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

張廷玉跪在地上,額頭上的汗水已經分不清是熱的還是冷的,只是心裡卻有些發慌,戰戰兢兢道:“臣以爲,當下綠營所依賴者已深,若是貿然觸及,恐怕會給楚逆機會。”

康熙沉默了,他沒有再發火,只是透着簾子注視着外面跪伏的張廷玉,這目光彷彿是實質一般,讓張廷玉渾身有些不自在,不由得將額頭貼在地面貼得更緊密了。

“朕知道了,繼續唸吧。”康熙沒有繼續爲難這個早已被放進自己夾帶的大臣,這是給大清後繼之君留的大才,在他還沒有成長起來,多少得護着點。

張廷玉這纔將額頭微微擡高了幾分,用袖子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繼續忐忑念道。

“閩浙總督滿保上奏事折,逆匪朱一貴自稱乃前明子孫,要反清復明光復故國,如今挾民三十萬衆,似乎有明鄭時遺留的一些人投奔,還發布了檄文.....”

康熙皇帝似乎已經收拾了心態,對這朱一貴反而沒那麼上心,只是輕輕唔了一聲,然後道:“不妨念念,看看朕的天下里還有多少賊子!”

張廷玉手有些微微發抖,他擠出了幾滴眼淚,“臣實在不忍看這些大逆不道之文字,亦不敢有辱聖聽。”

“念!”

張廷玉無奈,只好捧起檄文,念道:“在昔胡元猾夏,竊號神州,穢德彰聞,毒逋四海。我太祖高皇帝提劍而起,羣士景從,以恢復區宇,日月重光,傳之萬夕。逆闖不道,弄兵潢池,震動京師......”

“夫盛衰者時也,強弱者勢也,成敗者人也,興亡者天也。古人有言,炎炎之火,可焚昆岡。是以夏後一成,能復故國,楚人三戶,足以亡秦;況以中國之大,人民之衆,忠臣義士之眷懷本......而謂不足以誅建虜者乎?”

唸到此時,張廷玉大哭道:“臣實在是不忍再讀.....臣,臣恨不能提三尺青鋒,誅討逆賊!以報君父之恩德。”

康熙終於輕輕咳嗽了一聲,嘆息道:“衡臣,這天下從來都不少此等野心之人,朕不怕他們,若是能再年輕三十年,朕有信心親手將他們一一剿滅!”

此話卻是透着不詳的味道,這讓張廷玉爲之一頓,雖說康熙如今年歲頗大,可是在天下人眼裡,卻始終如同一座山一般,穩壓天下社稷。可如今康熙話語中,卻自覺難以在有生之年討平諸逆,不得不讓讓人心亂如麻。

康熙自覺話語中有些不妥,便問道:“繼續吧。”

張廷玉連忙繼續念道:“臺灣總兵歐陽凱被把總楊泰立背後偷襲刺殺,以致於軍心大亂,一路潰敗....如今逆匪朱一貴已然攻佔鳳山縣、臺灣府、諸羅縣等地,守備胡忠義、千總蔣子龍等戰死.......”

“如今全臺失陷.....逆匪朱一貴自稱中興王,以襲明統,且行事頗爲嚴整,掠民財物者,聞輒殺之,每到一地,安民告示,嚴禁殺掠。”

康熙笑道:“此等賊人行事倒是頗爲相似,不過臺灣一地無法牽動全局,倒也無需多慮,讓閩浙總督滿保居中調度,提調南澳總兵藍廷珍出師討伐,還有福建水師提督施世驃一同聽調,就這樣吧。”

待到張廷玉從行輦上退下後,康熙卻將手指捏的青白,內心一片冰寒,他心知如今的大清王朝,所面對的局面將會比三藩之時還要恐怖,若是處置不當,這列祖列宗留下來的大清江山,該如何收場?

康熙不由得想起了曾經跟馬齊的那番奏對,不由得苦笑了幾分,原先不過是想從南方漢人那裡找些肥豬殺來吃肉,卻沒料到這肥豬竟然變成了猛虎。

難道,朕真的錯了?

。。。。。。。。。。。。。。。。。。。。。。。。。。。。。。。。。。。。。。。

天下之勢浩浩湯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爲轉移,當京師大軍抵達開封時,白蓮教卻彷彿裝死一般,生怕被康熙這頭老龍所盯上,劉如漢如今雖然號稱五十萬大軍,其實僅僅裹挾了二三十萬流民青壯,據在汝州府一帶,絲毫不敢動彈。

與此同時,復漢軍經過稱王之後,也在大肆擴張自身的實力,不過出於槍炮數量有限,在除了主力的三個師和守備三個師以外,僅僅只是再擴充了三個守備師,這三個守備師裝備簡陋,許多人還是持着竹矛長槍和柴刀,此時鎮守在內線,正在加緊訓練,應對即將到來的大戰。

大都督府也得到了升格,如今變成了楚王府,寧忠源雖然如今身份不同,可行止依舊如故,做事情也更加的謹慎,不曾往府內多加一奴一婢,亦不曾有任何的大興土木之舉,僅僅只是將大都督府換了個牌子而已,每日裡也都是粗茶淡飯,日子倒過得還不如以前。

寧夫人心裡雖然有些覺得過於苛刻,可是心中也知曉大節,每日裡將府裡打理得僅僅有條,時常陪同老夫人賑濟災民,救助孤寡,除了給復漢軍給楚王府再收些民心,未嘗不是想多積功德,一心希望自家的寶貝兒子在外面安安穩穩。

當然,升格後的楚王府也變得更加忙碌,特別是在崔萬採的號召下,許多湖廣籍不得志的士子都投靠了復漢軍,並且均被委任了重任,像工科新來的主事徐運寧便是一位被隱藏於民間的大才。

徐運寧早年也中過進士,不過性子怪癖,素來喜歡做一些工匠之事,因此不爲士林和官場所喜,而如今投到復漢軍,卻是深受看重。

復漢軍畢竟是作爲一個新起的集團,內部少了許多官僚作風,因此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對於復漢軍目前發展有利的,崔萬採並不囿於門戶之見,常常會選擇大力提拔。而寧忠源更是講究實幹之才,因此沒有太多的虛華之風。

與此同時,寧渝身份上也發生了變化,被封爲了漢陽公,並且還有一個徵南大都督的頭銜,可以自行在長沙建立徵南大都督府,這可不僅僅只是名義上的一個變化,而是代表着寧渝可以徹底獨立主導整個戰略方向的發展。

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八十章 勸降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
第一百九十章 誓師東征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八十章 勸降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