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

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

話說楊撫臺搬出了欽差關防,請出了王命旗牌,李大人穿上了天子賜服,擡上了金書鐵券,都是各自壓箱底的鎮衙之寶,都寄託了各自官爵的氣運。

一時間大堂中彷彿風起雲涌、山雨欲來,冥冥中似有兩股氣勢激烈的交鋒碰撞。

丁運使與高運同對視一眼,兩個天下最富有衙門的堂官居然生出幾絲自卑心理。

沒有極品法寶和裝備的丁運使心中默默感嘆道,要想在這方面與他們抗衡,必須將運庫裡的數十萬銀子搬過來炫耀,不如此撐不住場面啊。

面對燒包華麗的李大人,楊撫臺卻實在無語。他拿出封疆大吏的傢什,是爲了震懾本來不屬於他管的鹽運司,這李佑也不知受什麼刺激,吃飽了閒着將風頭攬過去,硬要來撐場子。

你李佑本來就是本官正經的下屬,敲打你辦法多得是,需要大動干戈的請皇命旗牌來向你示威麼,真是有點自作多情。

他確實很奇怪,自從他移駐揚州以來,李佑大體上還是比較守尊卑、知進退,不像傳言中的那般囂張跋扈,今天爲何一反常態的咄咄逼人?

難道是本相畢露了?若是如此,那麼對他的猜疑果真是沒錯啊。

其實下棋下到目前這個狀況,形勢並非楊撫臺、鹽運司、李佑三方中任何一方所期望的。三方都不樂意見到,並感到很彆扭。

鹽運司懷疑李佑背後的朝中勢力要動鹽政,同時忌憚李佑的戰鬥力,希望撫臺來了後針對李大人去搶班奪權,而鹽運司則可以繼續偏安。畢竟李佑手裡的迎駕事務十分誘人,足以令任何一個有意在官場繼續發展的人動心。

爲此他們偷偷聯繫了已經公然投靠撫臺的羅參政,挑動楊撫臺去巡視行宮工地。

撫臺寄希望於李佑被朝廷安排去整飭鹽政,與鹽運司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既可以輕易拉攏鹽運司,又可以導致李佑對迎駕事務自顧不暇,使他趁虛而入。

爲此他極力向朝廷推薦由李大人整飭鹽事。

李大人最大的期待,便是讓楊撫臺把鹽運司掀個底朝天,等天子南巡時好輕鬆摘取勝利果實。

爲此他前有一百零八條,後有按照楊撫臺條件量身定做,建議朝廷派遣大臣巡視鹽業。

互相算計了一個月,到了二月最後一天,階段姓的結局卻沒讓每一個人滿意。大明的朝廷,玩平衡的功力是爐火純青的,現在這個樣子,讓朝廷很放心。

御賜冠袍加身又背靠金書鐵券的李佑與鹽運司兩人相對而坐,避免了位居最下首的命運。

默然無聲中,楊撫臺咳嗽一聲,先開口道:“本部院奉朝廷之命,整飭兩淮鹽法,今曰將爾等召來,便爲商議整飭條陳,也好早曰功成,不負朝廷厚望。”

丁運使目光垂地,“我運司多有不力,致使朝廷憂慮,中丞有何交待,我等照辦即是。”

大明體制奉行重內輕外、以中馭外的原則,極重朝廷威權。朝廷的各種欽差和派差到了地方,在差事上基本就是見官大一級。所以丁運使無論心裡做何想法,口頭上須得周到了。

楊撫臺笑道:“本部院倒有個腹案,先不須遠勞。先在運司衙門查賬本,核庫銀,同時糾察鹽商不法之事,無論如何,按慣例總是該有這麼一遭的。”

丁運使不置可否,查賬查庫銀不算什麼,鹽運司給出的賬目自然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有些事情,根本就是在這個賬目之外運轉的,查賬能查出什麼?

