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章 真期待他灰頭土臉

三百四十章 真期待他灰頭土臉

朝堂上這些人,大都有個不知是好是壞的毛病,遇事先猜動機。若別人上書言禁中之事,衆人皆只道他譁衆取寵,但李大人作爲景和朝第一廷杖成就的擁有者,似乎沒這個必要。

那他的目的是什麼呢?殿中衆臣有的皺眉冥想,有的微微點頭,有的仰望殿宇,有的低頭苦思…更有數不盡的有若實質目光直射站在前列的次輔許閣老與趙天官,令他二人頓生如芒在背之感,心裡暗罵李佑真是閒不住的嘴,活該被太后打發去防洪。

倒是錢太后修煉的本姓真如,看到李佑名字,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修理了再說。她老人家年初的氣姓還沒有消化完,這李佑又跳出來蹦躂,還上了一道添堵的奏章,不修理他修理誰?添堵的道理很簡單,看官們自行腦補強勢婆婆遇到強勢兒媳婦時場景。

李大人也不曾想到錢太后竟然如此記仇,看到奏章後不就事論事反而先以整治他爲要務,一點都沒有女中堯舜的風采。只能說,李大人情感細胞不夠豐富,低估了他作爲受過無數恩惠的親近同鄉在關鍵時刻的背棄對錢太后心理的傷害程度。早知如此,他上奏本前必然要再三斟酌的。

後來接到命令時,李佑不禁唏噓道,大多數女人確實不適合當政治家啊,即便做到了垂簾聽政的皇太后,那還是女人。不要以爲加差遣就可以慶祝加官了,這項臨時差遣絕對不是美差肥差。

話說太后下旨讓李佑在秋汛時期分身去兩淮地區協理河務,當然不是叫他負責整個兩淮流域,那是至少三品才能乾的事情,他區區一個正六品擔不起這個責任。只是派他在汛期裡接受鳳陽巡撫調遣,分工督導巡視某一段河務而已。

之所以說派給李大人的協理汛期河務是苦差,首先因爲現在汛期將至,情況緊急,臨時派去的協理河務當然是抗洪搶險,而不是興修水利工程。既沒有什麼好處可以撈,還得吃苦受累奔波在堤壩塘堰上,並要承擔相應風險,萬一垮堤了等着被審查罷。

其次,黃淮地區河務和其他地方不同,那可是大明數一數二的無解難題。在黃河屢屢奪淮入海的天道之下,憑藉現有技術條件,任誰去折騰,也無法把黃淮水患徹底根治,只能盡力將災害縮小,控制在可控範圍內。

第三,朝廷的生命線大運河從兩淮經過,偏偏兩淮水情極其複雜。那些大河大湖都與運河比鄰而居、近在咫尺,看地圖都使人心驚膽戰。稍有不慎必定波及到運河,若行不了船影響漕運,致使京師百萬軍民斷了供應,那麼負責河道的官員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罪了。

所以說,兩淮的河務官員絕對是第一等的苦差,汛期裡去抗洪搶險更是苦差裡的苦差。心裡還在記仇的慈聖皇太后,輕輕一句話便打發揚州的李大人去幹這事了。

沒有大臣出來表示不同意見,因爲毫無必要,協理汛期河務只是臨時兩三個月的差遣,不值當較勁。

再說鳳陽巡撫已經有過奏請,要求在汛期調撥精幹人員分頭督導各處河務。那李佑是揚州府的官,也在江北鳳陽巡撫轄下,他本人又是年輕體壯,精力旺盛到還有閒心關注禁中之事,就近調遣他去抗洪搶險天經地義,程序上沒有任何問題。

