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錯失良機

戰鬥開始後,金就有苦難言了。

六艘美艦的糟糕表現,根本不是他的問題。嚴格說來,這也不是其他官兵的問題,而是美國海軍自身的問題。

不可否認,在大戰爆發前,美國擁有僅次於英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第三海軍。

事實上,在一段時期內,美國海軍的規模超過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僅次於英國的全球第二。

問題是,美國從上到下,都沒有想過該如何使用這支海軍。

原因很簡單,美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而且在美墨戰爭與美西戰爭之後,徹底消除了近在咫尺的威脅。在加拿大與墨西哥都羸弱不堪的情況下,任何潛在敵國要想對美國構成威脅,首先都得跨越浩瀚的大洋。在這種大背景下,美國海軍在很大的程度上不是一支軍事力量,而是一個象徵性的標誌。說得簡單一些,美國只需要有一支看上去足夠強大的海軍就能嚇退所有潛在敵國。至於這支海軍是否有足夠的戰鬥力,以及是否能夠在戰場上擊敗敵人,都不是關鍵。

由此,就導致了一個極爲嚴重的結果,即美國海軍在和平時期的訓練強度非常低。

拿炮術訓練來說,美國海軍主力艦上的炮手,兩三年都沒有機會進行實彈射擊訓練,因爲大口徑炮彈太昂貴了,而且大口徑艦炮的身管壽命非常短,每打一次,就意味着數千美元的損失。

相比之下,帝國海軍與英國海軍的訓練強度就高得多了。

大戰爆發前的兩年間,公海艦隊每年都要舉行兩次大規模演習,一次在北海、一次在波羅的海,而且每次演習都要進行實彈射擊訓練,並且把此當成艦隊考覈的主要指標,炮手則能得到充分的鍛鍊。別的不說,在大戰爆發前的一年裡,帝國海軍的主力艦就打廢了一百多根大口徑炮管。

除了訓練,在精神層面上,美國海軍也存在嚴重的不足。

大戰爆發前,在歐洲瀰漫着火藥味的時候,美國海軍中有兩股思潮。一是來自好戰派的觀點,即歐洲列強肯定會拼個你死我活,最終結果肯定是兩敗俱傷,而美國海軍只需要在最後時刻去收拾殘局可行了,也就不大可能與歐洲列強海軍進行正面戰鬥,即便有,也是以多打少、以強凌弱。另外一種來自孤立派,即美國依借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完全沒有必要介入歐洲戰爭,而美國海軍只需要保持一支能夠阻止歐洲列強橫跨大西洋的艦隊就行了,根本沒有可能與歐洲列強的海軍交戰。

雖然這兩種觀點不大相同,但是都沒有認識到海軍的重要性。

或者說,沒有對海軍有可能參與的殘酷戰鬥做任何思想上的準備。

相反,帝國海軍官兵在服役的第一天就知道,帝國海軍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戰勝對面的英國皇家海軍,仗肯定有得打,而且會打得十分慘烈,因此所有帝國海軍官兵都有充足的思想準備。

綜合這些,大西洋艦隊的糟糕表現,也就不足爲奇了。

只是,金已經是進退兩難了。

退的話,公海艦隊肯定會擺脫大西洋艦隊,而正在撤離的運兵船隊還沒走遠,肯定逃不掉。進的話,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有主力艦被打中要害,而金並不指望能夠靠運氣戰勝公海艦隊。

金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堅持。

可惜的是,堅持未必能收到好的結果。

十一點五十八分,“拜仁”號用一擊重拳教訓了美國佬,還差一點讓金成爲美國的第一名陣亡將領。

這枚三百八十毫米炮彈準確無誤的擊中了“賓夕法尼亞”號的司令塔。雖然沒有打穿司令塔的裝甲,但是在爆炸之後,產生了附帶破壞效應,司令塔內部被震飛的物件成爲致命的殺人兇器。頃刻之間,司令塔內的二十多名官兵非死即傷。如果不是佔在左側的一名軍官擋住了橫掃而來的碎片,金恐怕就倒下了。即便沒有死,包括金在內的倖存者也受了重傷,失去了指揮能力。

