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賑災之心

從天寧寺回來後,沈寧雖然還是擔心河道一事,卻沒有再讓丫鬟們夜以繼日的翻書找尋治水之策了。京兆的局勢頗爲緊張,因爲有江南道和河內道的水患,京兆已經開始有流民涌入了。雖然人數不多,卻引起了京兆尹羅士敬的注意,他連忙將這個消息稟告了長泰帝,。從流民的情況可以推測,江南、河內兩道的賑災情況也是不容樂觀,不然流民也不會千里迢迢來到京兆。

黃易在福州主理後期賑災情況,日前有消息傳來了。江南道的災情不算嚴重,雖然水患發生,但救災、賑災一切正常,都在有序掌握之中。長泰帝和諸臣判斷,這些流民應該是從河內道來的,金吾衛一查探,果然如此s內道災情嚴重,官賑已是刻不容緩,袁恪真在臺前整修運河河道,這賑災的後續事宜自然就顧及不多。

隨着流民的出現,京兆上下都開始了賑災事宜,除了長泰帝下令河內道各糧倉開倉賑災不論,連民間也開始了不少義濟。

“我看這次是個賺人望的好機會。”五皇子府內,許三思這樣說道。在慈寧宮刺殺一事之後,五皇子府沉寂了不少,這兩個月一直在查探那股神秘勢力的事情,上官長治沒來得及在朝堂上謀劃什麼。這賑災一事,確實是個不錯的機會。好不容易纔等到這樣一個機會,上官長治差點就要笑出聲來。不管是什麼樣艱難的形勢,只要能夠對我有幫助,我都要歡喜感激啊,這就是他真實的心聲,他一定要趁着這次天災的機會,在長泰帝前好好表現。

“可以先讓宮中李貴嬪首先發起節約捐贈救災的舉動,這是一個爲百姓謀福的功績,待皇上首肯,五殿下再名義上捐出大半五皇子府之財,此舉必定贏得朝臣和百姓的讚譽。”許三思繼續說道,過程他都想好的了,連五皇子府在這次賑災中要捐出多少銀兩,他都有了詳細的考慮。

上官長治考慮得更多,馬上就到中元節了,這也是個極好的時機!中元節每年規模浩大,耗費的錢財也不計其數,只要母妃進言削減這筆開支,父皇必定會高興的。父皇的格局,也要變一變了,慕妃獨寵的時間已經夠長的了,也是時候要從她那裡分些恩寵出來了。

七月十二,春熙宮李貴嬪向長泰帝進言:節約用度,減少中元節規模,將節省錢銀用於賑災!同時,春熙宮諸人不着華衣不用彩器,許諾一年不裁新衣不置新飾,將節省下來的銀兩用於賑災,春熙宮還帶頭捐出了銀兩五百兩。

此言一出,長泰帝極爲讚賞,下令表彰李貴嬪“淑仁有加,爲之表。”還下令妃嬪向李貴嬪學習,學習李貴嬪對百姓的體恤和慈愛之心,當晚就翻了李貴嬪的牌子,還令殿中省送了不少賞賜去春熙宮。

皇上的心思就是的風向指示。這樣一來,不用長泰帝再有別的表示,妃嬪紛紛表示她們也不裁剪新衣服不添置新首飾了,也都捐出了自己的俸祿,多少不等,用於賑災,中也興起了節約穿布衣的風氣。

“氣死我了,白白害我浪費了二千兩!”延禧宮內,德妃恨恨地拍了一下桌子,心疼不已。雖然二千兩不是很多,卻也要用得有價值纔是,先前在坤寧宮中,她被李貴嬪輕輕柔柔但又夾槍帶棒的話語擠兌得頭腦發熱,認爲自己孃家比李貴嬪有財有勢得多了,就許下了捐贈兩千兩的承諾。

現在一回到延禧宮,她就反應過來了。李貴嬪這分明是要她出血啊,更重要的是,出血也得不好什麼好處!這首倡之功,已經被李貴嬪得了去,她捐再多的銀兩,也只能更在她後後面,這風頭都被她搶盡了。

“平日裡見德妃是個清淡機靈的,原來她也是這樣的心急啊。”朝暾宮內,慕妃露出了絕美的笑意。爲長泰帝擋劍已經過去幾個月了,她的身體已經基本完全恢復了,也就恢復了想皇后請安的日常事情,李貴嬪擠兌德妃一事,她也旁觀得很清楚。

“這李貴嬪,敢和德妃作對,膽子不小啊。”慕妃感嘆道,看來這李貴嬪很不簡單啊。之前慈寧宮爭着救駕一事,使得慕妃對李貴嬪很忌憚,差一點,這個功勞就是李貴嬪的了c在在她傷好之後,長泰帝沒有忘了她,更是時常宿在朝暾宮。看來經此一言,李貴嬪也能盡出風頭了,也能分薄了她的恩寵。不過這是慕妃樂見其成的事情,現在正是風頭火勢之時,她不想那麼惹人嫉恨。慕妃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小日子已經過了好幾天了,說不定會有好消息了!捐出五百兩賑災她也很高興,就當是祈福吧,希望一切如她所願。

“把中元節的相關用度刪減了吧,本宮也沒心思籌辦了,前朝在爲賑災忙碌,也沒人會在意中元祭。初兒近來身體怎樣?”坤寧宮內,蔣皇后這樣吩咐身邊的大長秋。想起了自己一直病弱的兒子,她高興不起來。這些年,蔣皇后對妃嬪的爭鬥很少在意了,她的兒子身體那樣,她自己的年紀也一天天大了,還有什麼好爭鬥的呢?因爲長期爲太子的身體揪心,蔣皇后的面容顯得有些敗壞,臉上的皺紋也要比同年紀的妃嬪要多。不過,她早就不在乎了,她早就絕了爭寵之心,就讓她們爭鬥去吧,她只求她兒子快點好起來。

