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空中防線

雖然纔來幾天,但是廉明陽沒有感到有哪裡不適應。

過去每年,廉明陽所在的突擊部隊都以訓練或者演習的名義,來佔加拉駐紮半個月到一個月。雖然大部分時候都在訓練,但是對廉明陽這些陸航飛行員來說,也不會有遊山玩水的雅興。

其實,這附近也沒有什麼可以遊玩的地方。

南面是一望無垠的雷恩沙漠,而北面是西西伯利亞高原,附近除了戈壁與荒漠,就什麼都沒有了。

還跟時節有關。

這纔是9月初,夏季剛過去,氣溫還沒降下來。雖然佔加拉在大陸的腹地,已經算得上是高緯度地區,但是在雷恩沙漠裡面,跟波沙灣那邊比,除了夜間氣溫稍微涼一點,白天同樣是非常炎熱。

要說的話,關鍵也就是時間。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帝國陸軍每年都要針對可能爆發的全球大戰,特別是跟西陸集團的全面戰爭,做一次戰略級的兵棋推演,而所有推演都着重強調了一點,西陸集團必須在冬季到來之前取得勝利。

只要進入嚴冬,任何強大的地面部隊都得趴窩。

別看科技發展了幾十年,在大自然的面前,人類的那點力量依然十分渺小。

當然,科技帶來的影響,也就是需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夠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這也直接決定了西陸集團發動戰略進攻的最晚時間。

按照最近幾年做的推演,在氣候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西陸集團發動戰略進攻的時間不得晚於9月中旬。

簡單的說,哪怕在東方集團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西陸集團要想取得決定性的戰略勝利都至少需要2個月的時間,在東方集團完成全面動員之前,巨大陸腹地的嚴冬一般是在11月中旬到來。

由此就能夠推測出,西陸集團發動進攻的最晚時間就是9月中旬。

再遲,就不可能趕在夜間氣溫降到零下30攝氏度之前完成進攻行動,也就沒辦法利用冬季鞏固防線。

當然,這樣的推演存在很大的隨意性,也就是不確定性。

比如,西陸集團的目的或許只是掃蕩駱沙聯邦共和國在西大陸這邊的國土,並沒打算進軍巨大陸。

在進攻目的較有限的情況下,西陸集團的大軍也許只需要1個月的時間就夠了。

只是,東方集團也不可能沒有任何的防備。

西陸集團肯定要爲發動進攻進行動員,而且需要足夠的時間完成動員,因此東方集團也肯定會利用這點時間來加強防備。

在理論上,西陸集團根本沒辦法發起戰略突襲,或者說不可能達到戰略突然性。

那麼,就算是進攻目的有限,也很難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綜合這些因素,總參謀部才堅持之前做的推演,把9月確定爲西陸集團發動戰略進攻的大限。

當然,更有可能是9月上旬。

同樣根據這個判斷,總參謀部還讓施授良對聯合部隊的作戰行動進行調整,把空中打擊行動延長到10月。

如果需要,還可以繼續延長。

簡單的說,哪怕已經完成了發動地面進攻所需要的全部準備工作,也不會在9月份發動地面進攻。

原因無二,帝國陸軍沒法在波沙灣投入重兵的同時,加強西北戰區的防禦力度。

其實,關鍵是陸軍航空兵在現代戰爭中扮演的角色。

波伊戰爭,陸軍航空兵的價值得到了充分證明。

帝國陸軍在這場戰爭中,投入了數萬架直升機,也損失了數千架,直升機首次成爲戰場主角。

正是如此,有很多人把波伊戰爭稱爲“直升機的戰爭”。

直升機的出現,以及大規模應用,改變了戰爭模式。

在波伊戰爭後,由戰略擴張轉爲戰略收縮,帝國陸軍花了十多年的功夫調整在大陸戰場上的防禦部署。

整個核心,其實就是提高與增強陸軍航空兵的地位,建立以陸航爲絕對核心的現代防禦體系。

關鍵還有,直升機讓“大縱深戰略”得到昇華。

直升機在數百千米內進行快速機動的能力,把戰略縱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也從根本上改變了防禦作戰的方式。

當然,這也跟日益昂貴的技術裝備有很大關係。

前面已經提到,“ZT-99”系列主戰坦克的造價比“ZT-80”系列貴了好幾倍,陸軍根本沒辦法做到一比一的替代。

量產十年,“ZT-99”的總產量纔剛超過7000多輛,扣除出口的,帝國陸軍的裝備量還不到5000輛,平均每年才採購500多輛。按照30年服役週期計算,“ZT-99”根本就不可能替換所有的“ZT-80”。

