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八十章 輪番登場

如果說李佑請封寶璽,是將了稱病不出的太后一軍;那麼太后將二十四寶璽送出皇宮,擺在李佑面前,則是反將一軍。

此刻已是正午時分,秋日豔陽掛在高空照耀着午門和五鳳樓,午門外詣闕叩閽的百官屏息靜氣。在他們對面,二十四個內監手捧寶璽整整齊齊排列成行,周圍各有錦衣衛親軍數名保護。

大明三百餘年,誰也說不清寶璽有沒有出過宮,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寶璽離開皇宮是一件很罕見的事情。

寶璽這東西不同於別的什用,乃是天子專有之物,在君臣體系中具有極特殊意義。寶璽的使用和保管權力都是隻屬於天子的,尚寶監不過是以天子家奴身份替主人看管而已。

此外誰又敢說要保管寶璽?或者說要代替天子保管寶璽?在君臣綱常中,這和有不臣之心沒區別了,除了死還是死。要知道,穿身沒什麼實際功用的龍袍都是大逆不道的譖越,更別說保管寶璽了。

因而今日詣闕的官員,包括李佑在內,沒有人敢接下這個“保管寶璽”的事情,對寶璽甚至連碰也不能碰。就算有足夠的藉口和說辭,但只要做下了這事,便會隨時被人翻出來當做黑材料。

文官不敢上前,另一邊送出寶璽的內監和錦衣衛也是得到過死命令的,背靠午門一動不動。那意思很明顯,他們不會退了。就在這裡候着。看看對方究竟有多大的決心和勇氣。

現在這個情況,用二十一世紀的術語來講,就是大明中央政府陷入了嚴重的政治危機。這麼說一點兒也不誇張,其實可以將寶璽的意義比喻成憲法來看待。

很多人不由得冒出一個大不敬的念頭,太后這招分明是耍賴,好似拿寶璽當成人質,用撕票來威脅大臣。想來想去,除了太后主動收兵外幾乎無解,寶璽就是個人臣不能觸碰的死結。

不是自己的孩子不心疼,換做一個貨真價實的天子。不會拿自家玉璽如此輕率行事。當然,換做一個貨真價實的天子,大臣有十個膽量也不會與天子談論封存寶璽。

司禮監掌印太監麥承恩緊盯着李佑,再次催促道:“聖母要你等封存保管寶璽。速速過來交接爲是!”

李佑揮袖大喝:“人臣豈能竊據寶璽?聖母此舉,乃是以詐術迫臣屬行不軌!與逼良爲娼何異?絕非人主之道,再請收回成命!”

兩人你來我往,正在繼續僵持時,掖門裡人影晃動,四個閣老依次閃現。

內閣位於皇宮最東南角,距離午門很近。午門外出瞭如此大動靜,內閣大佬們不可能不知道,眼看太后與外朝就要徹底撕破臉面決裂了,只得迅速出來救場。

如果近在咫尺的閣老們裝聾作啞不出面、不作爲。那就是公然在天下人面前失職,只怕會立刻失去所有人望。

李佑瞥見大學士們,不由自主的想起一句名言,警察總在案子發生後才姍姍來遲。不過這並不是說大佬們做得不對,什麼身份做什麼事情,如果大學士、九卿之類的大佬動輒赤膊上陣與太后叫板,再若出現了僵局,那又還有誰能轉圜?

午門外的場景落入殿閣大學士們的眼中,各自暗暗驚心,對這寶璽。他們大學士更不敢碰。別人碰了或許可以解釋爲無知,他們宰輔碰了就是居心叵測,有莽操之志。

再看見雄赳赳氣昂昂與麥承恩對峙的李大人,某些大學士不約而同的產生了類似於“李佑真是豬一樣隊友”的感慨。

大好的形勢,有利的形勢。上風的形勢,硬是讓他魯莽的帶進了死衚衕裡!本可以勝券在握。壓制住太后和勳戚,現在卻等於是與錢太后拼了個兩敗俱傷!

結果只成全了他自己節義敢言的名聲,成爲官員民衆歡呼稱頌的對象,但卻將局面攪和到糟的不能再糟,敢情他不用爲了如何收尾而發愁!