同時,在前朝,上官長治也上書長泰帝,表示要捐出五皇子府一半家財用於賑災9提出要積極鼓勵民間義賑,建議朝廷可以都賑災得力的商家授予嘉獎,准許他們擁有皇商專跪者皇家御用的特號,還建議長泰帝親自御書這樣的特賜,以昭示他們的賑災之功。

這樣的上書,讓長泰帝連聲叫好,答應了他這個建議。朝廷大臣紛紛對五皇子表示了讚揚之意,認爲他公義爲上,竟然爲了賑災捐出五皇子府的一半家財!這是怎樣寬廣的胸襟,又是怎樣慈愛的胸懷,對自己的無私,對百姓的體恤,尤其是身是天潢貴胄,這樣的舉動更是難得。甚至有不少朝臣心中暗中估量:五皇子這樣的舉動,倒有明君之質啊,看來要對他重新評估才行了。

第262章 潛行第88章 沈華善回來了第530章 後宅之功第493章 沈家大悲第56章 再遇應南第470章 嶺南人事第93章 官場大調整第429章 死地第281章 盯梢第373章 見太后第5章 姨娘庶妹第251章 計成第528章 下一步第112章 國有喪第320章 差一點第517章 株連第374章 死局怎麼破?第399章 人禍第226 謎團迭起第535章 帝都亂第311章 前奏第382章 立功第443章 改元第311章 前奏第11章 半閒居和五皇子府第515章 清君側第106章 春榜結果第87章 使團返回京兆第352章 山陵崩第289章 生機第73章 太子妃第337章 奪爵第531章 緩稱王第126章 容家恩怨第339章 不慈第499章 左半朝第444章 樂死道生第129章 走私弓弩第398章 天象現第151章 上官長治得勢第168章 人都到齊了第495章 民心所歸第120章 任職中書侍郎第4章 晚梅有香第301章 伏殺第439章 出乎意料第338章 釜底抽薪第237章 見太子第176章 國之動第98章 春闈案一第2章 破局之策第86章 刺殺後續第109章 二甲第一名是誰第141章 廷杖(一)第27章 簡在帝心第517章 株連第428章 設毒計第132章 人哪裡去了?第149章 封宮第456章 貪天之功第174章 和親使團第200章 不和第332章 小登科第514章 沈家起兵第8章 上任考功司第266 三代送嫁第485章 取其首級第244章 沈餘憲第169章 情迷第391章 帝爲棋第7章 隨伺書房第24章 使團比試第510章 禮崩第209章 通天之手第336章 斷子絕孫第154章 計成第490章 嶺南衛到!第224章 奸臣至極第30章 臨近過年第378章 征伐出第149章 封宮第433章 動天子第365章 王室後裔第22章 人才儲備第487章 祥瑞現第428章 設毒計第404章 奶孃有毒第376章 誰的人第392章 誰高一籌第46章 第一次進宮第547章 西寧侯之爭第403章 後方百鬼第66章 毒計第463章 沈家暗朝第399章 人禍第44章 尚書右僕射第536章 不逃第191章 溪山俞氏第327章 變數第535章 帝都亂
第262章 潛行第88章 沈華善回來了第530章 後宅之功第493章 沈家大悲第56章 再遇應南第470章 嶺南人事第93章 官場大調整第429章 死地第281章 盯梢第373章 見太后第5章 姨娘庶妹第251章 計成第528章 下一步第112章 國有喪第320章 差一點第517章 株連第374章 死局怎麼破?第399章 人禍第226 謎團迭起第535章 帝都亂第311章 前奏第382章 立功第443章 改元第311章 前奏第11章 半閒居和五皇子府第515章 清君側第106章 春榜結果第87章 使團返回京兆第352章 山陵崩第289章 生機第73章 太子妃第337章 奪爵第531章 緩稱王第126章 容家恩怨第339章 不慈第499章 左半朝第444章 樂死道生第129章 走私弓弩第398章 天象現第151章 上官長治得勢第168章 人都到齊了第495章 民心所歸第120章 任職中書侍郎第4章 晚梅有香第301章 伏殺第439章 出乎意料第338章 釜底抽薪第237章 見太子第176章 國之動第98章 春闈案一第2章 破局之策第86章 刺殺後續第109章 二甲第一名是誰第141章 廷杖(一)第27章 簡在帝心第517章 株連第428章 設毒計第132章 人哪裡去了?第149章 封宮第456章 貪天之功第174章 和親使團第200章 不和第332章 小登科第514章 沈家起兵第8章 上任考功司第266 三代送嫁第485章 取其首級第244章 沈餘憲第169章 情迷第391章 帝爲棋第7章 隨伺書房第24章 使團比試第510章 禮崩第209章 通天之手第336章 斷子絕孫第154章 計成第490章 嶺南衛到!第224章 奸臣至極第30章 臨近過年第378章 征伐出第149章 封宮第433章 動天子第365章 王室後裔第22章 人才儲備第487章 祥瑞現第428章 設毒計第404章 奶孃有毒第376章 誰的人第392章 誰高一籌第46章 第一次進宮第547章 西寧侯之爭第403章 後方百鬼第66章 毒計第463章 沈家暗朝第399章 人禍第44章 尚書右僕射第536章 不逃第191章 溪山俞氏第327章 變數第535章 帝都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