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二章 民怨

自赤壁之戰後,先是三國鼎立,後有永嘉之亂、五胡亂華,來來回回四百年間,攪得整個中原地區民不聊生、雞飛狗跳。

這期間,大批漢族百姓從北方南遷,或僻入山野或依附豪強,使得整個國家的戶口迅速減少。

而隋朝承襲北朝的經濟制度,以人頭與土地相結合,賦稅的徵收和徭役兵役的發動都是以戶爲單位,以人頭爲覈算起點,要想知道確切的賦稅額,其前提必須有確切的戶口數,可是從南北朝以來,政府所掌握的戶籍數,與實際戶口情況極爲不符,隱漏非常厲害。

造成隱漏的原因大致是:有些家庭的戶籍,僅報丈夫,不報妻子;有些家庭虛報年齡,或老或小,避開丁男(國家年齡達到法定賦稅徭役年起徵標準)年齡段;有些遊手好閒者,蕩逃在外;還有的便是自甘爲奴,成爲大戶人家的附屬,稅賦由大戶人家出面包攬。

所以,開皇初年時,整個隋朝戶口僅三百八十萬戶,隋文帝一看這個情況可是不成的,都特麼逃稅國家還要不要搞下去了,於是想出了“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兩項影響深遠的政策。

開皇五年,隋文帝採納尚書左僕射高穎的建議,令州縣官吏按戶籍上登記的年齡和本人體貌進行覈對,檢查是否謊報年齡,詐老詐小,此爲“大索貌閱”。

然後將百姓三百家到五百家編爲一團,根據標準定戶等高低,重新規定應納稅額,經以防止人民逃稅和抑制豪強地主佔有勞動人口,造成稅負不合理現象,並濟寫成定簿,即稱“輸籍之法”。

通過這兩項政策,大量隱漏戶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賦稅收入,到大業二年全國的戶籍增加到了八百九十餘萬戶。

總之一句話,就是人民可着勁兒的想方設法逃避稅役,官府也可着勁的查索逃稅的百姓,

當然,這麼做也不是沒有用,到了大業五年的時候,隋朝的國力幾乎達於極盛,全國一統,倉廩充盈,工役大興。

然後善於諂媚的官僚裴蘊,還不失時機地向好大喜功的楊廣提出建議,在搞一次全國範圍的大規模閱實戶口,說不定還能擠出一些人口來,楊廣既能動用百萬勞力營建東都,開鑿運河,要調用衆多吏職搞一次全國性的大搜索查戶口自然不在話下,於是就有了第二次大索貌閱。

並立法規:凡是某地戶口有一人不實,當地長官削職;若某人檢舉出某家隱匿一個丁男,可以此被糾之家代替輸繳賦役。

此法規頒佈後,結果二次“大索貌閱”共計增加丁男二十萬三千,增加人口六十四萬一千五百。

因此,當大業十一年二月的這道要求百姓遷徙城居,令各郡、縣、驛、亭、村、塢全都築城,實行堡壘政策的旨意下達以後,自然有人猜測,這未必不是給第三次“大索貌閱”做準備的預防針!

那麼,爲國家查索隱瞞的人口,肯定是好事,但偏偏又搞什麼“徙民城居,田地就近給授”卻是動了各地大戶的利益,想要居中找一個平衡的話,自然也就需要一些開創性的思維,好好動動腦筋了!

那麼,令狐恆這娃到底是怎麼想的沒人知道,不過他的暗示卻是非常的明顯,那就是可以在這些浮客、良戶的身上動動腦筋,但至於最終的結果,反正只要讓他完成了朝廷下達的徙民居城的命令就好了。

各家各族,在搞懂了令狐恆的暗示之後,便也私下做了取捨商議,反正縣丞的面子要給,自己的裡子要顧,既要幫着縣丞大人把朝廷的旨令對付過去,也不能讓自己傷筋動骨,思來想去很快就拿出了一攬子的解決辦法來。

這浮客之所以是浮客,是因爲他沒有土地可分,既然沒有土地可分,呆在鄉村倒也難活,不如全數上遷,也即是滯留村中的往亭、驛遷,滯留亭、驛的往縣裡遷。

當然,有人會問,浮客沒有土地,你遷他不遷他都沒什麼意義對吧?

