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誰主沉浮(五)

東瀛帝國是世界上最沒有安全感的國家。狹窄的國土,地震海嘯頻頻爆發的自然環境,極度匱乏的資源,使得這個國家一直以來充滿了危機感,自卑、狂妄、容易走極端,用狼一樣的目光盯着整個東方那個鄰居。在這個鄰居露出疲態的時候,它會毫不猶豫地撲上去從這條巨龍身上撕下一大塊肉來果腹;等到這個鄰居強大起來了,它馬上又小心翼翼的藏起自已的獠牙和利爪,露出討好的笑容百般獻媚,兩千年來一直都是這樣,而我們兩千年來一直都吃它這套。“明治維新”以來,這個國家的實力達到了頂峰,野心也到了頂點,向整個亞洲開戰,使得整個亞細亞大陸被鮮血淹沒,幾千萬人慘死於他們的屠刀之下。對於這段歷史,他們要麼不願意提起,願意提起的都選擇性遺忘了自己做過的令人髮指的罪行,爲蝗軍席捲亞洲的勇武陶醉不已——整個國家就像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闖了禍往家裡一躲,有大人罩着,死不認賬了。美中不足的是蝗軍的輝煌還是太短暫了,兩枚荷包蛋丟下來,兩個重要的工業城市灰飛煙滅,蘇聯一百五十萬大軍、上萬輛坦克從蒙古和東北海嘯一般涌來,沉重的履帶在輾碎法西斯野獸的身體的同時,也輾碎了東瀛人的迷夢——輝煌已經成爲過去式,他們又得裝孫子了。

不過這一次它走了狗屎運,爲了對抗蘇聯,花旗國並沒有完全閹掉它,還是允許它保留了相當強大的軍事實力,那些曾經爲軍政府賣力的財團也沒有受到清算,換個名字又開張了。如果撇開乾爹不談,八八艦隊算得上是世界上數一數二有海軍力量了,可是野心勃勃的東瀛還是覺得不夠,千方百計的擴充海軍實力,航空母艦則是他們夢寐以求的終極武器。作爲戰敗國,它是不允許保留艦母的,不過不要緊,把那些什麼運輸補給艦都按航母的設計來做,這樣一來帝國就有了一大批准航母,在戰時只要經過改裝就可以當航母用了。他們搞得最出色的是“加賀”號補給艦,這艘戰艦噸位高達六萬噸,對外宣稱是運輸補給艦,其實飛機一上甲板,就成了一艘不折不扣的航母。在安南邊境硝煙味越來越濃、南海艦隊整裝待發的時候,東瀛就暗地裡加緊了對“加賀”號的改裝,而被蘇聯搞得七葷八素的雙頭鷹居然沒有發現他們的小動作,運氣之好,讓東瀛大嘆天照大神保佑。以前還是偷偷摸摸的搞,當釣魚島上的月經旗被共和國海軍陸戰隊拔下來當垃圾丟進大海後,這個記打不記好的國家發狂了,明目張膽的來,老子的海島都讓人踩在腳下了,乾爹你還不讓我還手,你面子也過意不去吧?不過真要跟這個鄰居正面硬碰,東瀛還是有點發怵,畢

竟快三十年沒有打過仗了,士兵們還能保留下幾分先輩的亡命精神,真的沒有底,最好的辦法還是通過外交來解決吧。然而,共和國一句“沒有尖閣列島”把外交解決的途徑全部封死了,國民也發怒了,高呼“再來一次甲午戰爭,膺懲支那”的口號,涌上街頭遊行示威,就差沒有剖腹明志了。政府沒有選擇的餘地,再說他們也認爲這是重現帝國艦隊輝煌、爭霸南海的好機會,只要滅了南海艦隊,整個南中國海都得在他們利爪下發抖,帝國復興大業就有希望了!

