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一決雌雄

一月六日,凌晨二點四十分,設得蘭海戰打響。

交戰開始後,坎寧安就發現,與兩艘“北卡羅來納”級對陣的不是“俾斯麥”級,而是火力遜色得多的“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而與兩艘“南達科他”級交戰的是更加強大的“俾斯麥”級。

顯然,此時已經來不及調整交戰序列了。

大概是對“北卡羅來納”級的防護不夠自信,坎寧安犯了這場海戰中唯一的錯誤,即讓兩艘“北卡羅來納”級儘可能的與對手周旋,儘量保持好交戰距離,避免過早遭到重創,以便接下來對付公海艦隊的主力。

必須承認,這是一個非常低級的錯誤。

道理非常簡單,坎寧安的這道命令,等於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了兩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上。

要知道,當時坎寧安坐鎮指揮的第二戰鬥羣還沒有投入戰鬥。

只是,即便坎寧安沒有下達這道命令,也會出現同樣的結果,即兩艘“北卡羅來納”級的美國艦長都不夠自信。

別忘了,就在幾個月前,這兩艘戰艦在第二次新喬治亞海峽海戰中,被兩艘同樣裝備二百八十毫米主炮的大型巡洋艦打成重傷。如果不是對手一直保持着較遠的交戰距離,恐怕這兩艘戰艦就被擊沉了。

結果就是,在收到坎寧安的命令之前,“北卡羅來納”號的艦長就下達了轉向令,並且沒有按照規定降低航行速度,依然保持着二十二節的航速。跟在後面的“華盛頓”號採取了同樣的戰術。沒有向德艦靠近。

顯然,過高的航速,對美艦更加不利。

在火控系統不如對手的情況下。美艦隻有縮短交戰距離才能提高炮擊命中率,也纔有望儘快擊敗對手。

可惜的是,兩位美國艦長選擇了相反的戰術。

這下,重擔全都壓在了兩艘“南達科他”級戰列艦的身上。

以當時的情況,兩艘“南達科他”級應該跟隨前方的戰艦轉向,以便保持戰鬥隊列,但是兩艦沒有這麼做,而是繼續向德艦逼近,並且在二點五十分之前就把航速降低到了更適合炮戰的十六節。

顯然。兩艘“南達科他”級的美國艦長更加自信。

問題是,“南達科他”級受排水量限制,其總體防護水平並沒有比“北卡羅來納”級提高多少,其主要防護區域的裝甲厚度只增加了數毫米,基本上沒有多大意義。事實上,爲了把排水量控制在一個較爲合理的範圍之內。並且解決掉“北卡羅來納”級存在的問題,“南達科他”級在設計上做了很多文章。比如。採用單煙囪結構,從而把艦體長度由“北卡羅來納”級的二百二十二米縮短到二百零七米,型寬則保持不邊。長寬比縮小到了六左右。雖然縮短艦體總長,有效縮小了主要防護區域的面積,也就減少了裝甲用量,但是要達到設計的速度,卻需要更高的推進功率。也就變相增加了動力系統佔用的排水量,富餘的排水量並沒有達到美軍的期望。結果就是,“南達科他”級並沒有完全解決“北卡羅來納”級存在的問題,反而新增加了一些問題。比如,在僅有一根菸囪的情況下,如果煙囪中彈,那麼其航行就會受到影響。

事實上,也正是存在的這些問題,讓美國海軍在設計“依阿華”級的時候,沒再嚴格限制排水量。最終就是,“依阿華”級在主炮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排水量比“南達科他”級多出了一萬多噸。

顯然,“南達科他”級算不上完美的快速戰列艦。

與“俾斯麥”級相比,“南達科他”級的主要優勢體現在火力上,而在防護上,兩者的差距並不明顯。主要就是,“南達科他”級的裝甲防護設計更加合理,特別是主裝甲帶採用了外傾安裝方式,防護效果要比垂直安裝的高出百分之十左右,而“俾斯麥”級得益於更大的排水量,主裝甲帶要比“南達科他”級厚得多,基本上抵消了外傾設計產生的效果,防護能力與“南達科他”級旗鼓相當。

