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四章 鹽課難題

二百九十四章 鹽課難題(求保底月票!)

話說地方衙門裡最標準的內置機構就是分爲吏、戶、禮、兵、刑、工和承發房,其它就沒有一定之規了。有的地方根據重點事務還設有糧、馬等房,江都縣既不是產糧大縣也不是馬政重地,所以沒有那兩處。

每房的吏員頭目是司吏,普通吏員是典吏,一般不超過三個。另外還有大量書手、幫辦,也就是所謂的編外雜吏,不在吏部名籍上的。

李縣尊身邊這位協助點名的吏房司吏晁林,稱得上是縣衙吏員階層裡最拔尖的了,按說不該是個莽撞人物,沒有阻止新上任大老爺燒火立威的道理。

只要在衙門裡行走的,誰不曉得凡是迎到新官上任後,都要順着他燒三把火,期間沒有特殊原因萬萬不可忤逆。晁司吏年過四旬,在衙門至少幹了一二十年,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但晁林看似冒冒失失的,卻叫李縣尊悟出很多事情。他可以斷定,能使得一位積年老吏不惜犯忌,想必這位點名不至的孟姓典史是位“能人”了。

李大人知道,很多衙門裡都有一些所謂“能人”,而“能人”的“能耐”可能是各方各面的。

譬如有的能人在某種事項上別有特長,官員爲了政績需要依靠他去做,有的能人背景特殊,官員也得有所顧忌。從某種意義上說,李佑當年在縣裡也算是半個能人,可以將周縣丞和馬巡按整治到苦不堪言。

既然意識到孟典史是“能人”,熟知衙門內幕的李縣尊也要謹慎幾分。朝中後臺再硬,但在這裡也許頂不了用的,因爲朝廷和底層的玩法不同。

在朝中大家都是命官,裡面沒有平民百姓,全都是浮在上層的,爭鬥起來更直接,就是比拼後臺和勢力。李佑敢以六七品的官身與閣老相抗,一小半原因是他自己善戰,另一大半原因靠的就是後臺硬扎,沒有後臺撐腰,十個李佑也玩完了。

但在底層,那是接了地氣,都站在地上的,稍有不慎就踩入軟泥中。後臺肯定有用,但好似擁有核武器,更多是威懾,不見得是萬能的。前文有個例子,當年馬御史這個閣老女婿巡按江南威風煊赫,陳知縣都有些聞風喪膽了,但土棍李佑輕描淡寫的便能將馬巡按修理到狼狽不堪,不得不逃出虛江縣。

李大人閃過幾個念頭,似笑非笑對晁司吏道:“你敢相諫,與孟典史真乃同僚高義也,本官佩服的很!”

晁林聽在耳中,心裡嘀咕道,這新縣尊年紀輕輕,說起話來卻陰陽怪氣、使人極端不舒服。但他不得不辯解,“留住孟典史,是爲大老爺着想,並非其它原因。”

又怕李縣尊不相信,他繼續道:“孟典史乃是徽州人,與大多鹽商同鄉,交遊廣泛,本縣鹽課都要靠他。”

這年頭,鹽業是從頭到尾的計劃經濟,產量是事先確定的,銷量也是事先確定的。每個縣根據人口數量都會分配到一定銷售任務,叫做額定行引,而鹽課就是每個縣官鹽銷售後收的稅。銷量有事先定額,鹽課自然也是有規定數額的。

作爲國庫現銀收入的重要來源,鹽課在知縣考覈中佔據了很大比重,保障官鹽銷售自然也是知縣的重要職責。道理很簡單,官鹽賣不出去,自然就沒有鹽課收,而鹽課收不夠數額,地方官就要受到處分。

對其他地方來說,鹽課問題不大,畢竟食鹽是生活必需品,就算有私鹽衝擊,但只要使上力氣,保證官鹽完成一定銷量還是可以做的到。就算銷量完不成但能加徵點鹽課也行,只要不與規定數目差的太離譜,一般考覈起來還有通融餘地。

但是揚州府這幾個縣,不是產鹽地就是臨近產鹽地,在鹽課問題上那是天下最苦的地方。

就拿江都縣來說,朝廷規定每年要行官鹽一萬引,也就是必須要賣出一萬引官鹽,收一萬一千兩鹽課上繳。

可是江都縣鄰近的泰州、通州都有產鹽大縣,而且江都縣也是淮南鹽外銷的樞紐。問題就出來了,既臨近產鹽地,每年又有幾億斤鹽過境,買賣私鹽更加便利,那麼分配給江都縣的一萬引官鹽能賣得動麼?

