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六章 李三官的傳說

歸德千歲反反覆覆對李情夫說“今非皆比,地勢不同”,似乎很有點道理。李中書穩重的在公座上道貌儼然、正襟危坐,自我感覺便與往常有區別了。

第一次部選上任時,他心態更像是走馬觀花的過客,抱着對天下中樞之地的好奇闖進來獵奇了。其實對出身沒自信的他沒將這地方當做真正任所,就差在牆上刻個“李佑到此一遊”。所以搗亂起來比較放肆,反正有許天官兜底,鬧到不可收拾了就換個地方繼續做官。

現在第二次廷推上位,他忽然就珍惜起屁股底下這個位置,這要沒了還能從哪去找個廷推的資歷?無論換個什麼官職也虧吶。

對內閣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有所增強的李中書三思之後,想起自己官職中還有個“直誥敕房”。但誥敕房同在東閣,他因爲有單間就幾乎沒有進去過正中大堂。如果打算長久紮根,脫離羣衆不太妥當…於是李大人便起身,沿走廊來到東閣正門,掀開厚厚的簾子進去。

大堂裡頭擺着十幾張桌案,這時候約莫有十三四個中書舍人在,有坐有立,三五成羣的閒聊,大約是此刻正值早晨公事不用急的原因。

李佑這個不速之客突然闖入,登時鴉雀無聲,遭到了所有人的靜默圍觀。不過都還算恭敬,坐着的起身相迎,站着的束手謹立,禮節很周到。

李佑對着屋內拱拱手,衆人也還了禮,不過繼續尷尬的冷場…這時與李佑還算認識的秦舍人走出來打圓場道:“李中書那裡是不是冷得很,來此烤火?”

“嗯。”李佑心裡給秦舍人記了一功,藉機下臺,慢慢走到一個火盆邊上,順勢與旁邊人閒聊起來。還是挺有收穫,譬如知道了彭閣老四子昨日被判徒刑。

李佑還真是頭回見到刑部效率如此高,短短數日就結了案。如果程家此案真與新寧侯有關聯,以目前這個情況看,估計那彭四公子主動將罪責全都一力承擔了,所以案子才能斷的如此迅速。

親自將兒子押至刑部投案自首的彭閣老會不會發揚“好事變壞事”的傳統,造出一個大義滅親、不徇私枉法的輿論?李佑心裡惡意揣測道。

文淵閣陽面左二室,文華殿大學士袁閣老手按奏章,這疊厚度一尺都不到啊,他淡淡的糾結着。自從由廷推再次上任後,李中書突然變成了公平化身,再也不叫他袁大學士小馬拉大車、獨木支大廈了。

對此袁閣老感到鬆快的同時,又有幾分失落。如果能那樣鞠躬盡瘁的硬撐幾個月不掛掉,便養足了人望,說不定就能更進一步。可惜李中書已經回過味來,不再給他這個機會了。

門外有人叫道:“有中官到閣傳聖諭!”

天子(太后)的諭旨要經過內閣草詔纔算是比較正式的合法詔令,不然外朝不承認,所以中官太監奉命來內閣傳達有關精神不足爲奇。袁閣老起身朝文淵閣中堂行去,與其他大學士一齊領受聖諭。

卻說李佑正在東閣大堂與誥敕房諸舍人進行了友好但不熱情、坦率但不深入的會談,忽然門簾再次掀起,有人還沒走進來就急着叫道:“諸位聽到了沒有?方纔中官到閣傳旨,李中書那廝又交了運氣當經筵讀本官了!”

屋內齊齊驚呼,自然是各種豔羨,所有能靠近天子的位置都是值得羨慕的…當這個傳播新聞的人進了屋中,適應了光線,赫然發現“那廝”正立於火盆旁,當即癡了。

李佑不欲破壞今天的和藹可親形象,連續嚥下幾口氣,皮笑肉不笑道:“這位仁兄似乎姓潘?承蒙報喜,多謝了。”

出了東閣,李佑心下奇怪。上回自己當了一次讀書官,與袁閣老罵架後被免掉,怎的又攤上這個差遣了?

