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蝗災和拖拉機(8K)

天空中太陽高懸,初夏的氣候異常炎熱。

農人們彎腰在農田裡揮舞着鐮刀,赤裸的脊背上,一顆顆汗珠沿着肌肉線條滾落。

婦女兒童也沒有坐着,而是動手幫忙。

婦女們擼起袖子,幫着捆紮割下來的麥杆,並將捆紮好麥杆搬上車子。

個頭矮小的孩子們仗着身形靈活,在田間地頭穿梭,撿拾着地上散落的麥穗。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麥田裡的麥苗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收割,一塊塊麥田被剃了光頭。

就連段秀才這個村長,也是親自來到了麥田中,彎腰幹着農活。

隨着鐮刀揮舞,麥芒掃在身上,使得段秀才渾身上下都發癢,但他還是咬牙幹着。

不知不覺間,汗水已經打溼了他身上的衣裳。

不知道過去了多久,段秀才實在是幹不動了,直起腰來準備休息一下。

但他纔剛直起腰,連水都沒來得及喝一口。

擡頭便看到遠方的天際忽然出現了一片烏雲,與烏雲一起出現的,還有一陣十分明顯的昆蟲振翅的嗡嗡聲。

段秀才凝神遠望,很快,他臉上的表情便是大變。

“不好了,蝗蟲來了!”

“蝗蟲來了!”

段秀才忍不住扯着嗓子大吼。

四周正在忙活的農人們聽到這聲大喊,下意識擡頭望去。

隨後,他們便都看到了天邊烏泱泱飛來的蝗蟲。

“蝗蟲來了!”

“大家都加把勁兒啊,能收多少收多少……”

段秀才繼續大喊,喊罷,他便彎腰開始繼續割起了麥子。

農人們見蝗蟲真來了,一個個彷彿瞬間打了雞血,越發賣力幹活,手中的鐮刀幾乎都要掄冒煙。

只是,蝗蟲飛行的速度真的很快。

從他們注意到蝗蟲出現在天邊,到蝗蟲撲過來出現在他們面前,前後只花了不到半個小時。

蝗蟲們在飛到麥田上空,第一時間便撲了下來,開始瘋狂啃食麥田中金黃色的麥苗。

瞬間,一根根麥苗上便縋滿了蝗蟲,秸稈都被壓彎。

眨眼功夫,一根根麥苗便被啃食殆盡,連帶着秸稈也被啃了大半。

蝗蟲所過之處,路邊的綠色眨眼間消失不見,樹林,灌木都被啃的光禿禿的……

農人們見蝗蟲來禍害自己的莊稼,下意識揮舞鐮刀驅趕,但卻完全不起作用。

蝗蟲烏泱泱的,實在是太多了。

黑壓壓的蝗蟲一下子撲過來,連人都會被它們撲倒在地……

甚至有人被蝗蟲撲倒在地之後,被捂的窒息,身上的衣服,毛髮被一點點啃食殆盡。

混亂肆虐,恐慌蔓延,農人們只得離開麥田,邁開雙腿往自家的方向逃去。

段秀才在幾個村中青壯的護持下回了家。

剛到家,他第一時間便將房門給關了起來。

人縮在屋內,聽着蝗蟲撞擊房門屋頂所發出的咚咚聲,段秀才心中滿是驚慌。

他們收到消息的時間太遲了!

即便他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組織村民們去田裡搶收糧食,但也只搶回了一小部分。

再加上今年蝗蟲來的突然,麥子還未徹底成熟便開始搶收。

是故,註定了今年的收成必然大不如往年。

到時候,只怕連朝廷的稅賦也給不出!

甚至是要餓死人!

他這個村長,該怎麼和上面,該怎麼和列祖列宗交代啊!