呵呵!你要這麼想,自然是你的圖羊圖森破了,在把浮客都弄走以後,下面要對付的自然是良戶了!

所謂良戶,也即是沒有土地,或不善於耕作,自主創業的民戶,隋朝官府有個優點,便是把全天下的百姓都算作農業戶口,不管你種田還是釀酒、扎桶、擺小攤,全以人頭算戶,只不過對於這類既沒有土地可分,又主動入職百業求活爲國家繳納稅賦的百姓,可以有一定的稅賦減免。

作爲良戶,你說你在村中執業有什麼前途,不管你是作何營生,自然要去大地方謀生纔會容易,所以你也上遷便是了!

將浮客和良戶弄走之後,雖然土地還是沒找補出多少,可鄉村卻是大爲空曠了不少,也收回了不少宅基地,此時再來築城,將外遷轉來的百姓集中安置,自然也就有了地方不是?

那麼,對於這些外遷過來,又分不到土地的百姓,總要設法叫人家能吃飽肚子活下去對吧?

本地的里長、村長、族長便可以適時站出來,對這些百姓說:“吶!我這裡有個洗廁所的工作,包吃包住還有工錢,你要不要先做上一做?”

呵呵!洗廁所什麼的當然是笑話,其目的主要是鼓動百姓附籍,而所謂附籍也就是自貶爲賤民,隋朝戶籍制度跟之前秦漢時期、之後宋代的最大差異,是形成了“編戶”與“非編戶”兩個不平等的階級,編戶爲良民(自由民),非編戶爲賤民(非自由民)。

換言之,國家的編戶齊民只覆蓋一部分人——良民,另一部分人則屬於賤民,沒有資格編戶,只能附籍於主家,隋朝的賤民主要包括給官府服役的官賤民,如工戶、樂戶、雜戶;以及依附於門閥世族的私賤民,即部曲、奴婢,他們是屬於私人的財產,可以像貨物畜產一樣交易。

而這時,原來本鄉本土看着面熟,早晚相見的浮客、良戶早已上遷出去,留在本地要麼是人丁興旺的大戶,要麼是鄉中族裔龐大的豪族,對付起這些從鄉野被強制遷來的百姓,還不跟玩兒似的。

而鄉中上遷出去的浮客、良戶,到了縣郡之中,自然又成了縣中豪強的俎中之肉,於是這事兒一層層傳導,終至造成沖天民怨,鄉野沸騰,人心思變!