自從成化朝後大多數時間都是中外隔絕,一般官員尤其中低品級的官員沒啥機會見到天子。經筵如果能正常舉行,幾乎就是唯一的可以就近面見天顏的機會。

能在經筵上有個坑位,天子面前混個臉熟,自然好處大大的。爲什麼翰林官不超過五品還敢號稱最清貴而且升遷快,很大程度就是因爲與天子距離近,露臉機會多。

按說這是所有沒資格入經筵的中低級官員都想要的差遣,但李佑想想自己的出身,苦笑三聲,聊勝於無罷。他沒將這個讀書官太放在心上,繼續自己的下基層巡訪大業。剛纔去了誥敕房,現在要去位於文淵閣西捲棚的制敕房。

誥敕、制敕兩房向來並稱,但業務上還是有區別的。大體說來,誥敕房側重於機要、檔案,制敕房側重於文秘。

李佑進了文淵閣西捲棚,繼續與制敕房舍人們進行友好但不熱情、坦率但不深入的會談。

正當漸入佳境,又見門簾一晃,又有人急吼吼大叫:“諸君曉得否?方纔又來一箇中官!聖上點了李中書爲朝參導駕官!啊,李中書你又到這裡烤火?”

還是那位潘仁兄,李佑顧不得調侃,自己先癡了,今天這是什麼黃曆?

制敕房裡徹底安靜下來,即便是見慣潮起潮落、熱冷炎涼的這些內廷中樞官員,也真驚奇了。

前文說過,朝會上天子身邊的侍班文臣是詞林官,武臣是錦衣衛。但嚴格來說還有一種,那便是手捧寶璽爲前導的導駕官,由尚寶司出兩個人擔任。都就位後便在皇帝身前東西對立,也是距離天顏很近的吃香位置。

破例賞賜一個讀書官也就罷了,還加一個導駕官,簡直是不能平民憤的恩遇了,李中書那個尚寶司丞不是虛銜麼,怎麼玩真的了?兩房這些中書舍人,雖然在內閣辦事並行走於內廷,但只怕終生也沒有靠近天子十丈以內的機會。

一眨眼被扣上兩項差遣的李大人揹負着十幾道嫉妒目光,慢慢出了制敕房。情況很不正常,他皺眉想道。

李中書穿過內閣庭院,準備回自家公房。恰好此時從文淵閣正門中走出個面白無鬚的中年太監,後面門裡隱約可見四個大學士。

那中官見到低頭沉思的李佑,點點頭道喜說:“恭賀李大人天恩浩蕩!大祀之時,還要你多多辛苦!”

李佑聽得有些糊塗,“什麼大祀?”

“我來傳聖上旨意,這次正月郊祀由聖君親自祭天,着你爲侍班官。”

蒼天啊,李大人在瑟瑟寒風中徹底凌亂了,走了幾步又多了一個差遣?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國家祭典中,大祀最爲重要,其中合祭天地的郊祀又是排名第一。依照太祖定下的制度,每年正月天子要出南郊祭祀天地。

這絕非兒戲。爲象徵受命於天和天命正統,所以祭天乃是天子最重要的政治職責之一,也是朝廷最隆重的禮制。

明年正月的郊祀尤其意義重大。前面七年都因爲天子年幼,祭天由國公代行,而這次景和天子要親自上陣了,是登基以來的第一遭。

本來以李佑的品級,最多隨班出正陽門打醬油,沒有入天壇圜丘陪祀的資格,卻莫名其妙被安插了一個天子左右侍班官的差遣。

無論讀書官,還是導駕官,亦或侍班官,都署天子近侍之流,皆爲天下最珍稀的坑位。若集中到一個人頭上,那不知道是幾百輩子修來的造化。雖然景和天子沒有親政,但是個人都知道這是遲早的事,這會兒湊上去堪稱從龍。