五十多架f-4戰鬥機已經上艦,八八艦隊以“加賀”號爲首,緩緩駛出軍港。這一刻,橫須賀萬人空巷,“班哉”的歡呼聲震雲宵;這一刻,全世界目瞪口呆,紛紛發出詰問:“亞洲這是怎麼啦?”“第三次世界大戰將在亞洲爆發嗎?”

艦隊已經踏上征程,不過是不是真的要跟華國拼個你死我活,東瀛還是拿不住主意,畢竟那個鄰居的實力看上去也相當不弱,自己攢這點家當不容易,萬一拼光了,可就成了爲他人作嫁衣的蠢蛋,白白便宜了南海周邊那幫猴子,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不能做!按老祖宗留下來的優良傳統,天皇召開了五相會議,首相、陸相、海相、外相和藏相就開戰與否展開激烈爭論。外相是極力反對使用武力,就算要打,打沉華軍幾艘船意思意思就算了,還是儘量避免全面開戰的風險。現在帝國不管是外交還是經濟,局面都空前的好,戰端一開,什麼都毀啦!海相火爆爆的駁斥了外相這種優柔寡斷的做法:“獅子搏兔亦盡全力,如果不敢開戰,我們擁有再多的先進戰艦,又有什麼用呢?跟支那人的北洋水師有何區別?”

陸相提出更瘋狂的計劃:“不光要在海上狠狠的教訓支那人,還要派出兩三個師團,幫助安南人狠狠的修理華軍!他們不是一向自稱陸軍世界第一嗎?不讓他們看看,誰纔是世界第一!”

首相怒斥:“短視!你想要讓帝國的勇士去爲安南猴子流血,好讓安南猴子從中得利嗎?”

陸相神情瘋狂:“這是帝國崛起的最好機會了!只的讓支那人在安南血流成河,我們才能建立足夠的威信,才能讓整個東亞臣服在我們腳下!”

首相冷冷的說:“話是沒錯,但是你有把握在陸地上擊敗支那人嗎?就連雙頭鷹也要對支那陸軍退避三舍!諸君,要切記一點:過猶不及!”

對於首相的觀點,大家是一百二十個贊成。共和國陸軍真的是這麼好惹嗎?這頭龐然大物在頂峰時期兵力達到了將近七百萬,不談裝備,

光是這個數字還有那足以把一切敵人炸成灰的精神原子彈就沒有人敢碰它,就連擁有三百萬大軍的蘇聯也不敢。這九年以來,華國一邊努力提高裝備水平和軍隊素質一邊裁員,已經裁掉了三百萬,人少了,軍費相對寬裕了一些,戰鬥力反而更強了!三萬身經百戰的安南大軍被他們當韭菜一通狂割,宰了個精光,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慄,這個陸戰······還是避之則吉!

首相不再理會陸相,目光投向海相:“海軍有把握完勝嗎?”

海相一臉不屑:“支那人的艦隊完全是七拼八湊湊起來的,比北洋水師還要差勁,海軍完全可以在三分鐘內將他們徹底摧毀!”

首相說:“那好,不戰則已,一旦開戰,務必全殲支那海軍!一個擁有強大海軍的支那是帝國的致命威脅,爲了皇國的復興,帝國必須不擇手段把這條巨龍困在淺灘上!”

海相氣沉丹田:“嗨依!!!”

這時天皇破天荒的發話了。一般御前會議天皇只是個裝門面的,聽着就行了,今天居然開口,五相就算看到烏龜開口說話也不會比這個更加吃驚了。天皇站起來,負手望天,緩緩的呤了一句明治天皇的詩句:“海內本來皆兄弟,緣何世上起風波!”掃了一眼一頭霧水的五相,說:“我很早就拜讀過先帝的神作,將全力發揚先帝的精神,爲皇國謀求和平!”說完迤邐而去。五相百思不得其解,最後還是天皇的秘書長指點迷津:明治天皇在對俄用兵前呤過這樣的詩句,裕仁天皇在珍珠港事件前夕也呤過這樣的詩句!