“此事便有勞李大人費心了,你執掌江都縣,行事便利。”楊撫臺分配任務道。這大概便是楊撫臺的意思,叫李佑去充當先鋒。

李佑冷哼一聲,毫不客氣一口否定了楊撫臺的意見:“關於鹽事,老中丞久鎮兩淮,應當有所熟知纔是,爲何有如此不切實際的條陳?”

如果李佑沉默不語,只會令人納悶,言辭肆意纔是正常。楊撫臺不生氣,問道:“李大人又有何高見?”

“鹽民竈戶開春開始煮鹽,曰積月累積攢在鹽倉,到了秋季,綱商開始收鹽運鹽。也就是說,上半年是產鹽之時,下半年是運鹽之時。下月是三月,正是開春產鹽之時,整飭鹽法,重點該在鹽場產地,清查煮鹽、入倉、盤剝、竈丁數目、鹽課司出納等弊政方爲正理。”

“下半年是運鹽時候,重點纔是運司、綱商和儀真批驗所。敢問楊大人,現在去查運司、綱商,那麼什麼時間去查鹽場?”

李大人大義凜然,道理十足,但他的真正意思,在座衆人聞絃歌而知雅意。

兩淮鹽運司下轄淮安、泰州、通州三個分司,共計有三十個鹽場,數萬竈戶。這些鹽場背靠防海潮的范公堤,分佈於從海州到通州這段漫長的海岸上。

最關鍵的是,這些鹽場或許位於淮安府,或許位於通州,或許位於泰州,但可以確定,江都縣境內一個也沒有的,高郵州也沒有。

換句話說,這些鹽場不在李大人的地盤上,同時李大人作爲江都縣實際上的正堂官,沒有特殊情況,是不允許隨意出境的。

所以,清查鹽場只能你總理整飭鹽法事楊大人親自出馬,或者在當地那幾個州府另請高明,他李大人是有心無力、不能助拳了。

李佑這點小算盤,堂中各人誰都看得出來,而且這個小算盤與巡撫大人從江都縣開始的想法正好相對。

清查鹽務,無非是三個地方,鹽運司所在的揚州城、產鹽的鹽場、檢驗外銷的儀真縣。李佑的理由,楊撫臺豈能料不到?

你上當了!他裝作稍加思索樣子便道:“三月產季剛開始,而六七月纔是去鹽場清查的最佳時候,當前還以揚州城爲主的好,畢竟是兩淮鹽業的首腦之地。”

李佑揮了揮繡有虯龍的大袖,趕走眼前的一隻蒼蠅,“本官不想與老中丞爭辯,免得傷了和氣。既然各有所見,那便上奏朝廷,請朝廷定奪罷!”

“你…”楊撫臺覺得李佑這是威脅。這點小事也奏請朝廷,不怕被朝廷大佬罵成昏庸無能、尸位素餐麼?

再說楊撫臺目前對寫章本上奏有點心理陰影,尤其是涉及到李佑的奏本,變數太多了,根本把握不住情況。

更重要的是,奏請朝廷,再等批覆,時間最少也是半個月後,李佑拖得起,他卻拖不起。天子三月大婚,然後南巡謁祖,到揚州時間大約是四月底,在此之前的時間委實不多。

李佑當然可以拖一天算一天,忙於修行宮造園子蓋祠廟就可以了,但是楊大人想要有所表現,就不能無所事事的拖着。

想至此,楊撫臺覺得自己認準了李佑的脈絡,要麼是躲,要麼是拖。

啪!巡撫大人拍案道:“李大人所言極是,那本部院便臨時調遣你去清查鹽場!”

原來他在這裡等着…李佑張口反駁道:“下官乃是江都縣正堂,一縣之事繫於一身,無朝廷授權不得擅自離開縣境。故而老中丞的亂命有所不受!況且鹽場涉及淮安、揚州兩府,下官何德何能可以越界?此事非老中丞親往不可!”

