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三章 檢校僉都御使

四百六十三章 檢校僉都御使

之前滿殿沉默的那片刻,許次輔心中曾將連同自己在內的六個大學士羅列一遍,排列組合遊戲,就將在這六個人之間進行——

首輔中極殿大學士徐嶽、次輔建極殿大學士許道宏、羣輔之一文華殿大學士袁立德、羣輔之二武英殿大學士彭春時、羣輔之三文淵閣大學士楊進、羣輔之四東閣大學士金恕。

對朝政格局稍有了解的都清楚,這六人雖然還沒到黨羽遍佈朝野地步,但又可分爲三大派別:

徐嶽、彭春時是一派,徐嶽歷任詞林科道,是前首輔的門生,彭春年先歷科道,後以戶部尚書入閣。

如今此派以左都御史江辛嶽、戶部尚書晏俊兩個重量級九卿爲外圍,科道勢力也很強。

許道宏與楊進算爲一派,許道宏出自吏部,是最年輕的閣老,楊進出自刑部。如今此派以吏部尚書趙良仁、刑部尚書荀飛謙爲外圍。

去年爲了保送趙良仁遷吏部尚書,而讓出了左都御史。此外,老資格朝臣兵部盧尚書因爲與吏部尚書趙良仁的同鄉關係,也算靠近他們的一個。

袁立德與金恕同派,均出自禮部,在外朝九卿中勢力最弱,只有禮部尚書海書山勉強算是。

但袁立德與彭閣老都是先皇時期就入閣的老牌大學士,一向奉行貼近皇家的路線,很受兩代天子親近。所以雖然在外朝口碑一般,但位置坐得也很穩當。

卻說次輔許道宏看到李佑站在門檻處進退不得,心裡忍不住的連連苦笑,說起來李佑讓他苦笑或者哭笑不得幾乎已經成了常態。

他做事喜歡計劃周詳,算無遺策,謀定而後動,傾向於穩紮穩打。例如當年謀取次輔的入閣之路,他先推動刑部尚書楊進入閣打下根基,後派李佑進內閣辦分票事牽制閣老,最後忍到六年一次的京察時。才攜勢發動。

正所謂,先有臺下十年功。後有臺上一分鐘。但李佑偏偏相反,總是臺上一分鐘,便硬要頂去別人臺下十年功,太善於隨機應變借力發力。同時常常搞出很多計劃外的變故。

今天又是這樣,演化至目前,重要的事情已經不是廷推了,一個小小五品不算什麼,也不是太后想表達什麼態度。不過一個快歸政的太后而已。真正值得深思之處在於,繼續下去可能又要導致內閣重組。

執掌中樞的內閣變動走向,乃是朝廷政局最大的事件。說句誅心之論,在內閣勢壓外朝的體制下,皇位交替雖然還是國家儀式中最大的事件。但對一般大臣的實際影響力還真不如內閣大學士換人。

歷代大學士沒有類似於普通文官這樣的任期限制,往往是久任不去。所以官員都懂得,要實現“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活力和變動。只能通過各種或見光或不見光的手段來實現。

但想大動內閣。特別是到了改變權力格局這個程度,終究是件牽連甚廣的事情,時機堪稱可遇而不可求,十幾年也未必能遇到一次。

想至此建極殿大學士許道宏也覺得很不可思議。就是這樣十年一遇的機會,居然在短短兩年內兩次出現了並讓李佑主導。景和八年二月迫使老首輔致仕、內閣徹底大變樣算一次。今天大概也可以算上一次。

身邊已經站出來的兩個大學士怎麼考慮的,許次輔不用細想就一清二楚。

武英殿大學士彭春時所想的很簡單,無非是從根源上消弭事故,穩住形勢。這必定也是首輔徐嶽的意思。但是徐嶽剛剛被李佑半是斥責半是彈劾,所以不便親自出面,由彭春時站出來主動示好。

解鈴還須繫鈴人,只要李佑肯回來老老實實繼續充當候選人,就不存在“正途文官全部被排斥”這種讓所有朝臣都臉面無光的大丑聞了。若這個面子還在,那麼一切善後的事情都好說。

