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四章 破功

這中國投石器,其實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據說是由魯班和他的徒弟創造,作戰時用人力在遠離投石器的地方一齊牽拉連在橫杆上的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頭用繩索栓住容納石彈的皮套,另一頭系以許多條繩索,方便人力拉拽)將石彈拋出,分單梢和多梢,最多的有十三梢,最多需五百人施放。

可是從戰國以後的秦漢、三國、兩晉一直到隋唐,這種大型武器的發展就停滯不前,直到

北宋開寶八年(975年),宋朝在攻滅南唐時纔開創性的使用了“火炮”。這是一種使用可燃燒彈丸的投石機,北宋政府在建康府(今江蘇南京)、江陵府(今湖北江陵)等城市建立了火藥制坊,製造了火藥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爲主的武器,宋敏求在《東京記》載,京城開封有製造火藥的工廠,叫“火藥窯子作”。這時的彈丸已可爆炸,聲如霹靂,故稱之“霹靂炮”,到了靖康元年(1126年),金入圍攻汴京,李綱在守城時曾用霹靂炮擊退金兵,“夜發霹靂炮以擊賊,軍皆驚呼”。

再後來蒙古南侵之時,金軍也學會類似的方法抗蒙。

然後蒙古人則從波斯人那裡學來“回回炮”把投石機的作戰效能再一次提高,這種“回回炮”即“平衡重錘投石機”,又稱“配重式投石機”,用絞盤升起重物,靠重物下墜的勢能轉化動能把槓桿另一頭的炮彈射出。其平衡重錘重量通常在四到十噸左右,以致整個投石機形體龐大。《元史·阿里海牙傳》載:“會有西域人亦思馬因獻新炮法,因以其人來軍中。機發,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入地七尺”。

等到了14世紀中期,有的拋機竟能拋射將近九百餘斤重的彈體,威力巨大。

然後再來說天鳳軍的“人力牽引式定向投石器”,其實對於黃小剛來說,已知歷史中最先進的“配重式投石機”的製作方法他當然知道,但是經過合理的論證和根據實際出發進行調研之後,根據天鳳軍走的精兵路線,他認爲現階段根本沒有必要搞什麼配重式,只需要將牽引式稍作修改,在牽引部分加入滑輪組就完全足夠使用了。

須得知道這配重式投石機的特點是形體龐大、負載高、威力巨大,裝卸繁瑣,維護起來自然也是較爲複雜,並且每次使用之前,不但要準備彈藥,就連用來配重的重物也需要搬運和運輸,並不夠靈活機動。

而黃小剛改裝的神機炮,採用的是簡易的組裝模具,使得整個炮身非常的輕便靈活,打包以後整車長度與普通輜重車無異,組裝起來後炮架高約兩丈,槓桿長三丈,設置有十二根牽引繩,以滑輪組將牽引繩歸攏在炮架車底部,然後可以選擇以班爲單位組織發射。

目前的標準作戰能效參數是一個班十二人發射重約十斤左右的彈藥,距離最遠可達二百步,若果增加到兩個班二十四人,則射程可增至二百五十步,對於天鳳軍來說這就足夠用了,因爲這玩意可不是拿來發射什麼石頭的,要射得射炸彈才划算啊!

也就瞧着隨着黃娜的命令,兩架大車上的組件被快速卸下組裝,很快便裝出了兩架投石機來,隨後全軍保持陣型不便,整體前壓護送着投石機來到城前距離二百步遠的地方,開始進行校正射擊。

由於來得匆忙,並且想要在膠濟平原上尋找大量的石塊也不太容易,所以天鳳軍這邊使用的校正彈是用黃泥搓成的泥彈,每一枚的重量爲十二斤,因爲五枚手榴彈捆紮成集束炸彈後正好十二斤。

“神機炮三發試射!開始發射!”