……

隨着各地蝗災肆虐,災情不斷擴大。

一道道消息也是不斷向着開封府匯聚而去,送到了大唐現任河南布政使樑豐手上。

【開封府遇蝗,祥符,陳留,中牟等縣遭災,蝗蟲蔽日,數十萬畝農田毀於一旦,死傷者39人。】

【歸德府遇蝗,治下寧陵,商丘,虞城等縣被波及,收成泰半不保,蝗蟲所過之處,房屋傾塌,草木盡毀。】

【許州,陳州,汝州等各州府均遇到蝗災,農人搶收田地收成,但各處收成依舊被蝗蟲啃食大半。】

【……】

看着下面送上來的奏報,樑豐忍不住蹙眉。

就按照如今的蝗災擴散情況來看,整個河南幾乎都被蝗災波及。

甚至是,蝗災還在向河南四周的山西,陝西,河北,山東,湖北等省份擴散。

蝗災所波及到的人口,最少也有數千萬……

這個後果,可就實在是太嚴重了。

深吸一口氣,樑豐在報告上做出批示。

要求一方面向朝中報告求援,請求朝廷調配各類物資前來河南賑災。

另一方面,也是要求底下各州府要立即組織人手,撲殺蝗蟲,遏制蝗災的繼續擴散。

治蝗和賑災工作,要一起進行!

他樑豐擔任河南布政使已經三年有餘,按照朝中的規矩,接下來的兩年是他的關鍵時期。

這兩年如果表現的好,那麼他就能升官,最少也是個平調。

可要是表現不好,他甚至都有可能被革職。

樑豐可不想自己任期的最後兩年,再鬧出什麼亂子來。

所以,對於賑災和治蝗工作,樑豐是真的很重視。

做完批示之後,樑豐叫來了自己的秘書。

一個叫做林嵩的年輕人。

“林嵩,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你便辛苦些。”

“代替我去底下各州府走一走,監督一下他們的賑災和治蝗工作,千萬不要出現什麼紕漏。”

林嵩聞言,只是點頭道。

“大人放心,卑職明白。”

樑豐見此輕輕點頭,然後繼續說道。

“還有就是,立即將這封奏報呈送京城……”

樑豐在批閱回覆下面送來的報告的同時,還又寫了一份治蝗策和一份賑災策,準備要上報朝廷。

希望朝廷能夠給他一點支持,以儘快穩定河南當前的局勢。

林嵩聞言,只是再度點頭。

……

京城郊外!

大唐第一拖拉機制造廠。

廠區外,掛着橫幅。

橫幅上是一行大字。

【大唐第一拖拉機制造廠,熱烈歡迎皇帝陛下蒞臨視察。】

沒錯,就是拖拉機制造廠,而非汽車製造廠。

而在橫幅下方,還站着一名名拖拉機制造廠的工作人員,以及相關的技術員。

這些人站在一起,對着道路盡頭翹首以盼,等待着皇帝駕臨。

就在昨日,李奕剛接到下面的奏報。

大唐第一拖拉機制造廠,製造出了第一批實驗產品,想要李奕親自過目。

對此,李奕沒有任何的猶豫或者遲疑,僅僅只是第二天,便放下手中的事務,帶隊前來拖拉機廠視察。

李奕對拖拉機廠的研發工作很是重視。

一方面,是拖拉機如果能夠大規模投產,那麼,大唐便可以借拖拉機的之力,將北大荒給開發出來。

後世,北大荒之所以能夠變成北大倉。

最主要的客觀原因,便是因爲拖拉機的大規模應用,將開荒的成本和難度降到了最低。

使得北大荒的開發成爲可能!

農業時代,想要開墾北大荒,無疑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對此心知肚明的李奕,對拖拉機自然是重視的。

再者就是,拖拉機底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和坦克底盤是可以通用的。

一戰二戰時期,列強的坦克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從拖拉機廠生產出來的。

而坦克,可是一個實實在在能夠改變戰爭格局的,革命性的武器。

李奕怎麼可能對拖拉機不重視?

他還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夠看到大唐的鋼鐵洪流橫推世界呢!

拖拉機制造廠廠長徐強站在廠區門前,不斷踱步,神情有些焦慮。

按照上面通知下來的時間,皇帝陛下半個小時前就該到了。

可如今怎麼還沒來呢?

徐強心中忍不住忐忑,到底是有什麼事情耽擱了?

還是皇帝對他們不滿意,走到半路乾脆返回去不來了?

雖然徐強是一個技術宅,情商不高。

但是,就算是他的情商再低,可面對一個能夠決定他的命運的人的時候,照樣也會緊張。

只是,就在這時候,伴隨着一陣發動機的轟鳴。

只見遠處開來了一支車隊。

在看到車隊的瞬間,徐強便忍不住鬆了口氣。

來了,終於來了!

