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 一舉兩得

太平軍主力圍剿平定基督教兄弟會叛亂的戰役沒有發生任何‘意外’,三個月過去後,一切發展正如外界各方勢力和天國自身推斷相符,除了人數之外沒有任何可取之處的基督教兄弟會起來的快,覆滅的速度也不慢。

與其說這三個月太平軍在打仗,不如說太平軍在剿匪,八成的時間都浪費在了行軍趕路和戰後清理工作,不管是守城的基督教兄弟會部隊還是野外遭遇的基督教兄弟會兵團,即便沒有一觸即潰也相差不多……

太平軍主力猶如驅趕綿羊一般將基督教兄弟會的殘兵敗將由西向東追擊,而基督教兄弟會的兵團由於失敗的太快,還沒有多少人敢當太平軍的俘虜,除了一部分當地人隱姓埋名重新過起了艱苦的野民生活外,很多基督教兄弟會的成員士兵都成爲了一路向東的潰兵。

這些潰兵爲了自身的補給,和對於太平天國的仇恨,沿途可以說遇到一個天國榮譽貴族剷平一個,這些貴族的城堡封地可以給基督教兄弟會的潰兵提供糧草物資,以及武器裝備,又可以報仇雪恨,剷除叛徒,所以基督教兄弟會做的十分徹底。

太平軍主力完全有能力進行大範圍的迂迴圍殲基督教兄弟會,但卻有目的有方向的驅趕着基督教兄弟會大股潰兵,其目的不言而喻。

基督教兄弟會在極短時間內興起,並在短短數日內將當地的天國榮譽貴族連根拔起,讓洪天成一行人看到了‘和平’清理大量投誠立陶宛貴族的機遇。

太平天國爲了維護自己優待投降者的‘仁義’頭銜,是萬萬不能對天國榮譽貴族下狠刀子的,只能用各方限制和監督防止他們叛亂,但再這麼防止監督,也沒有徹底清理來的乾脆。

既然基督教兄弟會對清洗天國榮譽貴族的事情樂此不疲,太平軍自然要‘幫忙’幫到底,這也是三個月時間過去,基督教兄弟會沒有任何被完全剿滅跡象的原因。

並不是所有天國榮譽貴族的封地都發生了叛亂,這些立陶宛當地貴族還是有民間聲望好的領主,在這些封地上的領民對領主印象很好,自然不會因爲基督教兄弟會幾句忽悠就揭竿而起。

於是,這些地方就成爲了太平軍驅趕基督教兄弟會‘偶然’路過的重災區。

已經失去了根基喪失了家園的基督教兄弟會殘兵如同一羣餓狼一般,拋棄了人類固有的道德品質,更何況他們自覺報復這羣投靠太平天國的走狗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下手自然是一個比一個狠,甚至連那些封地中的領民都受到了無妄之災。

就這樣,太平軍一邊驅趕一股一股的基督教兄弟會潰兵清洗立陶宛地區投誠的天國榮譽貴族封地,一邊收服大片失地,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個月的時間,讓太平軍收復了除去明斯克之外所有的大城市和周邊的城鎮鄉野,太平天國不在意這些土地被禍害的模樣,張居正甚至還對此感到十分欣慰,因爲這些經歷過基督教兄弟會起義禍亂的地區,已經化爲一張張白紙,可以完美按照太平天國的律法繪畫。

在太平天國可沒有完善的貴族繼承法案,援兵的天國榮譽貴族死了之後,理所當然的其封地被天國收歸國有,然後成爲了白人分級考成制度新的份田。

而明斯克城沒有被收服主要是因爲明斯克城起義的領導人是創始基督教兄弟會的神秘首領,他手下擁有一批經歷過戰爭薰陶戰鬥力不遜色於強國正規軍的精銳老兵,並且其組織更加嚴密,大量的平民士兵都經過正規軍的系統軍事訓練,戰鬥力堪比普通民兵。

再就是明斯克城位於基督教兄弟會起義區域最東面,距離太平軍主力最遠,太平軍忙着收復失地和驅使基督教兄弟會殘兵清洗立陶宛地區的榮譽貴族,暫時沒顧得上明斯克城,在太平軍一支偏師攻打明斯克城失敗後,就沒有再白費力氣。

同樣的道理,明斯克城是太平天國實際控制區的東北邊境重要城市,往北是波洛茨克領地,往東是俄羅斯帝國領土,有俄羅斯帝國暗地裡大批武器的支持,使得明斯克城的火器裝備十分充足,太平軍偏師的進攻連城牆都沒登上去,就在火槍對射中敗下陣了。

有意思的是,太平軍在利用基督教兄弟會殘兵清洗佔領區,讓內部變得更加純粹時,基督教兄弟會的創始人也藉着這次機會,開始逐步實現原本分崩離析的基督教兄弟會的真正領導權統一。

太平軍的偏師雖然沒法攻下明斯克城,但卻可以切斷基督教兄弟會潰兵逃亡這裡的道路,只不過,明斯克城內的基督教兄弟會創始首領並不在意無法收攏基督教兄弟會潰兵的遺憾,反倒十分積極的派出信使聯絡各方基督教兄弟會潰兵,要求他們統一向明斯克城方向效忠!