當然,並非所有方面兩種戰艦都旗鼓相當。

嚴格說來,“俾斯麥”級的防護還要稍微好一點。

雖然在設計的時候,“俾斯麥”級沒有過多的考慮水平防護,其水平裝甲最厚處也只有一百二十毫米,遠低於同時期的快速戰列艦,但是在建造的時候,來自空中的威脅、以及遠程炮戰構成的威脅,讓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認識到了水平防護的重要性,爲“俾斯麥”級增加了一道厚度爲五十毫米的上層甲板,把水平裝甲的厚度提高到了一百七十毫米,超過了大部分同期的快速戰列艦。

當然,“南達科他”級在建造的時候,也針對新出現的威脅做了修改。

比如,“南達科他”級在水平裝甲上方,有一層厚度爲三十八毫米的露天甲板裝甲,其水平裝甲的總厚度超過了一百九十毫米。

問題是,防護能力不僅僅看裝甲的厚度,還得看裝甲鋼的質量。

整個大戰期間,德意志第二帝國生產的裝甲鋼都擁有最好的質量,其防護能力普遍比美國生產的裝甲鋼高出了百分之十左右。也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國才製造出了世界上最優秀的坦克戰車。

在海軍方面,情況也差不多。

建造“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就使用了表面滲碳技術來製造裝甲板,而實際測試證明,表面滲碳鋼板的防護能力要比未做處理的高出百分之十五左右。建造“俾斯麥”級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鋼鐵廠不但擁有了足夠的產能,還開發出了性能更好的合金鋼。此外,帝國工程師還提出了“複合裝甲”概念,只是沒有立即應用到海軍戰艦上。

更重要的是,在之前的海戰中,“俾斯麥”級的防護能力已經經受住了考驗。

在與“喬治五世”級的戰鬥中,“俾斯麥”號捱了二十多枚十四英寸穿甲彈,其主要部位沒有一次被打穿,只有次要部位被穿甲彈打穿。雖然“南達科他”級的十六英寸主炮擁有更強的威力,但是要在較遠的距離上對付“俾斯麥”級,依然非常勉強,只有把交戰距離拉到足夠近,纔有足夠的威力。

顯然,兩位美國艦長非常明白這一點。

問題是,縮短交戰距離,美艦就要承受住德艦的炮火考驗了。

事實上,在此之前,“喬治五世”級就已經在實戰中證明,只要交戰距離在一萬四千米以上,“俾斯麥”級的三百八十毫米主炮就沒有致命威脅,但是隻要交戰距離縮短到一萬四千米以內,問題就嚴重了。

從防護上講,“南達科他”級與“喬治五世”級相差不大。

也就是說,只要交戰距離縮短到一萬四千米以內,即便能夠用十六英寸主炮轟穿“俾斯麥”級的裝甲,“南達科他”級的主裝甲帶也會被“俾斯麥”級打出的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彈打穿。

顯然,在近距離炮戰中,穿甲能力與防護能力都不重要了。

這時候比的,就是雙方的主炮數量,即誰能以更快的速度開火。此外,主炮的命中率也極爲重要,而這由火控系統決定。

雖然“南達科他”級有九門主炮,而“俾斯麥”級只有八門主炮,但是兩者的火力密度與主炮的生存率並無太大差別。主要就是,“南達科他”級的九門主炮集中安放在三座三聯裝炮塔內,只要有一座炮塔癱瘓,就只剩下六門主炮,而“俾斯麥”級的八門主炮安裝在四座雙聯裝炮塔內,即便損失一座炮塔,也還有六門主炮。