金被送往了醫療室,直到半個小時後才甦醒過來。

毫無疑問,這半個小時具有決定性意義。

被“拜仁”號重擊後,“賓夕法尼亞”號首先偏離航向。雖然三分鐘後,大副在後艦橋上接過了指揮權,讓戰艦重新回到了戰列航線上,但是在此期間,後面的五艘戰列艦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跟隨旗艦調整了航線,從而使戰列遭到破壞,而要重新恢復戰列,顯然更加困難。

也就是說,因旗艦受損,大西洋艦隊變得更加混亂了。

顯然,公海艦隊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十二點零二分,“巴登”號收穫了這場戰鬥中的第二個戰果,而且是最重要、也是最顯著的一個戰果。

根據瞭望員觀察到的情況,命中點在“亞利桑那”號的Z炮塔,也就是尾部炮塔。從爆炸產生的硝煙與火光來看,炮塔裝甲肯定被打穿了,而且引爆了炮塔內的彈藥或者是發射藥。只是,這還沒完。在爆炸發生後大約半分鐘,“亞利桑那”號突然轉向,偏離了戰列交戰航線。緊接着,瞭望員就觀察到“亞利桑那”號的尾部冒起了數十米高的火光,顯然是艦體內的某些東西被點燃了。由此判斷,“亞利桑那”號的舵機、或者是與舵機有關的轉向機構肯定受了損傷。

事實也確實如此。

在Z炮塔被擊毀的時候,“亞利桑那”號的損管人員爲了防止彈藥庫被引爆,立即關閉了提彈通道的防火防爆門。只是炮塔內儲存好幾包發射藥,在爆炸後引發大火,防火門隨時有可能失效。結果就是,槍炮長下令向尾部主炮彈藥庫注水。在具體操作的時候,損管人員犯了嚴重錯誤,導致尾部十多個艙室進水,其中就包括舵艙。在準備排水的時候,火勢失去控制,導致艦尾燃起大火。

“亞利桑那”號突然脫離戰鬥序列,導致了災難性的後果。

雖然當時,後面的四艘戰列艦能夠看到打頭的旗艦,但是在艦隊交戰中,只要艦隊司令官沒有明確命令,每艘戰艦都是緊盯着前面的戰艦。如果“內華達”號的艦長有經驗,此時就應該盯住旗艦,而不是盯住“亞利桑那”號。可惜的是,六名美國艦長都是第一次參加實戰。

結果就是,“內華達”號跟着“亞利桑那”號轉向了。

後面的三艘戰列艦也就不用多說了,在看到“內華達”號轉向後,“俄克拉何馬”號也緊跟着轉向,“紐約”號與“得克薩斯”號也不例外。

由此,產生了一個極爲嚴重的結果,即旗艦落單了。

更要命的是,“亞利桑那”是向右偏轉,也就是拉大了交戰距離。

顯然,經驗豐富的德艦艦長不會錯過這個十分寶貴的機會。

從十二點過五分開始,八艘德艦都把炮口指向了“賓夕法尼亞”號。而這個時候,“賓夕法尼亞”號仍然混亂不堪,大副在後方艦橋上指揮,艦長已經陣亡,艦隊司令還在搶救之中。要命的是,“賓夕法尼亞”號的大副並沒有注意到後面的五艘戰艦已經偏離航線,因此沒有進行任何調整。

可以說,這是這場戰鬥中,最爲關鍵的一個機會。

只是,問題也很明顯。

當時,只有“拜仁”號與“巴登”號與“賓夕法尼亞”號的距離在一萬八千米內,而六艘戰列巡洋艦靠後,與“賓夕法尼亞”號的距離都在一萬八千米以上。在這個距離上,三百毫米穿甲彈根本無法打穿“賓夕法尼亞”號的裝甲。