半個時辰三道諭旨,三個近侍差遣官加於一身,前無古人,也無後乎?四個大學士立在文淵閣門口,眼神各種複雜,射向庭院中踱步的李大人。

李佑面對閣老們向來心理優勢超強,但在這時卻有點經受不住,急步回了公房。

這是造化嗎?肯定不是。這是軟飯嗎?必須是。

漸漸猜出問題出在哪裡,李中書腦中出現了一具雍容華貴高傲的大紅鳳紋身影。這個女人永遠自作主張,永遠無視別人想法,可謂生命不息手段不止。

這碗軟飯吃起來可不好受。不知她是戀姦情熱之下的無心拔苗助長,還是故意捧殺?如此多差遣官湊在一起送給他,那就是想強行在他腦門上蓋一個“皇帝黨”的標籤,這種做派倒是挺符合那個女人的秉性。

雖然忠君不是錯,但…加恩給他李佑的太后會作何想?支持他李佑上位的那些外朝大佬作何想?

本官就曉得管不住褲帶遺患無窮,不然她不敢對我如此肆無忌憚,李佑長嘆道。果然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先得上疏推辭一下,如果實在推不掉,搞不好又要換新名片了…李大人從木櫃小匣中抽出一疊最近寫好的新名刺,上面赫然寫着“承直郎、尚寶司丞、中書舍人、直誥敕房、兼理分票事李佑”。