比如隨便誰跑到鄰境,偷偷背上一籮筐私鹽回來,就足夠全家吃一年,之外還有富餘可以賣的。這樣誰還肯買價格較高的官鹽?

而且更別說過境大量運鹽船和漕船,有很多夾帶私鹽沿途發賣,水運樞紐江都縣就是重災區之一。

在各種私鹽衝擊之下,不止江都縣,揚州府各縣一年官鹽銷售能完成十分之一就不錯了,出現了天下第一產鹽大府裡官鹽完全滯銷並收不上鹽課的怪現狀。

那些綱冊上的鹽商,每年都要向鹽運司遞交一次申請,叫做認窩。江都縣這種地方,沒有哪個鹽商願意申請運官鹽來賣,連成本帶稅課,一萬引鹽能賠出兩萬兩銀子去。

談完鹽課現狀,晁司吏嘆口氣道:“孟典史與數百徽州鹽商都算同鄉,往來關係密切。鹽商們賣他面子,每年肯賠本打發縣衙一些鹽課銀子,只當捐獻給官府了,這才使得我江都鹽課不至太難看。不僅鹽課,縣中許多修建事項都要靠鹽商捐助,所以小的斗膽諫言縣衙離不得孟典史。何況馬上又到了鹽商認窩請引的季節,勸大老爺還是小心爲上。”

聽到這裡,李佑略略驚異,他之前沒想到江都縣居然有鹽課這個難題。

而那孟典史果然是個能人,一來無論哪個知縣也要靠他拉贊助似的搞回銀子,離不了他的;二來他又成了大鹽商在縣衙裡的代理人。居中牽線,兩面吃香,此人對自己的定位很精明嘛…這該如何是好?以李大人的秉性,做過的事情不輕易退讓。聽晁司吏的意思,孟典史在縣衙裡是個超然存在,他絕對不願在自己地盤上有這樣一個掌控不住的角色。

他端詳着筆下“上報革職”四個字,心裡冒出釜底抽薪這個詞,又問道:“我縣每年鹽課銀,有誰家出力捐獻最多?”

晁司吏不假思索道:“金員外最多,每年約莫二三千兩。”

李佑連忙追問:“可是人稱金百萬的?”

“正是。”

原來是他…李佑想起月初到揚州城觀覽,偶然進入幽園修禊,聽到那金百萬出言不恭的事情。現在看來,倒不是金大員外故意大言不慚,而是他打心裡確實就是那麼想的。

縣衙在金大鹽商眼中,大概就是每年灑上幾個銀子進行施捨的地方。他往廟裡扔的香火,只怕都比這多得多。

想到這裡,李佑忽然發現了關鍵之處。金百萬每年能捐獻給縣裡如此多銀子(其實在金百萬眼裡可能就是一筆小數),那他與姓孟的肯定有些關係,不單單是賣不賣面子的問題。

“聽說孟典史是金百萬的表妹夫。”晁司吏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道。

李佑大喜,若孟典史與別家關係密切說不得要費周折,但偏偏是金百萬,這就好辦了!

判斷金百萬這種人的心理也不難,他每年只幫襯表妹夫二三千,但肯出五萬兩尋找女兒,孰輕孰重一目瞭然哪!金百萬的女兒可是在他手裡的!

晁司吏立在下面,看着李縣尊滿面喜色,感到莫名其妙。

欣喜完畢,李佑很玩味的突然對晁司吏道:“你很想升爲典史?”

