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忍耐

四阿哥胤禛雖然被人所阻,可畢竟不能一抒胸臆,心裡也是大爲不快,一回到雍親王府,便將智囊鄔思道召集了過來。

鄔思道堪稱一代奇人,原本是浙江紹興人,平生喜愛讀書,可是科道運勢略差,屢試不中,因家貧只得以遊幕爲生,後來因爲一身才華爲胤禛所識得,便入府做了幕僚,屢屢有奇謀奉上。

鄔思道穿着一身青色長衫,手裡拿着一柄摺扇,下巴上留了一撮羊毛須,看上去有幾分名士風範,他一進書房便看到胤禛臉色不佳,心裡便猜到了幾分。

“四爺,您可是擔憂這湖廣一事?”鄔思道輕聲道。

胤禛嘆口氣道:“湖廣兵亂,首府如今被亂兵所據,稍有不慎便釀成驚天大案,滿丕便是罪魁禍首!可如今皇阿瑪卻不以爲意,不僅不將其下獄治罪,反而一再包庇,還讓滿丕繼續坐在這個位子上!”

鄔思道一聽完此時,心裡便有了譜,微笑道:“四爺,如今這時機卻是不太適合提及此事,畢竟馬上可就皇上御極六十年的大日子,此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那就看着一省首府就此糜爛?”胤禛心中有些不快。

鄔思道搖搖頭,道:“四爺,這可就錯了。對於您而言,如今最爲緊要的不是湖廣亂局,而是這朝廷的亂局。您的對手不是那些佔據武昌的亂民匪兵,而是其他的皇子,切莫因小失大!”

這一番話卻說的較重了些,不過也澆滅了胤禛的痛苦與不快,他明白了自己的目標,也明白什麼叫做大局爲重,只是天生的個性使得他無法就此袖手。

“四爺,且忍着吧!若是將來有那麼一日忍出了頭,到時候這大好江山,還不是任您描畫?”

“如今重中之重,便是將這齣好戲陪着皇上唱下去,唱好了才能長久啊!”

胤禛一邊點着頭,一邊在心裡告訴自己,若是將來有機會登上大典,這一切都會回來的。

。。。。。。。。。。。。。。。。。。。。。。。。。。。。。。。。。

滿清朝廷風風雨雨見慣了,對於湖廣一事雖然很看重,但畢竟牽連着太多的東西,因此也只是高高拿起,底底放下。可是對於寧家而言,這一切卻是一種全新的局面。

武昌城內,原先的總督府上的牌子已經被人摘掉了,換成了復漢都督府,也成爲了整個武昌城的統治機構。

在寧渝的建議下,如今的復漢都督府以寧忠源爲復漢大都督,設立了政事堂和樞密院兩大機構,分別對應民政與軍事,以管理整個武昌、漢陽以及孝感等目前寧家掌握的地區。

政事堂設立參知政事和左右參議統籌全局,參知政事由寧忠源擔任,右參議由寧忠景擔任,統領整個政事堂事物,左參議爲崔萬採擔任,負責具體事物的規劃以及實施。政事堂下屬分爲戶、禮、刑、工、吏等科室,由寧家的一些核心人士和一些下屬的人才來擔任。

至於傳統的兵部卻被直接劃到了樞密院,因爲在寧渝看來,如今的都督府在今後的時間裡都是以軍事鬥爭爲主,因此不能採取制衡措施,必須全力保障軍隊的建設和運用。

樞密院便是將整個軍權實現統一管理,由寧忠源擔任樞密使,寧渝擔任樞密副使,並且在樞密院下設置了參謀處、後勤處、裝備處以及作訓處,由於目前人才緊缺,因此寧渝親自兼領參謀處處長和作訓處處長,由寧忠信擔任後勤處處長,雷駝子擔任了裝備處的處長。

在打贏了武昌城一戰之後,寧家的威望得到大幅度提升,再加上程家和鄭家的加入,使得軍隊的數量也開始急劇膨脹,憑藉着三家隱藏的實力和積蓄的人脈力量,如今的整個復漢大都督府旗下的士兵已經超過了一萬多人。

雖然有一萬多人的規模,可其中老兵只有大概兩千人作用,而新兵的數量卻超過了七八千人,因此寧渝這段時間一直在忙着將力量進行整合處理,他把所有的部隊重新打散編成,編成了復漢軍。

“新的復漢軍滿額人數爲一萬五千人,下屬分爲三個主力師,可以作爲單獨的一部分來應對未來的一場戰役,或者也可以集合進行戰役。後續將會進一步擴軍,爭取在年前準備好所有的人員、裝備以及訓練。”

寧渝站在政事堂裡,面對着寧忠源以及寧忠景等人侃侃而談,他今天的作爲樞密院的代表,來向政事堂要錢,要人,要裝備。

寧忠景如今作爲政事堂事實上的一把手,苦笑道:“樞密副使,這擴軍自然是如今的重中之重,只是盤子小了,後勤錢糧恐怕難以爲繼。”

這話說的很實在了,因爲復漢軍目前掌控的人口只有幾十萬人,而且短時間並不能充分利用起來,而目前的軍費卻如同無底洞一般,吞噬着寧、程以及鄭家的家底,這般燒下去怕也是燒不了多久。

寧忠源對於自己有多少家底,心裡也是有數的,只是如今已經到了生死關鍵時刻,也顧不得許多了,沉聲道:“根據相關密報,滿丕正在襄陽秘密籌劃,準備集中全省綠營官兵進剿,大概有三萬人到四萬人之間,最遲恐怕就是在年底,如今我們別無選擇。”

問題其實就擺在了檯面上,下一步需要吃掉湖北的全部綠營兵,不過寧渝卻絲毫不擔心。

“不管是三萬人還是四萬人,其實並沒有那麼嚇人,上一次我軍一千對三千,照樣將他們打到落花流水,活捉了兩千多人,若是這一次我軍有一萬五千經過訓練的部隊,我有信心將這四萬人都吃掉。”

一萬五千人,一萬五千杆燧發槍,至少需要一百門火炮。這個賬算完以後,所有人的眉頭都情不自禁皺了起來。

崔萬採作爲左參議,胸中自然也有謀略,凝聲道:“我軍佔領武昌之後,繳獲的錢糧能夠支撐半年左右,不過目前的燧發槍和雷氏炮需要繼續擴張產能,才能保證供應,到時候可以以不願投降的綠營兵爲奴,來挖礦鍊鐵。”

寧渝心裡暗歎一聲,這老師還真不是什麼謙謙君子啊。

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四十章 出鞘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十章 尋礦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九十章 傷亡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
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四十章 出鞘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十章 尋礦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九十章 傷亡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二百三十一章 戰康熙(一)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