第三百六二章 人小鬼大第五百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七百二十章 齊至第三百十一章 兩難第三十章 腳踏實地第六百零四章 釋法明規第一百三三章 畫餅第六百十三章 小肚雞腸第一百六五章 募兵第七十九章 減刑第十五章 賊陣凜然第六百八一章 二武第五百七七章 國家紅利第六百三九章 反心已顯第二百十五章 彎路第六百零六章 精準課稅第六百零四章 釋法明規第四百三八章 世民獻策第四百十七章 守土有責第一百六六章 軍產第三百八九章 武力展示第五百零九章 一雙渣男第三百零五章 推演第五百零六章 位面之子第三百七四章 瓦崗入關第六百三六章 鯤鵬一型第六百六七章 墨技第六百六六章 鉅子第六百二六章 兩軍對峙第四百九三章 近衛無敵第六百四三章 遷徙預演第三百九五章 陣前約誓第四百八二章 分崩離析第四百七四章 千金馬骨第五百三十章 何以鑑德第一百五二章 中華第七百六十章 敢想第四百四十章 駐兵整訓第四百三一章 天子門生第七百零九章 江南第四百九七章 楊浩出奔第二十三章 吉人天相第二百二九章 示強第四十六章 制定操典第四百八九章 意欲何爲第六百零三章 稅賦何用第七百六八章 大坑第一百五九章 夢想第四百七二章 黃泉再見第一百二一章 刀耕火種第三百二十章 緊急狀況第六十五章 思想工作第二百六六章 震驚第一百零十四章 孫思邈第七百零九章 江南第二百三七章 夜襲第七百六六章 戰敗第五百七四章 罪大惡極第五百七八章 道州矮民第九十五章 外掛第七百四二章 安置第五十章 無須猶豫第三百九九章 王者近衛第一百八八章 用間第一百七三章 巧了第三百四七章 城防體系第四百五五章 戰術小隊第四百十一章 一念之間第四百四四章 吾皇萬歲第四百三九章 出使黎陽第二百三十章 落雪第九十七章 事預則立第一百零一章 神機箭第六百八一章 二武第七百二六章 平等第六百四七章 十拿九穩第三十一章 去文登第一百六九章 宇文第七百七一章 新節第七百五一章 喜脈第五百五四章 政策解說第三十八章 要搞事第二十八章 安頓第一百二四章 天下震動第五百十一章 畫山而治第二百二九章 示強第七百零二章 貴賤第三百八九章 武力展示第一百八二章 漁民第六百五十章 又生一計第二百四七章 論策第七百四一章 邀請第六百七三章 問飲第四百五八章 飛天紙鳶第五百章 司馬西歸第四百二十章 大勢所趨第三百零八章 破陣第六百零二章 世道不靖第七百四八章 安排
第三百六二章 人小鬼大第五百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七百二十章 齊至第三百十一章 兩難第三十章 腳踏實地第六百零四章 釋法明規第一百三三章 畫餅第六百十三章 小肚雞腸第一百六五章 募兵第七十九章 減刑第十五章 賊陣凜然第六百八一章 二武第五百七七章 國家紅利第六百三九章 反心已顯第二百十五章 彎路第六百零六章 精準課稅第六百零四章 釋法明規第四百三八章 世民獻策第四百十七章 守土有責第一百六六章 軍產第三百八九章 武力展示第五百零九章 一雙渣男第三百零五章 推演第五百零六章 位面之子第三百七四章 瓦崗入關第六百三六章 鯤鵬一型第六百六七章 墨技第六百六六章 鉅子第六百二六章 兩軍對峙第四百九三章 近衛無敵第六百四三章 遷徙預演第三百九五章 陣前約誓第四百八二章 分崩離析第四百七四章 千金馬骨第五百三十章 何以鑑德第一百五二章 中華第七百六十章 敢想第四百四十章 駐兵整訓第四百三一章 天子門生第七百零九章 江南第四百九七章 楊浩出奔第二十三章 吉人天相第二百二九章 示強第四十六章 制定操典第四百八九章 意欲何爲第六百零三章 稅賦何用第七百六八章 大坑第一百五九章 夢想第四百七二章 黃泉再見第一百二一章 刀耕火種第三百二十章 緊急狀況第六十五章 思想工作第二百六六章 震驚第一百零十四章 孫思邈第七百零九章 江南第二百三七章 夜襲第七百六六章 戰敗第五百七四章 罪大惡極第五百七八章 道州矮民第九十五章 外掛第七百四二章 安置第五十章 無須猶豫第三百九九章 王者近衛第一百八八章 用間第一百七三章 巧了第三百四七章 城防體系第四百五五章 戰術小隊第四百十一章 一念之間第四百四四章 吾皇萬歲第四百三九章 出使黎陽第二百三十章 落雪第九十七章 事預則立第一百零一章 神機箭第六百八一章 二武第七百二六章 平等第六百四七章 十拿九穩第三十一章 去文登第一百六九章 宇文第七百七一章 新節第七百五一章 喜脈第五百五四章 政策解說第三十八章 要搞事第二十八章 安頓第一百二四章 天下震動第五百十一章 畫山而治第二百二九章 示強第七百零二章 貴賤第三百八九章 武力展示第一百八二章 漁民第六百五十章 又生一計第二百四七章 論策第七百四一章 邀請第六百七三章 問飲第四百五八章 飛天紙鳶第五百章 司馬西歸第四百二十章 大勢所趨第三百零八章 破陣第六百零二章 世道不靖第七百四八章 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