最後,聖母太后近來氣血不順,還是少惹爲妙。

話說回來,本朝立國三百年,黃河奪淮入海貫穿始終,也是黃河持續爲害的三百年。可以說,黃河是中原腹地的第一心頭大患。

若是黃河有個三五年不決口,不鬧出或大或小的洪災,那就要謝天謝地祖宗保佑了。

一旦黃河垮堤決口(常常是在開封府一帶),滔滔洪水便順着泗水流域南下,最終直接衝擊淮河,奪淮河河道入海。

大水漫灌之下,不但沿途徐州、宿遷等地遭殃,淮南淮北作爲黃河大水的目的地,更是隔着幾百裡也中箭,被黃河生生灌出了洪澤、高郵、寶應等大湖。爲什麼如今淮南湖泊星羅棋佈比江南水鄉還多?那都是被黃河淹了幾百年的“功勞”。

看三國演義,常說袁術佔據淮南、兵精糧足,古時候大概是這樣,但要放在當今簡直就是個笑話,哪年能不逃荒就是好年景了。

龍興之地鳳陽府更是黃河水患的重災區,爲什麼鳳陽人委屈的唱起花鼓詞道“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就是被幾百年來黃河南下逼出來的,若太祖皇帝天上有靈,估計也會爲此很鬱悶。誰不想造福鄉里,誰不想衣錦還鄉唱“大風歌”,但黃河他也管不住。

話扯遠了,卻說武英殿上大臣默認了太后折騰李大人,但仍然繼續沉默,對李佑的奏章不發一言。

因爲那些氣勢逼人的凌厲言辭裡擺出來的都是事實。難道成化朝的萬貴妃、萬曆朝的鄭貴妃動搖國本不是事實?難道天啓朝的皇帝乳母客氏凌虐正宮不是事實?難道崇禎朝的周後十八年畏縮怯事不敢諫一言不是事實?自宣德起,其他時期也好不到哪去。

奏章很容易看懂,對國朝宮中的荒唐,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一代又一代的國本問題,更是讓文官鬧心的老大難。李大人將原因總結爲中宮失位、皇后衰微導致宮中妖孽滋生,也不是沒道理的。

李佑之意通俗的說,就是選秀太矯枉過正,選來的太子妃或者皇后個個都是寒門小家碧玉,沒錢沒勢沒見識的三無女人。這樣的女人在普通人家當賢妻良母夠格,但當皇后內無幫手外無援軍,只有被欺負的份,有的甚至連命都保不住。

運氣好的皇后熬成了太后就爽了,運氣不好的,悽悽慘慘中等死罷。

皇后好歹也是母儀天下的人物,毫無尊嚴的被胡亂欺辱難道就符合綱常倫理?名義上的六宮之主鎮不住場子,那就是陰陽失調,自然宮中亂象叢生、奴大欺主。甚至要連累到太子,導致國本動搖,危及社稷。

別人不是沒想過這個問題,但總結的不如從另一個時空穿越而來的李佑透徹,畢竟在看待歷史的視野方面是穿越者的強項。

而且李佑的奏本從邏輯上實在不好反對。如果要反對李佑的分析,總得提出自己的見解。宮內的問題明擺在這裡,如果與皇后勢弱無關,那原因在哪裡?只能說歷代天子失德了…但是誰都知道,人死爲大入土爲安,先燕京是祖宗。指責當今天子還可以博一個敢言名聲,但去指責先帝可就過分了,和罵祖宗差不多。

許次輔考慮再三,終於站出來贊同道:“李佑所言極是,以前如何不論,今後如何不論,本次選秀可試行之。”

許次輔自然有他的考慮。雖然皇后過的好不好與他無關,他的權位也不依賴於此,同時他沒有刻意幫李佑刷存在感的心思。

但是如果皇后靠譜一點,宮中消停一點,對於夾在外朝與宮廷中間的內閣,特別是首輔次輔來說也算是件好事。他可不想像以前那些宰輔大學士一樣,爲了皇帝家的破事焦頭爛額,硬氣了就失去帝心,軟弱了就被外朝指責爲奴顏婢膝,甚至兩面不是人的無可奈何掛冠而去。