想到彭春時與李佑的芥蒂,再看到彭春時當衆表揚李佑,許道宏就覺得好笑,彭春時的心裡一定是吞着蒼蠅般的感覺。不過作爲政治人物,誰都有遭遇這種違心狀況的時候。

另一個大學士金閣老,他所想的就比較複雜了。大概要將水攪渾,讓徐嶽和彭春時擔上責任。從表面上看,對他這個排名最末的大學士沒有多大好處,可是金恕的表態,也絕對不是爲他自己,而是爲了此刻不在場、正在侍駕南巡的文華殿大學士袁立德。

想起袁立德,許次輔突然警惕起來。若是很粗淺的分析此事,首輔徐嶽承擔了責任後有很大機率去職,他作爲次輔應該是最大受益者,所以應當叫李佑決絕而去。但實際上呢?

說來話長,其實也就短短的幾個瞬間,許次輔便拿定了主意。望着立在門檻邊的李佑,遠遠地高聲道:“爲人臣者,豈可因一時之激而輕忽恣意!”

此言一出,徐、彭兩閣老臉色稍緩,金閣老卻滿懷失望。

聞絃歌而知雅意,李大人立刻就明白了靠山的心思。許靠山的指令還是很合乎李大人之意,因爲一旦出殿後,事態完全不可控,還是讓人不太安心。回了殿裡也好,安安穩穩將高流品的檢校僉都御使拿到手,總不是壞事。

他向裡邁出一步,要重新回到殿中。如果不是錯覺,踏出這一步後李大人彷彿隱隱聽到了幾聲歡呼。這是他個人的一小步,卻是整個朝局風向的一大步。

有歡呼者,就有失意者,失意者自然不會輕易放棄的。

李佑正打算從兩側朝班中穿過走到丹陛前,才前趨幾步,右側就有人在班位上戟指喝道:“李大人!事有不遂便妄意求去,此乃心術不正,意欲挾制朝廷求官也!汝其心可誅!”

李佑冉冉前行,目不斜視,嘴裡信口而言道:“本官豈爲一身官職哉?只爲嚴明祖宗法度爾!諸公皆可見,本官進諫祖制在先,求去在後!庶幾無愧!”

又走了幾步,左側羣臣中有人大喝道:“李大人!你若真心求去爲諫,何故去而復返?難掩悠悠衆口,亦難遮衆目睽睽!顯是賣直虛僞、小人行徑,見風使舵而已!”

李佑徐徐前行,仍然目不斜視,口中輕描淡寫道:“本官重返,並非爲廷推官職。乃是方纔一時情急口不擇言,有誹謗君臣之過,心中有愧,欲謝罪於陛前也!莫非還不許人知錯了嗎?嘗聞知錯就改,善莫大焉!”

話說在數次出風頭的朝議中,李佑嘴炮大戰的時候經常跑到最前方,大多數人看到的只是個背影,亦或是側面。

如今看到李佑從殿門迎面而來,款款而行,方纔的憤慨激烈居然一掃不見。只見得其姿容高標,風輕雲淡,揮灑自如。在兩側脣槍舌劍左右夾攻之下,隨口應聲而答,卻絲毫不落下風。

不由得暗道此子只論處驚不變、言辭敏給這點,便絕非凡俗也!

李佑到了丹陛前,叩首道:“臣見識短淺,執迷不明,妄議朝綱,言辭辱及君臣,其罪難恕,惟請聖母發落。”

方纔丹陛下紛紛擾擾的熱鬧大戲都看在慈聖皇太后眼中,心裡煩悶的緊。如果有可能,她真想學着戲詞裡喊一句“推出午門斬首”,但那不現實,至少在文皇帝之後的大明不現實。

她知道,重返殿中的李佑此刻就是文官團體的臉面代表,做給勳戚看的代表,只要處罰太重,就會被羣臣一擁而上、不死不休的勸諫。

她又醒悟到一個道理,爲何歷代先皇都遠離朝臣,任由君臣相隔,朝議面議幾乎絕了跡。如果都像她這樣勤奮視朝,時常與朝臣議事,若時常與羣臣對立,只怕氣也要氣死了,還不如眼不見心不煩。

可惜後悔也來不及,這些心得只能傳與後人了,錢太后惘然暗道。

在徐首輔再三催促和提示下,慈聖皇太后無奈下諭:“李佑罰俸三年,廷推繼續!”