其實,帝國陸軍也沒有打算用“ZT-99”替換所有的“ZT-80”。

按照最新規劃,將保留部分“ZT-80”,並且用“ZT-99”的技術進行現代化改進,包括採用最新的熱成像儀,增加炮塔的雙向穩定系統,使用1200馬力的增壓柴油機,以及安裝爆炸反應裝甲等。

完成改造之後,這些坦克至少還能夠再服役20年,等到下一代主戰坦克量產,再進行替換。

這樣一來,至少能夠節省300億金元。

帝國陸軍敢這麼做,其實是因爲,按照現在的作戰理論,主戰坦克在戰略防禦作戰當中的價值並不大。

坦克是強大的戰術平臺,而現代戰爭需要的是戰略平臺。

不要忘了,坦克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是地面上最強大的突擊兵器,其價值體現在進攻上。

關鍵還有,坦克遇到了勁敵:武裝直升機。

換個角度,也可以看成是帝國陸軍無可奈何的選擇。

說得直接一點,沒有足夠的坦克,又要面對西陸集團的裝甲洪流,帝國陸軍就只能在其他方面想辦法。

相對而言,陸航的武裝直升機表現得最爲突出。

在理論上,一架“直-10A”最多能夠掛載16枚重型反坦克導彈,一次出擊能摧毀16個裝甲目標!

把導彈的命中率等因素算上,一架武裝直升機在被擊落之前,在理論上能摧毀20多個裝甲目標。

其實,除了武裝直升機,帝國陸軍還有其他反坦克手段。

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配發到一線部隊的輕型反坦克導彈,以及直接下發到班組,而且不佔編制的反坦克火箭筒。

不過,陸軍真正看中的,其實是還沒參與過實戰的激光制導炮彈。

這種在3年之前才量產,並且交給作戰部隊測試的新式彈藥,一舉把炮兵的作戰效率提高數百倍!

以往摧毀一輛坦克,需要耗費幾百枚炮彈,現在只需要一枚!

可問題是,激光制導炮彈不便宜,大規模裝備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至少陸軍高層覺得沒這個必要。

雖然激光制導炮彈的命中率比普通炮彈高了數百倍,但是造價高出上千倍,在經濟上反到不划算。

此外就是,激光制導炮彈對使用條件有較高的要求。

總而言之,發展到現在,帝國陸軍最主要的反裝甲手段,就是武裝直升機。

要不然,不會投入巨資研製與採購“直-10A”。

www◆tt kan◆¢ ○

可惜的是,“直-10A”的產量還沒有上來。

歸根結底,還是太貴了。

在訂購450架的情況下,“直-10A”的單價是“直-7W”的4倍,而且維護保養的費用也高得多。

顯然,“直-10A”再強大,作戰效率也肯定無法達到“直-7W”的4倍。

結果就是,“直-10A”的產量不到100架,暫時也只提供給西北、西部與南方戰區少數精銳部隊。

佔多數的,依然是“直-7W”。

現在部署在佔加拉的120架武裝直升機中,就只30架“直-10A”,其他的全都是已經服役了10年以上的“直-7W”。

所幸的是,這些“直-7W”都做了必要的改進,能搭載與使用重型反坦克導彈。

當然,也不是說“直-7W”一無是處。

跟“直-10A”相比,只能算輕型武裝直升機的“直-7W”的最大優勢,其實是對後勤保障的依賴程度較低,能在前沿基地長期部署,而且每次出動消耗的物資,特別是燃油比重型武裝直升機少得多。

在高強度的反裝甲戰鬥當中,“直-7W”纔是骨幹力量。

其實,廉明陽他們也只是臨時進駐佔加拉基地。

到10月1日,如果大戰還沒有爆發,他們就將返回波沙灣,參與解放科威特,即攻打伊拉克的作戰行動。

因爲只是臨時部署,所以除了直升機之外,只送來了必要的保障設備。

在大戰爆發後,纔會通過空運送來其他的保障設備。

只需要讓戰略運輸機飛5個架次,不存在什麼問題,因此就算沒有部署到位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此外,廉明陽也得到了戰區司令部的保證。