眼下就像站在了懸崖邊上,真要與太后徹底鬧崩了,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所以必須想法子去妥協。

早知道,就不該迷信李佑的鬥爭能力,誰能料到他這次表現的如此不靠譜!朝廷重臣都曉得,做事用了腦子一根筋的御史,就是最大的悲哀和失誤。

卻說站在不同高度,看問題的角度自然不同。閣老們對朝政負有最大責任,需要親自收拾局面,文臣中沒有人可以替他們分擔,他們的眼中世界與詣闕叩閽百官們眼中世界相比較,那是截然不同的。

在午門外詣闕百官的眼中,或者說在絕大多數士民的眼中,李佑無論出於何種目的和私心,但論跡不論心,今天表現出來的形象是敢於帶頭獻身與不義抗爭的勇士,是奮不顧身維護朝綱的正人!

他從向太后上疏到今日領頭叩閽,再到寶璽之爭,是一幕幕模範言官的華章異彩,言官當如是也!至於太后將寶璽丟出來造成政治危機,那並非李大人的錯,反正證明了諫言是對的,只是聖母不納諫才造成這般局面!

但在徐、彭等閣老的眼裡,誅心而言,李佑就是隻顧自己賣直求名,一味貪名搏望,渾然不知進退的自私小人!

而在金、楊等閣老的眼裡,李佑在此事上雖然情有可原,但用力明顯過度,還是有錯的。只不過將原因歸納爲他年輕氣盛,激進有餘,老練不足,所以過猶不及了。

理想主義的熱血過後,總要回到現實中來…

武英殿大學士彭閣老看到李佑這張自帶嘲諷光環的臉就生怒氣,趁機呵斥道:“雖說人臣理當直言諫君,但寶璽也是你可以隨意議論決定的?堪稱出位妄言,放肆逼宮!若釀成大禍,你李大人百死莫贖!”

李佑如今正是氣勢最足的時候,今天這麼多人看着他風骨凜凜,須得善始善終,怎能在大學士面前泄了氣,爛了尾。當即反脣相譏:“看來彭閣老乃是惜身之輩,憂慮頭上烏紗乎?”

文淵閣大學士楊閣老勸道:“事已至此,多說無益。”

徐首輔卻在與麥承恩說話,他們四名大學士想要集體進慈聖宮面見太后,商議解決之道。

但麥公公一口咬定:“聖母微恙在身,有言在先,概不見外臣。”

麥承恩的意思,肯定是錢太后的意思。周圍大臣登時又驚疑不定,按說身份尊貴的內閣輔臣集體求見,絕對算的上事關重大,太后不該拒絕面見。

莫非太后先將寶璽送出宮施加責任於人,又拒見一切朝臣杜絕迴旋,是鐵了心要撕破臉掀桌子?難道她就承擔得起責任?又難道她面臨交政,乾脆破罐子摔碎並不想解決問題?

彭閣老又忍不住指責道:“此皆李佑之過也。”

李佑冷笑幾聲,反正他與彭閣老絕無和解可能了,忍氣吞聲沒什麼用處,便不客氣的反駁道:“彭閣老遇事只會推諉塞責,束手無策麼?如此小事,你也當難題?你若畏懼,便不必在此徘徊,大可回閣!”

句句不離諷刺,彭閣老大怒,他當然明白太后這是故作姿態,對李佑道:“牙尖嘴利之徒!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那你去見得太后與我等看!”

旁觀百官心裡暗暗咂舌。官場上都知道,對一個官員來說,內閣大學士和吏部尚書這類大佬比天子更不好惹,有的人在天子或者太后面前可以敢言直諫,但是在大學士面前便狀若屬吏,見了手握銓政的吏部尚書更是骨頭軟三分。

壯哉!這李僉憲真乃鐵膽鐵骨也!能爲人之所不能,剛把太后激的丟出寶璽,轉身又指着大學士叫板,從一個玩命,走向另一個玩命,看着真讓人替他捏一把汗。即便有祖陵之功和金書鐵券,也不該如此揮霍罷…

只見李大人又喚過巡邏官軍,輕描淡寫的吩咐道:“遣一人去十王府,請歸德長公主來這裡!”

