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一錘定音

接下來幾天,顧祝同依次回訪了十多個盟國的將領。

按照李向龍的提議,顧祝同向這些盟友明確表示,只要在自行承擔運輸與維護保養的情況下,中國海軍願意爲其無償提供武器裝備,而且只要這些國家的軍隊肯正式僱傭中國軍人擔任教官,中國海軍也願意提供培訓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在引進裝備與人才培訓的情況下,中國海軍願意幫助任何一個盟國建立起現代化的海軍指揮體系,使其擁有保衛領海的基本能力。

顯然,顧祝同給出的答覆,讓那些滿懷希望的海軍將領們十分興奮。

要知道,中國海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能夠得到中國海軍的幫助,就意味着建立自己的強大海軍有了基本保證。

當然,並非所有盟國都希望建立強大的海軍。

原因很簡單,有些國家實在是過於弱小,根本就沒有能力建立強大的海軍,也養不起強大的海軍。

只是,對這些國家來說,顧祝同的保證依然同樣重要。

這就是,通過接受中國海軍的援助,以及僱傭中國海軍的教官,能夠與中國海軍建立起非常親密的關係,而這就意味着能夠與中國在政治層面上走得更近,從而使其基本國家利益有了最強大的保障。

反過來看,得到中國的軍事援助,也就等於在政治上成爲了中國的盟友。

顯然,在戰後的國際社會中,對任何一個想要維護其基本利益的小國來說,成爲中國的盟友是最重要的基礎。

說白了,在這個舞臺上,軍事合作只是政治聯合的手段之一。

此時,首腦會晤也有了重大進展。

在中德意三方進行了十多天的閉門磋商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意大利最終答應。在同盟國集團的基礎上組建一個擁有一定實權的國際機構,並且以該機構爲基礎,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當時,中國外長提議把該機構命名爲“聯合國”。

三月二十二日,在全體首腦會議上,劉伯恩正式提出組建聯合國。

有趣的是,這個名字當時還沒有確定下來。德意志第二帝國認爲應該命名爲“同盟國集團和平與穩定大會”。意大利則認爲應該命名爲“新國際聯盟”,此外還有一些國家提出了不同的名字。

只是。在最終的表決中,“聯合國”這個名字得到的支持最多。

問題是,聯合國並不是最核心的。

按照劉伯恩的提議,聯合國不僅僅是同盟國集團的國際機構,而是所有獨立國家都有權參與的國際機構,包括所有的戰敗國,因此在聯合國大會上。每個國家都有席位,且只有一個席位。

顯然,這根本無法體現出強國的重要性。

要知道,強國也只有一個席位,意味着強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只有一票的權力,與其他國家沒有什麼區別。

問題是,決定世界和平與穩定的是強國,而不是弱小國家。

這樣一來,就需要另外一個機構來加強前國的地位與影響力,讓強國真正有能力來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這個時候。聯合國存在的價值被提了出來。

說白了,聯合國的最基本價值就是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打擊那些對和平與威脅構成了威脅的勢力。

正是在此基礎上,安理會誕生了。

這個機構的全程是“安全理事委員會”,而這纔是真正的核心,因爲並非所有國家都能成爲安理會的成員。

按照中德意協商的結果,安理會總共只有十四個席位,且中國、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意大利爲常任理事國。另外十一個爲輪值理事國,原則上歐洲、亞洲、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與大洋洲各分得三個、三個、兩個、一個、一個與一個席位,且在聯合國大會成員國中輪流推舉產生。基本原則是在得到五分之一以上聯合國大會成員國支持以上的國家中產生,輪值國的任期爲兩年。且任何一個輪值國都不得連任。在安理會中,最爲重要的一點就是,三個常任理事國有一票否決權。在此基礎之上,其他成員國才具有表決權,而且任何決議都需要三分之二的多數支持。

做爲核心機構,安理會是聯合國的最高權力機構。

說得簡單一些,成員國說賦予聯合國的所有特權,包括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權利都需要通過安理會行使。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聯合國要出兵維護某個國家或者某個地區的和平,就必須由安理會授權某一個成員國或者某幾個成員國組建聯合國部隊,並且由其代爲行使維護權。

當然,這也意味着,在某些特定情況下,聯合國擁有通過軍事行動維持和平的權力。

這涉及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即聯合國的軍事力量從何而來。

雖然德意傾向於組建常設的聯合國部隊,即由聯合國的所有成員國派遣軍事力量,組成一支聯合國軍隊,以行使聯合國的維和權力,但是中國更傾向於在需要的時候,才以委託的方式成立聯合國部隊,即聯合國不設常備軍事力量,而是臨時由聯合國的成員國提供用於維和的軍事力量。

最終,因爲在經費的分派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中國的主張得到了更多國家支持。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時期,即聯合國設立常備軍就存在軍費開支,而當時用來維持聯合國正常運行的經費都還沒有搞清楚,又如何來分配軍費呢?顯然,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誰來承擔這筆開支,決定着其在聯合國中的地位。

事實上,這也是聯合國成立之前最爲嚴重的問題。

雖然所有國家都承認,只要是聯合國的成員國,就必須承擔起維護聯合國的義務,也就需要爲聯合國提供經費,但是並非所有國家在聯合國的地位都一樣,也並非所有國家的國力都一樣,因此責任有大小之別,那麼支付的經費也就有多少之差,強大的、富裕的國家自然應該負擔更多的經費。