這些字跡已經堆滿了紙面,想再加上“經筵讀書官、朝參導駕官、大祀侍班官”等字樣,遠遠不夠。

需要換更大的紙張了,本朝還有沒有比本官的官位字數更多的官員了?李佑唏噓道。階位,品銜,本官,職務,差事,差遣一個不缺全都有哇,合起來足足八段。

從這天起,頃刻之間多了經筵讀書官、朝參導駕官、大祀侍班官三個侍從銜頭的李大人有了新外號,江湖人稱李三官。從內閣傳遍內廷,又從內廷傳到外朝。

四百七十一章 李僉憲的差事二百八十二章 景和八年的那一天二百一十五章 偷得浮生幾日閒三百九十八章 東施效顰第26章 這是良家婦女?六百二十章 要正確對待輿論第25章 事事有蹊蹺第71章 望老爺自重!四百二十一章 底牌的用法二百九十六章 人情豈能大於國法第92章 有更好的女人來了…第3章 桃色話題人物二百五十八章 忠貞好女子五百七十六章 擺譜的新東家四百零九章 華麗耀目的氣場第8章 報復與反報復(下)五百九十三章 比想象的好第208章 平靜的一天三百五十五章 潰堤了第167章 水土不服六百一十章 蝨多不愁債多不癢第6章 人生弱智如初見第157章 沈同知眼中的李推官五百四十一章 找回點場子第39章 非正常的李父三百三十九章 風向徹底變了五百四十三章 小人物大舞臺第82章 你窘我窘全都窘第107章 來者不善第98章 迎接年度考計第73章 名人書法糾紛第33章 注水不敢有醒目標題五百六十八章 昌平不只有挖沙三百零九章 守備司謁見五百章 並無人指使第147章 你簡直走火入魔了…第208章 平靜的一天第93章 關繡繡的實用主義二百四十七章 無巧不成書五百七十九章 青天煤六百一十八章 各有不同三百三十六章 杜老爺託孤第22章 宴席間的褒與貶四百五十九章 各懷鬼胎三百章 還是做官好四百四十一章 試金石二百七十五章 敢與本官比狠第71章 望老爺自重!五百九十六章 起復之前四百五十九章 各懷鬼胎六百四十五章 機密事四百七十二章 文武雙全四百六十三章 檢校僉都御使三百零六章 你們算是合夥第18章 流言蜚語的殺傷力四百二十二章 飛上高枝的金家第32章 海瑞學不得五百零六章 比不過行事下限五百四十章 這可是大事五百八十八章 百聞不如一見五百六十八章 昌平不只有挖沙第142章 也就這樣了第49章 着書還爲稻粱謀三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封賞爭議第68章 新官上任五百四十九章 你瞞不了我五百二十八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五百九十章 忠孝節義第152章 誰家有女初長成三百六十三章 正聲望負聲望二百七十六章 醍醐灌頂的崔監生三百八十七章 修先賢祠的玄機四百五十七章 廷推之前第61章 人不可無志氣!六百四十五章 機密事第209章 一夜兩尚書二百二十章 千歲殿下的弱點第196章 奇妙的人際關係二百六十一章 爲國爲民第65章 快快迎親三百五十一章 請大人以蒼生爲念四百四十一章 試金石二百九十四章 鹽課難題五百九十五章 不教訓是不行了六百三十九章 怎能如此沒有節操二百六十一章 爲國爲民六百三十四章 在哪裡都是個人物第47章 滿船花醉三千客(上)五百三十四章 紈絝偶像五百七十六章 擺譜的新東家四百零六章 整飭鹽法事二百一十二章 令人震肅的宮廷八卦第195章 李大人的純腦補四百三十一章 李佑此人很有意思第55章 欲擒故縱的把戲五百五十章 你們都是自亂陣腳六百一十八章 各有不同四百五十八章 廷推驚變六百三十二章 開張瑣事四百五十二章 你真乃福星也
四百七十一章 李僉憲的差事二百八十二章 景和八年的那一天二百一十五章 偷得浮生幾日閒三百九十八章 東施效顰第26章 這是良家婦女?六百二十章 要正確對待輿論第25章 事事有蹊蹺第71章 望老爺自重!四百二十一章 底牌的用法二百九十六章 人情豈能大於國法第92章 有更好的女人來了…第3章 桃色話題人物二百五十八章 忠貞好女子五百七十六章 擺譜的新東家四百零九章 華麗耀目的氣場第8章 報復與反報復(下)五百九十三章 比想象的好第208章 平靜的一天三百五十五章 潰堤了第167章 水土不服六百一十章 蝨多不愁債多不癢第6章 人生弱智如初見第157章 沈同知眼中的李推官五百四十一章 找回點場子第39章 非正常的李父三百三十九章 風向徹底變了五百四十三章 小人物大舞臺第82章 你窘我窘全都窘第107章 來者不善第98章 迎接年度考計第73章 名人書法糾紛第33章 注水不敢有醒目標題五百六十八章 昌平不只有挖沙三百零九章 守備司謁見五百章 並無人指使第147章 你簡直走火入魔了…第208章 平靜的一天第93章 關繡繡的實用主義二百四十七章 無巧不成書五百七十九章 青天煤六百一十八章 各有不同三百三十六章 杜老爺託孤第22章 宴席間的褒與貶四百五十九章 各懷鬼胎三百章 還是做官好四百四十一章 試金石二百七十五章 敢與本官比狠第71章 望老爺自重!五百九十六章 起復之前四百五十九章 各懷鬼胎六百四十五章 機密事四百七十二章 文武雙全四百六十三章 檢校僉都御使三百零六章 你們算是合夥第18章 流言蜚語的殺傷力四百二十二章 飛上高枝的金家第32章 海瑞學不得五百零六章 比不過行事下限五百四十章 這可是大事五百八十八章 百聞不如一見五百六十八章 昌平不只有挖沙第142章 也就這樣了第49章 着書還爲稻粱謀三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封賞爭議第68章 新官上任五百四十九章 你瞞不了我五百二十八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五百九十章 忠孝節義第152章 誰家有女初長成三百六十三章 正聲望負聲望二百七十六章 醍醐灌頂的崔監生三百八十七章 修先賢祠的玄機四百五十七章 廷推之前第61章 人不可無志氣!六百四十五章 機密事第209章 一夜兩尚書二百二十章 千歲殿下的弱點第196章 奇妙的人際關係二百六十一章 爲國爲民第65章 快快迎親三百五十一章 請大人以蒼生爲念四百四十一章 試金石二百九十四章 鹽課難題五百九十五章 不教訓是不行了六百三十九章 怎能如此沒有節操二百六十一章 爲國爲民六百三十四章 在哪裡都是個人物第47章 滿船花醉三千客(上)五百三十四章 紈絝偶像五百七十六章 擺譜的新東家四百零六章 整飭鹽法事二百一十二章 令人震肅的宮廷八卦第195章 李大人的純腦補四百三十一章 李佑此人很有意思第55章 欲擒故縱的把戲五百五十章 你們都是自亂陣腳六百一十八章 各有不同四百五十八章 廷推驚變六百三十二章 開張瑣事四百五十二章 你真乃福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