只要大戰爆發,會在第一時間安排運輸機,把長期作戰所需要的全部保障設備與人員送到佔加拉。

當然,有沒有保證都無所謂。

大戰爆發之後,佔加拉就是該方向上的戰略支撐點,因此戰區司令部肯定會加強該地的軍事部署。

要擋住西陸集團的裝甲洪流,就得靠部署在此的武裝直升機。

當然,還包括同樣部署在佔加拉的前線航空兵。

如果說武裝直升機是坦克的剋星,那麼空軍的前線航空兵就是所有地面部隊的夢魘。

與西陸集團前線航空兵不同,帝國空軍前線航空兵以攻擊機爲主。

至於負責制空的戰鬥機,全都編在戰術航空兵裡面,儘可能的部署在後方的機場上。

原因無二,避免跟前線航空兵爭奪並不算多的前沿機場。

當然,這跟帝國的戰鬥機普遍擁有較遠的航程有關。

不管是“戰-10”還是“戰-11”都有1000千米以上的作戰半徑,在純空優任務下甚至能達到1500千米。

相對而言,帝國空軍的攻擊機就沒有那麼遠的作戰半徑。

做爲主力攻擊機的“攻-9”,在標準的對地支援掛載下,作戰半徑僅600千米,而且最好控制在400千米以內。

有趣的是,“攻-9A”沒有空中加油能力,而安裝了空中受油系統的“攻-9B”的產量還沒有上來。

也就是說,大部分“攻-9”不具備空中加油能力。

這個思路,顯然是在前線爲攻擊機加油的風險實在太大,而且專用攻擊機也不可能靠後部署。

不過,“攻-9”的反裝甲能力非常強悍,甚至可以說有點變態。

這種從一開始就按照“打坦克”思路設計的攻擊機,可以看成是一門能飛行的40毫米加特林機關炮。

簡單的說,“攻-9”的設計工作就是圍繞40毫米6管加特林機關炮展開的。

爲了這門加特林機關炮,設計師可以說是費盡周折。

因爲重量太大,而且開火時的後坐力非常驚人,所以只能安裝在機腹,不得不把機首擡高了半米。原本應該裝在後機身的2臺發動機也被擠到外面,呈60度夾角安裝在水平尾翼的前上方,而垂直尾翼只能一分爲二,而且安裝在水平尾翼兩端。前機身,爲了給飛行員更好的視野,駕駛艙移到了機鼻處。

總而言之,“攻-9”的外形可以說奇醜無比。

只是,也物有所值。

這門40毫米機關炮在設計的時候,就只有一個要求:打穿坦克的頂甲。

在使用鎢芯穿甲彈的情況下,能打穿200毫米厚的均質裝甲。別說過去的坦克,就連最新式的“ZT-99B”,其頂甲的等效厚度也只有150毫米,而且還是在設計的時候專門加強之後的結果。

依靠這門機關炮與1200發炮彈,一架“攻-9”能夠掃滅一個裝甲營。

關鍵還有,爲了提高生存率,或者說在設計的時候就是針對低空作戰,必然要面對數量衆多的小口徑高射炮與高射機槍,所以“攻-9”在關鍵部位都敷設了符合裝甲,理論上能夠抵抗30毫米高爆彈的直接攻擊。

此外,“攻-9”的所有關鍵設施,都有極高的設計冗餘。

在理論上,只需要一臺發動機就能讓攻擊機保持足夠的飛行速度,而且採用的平直翼有極高的升阻比。

總而言之,“攻-9”在問世之後立即獲得了空軍的青睞。

如果說有什麼缺陷,也就是前四個批次的“攻-9A”沒有使用制導武器的能力,只能用鐵殼炸彈與火箭彈執行打擊任務,要後面三個批次的“攻-9A”與“攻-9B”才具備掛載與使用空地導彈的能力。

所幸的是,西北戰區這邊全是後面批次的“攻-9A”,而且前幾個批次的“攻-9A”集中部署在預備役部隊。

可見,撐起西北防線的,其實就是以陸航的武裝直升機,以及空軍的前線攻擊機爲主的空中力量。

這套完全以空中力量爲主的防禦體系,在過去的十多年裡面,從沒接受過戰火考驗。所有與之相關的理論戰術,全都來自演習與推演。

或許,檢驗的機會就要到了!