衆人大悟,現下也真只有長公主可以隨意進出宮掖去見錢太后了。虧得李佑心思迅捷,轉眼之間就想到了這點,不愧是機敏出衆的李大人。

聽說李大人與歸德駙馬和長公主交情不錯,但是前天卻與長公主翻了臉,而且還聽說長公主與太后也鬧了嫌隙。那歸德千歲肯放下臉面,前來圓場麼?

十王府就在皇城邊上,衆人又等待了半個多時辰,遠遠望見公主鸞駕儀從自端門方向過來。

那八人擡的彩輿停在了內監與朝臣中間,作爲將長公主請來的人,李佑連忙上前簡單說了幾句。

從輿中傳出千歲殿下那清冷的語調,“此事母后謬矣!諸公勿慮,我自當進宮力勸,決不能誤了朝廷大事。”

話雖不多,卻彷彿給羣臣吃了定心丸。目送歸德長公主鸞駕進入午門,李佑身邊有官員讚道:“不愧是器量恢弘,能識大體的長公主,威容德器名不虛傳,有古之賢人風範。”

李佑不爲人察的輕輕抿了抿嘴,你們所能看到的長公主,確實也只是“有器量,識大體”…

彭閣老冷笑不語,你李佑小小年紀見識過什麼風波險惡,出風頭出的習慣成自然了罷,須知跳得越高,摔得越慘,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不論是哪一方,政爭中越是自不量力出挑的人,越是要倒黴,區別只在於早晚而已!這次他彭春時不介意加速這一進程!讓李佑當一次政治妥協的犧牲品!