次輔出了頭,其他大臣們便紛紛發言贊同。與李佑不對付的,在這件事上沒什麼利益糾葛,倒也無所謂,甚至傾向於同意。有些仕途無望的心裡開始算計自家有沒有合適女兒或孫女,反正李佑已經給出了大義凜然的道理,跟着附和就好。

情勢如此,太后也不好駁斥李佑奏章了。殿中衆卿皆感慨道,某人都滾到揚州了,還能不遠千里的聞風而動。區區一封奏章便定下了國策,又讓李佑投機刷聲望成功。

但爲何李佑的投機總是成功呢?他才弱冠年紀啊!不過似乎也不算完全成功,李大人再次挑起了太后的恨意,真期待他在汛期河務上栽個灰頭土臉給大家看看…老天也該治一治他了。

衆人沒預料到的是,在未來數月內老天確實幾乎將李大人的官路灰灰了,但李大人的命格實在太逆天了,逆天的令人髮指,硬是挺了過來。

昭鳳殿中歸德長公主得知後,手撫小腹,暗歎自己在投機取巧方面確實不如那個男人。不過他所言確實有理,自己之前有點短視了。

其實遠在揚州府的李佑本人對結果很無所謂的,皇后愛怎樣便怎樣,只要他引起矚目,完成刷存在感和展示才華見識的既定目標就行了。

揚州府和淮安府、鳳陽府同屬江北,但揚州城裡向來是一片樂土,三百里外淮河的事情彷彿離這裡很遠很遠。

江都縣正堂李佑尚不曉得朝堂上的事情,正在忙於縣試的準備工作,他叫身邊人中學歷最高的崔師爺從論語中出了一道考題,又下帖子邀請幾個致仕老前輩發揮餘熱幫忙閱卷。此外考試所用役夫、紙張、什用都要提前籌備。

一片忙碌中,李大人忽然得報,金老丈人攜帶數千兩鉅款來訪。

這可是金百萬首次到縣衙拜訪女婿,李大人想了想,便傳令將金百萬引進後衙花廳敘話。

那金百萬見了李佑便道:“老夫前來,欲將所欠鹽課盡都補上,不令賢婿難爲也!”

李佑暗道,這老丈人嫌丟面子和窩囊,一直不肯補交所謂拖欠“鹽課”,今天卻主動到縣衙送銀子,一方面對自己比較服氣了,另一方面是有所求啊。

金百萬見李佑不言不語,又主動道:“今年江都縣的額定鹽引,以及應繳鹽課,皆包在老夫身上!必不使賢婿考績難看!”

又解決了一個難題,請你繼續…李佑依舊沉住氣不言不語。

並非他對老丈人傲慢無禮,同樣一件事情也是因人而異的。拿出這筆銀子對別人而言,算是向他表示了巨大的誠意,值得熱情對待。

但是萬兒八千兩對金百萬而言,只能算拿出來投石問路罷。若就此表現的熱情起來,也太顯得淺薄和沒見過世面了。

面對女婿的默然無語,爲了他開口已經連續主動拋出兩個條件的金員外終於曉得了“沉默是金”四個字的真正含義。他便另起話頭道:“那高郵杜正簡是老夫的舊相識,看在往曰情面上,賢婿可否放他一馬?”

李佑神容嚴肅,“他觸犯了國法,如何懲治自有國法處置!”

金百萬貌似嘆息道:“杜家僅剩了一個幼兒?可憐可憫哪!”

“杜家上下還得謀生,你若有門路,煩請幫襯一二。”李佑也不打算兜圈子了,直接提出要求道。

金員外又驚又喜。驚的是李佑居然真想在鹽業裡橫插一手,這格局又要有變動了。喜的是李佑背景通天,他若願意與自己合夥,那豈不相當於自己又多了一頂保護傘?

金百萬知曉了李佑在這方面有求,顧左右而言他,“老夫本家有個少年人,讀書讀的不錯,可否網開一面參加縣試?”