天皇的意思再明確不過了:這一仗非打不可!

這麼大一支艦隊的調動想要瞞住全世界是不可能的,何況東瀛根本就沒打算要瞞住誰。木已成舟,你們再怎麼抗議又能怎麼樣?你們噴出來的口水能把我的航空母艦炸沉嗎?唯一的麻煩還是如何跟乾爹解釋······算了,多給點錢就什麼都解決了。抱着這種心態,八八艦隊承載着島國重現輝煌的迷夢殺向南海,全世界一片譁然。

在北京,海軍上將目光如炬,盯着衛星如實傳回來的八八艦隊的“英姿”,扯下軍帽往桌面狠狠一慣,放聲怒吼:“放馬過來吧!都快一百年了,大東溝的血債也該還了!”

總長沉聲下令:“‘鄭和海嘯’行動開始!跟臺北聯繫,我們需要他們的支援,這是國戰,理應有他們一份!”

在臺北,小委員長同樣對着衛星電視眉頭緊皺。幾十年了,那支曾經讓他的家族蒙受無法洗涮的恥辱的

月經旗艦隊又跳出來興風作浪了!國仇家恨一併涌上心頭,他都按捺不住想要給倭豬一點教訓了!

實力!實力啊!

力不如人,說教訓誰不過是空談而已。我這點海上力量自保都不夠,談什麼去教訓誰?老共,我是不行了,看你的啦!他頭也不回,問身後的海軍參謀長:“你怎麼看?”

海軍參謀長說:“老共四面豎敵,實在是愚不可及!如今東瀛震怒,傾舉國之兵殺向南海,不出意外的話,老共那支集中了全國海軍精英的南海艦隊怕是要灰飛煙滅了。如果我們再從中作點手腳,挑起東瀛更大的怒火,沒準他們還要在大陸沿海地區登陸,攻打北京,我們反攻大陸的時機就到了,委員長······”

啪!!!

一記耳光打斷了海軍參謀長的長篇大論,打得可真夠狠,牙都打掉了一顆。小委員長一字字的說:“給我滾!我真想一槍斃了你,看看你的血是紅的還是黑的!”

海軍參謀長灰溜溜的滾了出去。

小委員長閉上眼睛,心中五味雜陳。幾十年了,海峽兩岸的結還是解不開啊。老共早就不再嚷嚷什麼進攻臺灣了,還在四年前開放了好幾個沿海城市,邀請臺灣到大陸去投資,充分顯示了和平的誠意。可是臺灣呢?言必稱“反攻大陸”,現在更離譜,暗地裡都開始謀求獨立了,捱了自己一耳光的那個傢伙就是**份子!自己還在,還鎮得住他們,可是自己還能撐幾年?自己死後,那批從大陸過來的老人死後,還有誰能鎮得住他們?獨立?開玩笑,大陸就算把臺灣炸平也不會讓臺灣獨立的,分裂等於戰爭!哦,想遠了,還是想想在南海危機中臺灣該做點什麼吧。丟了外蒙,蔣家在國人面前都擡不起頭來,如果能在這場危機中做點什麼,也算是對炎黃子孫的一種補償吧。只是弱小的臺灣,能做點什麼呢?大陸,倭豬,哪個都惹不起,中立是最明智的,可是中立只會被國人的口水淹死!

就在他大傷腦筋的時候,侍從室主任走進來,遞給他一封信,“寄信人姓名”那一欄上那個龍飛鳳舞的“鄧”字令他眸中迸出一縷精芒,問:“哪裡來的?”

主任說:“大陸特工交給我們的,老共說這是一場國戰,需要我們支援!”

