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突擊空運

戰略空運,一直是帝國軍隊的殺手鐗,而規模龐大的運輸機羣更是帝國空軍的兩大戰略支柱之一。

論地位跟價值,運輸航空兵其實超過了戰術航空兵。

要說的話,正是因爲擁有足夠多的運輸機,帝國陸軍才能夠左右開弓,在幾個主要戰場之間騰挪折衝。

當然,這也是丁鎮南敢於臨時調整作戰計劃的底氣所在。

沒有那幾十架“運-15A”,就算丁鎮南吃了豹子膽,也不敢在這個時候對作戰部署做出如此大的調整。

別說深入敵後,以聯軍投入的後勤保障力量,即便在邊境附近,也不敢如此折騰。

不過,到底要怎麼打這一仗,還需要跟劉尊山商量。

沒等多久,劉尊山就回來了。

“你也是,其實侯師長根本沒有別的意思,完全沒必要多此一舉。”

“如此當然是再好不過。”丁鎮南很無語,劉尊山本來是這種直來直去的性格,也可以說是非常單純。

“你真的沒開玩笑?”

說出這句話的同時,劉尊山還指了下沙盤上的那個標識,表示說的是丁鎮南挑選的突擊目標。

代奧格爾。

一座人口不到2萬的小城鎮,不過戰略地位卻非常重要,往南100千米就是梵軍重兵把守的烏代布爾,東北大約150千米是阿杰梅爾,而第五陸戰師先頭部隊所在的巴爾梅爾在其西邊大約300千米之外。

關鍵還有,代奧格爾在阿拉瓦利嶺正中間,西邊是梵羅沙漠,而東邊是馬爾瓦高原。

部署在代奧格爾附近的遠程炮兵,能夠對方圓數十千米內的梵軍構成威脅,而且東邊的皮爾瓦拉就在炮火覆蓋範圍之內。理論上,在佔領代奧格爾之後,就能夠用炮火切斷齋普爾與烏代布爾的地面交通。如果在此部署一支突擊航空兵,還能夠對包括科塔在內的衆多軍事重鎮構成威脅。要是能夠把遠程火箭炮送過去,甚至能朝齋普爾開火,讓當地的中央軍嚐到苦頭。

不過,代奧格爾的問題也很突出。

首先就是,這座城鎮恰好就在一處山頂平原上,而且南北兩側的地勢都很平坦,東西則是跨越阿拉瓦利嶺的鐵路與公路。在城鎮的附近根本沒有可以據守的高地,反到是東西遠郊的坡地不適合修建野戰機場。

從地形看,也就只能把機場修在近郊。

這樣一來,不但得出兵佔領城鎮,還需要把防禦範圍擴大到遠郊,也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

在理論上,防區的面積擴大1倍,需要的兵力就得增加3倍。

如果以東西遠郊的坡地爲主陣地,防區面積將超過100平方千米。哪怕採用依託據點的機動防禦戰術,至少都需要3個營的兵力,即在東邊與西邊各部署1個營,留1個營充當預備隊。

這裡,還涉及到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第五陸戰師的先頭部隊還在巴爾梅爾,跟代奧格爾的直線距離都高達300千米。受通用直升機的航程限制,突擊航空兵的作戰範圍一般都得限制在150千米以內,不然作戰效率將直線下降。

可見,最好能夠在巴爾梅爾與代奧格爾之間建立一處中轉站。

只是,在劉尊山提出來之後,立即就被丁鎮南否決掉了。

理由也很簡單,這需要很多時間,而且會暴露作戰意圖,喪失戰役突然性,讓敵人提前做好防禦部署。

其實,這也是在開始討論的時候,侯晨晟着重提到借用重型直升機的原因。

帝國陸航與陸戰隊突擊航空兵的主力裝備,都是10噸級“直-15”通用直升機,在正常任務模式下的最大航程也就300千米出頭,運載能力很有限,比如只能以吊掛的方式運送大尺寸貨物。

在作戰運用上,“直-15”主要運送兵員與彈藥物資。

至於作戰裝備,得靠大型運輸直升機。

正是因爲“直-15”的運力不夠,所以帝國陸軍才投資研製與採購了尺寸更大,運輸能力更強的“直-18”重型直升機,“直-19”專用起重直升機,還一度打算採購由海軍投資研製的“直-17”重型直升機。

