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低空之虎

回到部隊,廉明陽立即就對任務做了調整,用專門爲武裝直升機研製的輕型空對空導彈換下火箭彈發射巢。

如果說面對“雌鹿”的時候,30毫米機關炮還勉強夠用,那麼在“虎”面前,就遠遠不夠。

放眼全球,有資格挑戰“直-10A”的,只有2種武裝直升機,“虎”就是其中之一。

其實,迢曼帝國拉攏洛克國,聯合羅利王國等西陸集團的幾個主要成員國,共同出資研製這種專用武裝直升機,正是西陸集團的軍事戰略發生重大轉變,更加註重戰略防禦的直接體現。

在之前的幾十年裡,除了西駱沙之外,包括迢曼帝國在內的,西陸集團的衆多成員國都不是很重視武裝直升機。往根本上講,不是沒認識到武裝直升機的重要性,而是受基本戰略限制。

說得簡單一點,在戰後的很長一段時期內,因爲綜合實力遠不如東方集團,所以西陸集團壓根就沒有想過要通過防禦來取得勝利,把所有的賭注都押在進攻之上,妄圖用進攻逼迫東方集團媾和。

這就是西陸集團發展武器裝備的指導思想。

總而言之,就是在開戰之後全力進攻,在掌握了足夠的戰場優勢之後,再坐下來跟東方集團談判。

進攻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武器裝備的損失率非常高,幾乎所有主戰平臺都無法達到設計壽命。

跟價格低廉的主戰坦克相比,金貴的武裝直升機就不太適合進攻行動。

要說的話,這種打消耗戰的觀點,在西駱沙的主戰裝備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不管是T系列主戰坦克,還是MG系列戰鬥機,以及MI系列直升機,其設計壽命都非常短。MG-29戰鬥機的機體結構,只有大約2000個小時的飛行壽命,同時代的帝國戰鬥機在6000小時以上。

至於全力進攻這一招是否行得通,其實不重要。

道理也很簡單,當時根本沒有更好的替代戰略!

在樑夏帝國與紐蘭共和國建交後,全球格局發生了重大轉變。

站在西陸集團的角度看,生存環境改善了許多。

簡單的說,在以紐蘭共和國爲首的北孤集團的全球影響力得到承認後,西陸集團受到的軍事威脅明顯降低。

也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西陸集團啓動了“虎”式武裝直升機的研製工作。

顯然,這本身就很有代表性。

西陸集團開始考慮防禦,而且認爲能通過防禦,在未來的戰爭中取得勝利。

有趣的是,迢曼帝國沒有把西駱沙拉進來。

要說的話,在西陸集團當中,西駱沙纔是真正的直升機大國,而且率先研製與裝備了武裝直升機。MI-24“雌鹿”生產了數千架,除自用之外,還出口到數十個國家,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直升機。

此外,早在迢曼帝國啓動研製“虎”式的項目之前數年,西駱沙就啓動了研製新式武裝直升機的計劃,而且瞄準的就是樑夏帝國的“直-10A”,要求具有能壓倒,至少與之相當的性能。

有趣的是,西駱沙同時研製了2種新式武裝直升機,即基本上參照“直-10A”,做了放大處理的MI-28,以及採用同軸雙旋翼佈局,並列雙座的KA-50,還同時讓這2種武裝直升機進行了工程試飛。

可惜的是,離正式裝備還早得很。

由此可見,西駱沙對武裝直升機有更加迫切的需求。

這也恰好是迢曼帝國把西駱沙派出在外的關鍵原因。

這裡,不止是主導權的問題。

迢曼帝國是戰勝國,在西駱沙有數十萬的駐軍,根本不存在跟西駱沙爭奪西陸集團主導權的問題。

這裡面的關鍵,其實是武裝直升機的用途。

在西駱沙陸軍,武裝直升機主要用於進攻,因此在設計的時候更注重進攻,側重爲裝甲部隊提供支援。

這個需求,在“雌鹿”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雌鹿”的駕駛艙後面,有一個能夠容納8名步兵的載員艙,爲全球唯一能夠搭載步兵作戰的武裝直升機。

正是如此,“雌鹿”擁有武裝直升機當中最龐大的塊頭。

按照西駱沙陸軍的設想,“雌鹿”不但負責打擊敵人的裝甲力量,還要在進攻的時候向前線投送步兵,佔領與控制前進據點,必要的時候還得協助坦克作戰,以發揮出步坦協同的價值。