要不是如此,最多隻需要五分鐘,“賓夕法尼亞”號就得完蛋。

非常可惜的是,公海艦隊沒有把握住這個機會。

十二點過十分,“亞利桑那”號的艦長才意識到,他已經帶領其他四艘戰列艦偏離了交戰航線,而且旗艦遭到了八艘德艦的集中打擊。也直到這個時候,“亞利桑那”號纔打出了信號旗,讓其他戰艦回到戰列上去。

雖然只有五分鐘,但是“賓夕法尼亞”號也夠受的了。

可以說,公海艦隊就算沒有抓住這個寶貴的戰術機會擊沉“賓夕法尼亞”號,也徹底打殘了這艘戰艦。

在恢復交戰順序的時候,“賓夕法尼亞”號已經喪失了作戰能力。

只是,戰鬥還沒有結束,因爲馮承乾還沒有收到巡洋艦分隊發來的消息,意味着運兵船隊還沒有被殲滅。

這個時候,金仍然沒有站上指揮崗位。

大西洋艦隊的處境極爲兇險。要知道,在“賓夕法尼亞”號喪失戰鬥力後,公海艦隊獲得了二打一的優勢。更重要的是,排頭的“拜仁”號與“巴登”號都把炮口指向了在十二點十五分迴歸戰列的“亞利桑那”號,而這艘“賓夕法尼亞”號的姊妹艦在此之前就已經遭到了重創。

繼續打下去,大西洋艦隊的結局肯定好不到哪裡去。

也許,靠運氣,大西洋艦隊能讓公海艦隊嚐到苦頭。可是在以一打二的情況下,運氣肯定無法幫助大西洋艦隊取勝。

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84章 大禍臨頭第539章 硬碰硬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58章 面對偉人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161章 超級戰巡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61章 戰爭危機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173章 香蕉貿易第26章 女記者的心思第29章 一八九二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142章 南下第468章 風暴海洋第87章 生於憂患第129章 意義第58章 面對偉人第44章 萬不得已第71章 下基層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405章 犧牲第92章 等待機會第138章 讓步第497章 苦戰第447章 備戰第354章 知難而退第172章 警戒艦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307章 一決雌雄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379章 戰列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191章 大工程第70章 戰火第89章 借刀殺人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11章 最高效益第28章 皇儲給力第107章 妥協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50章 歐戰風雲第50章 誰去誰留第36章 叢林求生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486章 預警機第180章 分歧第600章 馬歇爾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41章 開天闢地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409章 航空兵收尾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15章 熱身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64章 無力迴天第17章 戰略大師第99章 別無選擇第214章 革命第104章 撤退第77章 伏擊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501章 不堪用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266章 煙霧彈第30章 始作俑者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180章 分歧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266章 煙霧彈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19章 逃亡之路第211章 貓捉耗子第22章 赴死之地第119章 賭注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530章 避重就輕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146章 大使
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84章 大禍臨頭第539章 硬碰硬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58章 面對偉人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161章 超級戰巡第217章 無能爲力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61章 戰爭危機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173章 香蕉貿易第26章 女記者的心思第29章 一八九二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142章 南下第468章 風暴海洋第87章 生於憂患第129章 意義第58章 面對偉人第44章 萬不得已第71章 下基層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405章 犧牲第92章 等待機會第138章 讓步第497章 苦戰第447章 備戰第354章 知難而退第172章 警戒艦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307章 一決雌雄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379章 戰列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191章 大工程第70章 戰火第89章 借刀殺人第96章 突來的戰鬥第11章 最高效益第28章 皇儲給力第107章 妥協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50章 歐戰風雲第50章 誰去誰留第36章 叢林求生第115章 虛張聲勢第486章 預警機第180章 分歧第600章 馬歇爾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41章 開天闢地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409章 航空兵收尾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134章 集體決定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15章 熱身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64章 無力迴天第17章 戰略大師第99章 別無選擇第214章 革命第104章 撤退第77章 伏擊第186章 炮戰革命第501章 不堪用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266章 煙霧彈第30章 始作俑者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180章 分歧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266章 煙霧彈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19章 逃亡之路第211章 貓捉耗子第22章 赴死之地第119章 賭注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530章 避重就輕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146章 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