因爲太過昂貴,維護保養也比較麻煩,所以這3種重型直升機都非常金貴。

比如,20噸級的“直-18”有十幾種型號,在十多年前就裝備帝國陸軍航空兵,產量到現在都沒超過1000架,而同時期的“直-15”的產量已經突破3000架,連“直-10”武裝直升機的產量都接近1000架。

至於30噸級的“直-17”,更加是少得可憐,總共都還不到300架。

這也無可厚非。

“直-18”的價格是“直-15”的3倍,“直-17”的價格是“直-15”的5倍。“直-17”的最新改進型的出廠價格甚至超過了“戰-9B”,爲全球最貴的直升機,就連財大氣粗的帝國海軍都消受不起。

正是如此,不管是陸軍,還是陸戰隊,重型直升機都是統一部署,按任務調配。

在陸戰隊,所有重型直升機都部署在登陸艦隊裡面,準確說是由艦隊管轄,平時進駐海軍航空站,戰時隨登陸艦隊與航母戰鬥羣活動,有需要的時候分派給作戰部隊,並參與作戰行動。

至於陸軍,管得反到沒有這麼嚴。

通常,在主力師的突擊航空兵或者運輸航空旅裡面,都有一個裝備重型直升機的營,數量一般在20架到30架之間。在戰區直屬的航空旅裡面,一般有2個這樣的營,裝備的重型直升機總共不會少於50架。

簡單的說,在一個戰區,至少有200架重型直升機。

關鍵就是,戰區司令部可以根據情況,調配這些重型運輸航空營,比如集中部署到某一個方向上。

當然,一般是分散部署。

這次,跟第十七裝甲師來到巴鐵的就有2個重型運輸航空營,其中1個來自西部戰區直屬航空旅,總共有52架“直-18”。

幾天之前,這些直升機就從基布要塞飛到瓜港。

要說的話,在掛上副油箱與裝載內部油櫃之後,能轉場飛行數千千米,也就是重型直升機的一大優勢。

“直-18”的轉場航程高達3500千米。

在理論上,能夠從帝國本土直飛管島。

此外,還能夠通過空中加油延長航程。只不過,一般不會這麼做,因爲只能由專用的戰術加油機爲直升機進行空中加油,而戰術加油機的航程本身就很有限,並不適合執行跨戰區加油任務。

可問題是,52架根本就不夠用!

按照劉尊山的分析,就算52架“直-18”全體出動,一次也就只能向300千米之外運送一個營的兵力。

這些“直-18”不可能全都處於完好狀態,出動率肯定沒有100%。

在波沙灣戰爭當中,“直-18”的出動率還不到80%,即便按80%計算,出動一次最多能夠投送一個沒有炮兵連的步兵營,而且只能送去一個基數的彈藥。就這點兵力,恐怕連佔領代奧格爾都辦不到。

關鍵,還沒有考慮戰損。

要是在突擊行動當中損失幾架直升機,那就更加麻煩了。

其實,就算突擊行動取得了成功,局面也很不樂觀。

300千米,實在太遠了。

因爲一個任務週期超過3個小時,所以就算“直-18”能以最高強度出動,一天也就只能飛3次。

可惜的是,第十七裝甲師的“直-18”肯定無法達到最高出動強度。

道理也很簡單,這2個營是從波沙灣那邊調過來的,之前一直在執行任務,大部分直升機的狀態都不是很理想,比如需要更換或者翻修發動機,還有幾架的機體在戰鬥中受損,得全面翻修。

如果按照一天出動2個架次計算,在至關重要的72小時內,運輸量僅3000噸。

嚴格說來,還不到3000噸。

這個運量,在扣除了2個步兵營之後,只有幾百噸餘量,而搭建一座能讓“運-15A”起降的野戰機場,僅工程裝備就多達800噸,此外還需要大約1200噸工程物資,運量缺口超過了1000噸。

用通用直升機補上這個缺口?

執行飛行半徑爲300千米的運輸任務,因爲得在目的地補充燃油,所以“直-15”的單次運輸量不會超過1噸。

此外,代奧格爾還是在山上,海拔高度超過了1000米。

雖然“直-15”在設計的時候就針對高原環境做了優化,高原性能非常的強悍,其最新的改進型,即“直-15F”所配備的發動機,功率提高了30%,高原性能進一步加強,但是跟所有的直升機一樣,隨着飛行高度的提升,“直-15F”的各項性能會急劇降低,尤其是運載能力。

考慮到出動率,還有消耗的燃油,動用“直-15”明顯得不償失。

兩人討論半天,最後得出的結論,依然是重型直升機不夠用。

爲此,劉尊山提出了一個變通的辦法。

前面幾輪突襲全部動用步兵,而且通過空降的方式進行,準確的說是傘降,重型直升機用來運送無法空投的工程裝備與物資。

當然,肯定需要動用運輸機。

只是,關鍵並不在這裡。

陸戰隊不是空降兵!