顯然,這個想法非常“理想化”。

實戰早已證明,“雌鹿”那個巨大的載員艙在絕大部分時候根本就沒有用,連擺設都算不上。

哪怕真的要向前線投送步兵,也該出動運輸直升機。

這種走極端的設計,肯定不合迢曼帝國的胃口。

雖然在新式武裝直升機,也就是MI-28與KA-50上,西駱沙已經吸取教訓,放棄了很多不實際的要求,但是這兩種武裝直升機還處於研製階段,期間發生了幾次事故,着實無法讓迢曼帝國放心。

關鍵還有,MI-28與KA-50都是貨真價實的“重型武裝直升機”。

嚴格說來,設計起飛重量達了12噸的MI-28,已經是“超重”武裝直升機了。即便是稍微輕一點的KA-50,其設計的起飛重量都超過了10噸,而且很有可能達到11噸,並不比MI-28輕多少。

顯然,這纔是關鍵所在。

重型武裝直升機的戰鬥力肯定更強大,可是同樣的,必然更昂貴。

可問題是,跟稍微輕一點的中型武裝直升機比,重型武裝直升機的性價比肯定不高,甚至可以說非常糟糕。

要說的話,重型武裝直升機具備的更遠的航程,更強的生存力與更大的載重量,在進攻當中更有價值。

這也是西駱沙堅持使用重型武裝直升機的關鍵所在。

對於迢曼帝國等西陸集團其他成員國來說,進攻其實是次要需求!

不要忘了,就是因爲向戰略防禦轉變,迢曼帝國等西陸集團成員國才產生了研製與裝備武裝直升機的意願。

說得直接一點,迢曼帝國等西陸集團成員國需要的,其實是一種重量適中,性價比突出的中型武裝直升機。

至於作戰能力,差一點也沒關係。

從戰術層面看,在防禦作戰當中,性能差一點的武裝直升機,未必就不能對抗性能更好的重型武裝直升機。

就拿作戰半徑來說,防禦的時候基本是依託己方的防線作戰,可以從前進基地出發,從而大幅度縮短作戰半徑。載彈量不夠的話,也能在前沿據點獲得補給,多往返飛幾趟就能夠解決。

此外,就是對武裝直升機的性能要求,防禦與進攻存在明顯差別。

“虎”式是全球第一種,在設計的時候就明確要求,能跟直升機進行空戰,奪得樹梢高度制空權的武裝直升機。

在此之前,所有武裝直升機,都沒有強調空戰性能。

帝國陸軍在啓動“直-10A”的設計工程時,準確說是發出的招標書中,根本沒有提到直升機空戰。

嚴格說來,當時覺得沒這個必要。

此外,在防禦作戰當中,武裝直升機要面對的,不止是敵人的坦克與裝甲戰車,還得考慮爲前沿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簡單說,就是需要承擔一部分原本屬於攻擊機的任務,以提高戰場適應能力。

結果就是,“虎”式在設計的時候有3種型號,即反裝甲型、火力支援型與空戰型。

雖然這3種型號採用完全一樣的機體,動力系統也相同,區別主要體現在電子設備與機載武器上,但是同時搞幾種型號,而不是把這些性能需求集中到一種型號上面,也算是前所未有。

這也可以看成是西陸集團缺錢的標誌。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因爲限制爲中型,纔不得不分成3個子型號,降低設計的難度,並且確保能及時投產。

關鍵就是,“虎”式的設計起飛重量僅有6噸!

這是什麼概念?

“直-7W”在配備了兩臺發動機之後,最大起飛重量都超過了10噸,成爲了貨真價實的重型武裝直升機。

要在6噸的機體內,實現全部性能與戰術指標,根本不可能。

別說西陸集團,在樑夏帝國都辦不到。

不然,“直-10A”也不會從一開始就定性爲重型武裝直升機,而且把最大起飛重量放寬到11噸以上。

當然,這並不是說“虎”式不夠厲害。

相對而言,“虎”式的空戰性能並不差,甚至可以說在當今所有的五壯士升級之上,是其他武裝直升機的標杆。

要說的話,也就是“虎”式,逼迫帝國陸軍投資開發“TY-1”輕型空對空導彈。

早在20多年之前,也就是“直-7”服役之後不久,帝國陸軍就做了測試,武裝直升機搭載戰鬥機使用的格鬥導彈,攻擊超低空飛行,也就是模擬直升機的靶機,探尋與摸索直升機的空戰戰術。