這個時代的歐陸是十分重視效忠的,從士兵到騎士,一旦效忠後沒有任何理由就背叛主公,是會遭人唾棄的,當然,理論上,效忠也不可以強迫,否則領主貴族的人品也會遭到懷疑。

當然,身爲上位者,即便不明目張膽的強迫下面人效忠,也有的是‘軟方法’讓其真正效忠。

明斯克城的基督教兄弟會首領給不出什麼實際利益,但卻給走投無路如同喪家之犬的基督教兄弟會各方潰兵一個很現實的夢想。

再加上基督教兄弟會的創始首領本身就佔據大義,並擁有俄羅斯帝國暗中的援助,被逼着替太平天國清洗榮譽貴族的基督教兄弟會各部殘兵紛紛公開向明斯克城的首領舉行效忠儀式,至少,在明面上,基督教兄弟會這個發展期限很短,崛起時機不可複製的脆弱組織,在這一刻實現了領導權的統一承認。

這一點對於明斯克城的那位創始人就已經足夠了,他需要的只是基督教兄弟會自始至終的‘唯一性’。

132 士兵纔是關鍵452 基洛夫出現269 攘外必先安內228 旋起旋滅159 沒有炮兵的尷尬125 克里米亞炮灰兵團347 俄瑞戰爭450 伊斯坦布爾的準備353 超乎想象112 抽獎上400 絕不停戰406 教派帶來的不同結果354 接連突破189 利沃尼亞的機遇042 日托米爾088 直入主題195 基督教兄弟會102 三觀崩壞後的撤退048 慘勝087 王法244 實力賣隊友095 聲望任務436 擊垮反漢同盟434 反漢同盟最後的堅持013 得與失248 遠征軍的自救102 三觀崩壞後的撤退095 聲望任務142 再抽獎255 人命與報酬323 無恥的言論190 聖劍與我同在468 滿清的警覺021 資深火槍兵434 反漢同盟最後的堅持328 哈布斯堡出手340 逆轉041 神蹟362 親王級權限269 攘外必先安內175 日理萬機194 背叛中的屠殺167 首席行政官444 奴隸兵430 德意志投降185 大公的選擇026 火力壓制457 歧視鏈條237 戰爭形勢365 改編390 突破與圍堵254 戰鬥還沒有結束275 進攻上039 波蘭奴隸367 真理435 戰壕防禦戰098 表達誠意350 法蘭西獵騎兵092 登城下367 真理300 霸道的契約170 諷刺的反轉292 成噸的暴擊362 親王級權限017 軍管體制的太平軍205 虔誠信仰的重要性013 得與失211 語音與文化的重要性281 想和談的沙皇423 橫掃巴爾幹001 黑化150 稀有人物335 強權主義044 洪天成的機智351 軸心國集團254 戰鬥還沒有結束265 系統建築的用途147 死不瞑目299 洪天成的目地252 不堪一擊的農奴武裝226 御駕親征117 減丁大法067 受俘042 日托米爾381 白人買單222 生命的自私174 炮灰的鋪墊078 佔領281 想和談的沙皇081 抄家374 遠距離屠殺127 戰前安排279 三面夾擊333 爭論025 土鱉一般的歐洲人005 一杯水317 斯德哥爾摩內戰461 震懾人心的炮擊
132 士兵纔是關鍵452 基洛夫出現269 攘外必先安內228 旋起旋滅159 沒有炮兵的尷尬125 克里米亞炮灰兵團347 俄瑞戰爭450 伊斯坦布爾的準備353 超乎想象112 抽獎上400 絕不停戰406 教派帶來的不同結果354 接連突破189 利沃尼亞的機遇042 日托米爾088 直入主題195 基督教兄弟會102 三觀崩壞後的撤退048 慘勝087 王法244 實力賣隊友095 聲望任務436 擊垮反漢同盟434 反漢同盟最後的堅持013 得與失248 遠征軍的自救102 三觀崩壞後的撤退095 聲望任務142 再抽獎255 人命與報酬323 無恥的言論190 聖劍與我同在468 滿清的警覺021 資深火槍兵434 反漢同盟最後的堅持328 哈布斯堡出手340 逆轉041 神蹟362 親王級權限269 攘外必先安內175 日理萬機194 背叛中的屠殺167 首席行政官444 奴隸兵430 德意志投降185 大公的選擇026 火力壓制457 歧視鏈條237 戰爭形勢365 改編390 突破與圍堵254 戰鬥還沒有結束275 進攻上039 波蘭奴隸367 真理435 戰壕防禦戰098 表達誠意350 法蘭西獵騎兵092 登城下367 真理300 霸道的契約170 諷刺的反轉292 成噸的暴擊362 親王級權限017 軍管體制的太平軍205 虔誠信仰的重要性013 得與失211 語音與文化的重要性281 想和談的沙皇423 橫掃巴爾幹001 黑化150 稀有人物335 強權主義044 洪天成的機智351 軸心國集團254 戰鬥還沒有結束265 系統建築的用途147 死不瞑目299 洪天成的目地252 不堪一擊的農奴武裝226 御駕親征117 減丁大法067 受俘042 日托米爾381 白人買單222 生命的自私174 炮灰的鋪墊078 佔領281 想和談的沙皇081 抄家374 遠距離屠殺127 戰前安排279 三面夾擊333 爭論025 土鱉一般的歐洲人005 一杯水317 斯德哥爾摩內戰461 震懾人心的炮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