雖然陸戰隊的精銳,也就是幾支“海”開頭的特種部隊,全都能執行傘降任務,但是常規部隊並沒有進行傘降訓練,最多也就只能搭乘直升機進行機降作戰,而且肯定不可能安排特種部隊執行突擊任務。

那麼,就得把這個重任交給其他部隊,比如第十七裝甲師編內的第177步兵旅。

該旅的3個步兵營,全都接受過傘降作戰訓練,其前身就是空降部隊,現在是帝國陸軍僅有的幾支輕步兵部隊之一。

顯然,就算劉尊山願意,也沒辦法說服侯晨晟。

關鍵還有,空降部隊全都是貨真價實的輕步兵部隊,幾乎就沒有重型裝備可用,戰鬥力極爲有限。

其實,這也是帝國陸軍逐漸淘汰空降兵的關鍵原因。

雖然帝國空軍擁有全球規模最大,運力最強的運輸機隊,但是帝國陸軍始終都沒有裝備空降戰車。即便搞過幾次論證與評估,到最後還是無果而終,沒有一次進入到工程,甚至是理論驗證階段。

道理也很簡單,空降戰車的性能太差,無法滿足陸軍的作戰需求。

此外,空降兵主要用於進攻,而在第二次全球大戰之後,帝國陸軍的主要使命,其實是戰略防禦。

正是如此,就算帝國陸軍保留了這個兵種,也沒有投入多少資源。

針對反裝甲作戰的需求,帝國陸軍寧願給空降兵配發各種單兵反坦克武器,也沒想過要採購裝甲平臺。

到波沙灣戰爭之後,隨着直升機的大規模應用,空降兵的地位更加是一落千丈。

相對於傳統的空降作戰,由直升機承擔的空中突擊作戰,因爲能向前線運送迫擊炮與輕型火炮等重型武器,所以擁有更高的作戰效率。結果是,帝國陸軍的幾支空降部隊全都改編成了空中突擊部隊。

如果不是直升機的航程太短,帝國陸軍很可能會撤銷空降兵。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保留下來的3個空降旅全都改編成了步兵旅,成爲了帝國陸軍僅有的3個輕裝步兵旅。

顯然,對輕裝步兵的戰鬥力,不要抱太大希望。

就拿第177步兵旅來說,該旅沒去波沙灣,是在大戰爆發後,準確說是決定派遣第十七裝甲師去巴鐵之後,才被派往卡拉港。等到第五陸戰隊到達,該旅北上去了蘇庫爾,負責擴建那邊的軍事基地。

說得直接一點,第177步兵旅一直在打雜,就沒有做過正事。

其實,在丁鎮南制訂的作戰計劃當中,第177步兵旅的任務,也是跟在大部隊後面,守衛後勤補給線。

雖然會進行必要的加強,比如裝備一些裝甲車,以增強戰場機動能力,在遇到襲擊的時候也能夠從容應對,但是就整體部署而言,第177步兵旅依然是“雜牌部隊”,沒計劃讓其擔當主力。

丁鎮南做這個安排,也跟第177步兵旅的官兵素質有關。

該旅,一直是乙級部隊。

雖然是少數幾支滿編的乙級步兵部隊之一,平時的在編官兵高達80%,但是該旅的戰備率一直都不高,基層官兵的能力更加堪憂,比如超過7成官兵的役齡不到2年,軍官的平均役齡也才4年。

不要忘了,這可是空降部隊。

一名合格的空降兵,只是基礎訓練就需要1年以上,獲得必要的戰鬥技能,至少還需要半年時間。

也就是說,該旅的絕大部分官兵,特別是基層士兵,其實都是入伍不久的新兵。

這樣的隊伍有多強的戰鬥力?