晁先生自認隱藏很深的心事一下被戳中了,一時瞠目不知說什麼。這縣尊年紀雖然輕但不是那麼好糊弄的…“想要就直說啊,本官並非不近人情之人。”李縣尊很不正經的調侃幾句,卻又神容一整,喝道:“吏房晁林!命你寫告示如下:查得縣中典史孟某,秉性驕狂,目無上官,又有勾結豪商、擅亂鹽法、虧空鹽課事狀。先行革職,奏報除名!”

晁林患得患失,被李縣尊時而嚴厲、時而調侃整的頭腦昏昏,勉強持筆寫下這些文字,又聽見吩咐道:“蓋印張示出去。”

這張佈告一張貼出去,引起了縣衙內外熱議。

李縣尊觀察別人,別人又何嘗不是觀察他。一個衙門裡,中下層胥役總是很穩定的,唯有這上官纔會換來換去,尤其每換一次正印官,都要經受一次博弈過程,這樣才能確定官吏之間的權力邊界和任期內的行事準則。

看了佈告,大家第一感覺就是這個大老爺很楞,第二感覺則是這個大老爺楞的令人可怕。

每年鹽課定額一萬多兩,江都縣是沒法正常收取的。而通過孟典史與鹽商進行變通,可以弄回一半多額度湊合着交差。

到了新縣尊這裡,反而成了擅亂鹽法、虧空鹽課?堂堂一個典史,說沒有就沒有了,真是一張嘴兩種話,看來新知縣是個不太講理的人啊。別的還有待繼續觀察。

那孟典史其實並不是故意要挑釁李佑,不過恰好有事就沒去迎候點卯,而且這麼多年他也散漫慣了,不覺得知縣能把他怎樣。

當他聽見別人告訴他,新知縣當場發了脾氣,將他革職時,還以爲開玩笑…

二百五十九章 你爭我奪五百六十六章 這裡面有機會二百七十八章 老首輔有點暈再解釋一下吧第104章 險些名不符實了四百八十九章 不要傷了和氣三百二十三章 騷動不安的大房第205章 多彩多姿的一天第102章 詭異莫測女人心六百二十四章 上中下的選擇第46章 誤上了賊船四百章 內耗的悲劇五百四十章 這可是大事第168章 千算萬算不如一個漏算!第171章 李老爺修煉記六百二十九章 貶低與捧殺上二百四十三章 你給我滾二百一十二章 令人震肅的宮廷八卦五百四十二章 兒女瑣事三百四十三章 俞琬兒的揚州行五百五十二章 狗官騙子小人奸賊四百三十三章 李太守三連擊第22章 宴席間的褒與貶五百八十三章 這不可能二百一十九章 被欺負的毫無還手之力第73章 名人書法糾紛第96章 我本低調人六百四十章 那我就等着第174章 前臨深淵後有追兵第12章 贏得青樓紅袖招二百九十七章 巡視縣學求給力五百六十一章 管教六百零八章 這裡面水很深第71章 望老爺自重!四百一十二章 驚人計劃四百八十一章 迷霧中的本原三百七十四章 更猛烈的流言第138章 推官的內涵五百三十章 都很上道第31章 嚇出一身冷汗二百八十四章 離別京城之前第82章 你窘我窘全都窘六百三十五章 翁婿論報六百三十八章 信心十足五百四十六章 煤市行第6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123章 平地驚雷震翁婿第119章 知事這樣來的第106章 任命正式下來後…四百七十七章 挑釁三百八十五章 借雞生蛋五百八十章 這纔是屬於他的舞臺第175章 老知府的憋屈第166章 大丈夫有所爲而有所不爲!第32章 海瑞學不得第154章 府衙自此多事矣三百三十三章 美人心計六百四十三章 何苦如此糾結第101章 巧取豪奪四百七十九章 景和朝第一言官三百二十九章 話不投機半句多三百二十四章 變幻的賭局四百五十九章 各懷鬼胎五百六十章 真乃良師益友四百七十六章 謠言無罪二百七十三章 入駐國子監五百二十八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六百一十一章 破解之道第86章 真的寧欺白頭翁?三百六十八章 可遇不可求的案子四百四十八章 禮下於人的世子最後一次求本第174章 前臨深淵後有追兵五百三十五章 嫁人當嫁李探花第70章 進入角色真快四百零二章 東坡殘碑四百零二章 東坡殘碑三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封賞爭議六百一十章 蝨多不愁債多不癢五百零七章 期周之禮五百三十八章 各有籌謀五百八十九章 這纔是真戲肉第153章 兩次被當槍使三百四十一章 豪邁的金百萬五百一十九章 內市偶遇第186章 喪事中的機遇五百八十六章 沒有心理準備第53章 過雁不會拔毛第146章 熱鬧背後的那些事兒五百五十七章 撲空第131章 府衙的天要變了!