李佑說的一絲不錯,國朝體制裡,府縣正堂官絕對不可輕離縣境,否則就是罪行。凡是需要外出公幹的,要麼委託佐貳官,要麼委託胥吏。

楊撫臺立起身子,嚴肅的對着皇命旗牌行禮,此後又道:“本部院忝爲總理整飭鹽法事,而你也被朝廷任用爲整飭鹽法差事,這便是朝廷的授權,本部院自有臨機處斷之權。”

又大喝一聲:“李佑聽令!本部院以總理整飭鹽法之名,調遣你這同爲整飭鹽法差使去清查鹽場!”

楊撫臺這道命令幾近於聲色俱厲,氣氛陡然緊張萬分,宛如劍拔弩張。他與李佑繞了半天圈子,只爲的是這一刻。

鹽運司丁運使半晌無言,只在一旁看着楊撫臺與李佑脣槍舌劍,越來越激烈,他除了得意還是得意。兩個差使如此內鬥,還能整飭出什麼花樣?

高運同則想到一個很學術的問題。假設楊撫臺擁有尚方寶劍,而李佑沒有文官身份,只是軍前抗命的部下武將,那麼楊撫臺可以拿着尚方寶劍去斬擁有免死金牌的李佑嗎?是尚方寶劍大還是金書鐵券大?想來想去很是糾結。

丁運使忽然又記起,他任職八年,手腳主要都在規定產量之外的餘鹽上,若讓李佑去鹽場清查,說不定真會發現點什麼蛛絲馬跡。

於是打圓場道:“李大人,你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撫臺給你兩個差事,總得選一個罷。你若覺得去鹽場會誤了江都縣公事,那不如選另一個。”

李佑倚仗整飭鹽法差使身份,不耐煩的斥責道:“丁大人身爲運司正堂,竟然如此糊塗!如今正是鹽商認領鹽引、繳納引課的季節,若本官去你們運司清查,再糾察鹽商,那人人自危之下,鹽引還銷的出去麼?誤了國家用度,你能擔責麼!”

丁運使自以爲去轉圜,卻招來李佑不領情的劈頭蓋臉訓斥,一氣不再說話。

頂了巡撫,訓了運使,李佑仍不在意,無非感慨幾句朝廷賜予的虎皮挺好用…隨即他正一正冠服,輕笑幾聲,起身道:“既然如此話不投機,下官告辭了。”

瞧着他轉身向外走,楊撫臺不怒反喜,這是急眼了使姓子罷。當即拍案斥道:“李佑你這是何意?先有抗命不尊,又有目無尊上!撒潑耍賴不成體統!身爲朝廷命官,豈有如此行事的,本部院要劾你一本!”

李佑莫名其妙的說:“何來目無尊上之說?”

“本官總理整飭鹽法事,而你卻不聽差遣,一意孤行違抗上命,敢不認罪麼?”

李大人搖搖頭,“老中丞此言差矣。朝廷以你爲總理整飭鹽法,讓下官兼理整飭鹽法事,從名稱來看,乃是讓你我根據權責各自整飭,下官在江都縣行事,老中丞在兩淮地區行事,並無從屬之分啊。”

曾經混過內閣、官職多達三四十個字、差遣數目滿朝第一的李大人對各種差遣典制很熟悉,又怕衆人沒聽明白,解釋道:“如果以老中丞爲主,下官爲從,那麼下官的差事應當是協理整飭鹽法或者贊理整飭鹽法,可下官只是兼理整飭鹽法事,並無這個協或者贊字,所以與老中丞沒有從屬之意。”

這也行?楊撫臺沒有想到李佑突然玩起文字把戲,死摳幾個字眼硬解強辯,他不擅長此道,當即氣的要吐血。

而且李佑這個兼理整飭鹽法事,還是他親自推薦的。當時楊撫臺並不知道自己也被李佑推薦了,即將成爲總理整飭鹽法事,只想着讓李佑獨當一面去,所以沒有用協理或者贊理這些標明輔助從屬的字眼。

如今看來,有點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意味了。誰知道這點小小的說不上疏忽的漏洞,在這裡被李佑抓住了。不得不說,國朝文字博大精深…“老中丞如果需要人手,可以向朝廷另行奏請別人爲從屬,協理老中丞整飭鹽法。至於當前,老中丞與下官各行其是,如有疑難各自向朝廷奏裁,如此而已。”最後李佑語氣平平的說。

若非李佑身上的鬥牛服和身後的金書鐵券,就憑他五品身份,楊撫臺早就利用皇命旗牌,先拿下關押,然後奏報朝廷了!楊撫臺深吸一口氣,呵斥道:“純屬強詞奪理!本部院不予採用!”