車隊在拖拉機廠門前停下,車上下來一名名全副武裝的禁衛軍士兵。

這些士兵在下車之後,第一時間便分別站在四周佈防,目光中滿是警惕。

帶隊的上校軍官邁步走到徐強面前,先是向他行了一個軍禮,然後說道。

“徐廠長,陛下很快就到。”

“還請你這邊配合我們的工作,儘快再檢查一遍保衛工作,確保沒有問題。”

其實早在李奕決定要前來拖拉機廠視察的時候,禁衛軍便已經派人來拖拉機廠接手保衛工作了。

如今,也只不過是再檢查一遍,另外增加些人手,確保無誤而已。

徐強聞言,當即點頭道。

“這是當然,我們這邊一定全力配合貴方的工作。”

上校軍官點點頭,然後便開始安排人手,再度檢查拖拉機制造廠的防務工作。

……

汽車後排,李奕眉頭緊皺。

正在翻閱着手頭的一封奏報。

封面上,赫然寫着幾個大字。

【開泰五年河南災情簡報】

今日早晨,李奕早早起牀,準備動身前往拖拉機廠視察。

但他纔剛出門上車,王忠便爲他送來了這封簡報。

這也是爲什麼李奕今日到達拖拉機廠的時間,比預定時間遲了半個時辰的原因。

翻看着手中的簡報,李奕神色略顯沉着。

這次蝗災,受災的主要地方是河南。

而河南,可是大唐如今最重要的糧食產區之一。

河南遭災,必然會導致大唐的糧食產量大減。

到時候,所出現的糧食缺口,必然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這讓李奕實在是不能不愁!

稍稍思索片刻,李奕轉頭對坐在前排的張之洞說道。

“孝達,回頭你去一趟農業部,讓農業部方面統計一下此次河南受災所產生的糧食缺口,然後儘快報於朕知曉。”

“除此之外,再傳令給於災區接壤的各州府,命他們做好防治蝗災的工作,一定不能叫蝗災的影響範圍再度擴大。”

坐在前排副駕駛的張之洞聞言,當即回頭說道。

“陛下放心,微臣明白!”

李奕聞言,眼睛微閉,輕輕點頭,不再說什麼。

而他的心中則是盤算起了,大唐的糧食缺口該從哪裡補齊。

……

很快,李奕的御駕車隊行駛到了拖拉機廠外。

隨着車隊停車,李奕邁步從車子後排走了下來。

拖拉機廠負責人徐強上前來作揖行禮道。

“微臣參見陛下,陛下萬福!”

如今的大唐,已經廢除了跪禮。

除非是例如大朝會,或是祭拜太廟這類的大場合,一般情況下,都只需要作揖即可。

李奕伸手虛擡了一下徐強,然後說道。

“卿家免禮!”

待徐強直起腰來之後,李奕接着說道。

“朕今日此來,便是聽聞拖拉機制造廠這邊做出了成果,朕很好奇。”

“不知卿家可否帶朕去看看?”

徐強聞言,吞嚥了一口口水,然後說道。

“能爲陛下帶路,微臣榮幸之至。”

“陛下請隨微臣來,拖拉機廠這邊已經全部都準備好了!”

李奕點點頭,然後在徐強的帶領下,往拖拉機廠內走去。

隨行人員見此,也是快步跟上。

一行人很快便進入了一間廠房之中。

廠房內,擺着好幾樣物品。

一爲拖拉機的發動機,一爲拖拉機底盤,一爲整體成型的一臺拖拉機。

爲了向李奕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拖拉機制造廠這邊將拖拉機給拆開進行陳設。

李奕最先過目的,就是拖拉機的發動機。

徐強指着面前的一臺發動機,開口介紹道。

“啓稟陛下,該款發動機被命名爲開泰四年式柴油發動機。”

“該款發動機於去年定型,並開始着手量產。”

“發動機整體重量爲1.2噸,油箱容積70升,可穩定輸出400匹馬力……”

“和此前的汽油發動機比起來,我們的新型柴油發動機有動力強,熱效率和經濟效率較高等優點。”

“缺點就是噪音大,油耗高,需經常維護。”

在介紹完發動機之後,徐強又開始向李奕介紹拖拉機底盤,以及整機的各項數據。

李奕聽的頻頻頷首點頭。

隨後,他又接着說道。

“如今,我大唐生產一輛柴油拖拉機,成本大概是多少?”