至於火控系統,“南達科他”級就沒有任何優勢了。

很明顯,這兩種戰艦在主要性能上勢均力敵,因此在二對二的戰鬥中,雙方的勝負機會各佔一半。

如果保持好交戰距離,即火控系統成爲決定炮戰勝負的主要因素時,兩艘“俾斯麥”級取勝的概率還要大一些。

也正是如此,“南達科他”號與“印第安納”號才主動向德艦靠近。

只有縮短交戰距離,降低火控系統所產生的影響,美艦纔有更大的勝算,也纔有望儘快取得勝利。

這個時候,斯佩要做的就是控制好交戰距離。

戰後,有人用計算機做過模擬,如果當時斯佩把交戰距離控制在二萬二千米到二萬四千米之間,兩艘“俾斯麥”級取勝的概率高達百分之七十,而且還能耗費足夠多的時間,讓坎寧安喪失主動權。只要這場戰鬥拖上四個小時,即到了六日清晨,就算沒有取勝,坎寧安也會下令撤退。原因很簡單,天亮之後,部署在挪威的岸基航空兵就將出動,而坎寧安根本不會指望得到皇家空軍的掩護與支持。

可惜的是,斯佩沒有這麼做。

發現兩艘“南達科他”級逼近之後,斯佩也下令把航速降低到十六節,準備與兩艘美艦一決雌雄。

顯然,斯佩忘了,他要面對的不僅僅是這兩艘美國海軍的快速戰列艦。(未完待續。。)

,!

第82章 預料之外第152章 足跡第20章 致命打擊第266章 煙霧彈第87章 不戰而勝第32章 總統特權第65章 攻擊開始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4章 風起雲涌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74章 各打各的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83章 受捉弄第25章 死有其所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44章 萬不得已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34章 厲害關係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21章 大清首輔第104章 傾國豪賭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138章 讓步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616章 和平的基礎第13章 戰端第58章 面對偉人第506章 進軍古巴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38章 戰略目標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2章 笑談天下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341章 進攻開始第91章 轉攻爲守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58章 時機第556章 衝出海灘第58章 面對偉人第188章 復出第5章 八國侵俄第54章 備戰第33章 停戰條件第67章 雷霆萬鈞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32章 總統特權第39章 義無返顧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8章 三權第51章 中立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123章 新老對決第207章 七日戰爭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28章 叔侄第541章 大潰退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76章 將星登場第89章 借刀殺人第588章 核技術第41章 載譽而歸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366章 雞肋第73章 東線開打第65章 攻擊開始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79章 將計就計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498章 僵持第159章 主動權第169章 轉移第15章 開拓者第334章 進軍東南第197章 戰亂之地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600章 馬歇爾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497章 苦戰第28章 叔侄第581章 印象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387章 預備隊第135章 租借
第82章 預料之外第152章 足跡第20章 致命打擊第266章 煙霧彈第87章 不戰而勝第32章 總統特權第65章 攻擊開始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4章 風起雲涌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74章 各打各的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83章 受捉弄第25章 死有其所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44章 萬不得已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34章 厲害關係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21章 大清首輔第104章 傾國豪賭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138章 讓步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616章 和平的基礎第13章 戰端第58章 面對偉人第506章 進軍古巴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38章 戰略目標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2章 笑談天下第552章 提前部署第341章 進攻開始第91章 轉攻爲守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58章 時機第556章 衝出海灘第58章 面對偉人第188章 復出第5章 八國侵俄第54章 備戰第33章 停戰條件第67章 雷霆萬鈞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32章 總統特權第39章 義無返顧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8章 三權第51章 中立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123章 新老對決第207章 七日戰爭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28章 叔侄第541章 大潰退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76章 將星登場第89章 借刀殺人第588章 核技術第41章 載譽而歸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366章 雞肋第73章 東線開打第65章 攻擊開始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79章 將計就計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498章 僵持第159章 主動權第169章 轉移第15章 開拓者第334章 進軍東南第197章 戰亂之地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600章 馬歇爾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497章 苦戰第28章 叔侄第581章 印象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387章 預備隊第135章 租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