三百零三章 就憑他也配麼三百三十四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二百八十五章 揚州城印象五百八十一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六百二十三章 羣雄逐鹿五百四十一章 找回點場子第163章 才子落水記第53章 過雁不會拔毛二百八十四章 離別京城之前第18章 流言蜚語的殺傷力第12章 贏得青樓紅袖招第153章 兩次被當槍使五百六十三章 誰的店鋪三百七十章 最終的封賞三百四十七章 趕赴洪澤湖第88章 新宅風波二百七十九章 新陳代謝的契機第32章 海瑞學不得第173章 笑話不是那麼好瞧的四百一十五章 春遊驚變三百三十五章 爛好人李佑二百三十七章 朝會瑣事第25章 事事有蹊蹺六百零一章 飯碗和體面四百一十七章 橫生枝節第14章 照貓畫虎籌銀策第122章 當仁不讓,舍汝其誰!第34章 對手不在狀態啊!六百二十五章 霧裡看花第194章 血書疑案第201章 這裡不是蘇州府第202章 真不該來三百九十章 出師未捷身先去第114章 一切都不是巧合五百七十六章 擺譜的新東家三百七十章 最終的封賞二百三十一章 失態的大學士二百八十八章 被教訓了二百七十九章 新陳代謝的契機五百一十八章 伴君如伴虎二百六十二章 下廷議三百九十章 出師未捷身先去二百六十二章 下廷議五百零五章 律法就是律法三百八十三章 李大人敗給銀子了六百零二章 爭論三百二十二章 認親之後三百一十八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二百七十二章 本公主也拜託李大人了四百四十二章 清君側第100章 老爺雖然品行不端…二百一十二章 令人震肅的宮廷八卦第91章 李姑爺耍賴攪渾水第205章 多彩多姿的一天第157章 沈同知眼中的李推官第27章 這個世道真黑二百二十四章 出賣駙馬的後遺症第115章 她到底是誰?二百四十三章 你給我滾第140章 立名第一案六百零九章 冷熱不均五百五十一章 你的乾爹是誰五百三十章 都很上道第40章 古人不可法也!三百六十六章 遇到真戲真做的了三百一十八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13章 多情典史招人怨三百一十九章 翁婿的怨念二百四十三章 你給我滾第66章 洞房花燭之夜第69章 上任第一把火第92章 有更好的女人來了…三百二十五章 李大人是個好官保駕二百三十六章 深入而坦率的會談四百一十九章 砰砰砰砰砰砰二百六十三章 舉重若輕六百三十三章 茶棚閒談第197章 挖坑埋自己四百二十章 鬧得越大越開心加更五百四十四章 語驚四立二百七十二章 本公主也拜託李大人了三百九十章 出師未捷身先去四百二十二章 飛上高枝的金家二百六十六章 樹不靜而風不止二百四十二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三百二十六章 高郵州見聞第105章 小圈子不好進五百八十一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五百五十七章 撲空五百九十章 忠孝節義三百三十七章 超凡入聖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38章 曲曲折折的糾結二百五十五章 一室皆春四百五十一章 妻妾與情婦五百一十九章 內市偶遇三百一十四章 李大人的潘多拉魔盒二百一十五章 偷得浮生幾日閒四百六十章 祖制與變通六百一十一章 破解之道
三百零三章 就憑他也配麼三百三十四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二百八十五章 揚州城印象五百八十一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六百二十三章 羣雄逐鹿五百四十一章 找回點場子第163章 才子落水記第53章 過雁不會拔毛二百八十四章 離別京城之前第18章 流言蜚語的殺傷力第12章 贏得青樓紅袖招第153章 兩次被當槍使五百六十三章 誰的店鋪三百七十章 最終的封賞三百四十七章 趕赴洪澤湖第88章 新宅風波二百七十九章 新陳代謝的契機第32章 海瑞學不得第173章 笑話不是那麼好瞧的四百一十五章 春遊驚變三百三十五章 爛好人李佑二百三十七章 朝會瑣事第25章 事事有蹊蹺六百零一章 飯碗和體面四百一十七章 橫生枝節第14章 照貓畫虎籌銀策第122章 當仁不讓,舍汝其誰!第34章 對手不在狀態啊!六百二十五章 霧裡看花第194章 血書疑案第201章 這裡不是蘇州府第202章 真不該來三百九十章 出師未捷身先去第114章 一切都不是巧合五百七十六章 擺譜的新東家三百七十章 最終的封賞二百三十一章 失態的大學士二百八十八章 被教訓了二百七十九章 新陳代謝的契機五百一十八章 伴君如伴虎二百六十二章 下廷議三百九十章 出師未捷身先去二百六十二章 下廷議五百零五章 律法就是律法三百八十三章 李大人敗給銀子了六百零二章 爭論三百二十二章 認親之後三百一十八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二百七十二章 本公主也拜託李大人了四百四十二章 清君側第100章 老爺雖然品行不端…二百一十二章 令人震肅的宮廷八卦第91章 李姑爺耍賴攪渾水第205章 多彩多姿的一天第157章 沈同知眼中的李推官第27章 這個世道真黑二百二十四章 出賣駙馬的後遺症第115章 她到底是誰?二百四十三章 你給我滾第140章 立名第一案六百零九章 冷熱不均五百五十一章 你的乾爹是誰五百三十章 都很上道第40章 古人不可法也!三百六十六章 遇到真戲真做的了三百一十八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13章 多情典史招人怨三百一十九章 翁婿的怨念二百四十三章 你給我滾第66章 洞房花燭之夜第69章 上任第一把火第92章 有更好的女人來了…三百二十五章 李大人是個好官保駕二百三十六章 深入而坦率的會談四百一十九章 砰砰砰砰砰砰二百六十三章 舉重若輕六百三十三章 茶棚閒談第197章 挖坑埋自己四百二十章 鬧得越大越開心加更五百四十四章 語驚四立二百七十二章 本公主也拜託李大人了三百九十章 出師未捷身先去四百二十二章 飛上高枝的金家二百六十六章 樹不靜而風不止二百四十二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三百二十六章 高郵州見聞第105章 小圈子不好進五百八十一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五百五十七章 撲空五百九十章 忠孝節義三百三十七章 超凡入聖四百七十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38章 曲曲折折的糾結二百五十五章 一室皆春四百五十一章 妻妾與情婦五百一十九章 內市偶遇三百一十四章 李大人的潘多拉魔盒二百一十五章 偷得浮生幾日閒四百六十章 祖制與變通六百一十一章 破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