徐強聞言,先是沉默。

他默默算了一筆賬之後,擡頭說道。

“回陛下的話,我們目前正在着手建設拖拉機生產線。”

“等生產線建設好之後,拖拉機的生產成本大概可以降低到每臺造價2300~2500塊銀元之間。”

李奕聞言,卻是並不高興,反而是隱隱蹙眉。

如今的柴油發動機畢竟是剛剛發明,拖拉機更只是一個實驗產品,產業鏈都還不完善,按理來說,這個價格其實不算貴。

等到產業鏈完善,各項配套設施齊全,拖拉機的價格自然能夠降下去。

但是,李奕依舊不滿意。

因爲他知道,以當前拖拉機的造價,肯定是沒有銷路的。

畢竟,拖拉機和汽車不一樣,汽車可以讓權貴拿來裝逼,只要有逼格,就不會缺了銷路。

可拖拉機這東西,說白了是要用來幹農活的。

而以當前拖拉機的造價,農活即便幹再多,也無法覆蓋其生產成本。

這種情況下,拖拉機很難打開銷路。

而一個東西,如果沒有銷路,就更別指望能夠通過組建成熟完善的產業鏈,來降低成本了。

這事情有些無解!

思索一陣之後,李奕開口說道。

“以拖拉機目前的造價,光靠民用市場,估計很扶持起一條成熟完整的產業鏈來。”

“這樣吧,回頭朕給軍務院批個條子,讓軍務院和拖拉機廠這邊聯合研發柴油發動機,以及拖拉機軍用的相關事項。”

既然靠民用無法打開市場,無法組建一個完整成熟的產業鏈。

那麼,李奕便準備,先軍用再說!

不同於民用還需要顧忌成本,軍用是不用擔心這點的。

對軍隊來說,戰鬥力就是一切。

只要能提升軍隊戰鬥力,那麼,成本是最不需要考慮的東西。

只要你能打贏戰爭,前期不管投入多少成本,最後都能收回來。

嗯,就比如說這次大唐和英國開戰,前期投入的成本固然不少。

可最終卻是非但迫使英國割讓澳大利亞,還拿到了4200萬塊銀元的戰爭賠款。

這些,已經完全足以覆蓋了大唐在戰爭中所付出的成本。

但是,如果大唐因爲了節省成本,而導致戰爭打輸了。

那麼,你節省下來的那些成本,就將變成給敵人的戰爭賠款。

嗯,這裡點名批評老佛爺。

爲了給自己過生日,就剋扣軍費修園子,甚至讓艦隊使用沙子填充的炮彈。

結果呢?

甲午海戰北洋艦隊戰敗!

賠款賠出去的銀子,不知道能給她修多少座園子!

所以,對軍隊來說,成本從來都不需要考慮。

這也是爲什麼後世很多東西都是先軍用後民用的原因。

除去有技術保密的因素在裡面,肯定也有想要藉着軍用不考慮成本的特點,來攤平研發成本,逐漸完整的產業鏈的考慮。

聽罷李奕的吩咐,徐強點頭表示明白。

“陛下放心,微臣明白!”

李奕輕輕頷首,然後示意徐強命人操作一下拖拉機讓他看看。

徐強點頭應下,然後命一個操作員上前去操作。

操作員拿起搖桿,插入拖拉機的發動機,然後開始轉動。

隨着搖桿轉動,發動機開始逐漸運作。

不同於汽油發動機,需要通過火花塞點火才能啓動。

柴油由於燃點比汽油低,是故,只需要通過搖動搖桿,給空氣加壓,就能把柴油點燃,然後啓動發動機。

隨着發動機啓動,一陣突突突的聲音響徹整個廠房。

拖拉機的排氣管開始冒起黑煙。

連帶着,拖拉機開始緩緩啓動,向前行進……

……

李奕結束了在拖拉機廠的視察,回到了圓明園。

然後,便開始着手處理起了政務。

目前擺在他面前的政務,除去河南那邊遭遇蝗災的災情之外,就是關於澳大利亞的開發事宜。

大唐在拿下澳大利亞之後,便開始着手開發。

但是,由於當前澳大利亞那邊的人口數量有限,且還是以洋人和土著爲主。

是故,大唐的開發進度很慢。

如果李奕想要加快澳大利亞方面的開發進度,那麼首先就是得加快移民。

幸運的是,目前的大唐最不缺的就是人口。

只要朝廷能負擔的起移民所需的花費和物資,就不怕沒有人移民。

忽然,正在批閱奏章的李奕想到。

既然河南遭災,那是否可以趁着這次機會從河南移民呢?