小委員長嘆息:“老共也太看得起我們啦。就我們這點實力,自保尚且不足,還怎麼支援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主任只當沒聽見。上位者能把心裡的

真實想法當着你的面說出來,是對你很信任的舉動,聰明的人會主動忽略一些可以作爲頭條的信息——就像剛纔那一句,放在哪家報紙都是頭條了——這也是忠於上位者的具體表現。今天發生的一切,以後再寫回憶錄好了,現在是打死也不能說出去的,就算是對老婆都不能說。

小委員長看信,陷入深思,半晌,把信封好交給主任:“拿去,加密封存。還有······傳我命令,在南海諸島的守軍如果遭到共軍進攻,不得擴大事態!”

主任露出古怪的表情:“不得擴大事態?”

小委員長說:“不得擴大事態,違者視爲叛國!”

“不得擴大事態”幾乎就是“不抵抗”的代名詞。在九·一八事變中,老委員長就是用這樣一道命令斷送了東北三省,也徹底失去了民心,那是每一個過來人心中的一根尖刺。聽到這樣的命令,主任本能的一陣反感。但是命令就是命令,沒有商量的餘地,他只能照實傳達。

老共在南海掀起千重巨浪,把整個亞洲都給捲進去了,如今駭浪一路咆哮着衝到了臺北,值東亞局勢風雲變幻莫測之際,美麗而孱弱的臺灣將何去何從?

強烈推薦:

