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

寧渝想到這一點以後,立刻讓杜度去叫醒了其他的侍從,隨後一條條命令被寧渝發佈出來。

“全軍上下注意準備作戰,讓獨一師加快步伐,趕到撫州匯合,一定要快!”

“還有,把都督府其他人都叫起來,咱們得把傅爾丹的想法給掐死!”

侍從們用心記住寧渝的命令,隨後便一個個疾步走出營帳,通知其他人去了。

寧渝心裡有些擔憂,他走出營帳看了看天色,雷聲漸漸低了,可是卻烏雲密佈,一滴水珠滴在了寧渝臉上,略略帶着一絲冰涼。

董策的營帳就在帥帳一旁,相隔距離並不遠,他臉色有些肅穆,走到寧渝面前低聲道:“大都督,這天有點涼,還是先進營帳,身子骨要緊。”

寧渝用手指往上空點了點,臉上帶着一抹憂慮之色,“這雨如果下下來,道路必定泥濘不堪,我軍火炮輜重又多,怕是這沿途行動都會受到影響。如果這個時候,還沒有發現傅爾丹的蹤跡,那我軍將會大大不利。”

董策望着漆黑的夜空,幾滴雨水打在了臉上,這一幕似曾相識,那些血與水,就彷彿在他面前交織。

“大都督,你是說,傅爾丹會趁這個機會出擊?”

寧渝沒有回答,眼見都督府其他的人員都逐漸彙集過來,便朝着帥帳內走去,他面上沒有任何的焦慮之色,可步子略略極快了幾分。

剛一進大帳,外面便下起了傾盆大雨,寧渝不由得回頭看了一眼,可是密佈的雨幕一瞬間將寧渝的視線隔絕開來,天地間只剩下白茫茫一片,寒風藉機侵入帥帳,卻是讓衆人都感覺一陣涼意。

一張寬大的沙盤正擺在大帳中央,上面的地形設計十分詳細,還點綴着一些鬱鬱蔥蔥,這是整個江西和湖北的粗略地形。在山山水水間,還點綴着一點紅紅藍藍的旗子,代表着復漢軍和清軍。

“千秋,把傅爾丹的消息跟大傢伙說一說。”寧渝負手走到沙盤前,望着上面的旗幟思考着什麼。

寧千秋作爲軍情處處長,如今經歷了多重戰事的磨礪,整個人黑瘦了許多,可也更爲幹練,他拿起代表清軍的旗子,插在了德安府,凝聲道:“我得到的最新的消息,傅爾丹的六萬大軍三天前駐紮在德安,後面傅爾丹派遊騎將大軍行進二十里清理一空,我軍哨探無法接近。”

“按照正常的行軍路線,傅爾丹應該是沿着德安一路北上,最多五天,便能趕到九江城下,若是九江那邊沒有傳來消息,則說明傅爾丹會選擇繞路,不經過九江了。”

寧渝將自己的想法直接拋了出來,同時也是在給這次的情況做了一個基本的介紹。

衆人聽完以後,便對着沙盤開始討論起來,這也是寧渝每次戰前的習慣,讓大傢伙都說一說自己心裡的想法,無論多麼荒誕都可以講,這也是爲了避免爲將者思慮不周,儘可能的集中所有人的想法,才能減少錯誤的發生。

董策思索了一會,他每次打仗前都喜歡將自己代入到敵軍大將的身份裡,從而思考對方的一些決策,突然一個念頭從他的腦海裡萌發,卻是越想越爲驚人,越想越覺得可能性很大。

“此戰得勝之機,不再九江,而在武昌。九江堅城城防牢固,更是駐紮兩萬重兵,以他的六萬大軍一時半會根本無法攻克,若我是傅爾丹,也會選擇繞路而行。”

錢英抱拳行禮,如今隨着他在復漢軍內部建言增多,地位也逐漸高了起來,不過他一向性格穩重謹慎,“以董將軍之見,傅爾丹會從哪裡繞路?”旁人也都停止了討論,等待董策發言。

董策手指劃過了德安,然後劃過了九宮山,一直劃到通山時,才往下輕輕一點,嚴肅道:“若我是傅爾丹,可派一支精銳通過幕阜山當中的小道,佔據通山,隨後便可北上攻取咸寧,再往上一路,不過兩日便能抵達武昌。”

副師長鄭廣國出言反駁道:“且不說別的,我自幼便在此地長大,也知曉一些小路,無一不是艱險之地,且幕阜山橫貫百里,縱使能找到小路,如今這天雨路滑,大軍如何能行進?”

“幕阜山並非一路連綿不斷,中間也有一些峽谷小道,大軍雖難以通過,可是一隻精銳偏師卻不難,正所謂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若真讓這一支精銳抵達通山,從通山到武昌便再也無人可守!”

董策冷靜反駁着鄭廣國所言,他每次打仗前都喜歡將自己代入到敵軍大將的身份裡,從而思考對方的一些決策,只是從這方面來想,卻是越想越爲驚人,越想越覺得可能性很大。

衆人聞言都不由得點了點頭,而錢英則又開口問道:“可即便如此,這一支偏師的規模想必也不會大,恐怕最多也不過一萬人,以這一萬人想要打下武昌,似乎有些不易。”

寧渝輕輕咳嗽了一聲,凝聲道:“你們可能還不清楚,就在半個多月前,康熙率領的北線大軍正在猛攻義陽三關,雖然那裡有守備一師在鎮守,可畢竟要鎮守三關,兵力已經被大大分散,若是三關有危機情況,我父肯定會將武昌的一部分守軍給派出去增援。”

“大都督的意思是,這一此傅爾丹這次有可能奇襲通山,並非是孤注一擲,而是打算跟康熙皇帝一南一北齊頭並進,從而達成調動我軍的目的?”

寧渝輕點點頭,隨即輕嘆口氣,他感覺自己有些低估了康熙,也有些低估了傅爾丹,如今的局勢說複雜很複雜,可是說簡單也簡單,雙方都在拉扯戰線,寧渝需要拉扯東面的清軍,讓其不能參與到湖廣的戰場上去。

而傅爾丹反其道而行之,以攻打九江的名義奇襲通山,從而將寧渝乃至於整個復漢軍的軍,而復漢軍由於軍隊大多都已經被集中在了前線,很難實現回援,那麼到時候整個復漢軍就會非常被動。

要麼選擇放棄現在所有的戰果北返,要麼就是準備接受武昌陷落,這如今已經變成傅爾丹給寧渝的選擇題,只是這麼一個舉動,就已然改變了目前的整個局勢。

“其他的不用考慮,全軍準備隨我北上,既然傅爾丹已經將了我的軍,若是不動一動,還真對不起他這番良苦用心呢。”

寧渝的手指點在了南昌,隨後輕輕一劃,移到了安慶,那裡已經成爲實質上清軍的後勤轉運地,也是整個東面清軍的關鍵要地。

“另外,讓軍情處採用秘密通道,給武昌發去示警消息,注意要分作三份發出。讓武昌一定要注意建昌以及興國方向,清軍很有可能會通過奇襲的方式,繞過九江來攻擊武昌!”

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九十章 傷亡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十二章 問責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
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九十章 傷亡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十二章 問責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