河南遭災,正是人心浮動的時候,這時候從河南移民所需面臨的阻力,必然是最小的。

而且,河南地處中原,正是人口稠密區。

如果能將河南的人口移出去一部分,必然可以緩解當地的社會矛盾和人地矛盾。

如此一來,對大唐的統治無疑是有極大好處的。

想着這些,李奕迅速提筆做出批示,準備將事情交給底下人去做。

就在這時候,外邊再度響起一陣腳步聲。

很快,便見張之洞經過通報,從外邊走了進來。

“陛下,您之前要的有關河南方面遭災之後的糧食缺口,農業部已經統計出來了。”

“還請陛下過目!”

說話間,張之洞將一封報告呈遞給了李奕。

李奕拿過報告,便翻閱了起來。

【開泰四年,大唐的糧食總產量爲一億八千萬噸。】

【隨着化肥生產成本降低,被大規模應運,外加遼東和南洋方向,耕地數量逐年增加,按照預估,大唐在開泰五年的糧食生產總量約爲一億九千萬噸上下。】

【這其中,河南一省的糧食產量約佔大唐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今年遭災之後,河南一省糧食產量預估直接減半。】

【今年一年,大唐的糧食缺口約爲800~900萬噸。】

看着數字,李奕不由得眉頭緊皺。

八九百萬噸,這個數字是真的有些過於誇張。

缺口太大,搞的李奕都不知道該從哪裡填補。

深思良久,李奕開口說道。

“這個缺口,還真是有點太大了。”

“看來,今年大唐得增加糧食進口量了。”

至於說從哪裡進口?

當然是越南,泰國,朝鮮,日本等藩屬國。

以及印度那邊咯!

反正莫臥兒汗國需要給大唐還賬。

正好,就讓他們拿糧食來抵債好了!

至於說糧食都拿來給大唐還債了,莫臥兒汗國自己會不會餓死人?

呵呵,這個就不在大唐的考慮範圍內了!

但是,光從莫臥兒汗國的地盤進口糧食,肯定是不足以填補大唐目前的糧食空缺的。

到時候,說不得還得從英國人的控制區想想辦法……

琢磨着這些,李奕擡頭說道。

“孝達,你去傳達朕的命令。”

“命內閣方面,立即着手籌措一批糧食,運往河南方面,準備用於賑災。”

“效率要快,否則,河南那邊的糧價指不定得飆升到什麼地步。”

“對了,再命監察部給朕盯緊了。”

“那些賑災的糧食絕不能有任何意外,不論是誰,只要敢伸手,那就給朕剁了他!”

張之洞聞言,當即點頭應下,表示自己明白,而後,他便轉身離去,前去傳達李奕的命令。

……

京城,郊外!

大唐國家安全糧食儲備倉,甲6號倉。

在大唐立國之後,爲了確保國家安全,確保出現地震,洪水,山崩等天災,以及戰爭,瘟疫等人禍之後,大唐可以第一時間調集各類物資進行應對。

李奕在定都京城之後,便下令在京城郊外設立了一系列的戰略儲備倉庫。

儲備了海量的糧食,藥材,衣服,食鹽,白糖,軍械等相關物資。

甲6號倉庫,正是儲備糧食的倉庫之一。

辦公室內,倉管史崇睿正在審閱面前的一份賬本,不時的撥弄一下算盤珠子計算。

這裡身爲大唐最重要的儲備倉庫之一,甲6號倉庫的儲備規模非常龐大。

達到了驚人的五十萬噸!

這個級別的儲備倉庫,每年的倉庫內的陳糧淘汰,新糧入庫,都是一個大工程。

在這個過程中,賬本便是重中之重!

如何從倉庫裡撈利潤,全看你會不會做賬本!

而史崇睿,便是深諳此道的高手。

他甚至能夠做到,自己撈的盆滿鉢滿,上司吃的腦滿腸肥,下屬喝湯喝個肚圓兒,而賬本上不見任何問題。

也正是因爲這一手,史崇睿才能坐穩倉管這個肥差。

看着面前的賬本,史從睿一邊計算,一邊琢磨着自己這次能從裡面撈多少。

馬上就要夏收,等夏收之後,倉庫內的糧食必然會進行一次輪換,將陳糧出售處理掉,然後填入新糧。

如果操作的好,這裡面的利潤將會非常之驚人。

不說別的,這麼大筆的交易,光是回扣,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但就在這時候,外邊跑進來一名倉庫的管理員。

“大人,上面傳來命令。”

“還請您過目!”