第40章 邊和機場(三)第94章 變局(六)第2章 泡沫破裂第121章 硬碰硬(五)第40章 讓城別走(二)第91章 全面戰爭(三)第93章 鏖戰西線北(五)第221章 星落印度洋(一)第60章 生死之搏(十一)第200章 蘇軍的報復(三)第60章 逆水爭雄(三)第132章 攤牌(五)第79章 靖國神社拉大號(五)第47章 第一波反擊(六)第56章 海峽戰雲(五)第163章 比羅爾家族的幫助(一)第55章 殊死之戰(二)第147章 攻陷仙台(五)第87章 咄咄逼人的雙頭鷹(四)第31章 燃燒的雅加達(三)第136章 煉獄谷地(七)第153章 決戰(二)第20章 東京隱龍(三)第149章 戰狼縱橫(二)第176章 第一擊(四)第15章 南海風雲(一)第154章 命懸一線第31章 伏屍百萬(八)第98章 大海戰(四)第8章 鏖戰(二)第62章 正面硬撼(三)第55章 鋼鐵洪流(六)第138章 第七師團(五)第131章 攤牌(四)第50章 生死之搏(九)第25章 伏屍百萬(二)第164章 比羅爾家族的幫助(二)第108章 飛軍長擊(三)第107章 謀縱橫(三)第155章 決戰(四)第139章 窩囊的海戰(一)第141章 落日危城(八)第103章 輿論戰(四)第85章 煉獄(九)第76章 極速風暴(八)第164章 危如疊卵(二)第152章 回憶的證明第9章 鏖戰(三)第33章 風起大漠(四)第190章 海上城堡的葬禮(三)第183章 勢不可擋(二)第68章 沙漠軍刀(二)第171章 建國(一)第85章 激戰馬都拉(一)第133章 幽靈的末日(下)第145章 攻陷仙台(三)第21章 龍與象的碰撞(下)第46章 導火索(二)第57章 迷亂之局(六)第175章 第一擊(三)第76章 血戰濱州線(五)第152章 從哈爾濱撤退到長春淪陷(五)第172章 建國(二)第69章 夢碎草原(二)第171章 人質危機(一)第83章 谷地血戰(三)第45章 最悲催的劫機份子(下)第173章 最後一滴血第22章 雪蓮第6章 擎天柱倒(二)第33章 北極熊的勝利(五)第196章 逐鹿印度洋(二)第115章 夜戰(六)第160章 卡爾米拉屠宰場(二)第202章 你們全家都是八嘎第126章 浴血西線(九)第183章 四月二十六日(十)第163章 危如疊卵(一)第118章 刺軍(一)第59章 逆水爭雄(二)第51章 燃燒的港口(上)第97章 攻陷高平(六)第16章 雨夜(七)第100章 大海戰(六)第38章 王見王(一)第10章 暗流(三)第154章 命懸一線第4章 第一滴血(上)第117章 飛蛾(二)第22章 誰主沉浮(三)第75章 血戰濱州線(四)第160章 蠢蠢欲動的東瀛(上)第13章 太陽山(中)第138章 折翅雄鷹(二)第29章 回國第21章 誰主沉浮(二)第28章 伏屍百萬(五)第25章 撿來的活寶第218章 最後的戰役(七)第13章 訪問蘇聯(上)
第40章 邊和機場(三)第94章 變局(六)第2章 泡沫破裂第121章 硬碰硬(五)第40章 讓城別走(二)第91章 全面戰爭(三)第93章 鏖戰西線北(五)第221章 星落印度洋(一)第60章 生死之搏(十一)第200章 蘇軍的報復(三)第60章 逆水爭雄(三)第132章 攤牌(五)第79章 靖國神社拉大號(五)第47章 第一波反擊(六)第56章 海峽戰雲(五)第163章 比羅爾家族的幫助(一)第55章 殊死之戰(二)第147章 攻陷仙台(五)第87章 咄咄逼人的雙頭鷹(四)第31章 燃燒的雅加達(三)第136章 煉獄谷地(七)第153章 決戰(二)第20章 東京隱龍(三)第149章 戰狼縱橫(二)第176章 第一擊(四)第15章 南海風雲(一)第154章 命懸一線第31章 伏屍百萬(八)第98章 大海戰(四)第8章 鏖戰(二)第62章 正面硬撼(三)第55章 鋼鐵洪流(六)第138章 第七師團(五)第131章 攤牌(四)第50章 生死之搏(九)第25章 伏屍百萬(二)第164章 比羅爾家族的幫助(二)第108章 飛軍長擊(三)第107章 謀縱橫(三)第155章 決戰(四)第139章 窩囊的海戰(一)第141章 落日危城(八)第103章 輿論戰(四)第85章 煉獄(九)第76章 極速風暴(八)第164章 危如疊卵(二)第152章 回憶的證明第9章 鏖戰(三)第33章 風起大漠(四)第190章 海上城堡的葬禮(三)第183章 勢不可擋(二)第68章 沙漠軍刀(二)第171章 建國(一)第85章 激戰馬都拉(一)第133章 幽靈的末日(下)第145章 攻陷仙台(三)第21章 龍與象的碰撞(下)第46章 導火索(二)第57章 迷亂之局(六)第175章 第一擊(三)第76章 血戰濱州線(五)第152章 從哈爾濱撤退到長春淪陷(五)第172章 建國(二)第69章 夢碎草原(二)第171章 人質危機(一)第83章 谷地血戰(三)第45章 最悲催的劫機份子(下)第173章 最後一滴血第22章 雪蓮第6章 擎天柱倒(二)第33章 北極熊的勝利(五)第196章 逐鹿印度洋(二)第115章 夜戰(六)第160章 卡爾米拉屠宰場(二)第202章 你們全家都是八嘎第126章 浴血西線(九)第183章 四月二十六日(十)第163章 危如疊卵(一)第118章 刺軍(一)第59章 逆水爭雄(二)第51章 燃燒的港口(上)第97章 攻陷高平(六)第16章 雨夜(七)第100章 大海戰(六)第38章 王見王(一)第10章 暗流(三)第154章 命懸一線第4章 第一滴血(上)第117章 飛蛾(二)第22章 誰主沉浮(三)第75章 血戰濱州線(四)第160章 蠢蠢欲動的東瀛(上)第13章 太陽山(中)第138章 折翅雄鷹(二)第29章 回國第21章 誰主沉浮(二)第28章 伏屍百萬(五)第25章 撿來的活寶第218章 最後的戰役(七)第13章 訪問蘇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