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同窗的擡舉,所以他在北、京雖然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權力,但是也算是如魚得水,至少生活上還是非常不錯的。
而就在袁世凱糾結於到底要爲人何人暫時督署雲南事務的時候,蔡鍔再一次展現了他過人的情商,雖然袁世凱現在說,是委任其他人暫時性的督署雲南,但是有誰不知道,這個所謂的“暫時”不過就是一個幌子罷了,現在任何人接替了蔡鍔的位置,那麼就無異於真正的接受了雲南已經雲南的所有權利,軍政大權必然完全的掌握在那個人的手裡,而且袁世凱其實也早已打算好,一旦他決定了讓什麼人督署雲南的話,那麼一旦蔡鍔在北、京得到了“適合”自己的職位之後,那麼雲南的所有權利,肯定不會再轉接他人之手,任何人暫時的督署雲南,就麼就一定能夠自然而然的成爲雲南名正言順的領袖。
雲南對於蔡鍔來說,這不單單是他的發跡地,同時也有着非常不同尋常的意義的,試想一下,如果換了任何人,不要說是不動聲色了,就是去略作阻攔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了,但是蔡鍔非但沒有如此,反而還積極的遭到袁世凱,爲其排憂解難;當袁世凱一時還不能決定到底委任何人督署雲南的時候,他主動的給予了袁世凱一個非常合理,而且異常適當的建議。蔡鍔推薦貴州都督唐繼堯出任雲南代理都督的職位,同時他還保證,沒有什麼人能夠比唐繼堯做得更好了,因爲唐繼堯對於滇軍來說,不是陌生人,而且還在軍隊中存有一定的威望,同時在這樣的提一下。
蔡鍔還間接的提示袁世凱,即便是要委任唐繼堯暫時出任雲南都督,那麼也不要一下子就解除他在貴州的兵權,雲貴兩地相連,而且雲南地界還接連外域,所以有可能會出現一些意料不到的麻煩,而之所以提示袁世凱不要暫時性的接觸唐繼堯在貴州的兵權,就是爲了萬一出現了什麼突發狀況的話,那麼唐繼堯還有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鎮壓、安撫的資格以及能力。
按道理說,蔡鍔是不應該這樣做的,這無異於將自己所有的依靠全部的交給了別人,雖然唐繼堯是他的結拜兄弟,但是這也不能表示唐繼堯不會背叛他,而且他現在身在北、京,其實掌有遠地雄兵對於他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蔡鍔沒有這樣做,他反其道而行之,看起來他是在想袁世凱表示衷心,但是實際上,他卻是在想唐繼堯買好,當然了,這樣的行爲肯定是瞞不過袁世凱的,所以袁世凱其實是知道蔡鍔的用心的,如果蔡鍔那個時候故意的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亦或者是辯解的話,或許他早就已經死了。
將自己的權利拿出來,買好別人,買好自己的上司,這不算是能耐,或者說不算是難的的本事,因爲一些在上層遊歷慣了的人,在一定的時刻或許哦都能做的出來,但是真正值得稱讚的就是,蔡鍔之後的行爲,他向袁世凱表明裡,自己這麼做的目的,也就是希望袁世凱和唐繼堯都能念着自己的好,然後在適時的時候,給予自己幫助亦或者是提攜。
把事情做在明處,同時還讓“收益”的雙方都能夠接受自己這個中專者的觀念想法,這就是非常難以做到的,而蔡鍔做到了,這不得不說他的經驗豐富,以及有着準確的待人的方式與定位,同時,這也與他的情商是分不開的,一個人聰明也好,愚笨也罷,這或許是他們成功快與慢的區分點,但是這絕不是將他們徹底隔斷在成功與失敗雙發的擋路石。
一個人的情商其實比之聰明愚鈍更爲重要,因爲聰明愚笨,是對事物的接受上,理解上,這些都是比較系統化的東西,即便是非常愚笨的人,也能夠在長時間的重複下,得到真正的核心,但是情商這個東西,關係到的是人際交往,也即是所謂的人脈網,以及人脈的經營,甚至關係到自己的生死,因爲無法好好地遊弋於各方之間的話,那麼也就等於距離死亡不是那麼遙遠了。