當然,中國對此持肯定態度。

關鍵就是,該用什麼辦法來衡量各個國家所應負擔的經費。

顯然,中國當局並不認爲,應該由中國來承擔全部經費,也不應該由中國來承擔大部分經費。

問題是,其他國家都認爲,中國應該承擔聯合國的主要開支。

不管怎麼說,成立聯合國是一件小事,也不是通過一次首腦會議就能解決的,而且很多細節上的問題還需要進行反覆磋商。

在這次大會上,只確定了成立聯合國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大會結束之前,中國江南製造集團的董事長,也是中國首富首先站了出來,答應把上海外灘的一塊土地捐獻給聯合國,用於建設聯合國總部,而他也將爲建設聯合國總部提供全部經費。

這樣一來,聯合國總部的選址問題就解決了。

事實上,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要知道,外灘是上海最繁華的地段,可以說是寸土寸金,而修建可以供數千人同時辦公的聯合國總部,也需要不少資金。

最終,僅建設聯合國總部就花掉了五億華元。

這是個什麼概念?如果把通貨膨脹計算上的話,這筆錢在二十世紀末的時候相當於一百四十億華元。

不管怎麼說,在這次大會之後,成立聯合國的事情基本上確定了下來。

只是,最終要到五個月之後的曼谷首腦會晤中,與聯合國有關的問題才能得到解決,聯合國也將在這個時候正式誕生。

在積極推動成立聯合國的時候,中國必須爭取獲得每一個同盟國的支持。

也正是如此,針對同盟國的軍事援助問題也基本上確定了下來。

三月二十七日,在由中方舉辦的一場宴會上,劉伯恩向所有與會的首腦表示,中國將在戰爭結束之後,爲所有友好國家提供無償的軍事援助,幫助這些國家建立起現代化的國防力量,使其擁有保衛本土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軍事實力,而中國也樂意在戰後爲所有友好國家提供安全保證。

顯然,這意味着中國要在戰後建立新的同盟體系。

更重要的是,與會的不僅僅有同盟國集團國家的首腦,還有戰敗國的代表。

也就是說,劉伯恩的承諾不僅僅針對戰勝國,也針對那些願意在戰後與中國友好交往的戰敗國。

只是,在劉伯恩做出這個承諾的時候,中國內部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

這就是,只有中國海軍表示願意爲友好國家提供無償軍事援助,而中國陸軍與空軍依然保持沉默。

顯然,劉伯恩的表態,把陸軍與海軍逼入了死衚衕。

總統已經表明了政治立場,如果陸軍與空軍表示反對,那就只能失信於人,而且讓外界知道中國內部並不團結。顯然,這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而吳鐵生與劉亞光都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來。

在這個問題上,吳鐵生與劉亞光只能做出讓步。

只是,這是有代價的讓步,而不是無條件的讓步。(未完待續……)

第63章 體能極限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172章 警戒艦第36章 狼子野心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141章 斷裂第72章 生死抉擇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127章 全新的開始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169章 打壓第64章 無力迴天第583章 威脅與合作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54章 備戰第378章 覺悟第160章 餘熱第161章 交代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209章 和平的代價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416章 解脫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499章 一鼓作氣第85章 陰差陽錯第622章 價值第559章 關鍵二十四小時第112章 找事做第56章 代言人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20章 致命打擊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378章 覺悟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111章 行動結束第152章 足跡第354章 知難而退第80章 全速北上第423章 沒有目標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121章 拷問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160章 覺悟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379章 戰列第87章 絕地反擊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82章 拷問訓練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31章 技術投入第194章 軍事航天第338章 進軍威克島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171章 振作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67章 雷霆萬鈞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55章 虛與委蛇第135章 出路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93章 特殊任務第99章 犧牲第176章 生或死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18章 逃跑第17章 戰略大師第284章 高標準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52章 同盟軸心第119章 賭注第40章 擴軍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176章 生或死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66章 走向戰爭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64章 無力迴天第95章 偶然遭遇第11章 主動出擊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235章 中流砥柱
第63章 體能極限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172章 警戒艦第36章 狼子野心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141章 斷裂第72章 生死抉擇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127章 全新的開始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226章 表現形式第169章 打壓第64章 無力迴天第583章 威脅與合作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54章 備戰第378章 覺悟第160章 餘熱第161章 交代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209章 和平的代價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416章 解脫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499章 一鼓作氣第85章 陰差陽錯第622章 價值第559章 關鍵二十四小時第112章 找事做第56章 代言人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20章 致命打擊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378章 覺悟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111章 行動結束第152章 足跡第354章 知難而退第80章 全速北上第423章 沒有目標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121章 拷問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160章 覺悟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379章 戰列第87章 絕地反擊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82章 拷問訓練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31章 技術投入第194章 軍事航天第338章 進軍威克島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171章 振作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67章 雷霆萬鈞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55章 虛與委蛇第135章 出路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93章 特殊任務第99章 犧牲第176章 生或死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18章 逃跑第17章 戰略大師第284章 高標準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52章 同盟軸心第119章 賭注第40章 擴軍第125章 素質第一第176章 生或死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66章 走向戰爭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64章 無力迴天第95章 偶然遭遇第11章 主動出擊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235章 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