說話間,管理員將手中的公文給了史崇睿。

史崇睿挑挑眉,從管理員手中接過公文,然後翻閱起來。

但是,公文才剛翻開,他臉上的表情瞬間大變。

因爲,公文上寫着一行大字。

【着令,調甲六號倉庫存糧五十萬噸往河南賑災,甲六號倉庫需在三日內完成準備工作,並將糧食啓運。】

史崇睿看着公文上的內容,心中暗叫要糟。

因爲,此時的甲六號倉庫內,壓根沒有這麼多的糧食。

由於夏收將近,新糧很快就會入庫。

史崇睿纔剛剛將一批陳糧給倒賣出去。

他想着反正新糧馬上入庫,很快就能把缺口給填上,到時候他再把相關程序給補上,那就不會有問題。

而史崇睿之所以要在這時候賣陳糧,那是因爲現在賣陳糧的話,價格會比各大糧倉集體出售陳糧汰換的時候價格高很多。

只要在報賬的時候,史崇睿將價格按照相應的集體汰換陳糧的售價給報上去。

那這裡面的差價,就能進他自己的兜裡。

但問題是,如今還不到朝廷規定中的陳糧淘汰的時候。

如果不是朝廷要緊急調糧,史崇睿的操作自然沒有問題。

等新糧入庫,甚至連痕跡都不會留下。

但問題是,現在朝廷要調糧,可倉庫內的糧食卻是不夠數。

史崇睿知道,事情這下麻煩了。

搞不好,自己這回要掉腦袋的。

心下雖然慌亂,但史崇睿臉上的表情卻是並不變化,只是開口對來彙報的管理員說道。

“嗯,我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管理員聞言,抱拳作揖,然後轉身離去。

在人離開自己的辦公室之後,史崇睿噌的從椅子上站起身來。

他準備要往自己的岳丈府上去一趟,向自己的岳丈大人求助。

他的岳丈大人當初可是皇帝的從龍功臣,很多事情對自己來說是天大的事。

但對岳丈大人來說,卻不算什麼……

……

是夜,史崇睿離開了甲六號倉庫。

提了些菸酒,海蔘燕窩等禮品,便坐上一輛黃包車,往自家岳丈的府上而去。

隨着朝廷禁止牛馬牲畜入城的禁令下達,京城內的百姓被迫改變生活習慣,不再乘坐牛車馬車出行。

有錢人有權的,自是選擇去購買汽車,用汽車代步。

汽車可要比那些牛車馬車體面的多。

而對沒錢,或者說不夠有錢的中產來說,人力黃包車就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史崇睿便屬於一個典型的中產,或者說,在消費上他是一個典型的中產。

雖然,他憑藉自己倉管的身份,從糧倉裡倒賣糧食,撈了不少錢。

但是,這些錢都是見不得光的!

他拿來滿足日常消費肯定沒問題,因爲日常消費太過零散,沒辦法監控。

但是,如果他拿錢去買汽車這樣的大件,那就是在自爆自己是個貪官。

因爲,他是無法解釋自己的鉅額資金的來源的!