六百一十二章 公事要有公心五百零二章 登聞鼓響了第71章 望老爺自重!第5章 剽竊的後果第148章 不明真相的羣衆六百零四章 你不仁我不義三百章 還是做官好五百二十章 陸大使進吏部三百七十章 最終的封賞第50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
二百五十九章 你爭我奪五百六十六章 這裡面有機會二百七十八章 老首輔有點暈再解釋一下吧第104章 險些名不符實了四百八十九章 不要傷了和氣三百二十三章 騷動不安的大房第205章 多彩多姿的一天第102章 詭異莫測女人心六百二十四章 上中下的選擇第46章 誤上了賊船四百章 內耗的悲劇五百四十章 這可是大事第168章 千算萬算不如一個漏算!第171章 李老爺修煉記六百二十九章 貶低與捧殺上二百四十三章 你給我滾二百一十二章 令人震肅的宮廷八卦五百四十二章 兒女瑣事三百四十三章 俞琬兒的揚州行五百五十二章 狗官騙子小人奸賊四百三十三章 李太守三連擊第22章 宴席間的褒與貶五百八十三章 這不可能二百一十九章 被欺負的毫無還手之力第73章 名人書法糾紛第96章 我本低調人六百四十章 那我就等着第174章 前臨深淵後有追兵第12章 贏得青樓紅袖招二百九十七章 巡視縣學求給力五百六十一章 管教六百零八章 這裡面水很深第71章 望老爺自重!四百一十二章 驚人計劃四百八十一章 迷霧中的本原三百七十四章 更猛烈的流言第138章 推官的內涵五百三十章 都很上道第31章 嚇出一身冷汗二百八十四章 離別京城之前第82章 你窘我窘全都窘六百三十五章 翁婿論報六百三十八章 信心十足五百四十六章 煤市行第62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123章 平地驚雷震翁婿第119章 知事這樣來的第106章 任命正式下來後…四百七十七章 挑釁三百八十五章 借雞生蛋五百八十章 這纔是屬於他的舞臺第175章 老知府的憋屈第166章 大丈夫有所爲而有所不爲!第32章 海瑞學不得第154章 府衙自此多事矣三百三十三章 美人心計六百四十三章 何苦如此糾結第101章 巧取豪奪四百七十九章 景和朝第一言官三百二十九章 話不投機半句多三百二十四章 變幻的賭局四百五十九章 各懷鬼胎五百六十章 真乃良師益友四百七十六章 謠言無罪二百七十三章 入駐國子監五百二十八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六百一十一章 破解之道第86章 真的寧欺白頭翁?三百六十八章 可遇不可求的案子四百四十八章 禮下於人的世子最後一次求本第174章 前臨深淵後有追兵五百三十五章 嫁人當嫁李探花第70章 進入角色真快四百零二章 東坡殘碑四百零二章 東坡殘碑三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封賞爭議六百一十章 蝨多不愁債多不癢五百零七章 期周之禮五百三十八章 各有籌謀五百八十九章 這纔是真戲肉第153章 兩次被當槍使三百四十一章 豪邁的金百萬五百一十九章 內市偶遇第186章 喪事中的機遇五百八十六章 沒有心理準備第53章 過雁不會拔毛第146章 熱鬧背後的那些事兒五百五十七章 撲空第131章 府衙的天要變了!六百一十二章 公事要有公心五百零二章 登聞鼓響了第71章 望老爺自重!第5章 剽竊的後果第148章 不明真相的羣衆六百零四章 你不仁我不義三百章 還是做官好五百二十章 陸大使進吏部三百七十章 最終的封賞第50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