這是替全體寄籍人士特別是鹽商說話了,金百萬這幾天在縣試問題上飽受請託,必須要在女婿面前說一說此事,現在女婿開口相求,正是說話時機。

李佑聽到老丈人提起他禁止寄籍人口參加縣試的事情,便心知肚明他今天就是爲此談條件來了。前面的鹽課銀子、杜正簡什麼的,都是引子而已。便同樣顧左右而言他道:“聽說寶姐兒有兩個妹妹,其中那小的待字閨中?”

金百萬對李佑忽然提起小女兒十分意外,“賢婿這是什麼意思?”

李佑現出笑容道:“選秀在即,你想不想女兒入選?”

金百萬登時勃然大怒,拂袖作色斥責道:“卑劣無恥!”

在金員外想來,這李佑一定是拿女兒威脅自己,只要自己不從,他就想辦法將女兒入選了。

做人總是要有底線。當不一致時,即使是親戚爲了各自利益,各逞心機勾心鬥角倒也沒有什麼,鬥而不破是常見的,親兄弟明算賬纔是長久之道。但是明知是她是你的小姨子,還赤裸裸的拿來威脅,就過於卑鄙下流了。李佑當真想徹底撕破臉?

成功挑起了老丈人的怒火,李佑哈哈大笑道:“你誤會了!本官如此發問,自有本官的道理!好歹也是寶姐兒的親妹妹,本官怎麼會讓她吃虧!”

()