隨着口令,自有炮手將泥彈放入發射,隨着一聲號子,兩個班的士兵進入發射陣位,拿起牽引繩進行發射。

十二個人各自抓着十二條牽引繩,在號令聲中整齊劃一的齊齊拖拽,就聽得吱呀一聲,十二個人的力量經過滑輪組的匯聚傳遞到三丈長的橫杆上,梢頭慢慢悠悠的一揚,一枚比人頭略大的泥彈便被高高拋棄,畫着拋物線直往臨淄城頭飛去。

只是因爲本就是試射,所以射出去的準頭不是很夠,一枚泥彈斜斜掉進了護城河,另外一枚勉強打在城牆的牆角下。

“一號炮增加四個人,二號炮增加兩個人!”炮長看了射擊結果後,稍微調整了一下橫杆上的滑輪組後,便再次進行試射,隨着人手的增加和調整,這一次的射擊結果就好很多了,當即有一枚泥彈穩穩打在了臨淄南門的城樓上,另外一枚則又稍微遠了一些,堪堪越過了城頭。

隨着再一次的調整,第三次試射的效果自然更好,兩枚泥彈都準穩的打在了城頭,不過由於使用的泥彈,所以打上去一點效果都沒有,反倒引起了城上隋軍的鬨笑。

“換實彈!”隨着命令下達,五枚五枚的手榴彈被捆在一起做成了集束炸彈,並且在捆紮引線的時候,還把周圍四枚和中間一枚單獨分開,然後先點燃中間的手榴彈後再點燃周圍的,隨着橫杆擺動,也就瞧着集束炸彈徑直飛向了臨淄城頭,並且在飛近城牆瞬間就聽得兩先八後十聲巨響次第響起。

“轟!轟轟轟轟!”

在幾乎響成一片的爆炸聲中,兩枚集束炸彈都是不偏不倚的丟在了臨淄南門的城門樓口位置,肉眼可見城頭黑壓壓的人頭霎時就被清空了一大片,城上隱隱約約的梵唱之聲頓時沒了聲息不說,慘叫和哀嚎也立時響起,顯然這什麼佛陀護持被破功了。

接下來也管不得城上的守軍和那什麼佛國大乘羅漢,這捱了炸以後是什麼反應和感想,神機炮接下來連續不斷的發射了十二輪集束炸彈,把城門樓和左右的城牆頂部輪着炸了一遍,頓時讓城牆上爲之一空,也不知道是把人都炸沒了,還是把人都嚇得跑走了。

看着十二輪集束炸彈弄下來效果已經展現了出來,黃娜揮手叫停後便也下令道:“傳令全軍:呼號天雷!神機炮掩護爆破排出擊!”

“天雷!天雷!天雷!”

隨着命令下達,天鳳軍全軍當即歡呼起來,隨後也就看見中軍的三個刀盾手排蝟集成了一個盾陣開始慢慢往臨淄南門行去,而與此同時神機炮也再次開工,開始不間斷的往城頭投擲集束炸彈。