當然,丁鎮南知道,劉尊嶺故意提到進行空降作戰,其實是讓他打消派第177步兵旅參戰的念頭。

那麼,就得想辦法搞到更多的重型直升機。

第97章 全新視角第278章 最新消息第501章 突擊得手第453章 勾心鬥角第27章 懸而未決第58章 偷襲得手第268章 各懷鬼胎第591章 王室禮節第97章 迎難而上第349章 突然到來的驚喜第349章 突然到來的驚喜第460章 俯衝撞擊第141章 電磁干擾第44章 重點栽培第129章 多手準備第558章 成功上岸第164章 巨炮之怒第412章 妄想的和平第518章 聲東擊西第323章 死纏爛打第615章 崩潰的王國第259章 能者多勞第461章 見好就收第119章 多嘴惹的禍第194章 回帝都第359章 果斷出擊第197章 真實目的第222章 捲土重來第475章 宣傳工作第208章 隔壁的老王第486章 出發第7章 擊沉第3章 酒壯慫人膽第54章 南環計劃第544章 反覆商量第324章 苦肉計第573章 防空作戰第482章 拉鋸戰第132章 兵力調整第211章 這就是兄弟第110章 通宵未眠第30章 系統之戰第57章 先驅第238章 騰挪折衝第329章 疑兵計第632章 老王出馬第569章 進軍窄海第198章 定調第447章 開始第590章 最後的遠征第55章 快馬加鞭第425章 三種可能第457章 運氣成分第252章 除夕夜的酒第303章 人道主義救援第466章 方向之爭第621章 隕落的統帥第222章 心腹大患第146章 另行其道第505章 登陸中轉島第299章 輪換部署第206章 誤打誤撞第489章 戰術欺騙第118章 戰術調整第191章 提前開始第8章 試探虛實第285章 必須過的坎第342章 前後矛盾第591章 王室禮節第90章 絕對主力第172章 死得悄無聲息第28章 風雲突變第6章 傷亡慘重第64章 衝鋒在前第311章 情報的疏漏第368章 回國第619章 虛驚一場第114章 突發事件第152章 有驚無險第14章 各取所需第616章 利益最大化第4章 太空貓眼第186章 神助攻第128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19章 龍的天空第540章 第二戰場第6章 情報頭頭第563章 攻敵不備第150章 疏漏第29章 大局已定第216章 信心十足第12章 前線備戰第250章 各爲所戰第551章 超級轟炸機第87章 挨炸第193章 接二連三第176章 尷尬處境第258章 廣闊胸懷第416章 主從之爭第67章 亦步亦趨
第97章 全新視角第278章 最新消息第501章 突擊得手第453章 勾心鬥角第27章 懸而未決第58章 偷襲得手第268章 各懷鬼胎第591章 王室禮節第97章 迎難而上第349章 突然到來的驚喜第349章 突然到來的驚喜第460章 俯衝撞擊第141章 電磁干擾第44章 重點栽培第129章 多手準備第558章 成功上岸第164章 巨炮之怒第412章 妄想的和平第518章 聲東擊西第323章 死纏爛打第615章 崩潰的王國第259章 能者多勞第461章 見好就收第119章 多嘴惹的禍第194章 回帝都第359章 果斷出擊第197章 真實目的第222章 捲土重來第475章 宣傳工作第208章 隔壁的老王第486章 出發第7章 擊沉第3章 酒壯慫人膽第54章 南環計劃第544章 反覆商量第324章 苦肉計第573章 防空作戰第482章 拉鋸戰第132章 兵力調整第211章 這就是兄弟第110章 通宵未眠第30章 系統之戰第57章 先驅第238章 騰挪折衝第329章 疑兵計第632章 老王出馬第569章 進軍窄海第198章 定調第447章 開始第590章 最後的遠征第55章 快馬加鞭第425章 三種可能第457章 運氣成分第252章 除夕夜的酒第303章 人道主義救援第466章 方向之爭第621章 隕落的統帥第222章 心腹大患第146章 另行其道第505章 登陸中轉島第299章 輪換部署第206章 誤打誤撞第489章 戰術欺騙第118章 戰術調整第191章 提前開始第8章 試探虛實第285章 必須過的坎第342章 前後矛盾第591章 王室禮節第90章 絕對主力第172章 死得悄無聲息第28章 風雲突變第6章 傷亡慘重第64章 衝鋒在前第311章 情報的疏漏第368章 回國第619章 虛驚一場第114章 突發事件第152章 有驚無險第14章 各取所需第616章 利益最大化第4章 太空貓眼第186章 神助攻第128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19章 龍的天空第540章 第二戰場第6章 情報頭頭第563章 攻敵不備第150章 疏漏第29章 大局已定第216章 信心十足第12章 前線備戰第250章 各爲所戰第551章 超級轟炸機第87章 挨炸第193章 接二連三第176章 尷尬處境第258章 廣闊胸懷第416章 主從之爭第67章 亦步亦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