說完,太后起身離開武英殿,結束了秉政期間的最後一次視朝。

之後廷推的結果很顯然,李佑絕對優勢入選爲檢校右僉都御使、提督五城兵馬指揮司。

這個廷推結果按照程序,還將上奏待批。內閣票擬肯定順利過關,批紅問題估計也不大,走完程序發至吏部怎麼也得花一兩日功夫。

不少人圍着李佑賀喜,正五品的科道清流官,不是凡品,流品甚至高於知府。以此起家,前途只要不坎坷,必然是無量的,絕對值得大喜特喜。

李佑應付了幾下,正欲離去,卻見彭閣老面帶微笑的祝賀:“恭喜李大人!”

他心裡不禁咯噔一聲,今日之事雖然最後互放一馬,但只是個緊急情況下的交易,談不上彌補關係,仇隙還是很深的,怎麼會值得彭閣老笑着祝賀?

不過很快他醒悟到,從前這些大學士始終將自己當做小人物,在不屑中屢屢露出破綻,又因瞧不起自己而顯得很容易氣急敗壞,那不見得是真正狀態。

現在這樣子,纔算是正視自己,有了點正常的態度,笑裡藏刀這門技術不稀奇。

想到此處,李佑同樣露出迷人的微笑,拱手還禮道:“謝過閣老擡愛。”

不過李佑仍有個疑惑很是不解,許靠山爲何放棄了打擊首輔、自己上位的機會?