第一百六六章 軍產第三百四七章 城防體系第三百八五章 大魚入網第四百四七章 一步到位第七百四一章 邀請第二十九章 想太多第七百六六章 戰敗第三十七章 陶瓷第九章 真尼瑪好第一百五七章 應變第一百六六章 軍產第四百六三章 先禮後兵第四百六十章 禮送歸西第一百三二章 步步爲營第三百六十章 改土歸流第五十七章 梨花槍與弩第一百二五章 地獄模式第四百七十章 各取所需第二百七五章 回門第七百二五章 新政第七十章 狹鄉第一百五七章 應變第三百二八章 持節傳檄第二十九章 想太多第三百五七章 採購稻米第六百六四章 墨者第二十五章 家底第七十九章 減刑第五百三八章 戰術調整第三百五五章 小野妹子第三百九一章 以拖待變第六百三二章 突入戰場第一百四四章 器成第五十二章 開營第四百七九章 與虎謀皮第六百六五章 王子第三百十四章 一臂之力第二百零九章 開業第一百九一章 出戰第四百二七章 科舉細則第八十八章 合則兩利第四百五七章 援軍已至第二百三一章 茶敘第四百八六章 弄拙成巧第四百二四章 流放遼東第二百零九章 開業第八十四章 流血不流淚第三百六三章 堅守待援第六百四六章 高瞻遠矚第八十章 曹衝之後第五百七一章 非之善地第二十二章 驟雨第五百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五百八四章 十萬火急第五百四一章 明日決戰第五百零一章 去國之人第九十章 散花天女第六百零九章 糧信本位第二百二九章 示強第二百四十章 糊塗第七百二五章 新政第一百九八章 追擊第一百四十章 大日子 【卷一終】第六百八八章 發餉第四百五四章 驍果借道第五百十九章 舞動青春第七百六八章 大坑第二百七七章 船廠第六百九三章 朝賀卷二 鳳出東華 第一百四一章 徙城第六百章 一網打盡第六百二二章 十萬女軍第一百六五章 募兵第五百一十章 土包李柴第二百八二章 自薦第六百二二章 十萬女軍第三百八三章 整軍再戰第三百九八章 騎虎難下第三百三七章 守城妙物第三百五五章 小野妹子第六百七三章 問飲第二百二九章 示強第四百四十章 駐兵整訓第九十三章 聯姻第六百十三章 腦洞大開第一百四二章 民怨第十章 制弓第三百一十章 天變第六百零三章 稅賦何用第五百五五章 國之誥憲第七百三五章 丈夫第二十章 混亂第六百九十章 幣制第五百九三章 煮茶問對第八十八章 合則兩利第六百零一章 匯聚一堂第五百五二章 經典由頭第二百九三章 基建之王第四百五四章 驍果借道第五百五六章 兩院內閣
第一百六六章 軍產第三百四七章 城防體系第三百八五章 大魚入網第四百四七章 一步到位第七百四一章 邀請第二十九章 想太多第七百六六章 戰敗第三十七章 陶瓷第九章 真尼瑪好第一百五七章 應變第一百六六章 軍產第四百六三章 先禮後兵第四百六十章 禮送歸西第一百三二章 步步爲營第三百六十章 改土歸流第五十七章 梨花槍與弩第一百二五章 地獄模式第四百七十章 各取所需第二百七五章 回門第七百二五章 新政第七十章 狹鄉第一百五七章 應變第三百二八章 持節傳檄第二十九章 想太多第三百五七章 採購稻米第六百六四章 墨者第二十五章 家底第七十九章 減刑第五百三八章 戰術調整第三百五五章 小野妹子第三百九一章 以拖待變第六百三二章 突入戰場第一百四四章 器成第五十二章 開營第四百七九章 與虎謀皮第六百六五章 王子第三百十四章 一臂之力第二百零九章 開業第一百九一章 出戰第四百二七章 科舉細則第八十八章 合則兩利第四百五七章 援軍已至第二百三一章 茶敘第四百八六章 弄拙成巧第四百二四章 流放遼東第二百零九章 開業第八十四章 流血不流淚第三百六三章 堅守待援第六百四六章 高瞻遠矚第八十章 曹衝之後第五百七一章 非之善地第二十二章 驟雨第五百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五百八四章 十萬火急第五百四一章 明日決戰第五百零一章 去國之人第九十章 散花天女第六百零九章 糧信本位第二百二九章 示強第二百四十章 糊塗第七百二五章 新政第一百九八章 追擊第一百四十章 大日子 【卷一終】第六百八八章 發餉第四百五四章 驍果借道第五百十九章 舞動青春第七百六八章 大坑第二百七七章 船廠第六百九三章 朝賀卷二 鳳出東華 第一百四一章 徙城第六百章 一網打盡第六百二二章 十萬女軍第一百六五章 募兵第五百一十章 土包李柴第二百八二章 自薦第六百二二章 十萬女軍第三百八三章 整軍再戰第三百九八章 騎虎難下第三百三七章 守城妙物第三百五五章 小野妹子第六百七三章 問飲第二百二九章 示強第四百四十章 駐兵整訓第九十三章 聯姻第六百十三章 腦洞大開第一百四二章 民怨第十章 制弓第三百一十章 天變第六百零三章 稅賦何用第五百五五章 國之誥憲第七百三五章 丈夫第二十章 混亂第六百九十章 幣制第五百九三章 煮茶問對第八十八章 合則兩利第六百零一章 匯聚一堂第五百五二章 經典由頭第二百九三章 基建之王第四百五四章 驍果借道第五百五六章 兩院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