黃包車車伕拖着車子一路狂奔,很快便來到了史崇睿岳丈家府邸外。

史崇睿下了車,付了車費,然後大步向府邸大門走去。

史崇睿的岳父是大唐的開國功臣。

居住的宅子,乃是大唐入京之後,皇帝給賜下的賜宅。

位置就位於京師內城的城牆根處,鄰里鄰居幾乎全部都是軍中或者官府中的高層。

說白了,這地方其實就是大唐版本的官員家屬大院。

能住在這地方的,都不是一般人。

……

第476章 巴哈杜爾沙二世大膽的想法!第66章 以退爲進,局勢反轉第27章 發多少工資幹多少活第25章 鐵飯碗和調劑再就業完本感言346.第341章 穩定的秩序是最高效的剝削手段第21章 李奕:誰也別想跑!265.第261章 奕:既然要找刺激,那就貫徹到底!第76章 破永安,議封王第55章 蕭朝貴:爲了天國大業,委屈一下!146.第145章 遇事不決,就加錢!第29章 王安:沒有人比我更懂潯州!第127章 雪鴉片戰爭之國恥第77章 參謀司和軍情處362.第357章 李奕:我實在太想進步了!第474章 達卡攻防戰第93章 向榮:尼瑪,又是我?!第111章 天國內亂第477章 郭嵩燾:我實在太想進步了(8K還2)第462章 紙幣和移民(6K)382.第377章 報復與血案274.第270章 米勒:六千對兩千,優勢在我!第38章 李奕:師夷長技以制夷!191.第189章 籌建監察司341.第336章 單方面屠殺與沙俄來使164.第163章 李奕:圍三缺一?我也會啊!354.第349章 克里米亞大戲開場第517章 世界大戰,帝國崛起!152.第151章 洪時間管理大師秀全144.第143章 洪秀全:壞了,小丑竟是我自己?!第106章 淩十八:我一定幫幫場子!第501章 聯盟國的決定366.第361章 進京趕考!第483章 李奕:將威脅扼殺於搖籃!第96章 周均祿:老子當初是打過英夷的!第14章 夜襲第496章 穩坐釣魚臺第37章 真大魚!第18章 洪秀全:讓開,我要開始裝逼了!第401章 過手留油與正常損耗170.第169章 向榮:和一羣蟲豸一起怎麼能救大清?第435章 談判與投降(6k)第492章 收復琉球(8K還10)374.第369章 援軍抵越152.第151章 洪時間管理大師秀全第97章 清軍水師:我大清也是堅船利炮了?第42章 二打潯州城第84章 永安封王第135章 洪秀全:要把洋兄弟往正路上領!339.第334章 火線提拔(還三)196.第194章 咸豐:你的建議很好,但我建議你先不要建議!353.第348章 小心眼的郭嵩燾第516章 色當戰役與德皇登基第18章 洪秀全:讓開,我要開始裝逼了!156.第155章 快刀劉:能切一個皇帝,這輩子沒白活第56章 馮雲山: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135章 洪秀全:要把洋兄弟往正路上領!第87章 光復軍都督府與東下戰略232.第229章 福濟:識時務者爲俊傑!196.第194章 咸豐:你的建議很好,但我建議你先不要建議!212.第210章 李奕:我要一個交代嗯,得加錢!187.第185章 軍情處辦案不需要證據第77章 參謀司和軍情處239.第236章 江寧之戰(中)149.第148章 曾國藩: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98章 徐廣縉:即便是一萬頭豬,抓也要抓幾天幾夜吧?第68章 李奕:潯州旺我!第28章 李奕:大家都不拿,我怎麼進步?274.第270章 米勒:六千對兩千,優勢在我!285.第281章 對等原則,劍指荷西157.第156章 韋昌輝VS僧格林沁325.第321章 李奕:吃人嘴短第131章 布爾布隆:這個就叫躺贏!第508章 遠征軍出征!第129章 李奕:誰贊成?誰反對?第458章 緬甸戰起(6K)第100章 李奕:反思,都給我狠狠的反思!251.第248章 黃世仁:恭喜王爺要做哥哥了!246.第243章 江寧改名第478章 談判與拉扯308.第304章 北伐!北伐!212.第210章 李奕:我要一個交代嗯,得加錢!第519章 番外二第3章 忠臣,但也沒忠到這個地步!第454章 克里米亞停火,巴黎和約簽訂(6K)183.第181章 琦善:大清的八旗子弟還有不抽大煙的?第484章 治蝗和以工代賑(8K還6)第481章 蝗災和拖拉機(8K)第21章 李奕:誰也別想跑!第28章 李奕:大家都不拿,我怎麼進步?第404章 北伐預案第13章 王安:傳統藝能的啦!第110章 蕭朝興:那我不是白捱打了?第408章 軍火抵達218.第215章 騙騙別人也就算了,怎麼連自己都騙呢?401.第396章 新皇帝的三把火246.第243章 江寧改名第515章 試推行義務教育第503章 雜交水稻第124章 李奕:有錯就要認,捱打要立正!