三百二十三章 騷動不安的大房第199章 不逢大匠材難用二百九十一章 姓李名佑字輔世第99章 被老丈人告了五百二十七章 信口開河五百八十三章 這不可能第95章 幫你你立個牌坊六百三十六章 金百萬的運籌學第203章 終見突破口三百五十七章 奇妙的二比一五百三十七章 五種理由六百四十三章 何苦如此糾結三百零一章 大家都猜錯了五百九十一章 真心話大冒險二百四十一章 藝術家嫖妓能叫嫖麼六百四十章 那我就等着第106章 任命正式下來後…五百三十二章 穩定壓倒一切三百五十四章 問心無愧三百零七章 連連冷笑的李大人六百二十章 要正確對待輿論第14章 照貓畫虎籌銀策三百七十三章 好大一個陰謀五百零二章 登聞鼓響了第199章 不逢大匠材難用第115章 她到底是誰?二百八十三章 李大人選官記二百九十九章 衙門裡的人心真崩壞第84章 談了感情談生意第114章 一切都不是巧合六百零一章 飯碗和體面五百六十五章 勝利的聚會第10章 李家宗祠冒青煙三百八十章 彭閣老的災星五百章 並無人指使三百零一章 大家都猜錯了三百三十七章 超凡入聖第60章 父親瞞着兒子下聘三百二十八章 還真幫得上忙第36章 遭逢大旱要祈雨第172章 院試內幕大揭秘二百六十七章 龐大的計劃三百三十七章 超凡入聖第184章 雙喜臨門三百零九章 守備司謁見第193章 被誤會的真相第2章 觀音庵裡鬥淫尼第120章 無題三百四十四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第143章 關於新官三把火的議論第8章 報復與反報復(下)二百八十二章 景和八年的那一天四百二十五章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六百三十六章 金百萬的運籌學三百二十一章 假的也要認成真的三百七十九章 暗無天日的揚州城五百二十三章 粗糙生硬漏洞百出第170章 又缺錢了四百七十三章 不現實的生意經二百三十章 千歲心中的重重迷霧第183章 最後的瘋狂四百九十八章 拜訪程家三百零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171章 李老爺修煉記五百九十九章 險些將本官唬住第117章 初入府衙二百一十二章 令人震肅的宮廷八卦第111章 腳踩兩隻船六百零二章 爭論第169章 內幕之中還有內幕二百九十章 各種苦惱的人們啊第15章 老爺納妾小吏犯愁第4章 不抄枉作穿越人六百章 還能幹什麼五百零六章 比不過行事下限第142章 也就這樣了第140章 立名第一案五百八十三章 這不可能五百八十二章 民意無用第197章 挖坑埋自己第118章 李佑的新官職第95章 幫你你立個牌坊二百二十三章 賢良正直李大人第148章 不明真相的羣衆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三百三十六章 杜老爺託孤三百二十九章 話不投機半句多三百二十六章 高郵州見聞二百六十一章 爲國爲民五百二十五章 比你層次高明多了第128章 不識好歹?第76章 錦繡胸懷報國恩…二百五十章 誰先沉不住氣誰倒黴四百九十三章 幕後的交易六百一十八章 各有不同六百三十一章 來之不易二百四十章 聖壽節際遇第200章 無聊與有聊三百一十四章 李大人的潘多拉魔盒三百零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
三百二十三章 騷動不安的大房第199章 不逢大匠材難用二百九十一章 姓李名佑字輔世第99章 被老丈人告了五百二十七章 信口開河五百八十三章 這不可能第95章 幫你你立個牌坊六百三十六章 金百萬的運籌學第203章 終見突破口三百五十七章 奇妙的二比一五百三十七章 五種理由六百四十三章 何苦如此糾結三百零一章 大家都猜錯了五百九十一章 真心話大冒險二百四十一章 藝術家嫖妓能叫嫖麼六百四十章 那我就等着第106章 任命正式下來後…五百三十二章 穩定壓倒一切三百五十四章 問心無愧三百零七章 連連冷笑的李大人六百二十章 要正確對待輿論第14章 照貓畫虎籌銀策三百七十三章 好大一個陰謀五百零二章 登聞鼓響了第199章 不逢大匠材難用第115章 她到底是誰?二百八十三章 李大人選官記二百九十九章 衙門裡的人心真崩壞第84章 談了感情談生意第114章 一切都不是巧合六百零一章 飯碗和體面五百六十五章 勝利的聚會第10章 李家宗祠冒青煙三百八十章 彭閣老的災星五百章 並無人指使三百零一章 大家都猜錯了三百三十七章 超凡入聖第60章 父親瞞着兒子下聘三百二十八章 還真幫得上忙第36章 遭逢大旱要祈雨第172章 院試內幕大揭秘二百六十七章 龐大的計劃三百三十七章 超凡入聖第184章 雙喜臨門三百零九章 守備司謁見第193章 被誤會的真相第2章 觀音庵裡鬥淫尼第120章 無題三百四十四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第143章 關於新官三把火的議論第8章 報復與反報復(下)二百八十二章 景和八年的那一天四百二十五章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六百三十六章 金百萬的運籌學三百二十一章 假的也要認成真的三百七十九章 暗無天日的揚州城五百二十三章 粗糙生硬漏洞百出第170章 又缺錢了四百七十三章 不現實的生意經二百三十章 千歲心中的重重迷霧第183章 最後的瘋狂四百九十八章 拜訪程家三百零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第171章 李老爺修煉記五百九十九章 險些將本官唬住第117章 初入府衙二百一十二章 令人震肅的宮廷八卦第111章 腳踩兩隻船六百零二章 爭論第169章 內幕之中還有內幕二百九十章 各種苦惱的人們啊第15章 老爺納妾小吏犯愁第4章 不抄枉作穿越人六百章 還能幹什麼五百零六章 比不過行事下限第142章 也就這樣了第140章 立名第一案五百八十三章 這不可能五百八十二章 民意無用第197章 挖坑埋自己第118章 李佑的新官職第95章 幫你你立個牌坊二百二十三章 賢良正直李大人第148章 不明真相的羣衆四百一十章 一字之差三百三十六章 杜老爺託孤三百二十九章 話不投機半句多三百二十六章 高郵州見聞二百六十一章 爲國爲民五百二十五章 比你層次高明多了第128章 不識好歹?第76章 錦繡胸懷報國恩…二百五十章 誰先沉不住氣誰倒黴四百九十三章 幕後的交易六百一十八章 各有不同六百三十一章 來之不易二百四十章 聖壽節際遇第200章 無聊與有聊三百一十四章 李大人的潘多拉魔盒三百零四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