第210章 入宮後閣老都要結好你第68章 新官上任五百八十一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五百零一章 兩種心思三百四十八章 人生處處有天雷四百一十八章 內幕重重五百八十三章 這不可能二百八十四章 離別京城之前五百五十六章 李佑下野三百六十六章 遇到真戲真做的了第78章 可疑的值夜書吏四百五十一章 妻妾與情婦三百四十二章 我就敢休了你求給力六百四十五章 機密事五百六十七章 李佑跑部二百七十三章 入駐國子監五百四十四章 語驚四立二百一十九章 被欺負的毫無還手之力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第192章 詭異的國子監第15章 老爺納妾小吏犯愁四百二十二章 飛上高枝的金家二百三十六章 深入而坦率的會談第10章 李家宗祠冒青煙引子三百四十三章 俞琬兒的揚州行六百二十四章 上中下的選擇二百九十四章 鹽課難題二百三十四章 另闢蹊徑五百零八章 漁翁公主第69章 上任第一把火第177章 史上最誇張的評價第77章 老同知酒令求巡檢二百六十章 李佑你這個混蛋二百八十四章 離別京城之前第24章 東風吹戰鼓擂第68章 新官上任三百六十八章 可遇不可求的案子四百七十六章 謠言無罪六百三十九章 怎能如此沒有節操二百八十九章 小竹的緣分三百三十七章 超凡入聖三百七十七章 月下泛舟閒談五百五十八章 是否還要與你合作四百四十三章 歡喜不歡喜五百二十七章 信口開河五百八十六章 沒有心理準備二百四十三章 你給我滾二百九十二章 山寨版帝王術重現第141章 所謂寬嚴相濟…四百零一章 禍水東引三百九十章 出師未捷身先去第110章 李巡檢的“遺產”三百九十二章 同舟共濟二百六十六章 樹不靜而風不止四百八十一章 迷霧中的本原四百六十三章 檢校僉都御使五百九十章 忠孝節義四百七十九章 景和朝第一言官第79章 可算落到手裡了二百二十五章 你還好嗎二百一十二章 令人震肅的宮廷八卦五百九十七章 前度劉郎今又來三百零一章 大家都猜錯了四百八十一章 迷霧中的本原六百二十五章 霧裡看花第23章 醉裡方知身是客第101章 巧取豪奪第201章 這裡不是蘇州府五百二十一章 南城弊政第72章 突如其來的真實劇本三百六十七章 成交三百零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45章 這個世界誰瘋了?第51章 天上掉下一個官位二百三十九章 宮中流言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爲馬四百一十三章 先王之治五百五十四章 不足與謀也二百七十二章 本公主也拜託李大人了四百四十一章 試金石第154章 府衙自此多事矣第6章 人生弱智如初見第206章 該幫着誰說話?三百八十章 彭閣老的災星四百二十八章 獨釣寒江雪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三百九十四章 高處不勝寒月票在哪裡五百三十七章 五種理由引子二百五十六章 李三官的傳說四百九十五章 開衙建署二百三十四章 另闢蹊徑二百九十章 各種苦惱的人們啊第37章 惟是袈裟披最貪第134章 不能以普通雜官視之第7章 報復與反報復(上)第100章 老爺雖然品行不端…六百一十三章 白馬非馬三百一十九章 翁婿的怨念
第210章 入宮後閣老都要結好你第68章 新官上任五百八十一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五百零一章 兩種心思三百四十八章 人生處處有天雷四百一十八章 內幕重重五百八十三章 這不可能二百八十四章 離別京城之前五百五十六章 李佑下野三百六十六章 遇到真戲真做的了第78章 可疑的值夜書吏四百五十一章 妻妾與情婦三百四十二章 我就敢休了你求給力六百四十五章 機密事五百六十七章 李佑跑部二百七十三章 入駐國子監五百四十四章 語驚四立二百一十九章 被欺負的毫無還手之力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第192章 詭異的國子監第15章 老爺納妾小吏犯愁四百二十二章 飛上高枝的金家二百三十六章 深入而坦率的會談第10章 李家宗祠冒青煙引子三百四十三章 俞琬兒的揚州行六百二十四章 上中下的選擇二百九十四章 鹽課難題二百三十四章 另闢蹊徑五百零八章 漁翁公主第69章 上任第一把火第177章 史上最誇張的評價第77章 老同知酒令求巡檢二百六十章 李佑你這個混蛋二百八十四章 離別京城之前第24章 東風吹戰鼓擂第68章 新官上任三百六十八章 可遇不可求的案子四百七十六章 謠言無罪六百三十九章 怎能如此沒有節操二百八十九章 小竹的緣分三百三十七章 超凡入聖三百七十七章 月下泛舟閒談五百五十八章 是否還要與你合作四百四十三章 歡喜不歡喜五百二十七章 信口開河五百八十六章 沒有心理準備二百四十三章 你給我滾二百九十二章 山寨版帝王術重現第141章 所謂寬嚴相濟…四百零一章 禍水東引三百九十章 出師未捷身先去第110章 李巡檢的“遺產”三百九十二章 同舟共濟二百六十六章 樹不靜而風不止四百八十一章 迷霧中的本原四百六十三章 檢校僉都御使五百九十章 忠孝節義四百七十九章 景和朝第一言官第79章 可算落到手裡了二百二十五章 你還好嗎二百一十二章 令人震肅的宮廷八卦五百九十七章 前度劉郎今又來三百零一章 大家都猜錯了四百八十一章 迷霧中的本原六百二十五章 霧裡看花第23章 醉裡方知身是客第101章 巧取豪奪第201章 這裡不是蘇州府五百二十一章 南城弊政第72章 突如其來的真實劇本三百六十七章 成交三百零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45章 這個世界誰瘋了?第51章 天上掉下一個官位二百三十九章 宮中流言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爲馬四百一十三章 先王之治五百五十四章 不足與謀也二百七十二章 本公主也拜託李大人了四百四十一章 試金石第154章 府衙自此多事矣第6章 人生弱智如初見第206章 該幫着誰說話?三百八十章 彭閣老的災星四百二十八章 獨釣寒江雪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三百九十四章 高處不勝寒月票在哪裡五百三十七章 五種理由引子二百五十六章 李三官的傳說四百九十五章 開衙建署二百三十四章 另闢蹊徑二百九十章 各種苦惱的人們啊第37章 惟是袈裟披最貪第134章 不能以普通雜官視之第7章 報復與反報復(上)第100章 老爺雖然品行不端…六百一十三章 白馬非馬三百一十九章 翁婿的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