第476章 巴哈杜爾沙二世大膽的想法!第66章 以退爲進,局勢反轉第27章 發多少工資幹多少活第25章 鐵飯碗和調劑再就業完本感言346.第341章 穩定的秩序是最高效的剝削手段第21章 李奕:誰也別想跑!265.第261章 奕:既然要找刺激,那就貫徹到底!第76章 破永安,議封王第55章 蕭朝貴:爲了天國大業,委屈一下!146.第145章 遇事不決,就加錢!第29章 王安:沒有人比我更懂潯州!第127章 雪鴉片戰爭之國恥第77章 參謀司和軍情處362.第357章 李奕:我實在太想進步了!第474章 達卡攻防戰第93章 向榮:尼瑪,又是我?!第111章 天國內亂第477章 郭嵩燾:我實在太想進步了(8K還2)第462章 紙幣和移民(6K)382.第377章 報復與血案274.第270章 米勒:六千對兩千,優勢在我!第38章 李奕:師夷長技以制夷!191.第189章 籌建監察司341.第336章 單方面屠殺與沙俄來使164.第163章 李奕:圍三缺一?我也會啊!354.第349章 克里米亞大戲開場第517章 世界大戰,帝國崛起!152.第151章 洪時間管理大師秀全144.第143章 洪秀全:壞了,小丑竟是我自己?!第106章 淩十八:我一定幫幫場子!第501章 聯盟國的決定366.第361章 進京趕考!第483章 李奕:將威脅扼殺於搖籃!第96章 周均祿:老子當初是打過英夷的!第14章 夜襲第496章 穩坐釣魚臺第37章 真大魚!第18章 洪秀全:讓開,我要開始裝逼了!第401章 過手留油與正常損耗170.第169章 向榮:和一羣蟲豸一起怎麼能救大清?第435章 談判與投降(6k)第492章 收復琉球(8K還10)374.第369章 援軍抵越152.第151章 洪時間管理大師秀全第97章 清軍水師:我大清也是堅船利炮了?第42章 二打潯州城第84章 永安封王第135章 洪秀全:要把洋兄弟往正路上領!339.第334章 火線提拔(還三)196.第194章 咸豐:你的建議很好,但我建議你先不要建議!353.第348章 小心眼的郭嵩燾第516章 色當戰役與德皇登基第18章 洪秀全:讓開,我要開始裝逼了!156.第155章 快刀劉:能切一個皇帝,這輩子沒白活第56章 馮雲山: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135章 洪秀全:要把洋兄弟往正路上領!第87章 光復軍都督府與東下戰略232.第229章 福濟:識時務者爲俊傑!196.第194章 咸豐:你的建議很好,但我建議你先不要建議!212.第210章 李奕:我要一個交代嗯,得加錢!187.第185章 軍情處辦案不需要證據第77章 參謀司和軍情處239.第236章 江寧之戰(中)149.第148章 曾國藩:工作的時候稱職務!第98章 徐廣縉:即便是一萬頭豬,抓也要抓幾天幾夜吧?第68章 李奕:潯州旺我!第28章 李奕:大家都不拿,我怎麼進步?274.第270章 米勒:六千對兩千,優勢在我!285.第281章 對等原則,劍指荷西157.第156章 韋昌輝VS僧格林沁325.第321章 李奕:吃人嘴短第131章 布爾布隆:這個就叫躺贏!第508章 遠征軍出征!第129章 李奕:誰贊成?誰反對?第458章 緬甸戰起(6K)第100章 李奕:反思,都給我狠狠的反思!251.第248章 黃世仁:恭喜王爺要做哥哥了!246.第243章 江寧改名第478章 談判與拉扯308.第304章 北伐!北伐!212.第210章 李奕:我要一個交代嗯,得加錢!第519章 番外二第3章 忠臣,但也沒忠到這個地步!第454章 克里米亞停火,巴黎和約簽訂(6K)183.第181章 琦善:大清的八旗子弟還有不抽大煙的?第484章 治蝗和以工代賑(8K還6)第481章 蝗災和拖拉機(8K)第21章 李奕:誰也別想跑!第28章 李奕:大家都不拿,我怎麼進步?第404章 北伐預案第13章 王安:傳統藝能的啦!第110章 蕭朝興:那我不是白捱打了?第408章 軍火抵達218.第215章 騙騙別人也就算了,怎麼連自己都騙呢?401.第396章 新皇帝的三把火246.第243章 江寧改名第515章 試推行義務教育第503章 雜交水稻第124章 李奕:有錯就要認,捱打要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