不補充燃油,也需要往返航行五次。耗時十個月。

當然,實際囤積的物資遠沒有這麼多。

事實上,到一九四六年七月底,囤積在瓦胡島上的物資還不到兩百萬噸,主要是各作戰部隊的消耗量太大了。

別的不說,爲攻打巴拿馬運河就消耗掉了差不多五十萬噸物資。

當然,物資正源源不斷的送來。

按照顧祝同的安排,到十一月底。囤積在瓦胡島的物資必須達到三百萬噸,最好能夠達到三百五十萬噸。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指標。

爲此,珍珠港幾乎成了一座專門供運輸船隻停靠的商港。此外。顧祝同還把一切能夠利用上的裝卸手段都用上了。

當時,珍珠港裡,長期都有三十多艘運輸船隻在碼頭旁裝卸貨物,此外還有十多艘貨輪在錨泊狀態下裝卸貨物。在珍珠港外面,中國海軍還開闢了一處錨泊地。動用了上百艘駁船與拖輪,專門用於爲貨輪裝卸貨物。別的不說,僅專門從事貨物裝卸工作的海軍官兵就超過了一萬五千人。爲了提高貨物的裝卸速度,顧祝同甚至從國內請來了幾名管理港口作業的人員。讓他們協助海軍工作。

除了瓦胡島,附近的幾座島嶼上也有不少的倉庫。

如果不是夏威夷羣島中。只有瓦胡島有一座大型港口,而且大型戰艦的維護工作必須在港口內進行。顧祝同甚至會把艦隊派往別的地方。

當然,顧祝同的努力也獲得了回報。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顧祝同的高瞻遠矚,讓中國海軍能夠在一九四六年底攻打美國西海岸地區。

說白了,如果沒有提前囤積作戰物資,恐怕到一九四七年中期,中國軍隊都不一定能夠登上美國本土。

到一九四六年七月底,顧祝同在前線囤積的物資接近兩百萬噸。

在這兩百萬噸物資中,有將近一百萬噸是各種型號的彈藥,而且主要就是用於對地打擊的炸彈與炮彈。此外還有大約六十萬噸燃油,而且其中四十萬噸是專門供坦克車輛使用的汽油與柴油。別的不說,在這些物資中,僅食品就有十五萬噸,足夠三十萬陸戰隊官兵消耗半年了。

理論上講,這麼多物資,足夠三十萬陸戰隊官兵使用數個月。

這樣一來,如果在一九四六年底攻打美國本土,那麼到一九四七年中期,也就是囤積的物資消耗得差不多的時候,海運難題也會有所緩解,因此後勤保障上的問題基本上不用考慮了。

只是,現實沒有這麼樂觀。

主要就是,戰鬥一直在進行,物資也一直在消耗,而且實際消耗量要比理論計算出來的結果大得多。

要知道,在準備攻打美國本土期間,針對美國本土的作戰行動就已經開始了。

這就是,從一九四六年初開始,中國軍隊就展開了轟炸美國西海岸地區的作戰行動,擔當此任務的是中國空軍。

這裡,必須提到中國空軍在一九四五年開始接收的一種新式轟炸機。

早在一九四三年初,中國空軍就針對將來可能出現的情況,特別是攻打美國本土的作戰需求,提出研製一種作戰半徑至少達到三千五百公里、最好能夠達到四千五百公里,最大飛行高度超過一萬一千米,最大載彈量在十噸以上,最大飛行速度超過每小時六百公里的重型轟炸機。

顯然,這是一種非常超前的轟炸機,對中國的飛機制造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空軍最好的轟炸機,其性能指標也不及此一半,即作戰半徑均沒有超過二千五百公里,且最大載彈量一般在六噸左右,最大升限不到八千米,最高飛行速度在每小時五百公里左右。

所幸的是,空軍的高層有足夠長遠的目光。

原因就是,即便中國海軍奪取了夏威夷羣島,轟炸機從此出發,也需要四千公里左右的作戰半徑才能轟炸美國本土。

更重要的是,空軍非常早的提出了研製要求。

也正是如此,中國的飛機制造廠纔有足夠的時間來完善設計,以及解決在當時看來是非常嚴重的技術問題。

要知道,這種轟炸機需要應用到很多新技術。

比如,其巨大的作戰半徑與載彈量,就需要巨大的機體,也就需要解決機體機構強度上的問題,因此必須採用全鋁合金框架結構,還得在設計上下功夫,不然就無法解決超重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又比如,要達到一萬一千米的飛行高度,就必須採用全增壓密閉機艙,而且得解決機艙供氧的問題。

此外,最高爲每小時六百公里的飛行速度,以及一萬一千米的飛行高度,就必須採用雙增壓發動機,而且受載彈量與航程影響,在採用四髮結構的情況下,單臺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必須超過四千千瓦。即便採用六發結構,也需要超過三千千瓦。