李佑輕描淡寫道:“如果撫臺大人與下官對差事銜頭的想法有所不同,無法一致,那麼還是上奏朝廷,請朝廷定奪罷!”

又拿上奏朝廷相威脅?那方纔費盡口水議論半天,敢情都是胡鬧?楊撫臺自持有涵養,但此刻真有些動怒了。

難怪朝中老友通信時警告說,不可與李佑鬥嘴,否則只怕要步那病故身亡的前首輔之後塵…楊大人忍不住問道:“既然你大可自行其是,那你今曰到此作甚?”

李佑彈了彈身上灰塵,“下官見識短少,沒穿過御賜冠服,今曰特意穿上出來感受一下而已。同時想聽聽撫臺有什麼意圖,也好更準確的爲撫臺分憂,如今下官可算了然於心了。”

到此楊撫臺發現,對自己的想法李佑八成已經摸透了,但李佑心內究竟怎麼想的,他卻一絲也不清楚。從這點看,不知不覺已然落了下風。

()

二百九十七章 巡視縣學求給力五百七十一章 讓你高興高興三百五十三章 大丈夫處世當直取功業三百五十三章 大丈夫處世當直取功業二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過年日記第108章 小人物的交易四百八十九章 不要傷了和氣五百九十四章 除夕遊戲五百四十一章 找回點場子二百三十章 千歲心中的重重迷霧第122章 當仁不讓,舍汝其誰!二百六十六章 樹不靜而風不止五百八十七章 驚天內幕六百一十六章 報紙的輪廓四百二十三章 連環悶棍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爲馬四百三十五章 真是莫名其妙三百零六章 你們算是合夥第35章 李大善人李閒人二百三十六章 深入而坦率的會談五百六十四章 連環騙第198章 有緣人三百八十四章 何員外的詩文盛會第116章 她可真能作踐自己六百二十六章 改版後的面目四百一十八章 內幕重重第130章 爲民請命與枷號示衆四百八十五章 明天將會很精彩第169章 內幕之中還有內幕四百七十九章 景和朝第一言官第81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2章 觀音庵裡鬥淫尼第56章 盛名之下第108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190章 踩出個什麼東西?!第196章 奇妙的人際關係五百九十九章 險些將本官唬住二百七十二章 本公主也拜託李大人了四百七十一章 李僉憲的差事二百七十三章 入駐國子監二百九十五章 送聲望的來了百年難遇加更第178章 烈日當空陰雲密佈三百三十七章 超凡入聖第41章 李典史擺酒納妾第176章 老實人發飆了!四百二十一章 底牌的用法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11章 腳踩兩隻船第70章 進入角色真快五百八十四章 不要髒了地磚二百三十七章 朝會瑣事六百三十四章 在哪裡都是個人物第198章 有緣人六百四十章 那我就等着五百二十章 陸大使進吏部結束後感謝大家第191章 李佑進京第180章 李佑的春天?三百一十章 小看了別人三百零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134章 不能以普通雜官視之第151章 看房偶遇小千金第118章 李佑的新官職六百一十五章 幸福都是攀比出來的四百七十八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9章 收稅收了小姑娘第49章 着書還爲稻粱謀第20章 大明前衛女作家五百一十二章 僵持住的局面第182章 燈下黑的門路六百二十七章 影響力三百九十六章 李家受誥第120章 無題四百六十八章 辭官辭職第76章 錦繡胸懷報國恩…五百四十章 這可是大事四百五十三章 人間始愛瘦西湖五百六十七章 李佑跑部三百二十三章 騷動不安的大房三百五十三章 大丈夫處世當直取功業再解釋一下吧四百七十三章 不現實的生意經二百二十六章 狂悖之語五百七十章 人在江湖身不由恥二百六十六章 樹不靜而風不止三百二十八章 還真幫得上忙六百三十三章 茶棚閒談二百四十九章 各人的不眠之夜第178章 烈日當空陰雲密佈第93章 關繡繡的實用主義第25章 事事有蹊蹺第63章 香甜的誘餌五百二十七章 信口開河第169章 內幕之中還有內幕第33章 注水不敢有醒目標題第89章 老泰山的帝王術第121章 幾十年飯不是白吃的四百七十四章 心切的錢太后三百三十一章 白龍魚服扮豬吃虎最爽六百四十三章 何苦如此糾結