第244章 頑強奮戰第614章 最後一次遠征行動第84章 飛行巴士第457章 運氣成分第334章 全面鋪開第116章 快馬加鞭第129章 多手準備第531章 當爹的人第404章 提前商量第242章 死神鐮刀第543章 兵分兩路第115章 爭分奪秒第161章 未戰先怯第640章 暢談第380章 鬢角生白髮第593章 又一個拖油瓶第80章 失之東隅第202章 釋懷第161章 滄海一粟第408章 敷衍了事第447章 開始第191章 提前開始第359章 果斷出擊第90章 天火第532章 朝着目的前進第166章 一語成讖第308章 替身第75章 實戰的門檻第220章 左右夾擊第281章 被迫的主動請纓第428章 涉險過關第493章 各持己見第225章 重戰稱雄第151章 孤注一擲第13章 預料之中第136章 返璞歸真第172章 死得悄無聲息第479章 策劃第176章 這是幻覺嗎第427章 快刀斬亂麻第421章 “宰相”出擊第216章 再遇張小卿第60章 雙子星第148章 第一份偵查報告序 命運的交響曲第66章 裝甲反擊第352章 超級說客第126章 以身作餌第246章 覆滅第95章 驚天計劃第64章 衝鋒在前第108章 聲東擊西第120章 打賭第136章 返璞歸真第557章 連夜突襲第41章 天賦的天花板第259章 能者多勞第305章 陸軍的主戰場第125章 突襲得手第321章 破交與護航第479章 策劃第343章 想當然的錯誤第457章 運氣成分第155章 信使與絕筆信第411章 流言蜚語第238章 涼拌第188章 空軍出手第611章 遠征在即第178章 以卵擊石第306章 把話挑明第134章 跌宕起伏第95章 驚天計劃第477章 地面突破第293章 老去的美男子第623章 天下大亂第210章 中流砥柱第210章 中流砥柱第213章 恐怖的潛力第599章 無法解決的矛盾第462章 凱旋而歸第564章 底氣所在第166章 決死的魚雷攻擊第240章 全局眼光第325章 步步緊逼第80章 飛蛾撲火第244章 油船挨炸第42章 戛然而止第98章 初來乍到第345章 純空戰第195章 發飆第17章 奇蹟第613章 強攻的局面第256章 反向突擊第111章 開幕第467章 取捨第452章 絕境反擊第392章 嚴防死守第280章 披掛出征第362章 戰鬥結束
第244章 頑強奮戰第614章 最後一次遠征行動第84章 飛行巴士第457章 運氣成分第334章 全面鋪開第116章 快馬加鞭第129章 多手準備第531章 當爹的人第404章 提前商量第242章 死神鐮刀第543章 兵分兩路第115章 爭分奪秒第161章 未戰先怯第640章 暢談第380章 鬢角生白髮第593章 又一個拖油瓶第80章 失之東隅第202章 釋懷第161章 滄海一粟第408章 敷衍了事第447章 開始第191章 提前開始第359章 果斷出擊第90章 天火第532章 朝着目的前進第166章 一語成讖第308章 替身第75章 實戰的門檻第220章 左右夾擊第281章 被迫的主動請纓第428章 涉險過關第493章 各持己見第225章 重戰稱雄第151章 孤注一擲第13章 預料之中第136章 返璞歸真第172章 死得悄無聲息第479章 策劃第176章 這是幻覺嗎第427章 快刀斬亂麻第421章 “宰相”出擊第216章 再遇張小卿第60章 雙子星第148章 第一份偵查報告序 命運的交響曲第66章 裝甲反擊第352章 超級說客第126章 以身作餌第246章 覆滅第95章 驚天計劃第64章 衝鋒在前第108章 聲東擊西第120章 打賭第136章 返璞歸真第557章 連夜突襲第41章 天賦的天花板第259章 能者多勞第305章 陸軍的主戰場第125章 突襲得手第321章 破交與護航第479章 策劃第343章 想當然的錯誤第457章 運氣成分第155章 信使與絕筆信第411章 流言蜚語第238章 涼拌第188章 空軍出手第611章 遠征在即第178章 以卵擊石第306章 把話挑明第134章 跌宕起伏第95章 驚天計劃第477章 地面突破第293章 老去的美男子第623章 天下大亂第210章 中流砥柱第210章 中流砥柱第213章 恐怖的潛力第599章 無法解決的矛盾第462章 凱旋而歸第564章 底氣所在第166章 決死的魚雷攻擊第240章 全局眼光第325章 步步緊逼第80章 飛蛾撲火第244章 油船挨炸第42章 戛然而止第98章 初來乍到第345章 純空戰第195章 發飆第17章 奇蹟第613章 強攻的局面第256章 反向突擊第111章 開幕第467章 取捨第452章 絕境反擊第392章 嚴防死守第280章 披掛出征第362章 戰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