可以說,最大的問題就是發動機。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生產的功率最大的發動機,也不過兩千四百千瓦,而且這已經是極限了。

研製新的發動機,顯然需要足夠多的時間。

可以說,如果空軍沒有在一九四三年初提出要求,而是延遲了一年、乃至半年,這種新式轟炸機都不可能在一九四五年底研製成功,更不可能在一九四六年量產,並且在一九四六年中期就大批量裝備部隊。

所幸的是,承擔研製工作的西飛及時的完成了設計,也完成了生產準備工作。

到一九四六年三月底,這種被命名爲“超級空中霸王”的戰略轟炸機的產量就達到了三百架,而且以每月一百多架的速度增加。

也就是說,到一九四六年六月底,其數量已經超過了六百架。

當時,這六百架轟炸機中,有五百多架部署在夏威夷羣島,而且主要就部署在瓦胡島與毛伊島上。

顯然,這些轟炸機不是到前線來做實戰測試的。

從一九四六年四月初開始,中國空軍的“超級空中霸王”機羣就成羣出動,拉開了轟炸美國本土的作戰行動。

最初幾個月,轟炸行動進行得並不順利。

主要就是,沒有合適的護航戰鬥機。

要知道,超過三千五百公里的作戰半徑,讓任何一種戰鬥機都無能爲力,也就不可能爲轟炸機提供護航保護。

當然,“超級空中霸王”的速度、升限與強大的自衛火力就是其最好的護航力量。

直到一九四六年八月,也就是顧祝同把戰鬥艦隊從巴拿馬方向上抽調出來,讓三支戰鬥艦隊輪番前進部署,出動艦載戰鬥機爲轟炸機羣護航,這個問題纔有所解決,而且這也成爲今後的標準作戰模式。

此外,中國空軍還想出了很多解決辦法,比如製造加油機,或者是讓轟炸機攜帶戰鬥機執行作戰任務,只是這些想法沒有一個在戰爭期間變成現實,主要是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太多,而且效益不比讓艦載航空兵提供護航好多少。

也正是如此,顧祝同囤積的物資一直在消耗。

事實上,當時最大的物資消耗大戶就是空軍的轟炸機部隊。要知道,爲了減輕前線物資的消耗強度,顧祝同甚至讓支援艦隊作戰的快速戰鬥艦返回關島與琉球島,到後方的港口去補充物資。

只是,轟炸行動非常重要,顧祝同沒有理由叫停。

這樣一來,即便到了一九四六年底,顧祝同費勁心思在前線囤積的物資,也不見得能夠滿足作戰需求。

第104章 撤退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76章 將星登場第138章 深入大洋第3章 帝國之路第6章 長遠之計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156章 戰略偵察機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162章 機會第19章 逃亡之路第20章 強者第419章 矛盾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111章 突防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132章 轉折點第321章 迷霧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119章 賭注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237章 獨樹一幟第15章 生命的價值第173章 香蕉貿易第385章 掉隊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516章 轉向西進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272章 空中屏障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33章 停戰條件第12章 危機浮現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60章 幸運兒第194章 主動攔截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117章 算計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144章 窮途末路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90章 青出於藍第432章 攻擊爲上第59章 帝國軍人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25章 死有其所第546章 協商第94章 航空力量第10章 海軍起航第44章 你追我趕第307章 一決雌雄第99章 犧牲第27章 奉陪到底第46章 臨危不亂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436章 反擊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489章 截擊機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95章 偶然遭遇第150章 拷問第158章 野心家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580章 新使命第61章 下馬威第540章 兵敗如山倒第484章 捷徑第32章 總統特權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174章 射殺失手第108章 備戰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85章 陰差陽錯第11章 最高效益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
第104章 撤退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76章 將星登場第138章 深入大洋第3章 帝國之路第6章 長遠之計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156章 戰略偵察機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162章 機會第19章 逃亡之路第20章 強者第419章 矛盾第367章 進退兩難第111章 突防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132章 轉折點第321章 迷霧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119章 賭注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237章 獨樹一幟第15章 生命的價值第173章 香蕉貿易第385章 掉隊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516章 轉向西進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272章 空中屏障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33章 停戰條件第12章 危機浮現第131章 抱陳守舊第60章 幸運兒第194章 主動攔截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117章 算計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144章 窮途末路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90章 青出於藍第432章 攻擊爲上第59章 帝國軍人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25章 死有其所第546章 協商第94章 航空力量第10章 海軍起航第44章 你追我趕第307章 一決雌雄第99章 犧牲第27章 奉陪到底第46章 臨危不亂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436章 反擊第290章 嚴重誤判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489章 截擊機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95章 偶然遭遇第150章 拷問第158章 野心家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580章 新使命第61章 下馬威第540章 兵敗如山倒第484章 捷徑第32章 總統特權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174章 射殺失手第108章 備戰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85章 陰差陽錯第11章 最高效益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