測試結果不算糟糕,不過也反應出了很多問題。

比如,質量接近100千克的格鬥導彈,對幾噸的武裝直升機來說,確實太大了一些。

最突出的問題,其實是格鬥導彈的紅外導引頭難以鎖定在超低空飛行的直升機,而且很容易脫靶。在很多時候,能夠發射導彈的時候,靶機已經進入了機關炮的射程,而且機關炮的作戰效率並不差。

也就是通過這一系列的測試,帝國陸軍暫時停止了相關探索。

直到數年之前,在獲得了“虎”式的情報之後,帝國陸軍才發現,確實得認真對待直升機空戰了。

關鍵還是技術進步。

其中,最爲重要的就是紅外成像技術。

按照軍情局提供的情報,西陸集團首先投產的是空戰型。

原因無二,西陸集團需要一種專職空戰直升機來對付東方集團的低空突擊部隊。

不要忘了,東方集團的武裝直升機在數量與質量上都超過了西陸集團,爲西陸集團頭號威脅。

正是如此,帝國陸軍才投資研製了武裝直升機專用的輕型空對空導彈。

“TY-1”在本質上,就是“HY-3D”單兵防空導彈的改進型,準確的說是採用了單兵防空導彈的彈體。

爲了提高射程,“TY-1”採用了推力更大的火箭助推器。

爲此,發射質量增加到36千克。

這個重量,遠遠超過士兵的攜帶能力,只不過對武裝直升機來說,顯然比接近100千克的格鬥導彈輕得多。

通常,“直-10A”可以採用並聯掛架,在短翼外側掛點掛載2枚。

如果需要,也可以選擇四聯裝發射架。

只是,增加的載荷會導致直升機飛行性能降低,而且大部分時候,根本就用不了那麼多導彈。

不要忘了,“直-10A”有一門備彈上千發的機關炮。

雖然“TY-1”的性能很不錯,但是在絕大部分時候,飛行員依然更加喜歡使用火力兇猛的機關炮。

在根本上,還是導彈的可靠性不夠高。

按照測試,“TY-1”對樹梢高度目標的單發命中率,最多就只有60%,並沒有達到宣稱的80%。

在遭到攻擊的時候,只要釋放干擾彈,並進行緊急規避,武裝直升機有很大的把握甩掉導彈。

關鍵就是,武裝直升機的熱輻射不太突出。

通過對抗訓練,帝國陸航總結出了一套對付導彈的規避戰術,而且寫入了直升機飛行員的教科書。

此外,帝國的直升機全都配備了干擾系統。

在“直-10A”的尾樑上,就有4組紅外干擾彈發射裝置,能夠分四次使用,或者一次性全部拋灑出去。

總而言之,在超低空空戰中,暫時還沒有一種導彈能取代機關炮。

這種情況,跟波伊戰爭期間,空空導彈的行能不足,沒辦法取代航炮相似,即飛行員更信任不需要制導的彈道武器。

當然,廉明陽並沒有覺得“TY-1”不夠好。

做安排的時候,他格外強調,要求每架直升機至少帶上4枚“TY-1”,小隊長與中隊長的座機至少要帶上8枚。

哪怕“TY-1”的性能不太好,高達10千米的射程,也能爲“直-10A”提供更多的開火機會。

關鍵就是,廉明陽不希望跟“虎”式進行格鬥空戰。

雖然從來沒在戰場上遇到過“虎”式,其實在從鄭直爽那裡聽說之前,廉明陽根本不知道這種直升機已經正式服役,但是在帝國陸軍的假想敵部隊,有幾架做了特別改進,專門模仿“虎”式的“直-7”。

在跟假想敵部隊對抗訓練中,廉明陽他們可沒有少吃虧!