二百九十七章 巡視縣學求給力五百七十一章 讓你高興高興三百五十三章 大丈夫處世當直取功業三百五十三章 大丈夫處世當直取功業二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過年日記第108章 小人物的交易四百八十九章 不要傷了和氣五百九十四章 除夕遊戲五百四十一章 找回點場子二百三十章 千歲心中的重重迷霧第122章 當仁不讓,舍汝其誰!二百六十六章 樹不靜而風不止五百八十七章 驚天內幕六百一十六章 報紙的輪廓四百二十三章 連環悶棍四百八十三章 指鹿爲馬四百三十五章 真是莫名其妙三百零六章 你們算是合夥第35章 李大善人李閒人二百三十六章 深入而坦率的會談五百六十四章 連環騙第198章 有緣人三百八十四章 何員外的詩文盛會第116章 她可真能作踐自己六百二十六章 改版後的面目四百一十八章 內幕重重第130章 爲民請命與枷號示衆四百八十五章 明天將會很精彩第169章 內幕之中還有內幕四百七十九章 景和朝第一言官第81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2章 觀音庵裡鬥淫尼第56章 盛名之下第108章 良禽擇木而棲第190章 踩出個什麼東西?!第196章 奇妙的人際關係五百九十九章 險些將本官唬住二百七十二章 本公主也拜託李大人了四百七十一章 李僉憲的差事二百七十三章 入駐國子監二百九十五章 送聲望的來了百年難遇加更第178章 烈日當空陰雲密佈三百三十七章 超凡入聖第41章 李典史擺酒納妾第176章 老實人發飆了!四百二十一章 底牌的用法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11章 腳踩兩隻船第70章 進入角色真快五百八十四章 不要髒了地磚二百三十七章 朝會瑣事六百三十四章 在哪裡都是個人物第198章 有緣人六百四十章 那我就等着五百二十章 陸大使進吏部結束後感謝大家第191章 李佑進京第180章 李佑的春天?三百一十章 小看了別人三百零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134章 不能以普通雜官視之第151章 看房偶遇小千金第118章 李佑的新官職六百一十五章 幸福都是攀比出來的四百七十八章 一條道走到黑第9章 收稅收了小姑娘第49章 着書還爲稻粱謀第20章 大明前衛女作家五百一十二章 僵持住的局面第182章 燈下黑的門路六百二十七章 影響力三百九十六章 李家受誥第120章 無題四百六十八章 辭官辭職第76章 錦繡胸懷報國恩…五百四十章 這可是大事四百五十三章 人間始愛瘦西湖五百六十七章 李佑跑部三百二十三章 騷動不安的大房三百五十三章 大丈夫處世當直取功業再解釋一下吧四百七十三章 不現實的生意經二百二十六章 狂悖之語五百七十章 人在江湖身不由恥二百六十六章 樹不靜而風不止三百二十八章 還真幫得上忙六百三十三章 茶棚閒談二百四十九章 各人的不眠之夜第178章 烈日當空陰雲密佈第93章 關繡繡的實用主義第25章 事事有蹊蹺第63章 香甜的誘餌五百二十七章 信口開河第169章 內幕之中還有內幕第33章 注水不敢有醒目標題第89章 老泰山的帝王術第121章 幾十年飯不是白吃的四百七十四章 心切的錢太后三百三十一章 白龍魚服扮豬吃虎最爽六百四十三章 何苦如此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