其實,幾乎所有直升機空戰戰術,都是在跟假想敵部隊的對抗訓練中,通過總結教訓得出的成果。

用廉明陽自己的話來說,面對更加靈活的“虎”式,因爲發動機功率不足,顯得較爲笨重的“直-10A”基本上沒有勝算。

只要可能,廉明陽希望在足夠遠的距離上,用導彈結束戰鬥。

第60章 雙子星第254章 高歌猛進第413章 三人成虎第168章 主動後撤第236章 決心赴死第281章 被迫的主動請纓第99章 戰略欺騙第54章 南環計劃第306章 把話挑明第17章 奇蹟第13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77章 鐵桿盟友第423章 夜間偷襲第166章 一語成讖第262章 皇室的別宮第638章 善後安排第70章 突突突第16章 開幕之戰第602章 浮上水面的矛盾第113章 發現平頂船第189章 乾着急第305章 陸軍的主戰場序 命運的交響曲第99章 戰略欺騙第324章 苦肉計第207章 勝乎敗乎第439章 最大的意外第175章 轉攻爲守第127章 奪取大橋第296章 總統的擔憂第26章 怪人第389章 只欠東風第213章 緊急回國第160章 接二連三第130章 關鍵因素第197章 真實目的第623章 天下大亂第58章 偷襲得手第419章 炎海前線第42章 突然發難第209章 生不逢時第397章 同化的開始第287章 來自遠方的消息第201章 峰迴路轉第83章 不期而遇第606章 反覆猶豫第248章 忍耐第39章 內憂外困第215章 上屋抽梯第228章 被流放的戰將第540章 第二戰場第334章 全面鋪開第586章 精確轟炸第524章 計劃周全第280章 披掛出征第608章 標新立異第45章 傷離別第86章 關鍵課題第42章 戛然而止第396章 狹夷兒皇帝第221章 羣策羣力第121章 自力更生第98章 初來乍到第180章 趕盡殺絕第61章 似曾相似第124章 最後的“飛隆”第60章 輾轉歸隊第530章 求穩第522章 消息第582章 開創歷史第572章 關鍵之戰第211章 這就是兄弟第250章 各爲所戰第523章 矇混過關第49章 奔赴前沿第417章 成竹在胸第124章 特種部隊第555章 西進第一槍第24章 裝甲突擊第57章 進退失據第634章 陌生的總統第612章 出征第335章 最終的推測第93章 天神是怎麼練成的第109章 合圍到位第439章 最大的意外第454章 搶先發現第163章 局勢明朗第211章 這就是兄弟第487章 專職旗艦第334章 全面鋪開第327章 備用方案第165章 軍人榮譽第10章 鬼使神差第150章 左右爲難第601章 空操心第19章 一驚一喜第157章 舉棋不定第425章 三種可能
第60章 雙子星第254章 高歌猛進第413章 三人成虎第168章 主動後撤第236章 決心赴死第281章 被迫的主動請纓第99章 戰略欺騙第54章 南環計劃第306章 把話挑明第17章 奇蹟第13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77章 鐵桿盟友第423章 夜間偷襲第166章 一語成讖第262章 皇室的別宮第638章 善後安排第70章 突突突第16章 開幕之戰第602章 浮上水面的矛盾第113章 發現平頂船第189章 乾着急第305章 陸軍的主戰場序 命運的交響曲第99章 戰略欺騙第324章 苦肉計第207章 勝乎敗乎第439章 最大的意外第175章 轉攻爲守第127章 奪取大橋第296章 總統的擔憂第26章 怪人第389章 只欠東風第213章 緊急回國第160章 接二連三第130章 關鍵因素第197章 真實目的第623章 天下大亂第58章 偷襲得手第419章 炎海前線第42章 突然發難第209章 生不逢時第397章 同化的開始第287章 來自遠方的消息第201章 峰迴路轉第83章 不期而遇第606章 反覆猶豫第248章 忍耐第39章 內憂外困第215章 上屋抽梯第228章 被流放的戰將第540章 第二戰場第334章 全面鋪開第586章 精確轟炸第524章 計劃周全第280章 披掛出征第608章 標新立異第45章 傷離別第86章 關鍵課題第42章 戛然而止第396章 狹夷兒皇帝第221章 羣策羣力第121章 自力更生第98章 初來乍到第180章 趕盡殺絕第61章 似曾相似第124章 最後的“飛隆”第60章 輾轉歸隊第530章 求穩第522章 消息第582章 開創歷史第572章 關鍵之戰第211章 這就是兄弟第250章 各爲所戰第523章 矇混過關第49章 奔赴前沿第417章 成竹在胸第124章 特種部隊第555章 西進第一槍第24章 裝甲突擊第57章 進退失據第634章 陌生的總統第612章 出征第335章 最終的推測第93章 天神是怎麼練成的第109章 合圍到位第439章 最大的意外第454章 搶先發現第163章 局勢明朗第211章 這就是兄弟第487章 專職旗艦第334章 全面鋪開第327章 備用方案第165章 軍人榮譽第10章 鬼使神差第150章 左右爲難第601章 空操心第19章 一驚一喜第157章 舉棋不定第425章 三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