蔡鍔推薦了唐繼堯,而袁世凱也接受餓了他的提議,將唐繼堯任命成爲了雲南都督,雖然只是暫時的,但是因爲三方面的人都知道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雖然唐繼堯在那個時候對於蔡鍔是非常感激的,而且蔡鍔也因爲自己的行爲,得到了袁世凱的賞識,因爲他沒有私藏自己的想法,所以對於袁世凱來說,他的行爲雖然有私心,但是卻是非常忠誠的,而且說起來,要是一個人連自己的利益都不考慮,全心全意的爲了一個想要 謀害自己的上司盡心竭力的話,相比也算不得忠誠了,而且說起來,這樣的人即便是有,也不會被重用,雖然忠誠可貴,當時真實與坦蕩更爲重要……
唐繼堯首先找到的是王文華的哥哥,王伯羣,雖然王伯羣也掛着軍職,但是實際上他啊應該算是一個文人,一個職業軍人與一個帶有軍職的文人之間的談話,而且兩個人又是上下級的關係,所以肯定是作爲職業軍人的一方,佔有優勢,也就是所謂的話語權,而實際上,也正是這樣的,王伯羣那個時候已經被唐繼堯說動了,其實真的說起來,與其說王伯羣是唄唐繼堯說動了,倒不如說他是想爲了自己的弟弟,纔會同意唐繼堯的提議的。
唐繼堯告訴王伯羣,如果他跟着自己去雲南上任的話,那麼對於他們兩家來說都是有好處的,唐繼堯首先肯定了王伯羣和他弟弟王文華的能力,同時表示,他們兩個都是貴州少有的人才,也是國家的幹才,是不可缺少的人物,唐繼堯對王伯羣說,自己這一次去雲南代理督署總督的位置,實際上是在爲國家消除隱患,蔡鍔將軍去了北、京,雲南沒有了主、政的官員,長此以往下去的話,恐怕雲南湖出現不可預計的變故,畢竟雲南地理位置特殊,接連外域,所以那裡必須要有一個值得信任且非常有能力的人,坐鎮,不然的話,一旦出現了什麼問題,恐怕是來不及反應的。
而且唐繼堯還利用自己與蔡鍔之間的關係作爲切入點,他對王伯羣說,自己和蔡鍔將軍是結拜兄弟,自己去督署雲南也是蔡鍔將軍舉薦的,所以這不能算是不義之舉,更何況,在國家的框架下,國之大義面前,一切的私人情誼都是不值一提的,個更何況自己還是蔡鍔將軍主動推薦的。所以他告訴王伯羣,其實自己也不想佔據蔡鍔將軍的地盤,但是沒有辦法,爲了國家計,也是爲了兄弟之間的約定,與信任,所以自己選擇了接受袁世凱的任命,暫時督署雲南。
而後他,他又向王伯羣說,她需要想王伯羣這樣的人,有能力的人,和自己一同去到雲南,在雲南幹出一番事業,待到日後蔡鍔將軍回來雲南的時候,能夠讓他滿意,同時滿意自己沒有所託非人,而後也是爲了給國家一份答卷,雲南的安定關乎了邊疆要政,所以馬虎不得,自己雖然在雲南有一定的威望的,但是說起來,自己已經很多年沒有和雲南的軍官,官員們共事過了,所以沒有什麼契合度,如果需要磨合的話,是非常浪費時間的,不利於處理雲南的事務,所以自己帶去一些人,也是爲了能夠更好的處理雲南的問題。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也會只能是王伯羣被說服的理由就是,唐繼堯說,如果王伯羣能夠跟隨他同時在幫助他挑選一些幹才一同去到雲南的話,那麼貴州都督的位置也就空出來,額王伯羣的弟弟王文華,一名傑出的軍人,同時也是黔軍靈魂一樣的人物,自然也就自然而然的最有可能接手貴州都督的位置,同時,在這個其間,因爲兄弟二人分隔兩地,所以可能在情感上會產生一些落寞,但是實際上,這對於兩個人來說都是一次機會,並且能夠更爲有效的將雲貴兩省,統一起來,使得兩省軍民同心同德,抵禦外悔,內防變故。而且唐繼堯還向王伯羣保證,他所擔心的,所謂的空降下來的貴州都督,這是絕不可能的,而且如果真的出現了這樣的事情的話,那麼第一個反對的,就將會是他唐繼堯。
唐繼堯在收到了袁世凱的委任狀之後,他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貴州的事務文件進行整理,以便於在未來不定的時候,與來貴州上任的傢伙,進行交接,而就是在這個時候,這個緩衝的時間內,唐繼堯意識到了一個非解決不可的問題,那就是自己雖然在滇軍中有着一定的威望,但是說起來,滇軍的領袖還是蔡鍔,如果自己真的督署雲南的話,那麼自己就有一定的概率成爲滇軍中某些人的對頭,不單單是因爲自己佔據了他們領袖的位置,同樣的,實際意義上來說,自己也等於佔據了滇軍中一些軍官有可能得到的位置,這樣也就是非常明白,非常直接的佔據了其他人的利益,所以自己如果到雲南上任的話,雖然是一個機會,讓自己有可能在一定的情況下,兼併雲貴兩地,但是卻也容易成爲犧牲品,所以這樣的個情況是唐繼堯必須要提前做好面對準備的。
而面對這樣情況的最好辦法就是將自己的一部分心腹帶過去,因爲有黔軍在背後的影響,所以唐繼堯清楚自己被除掉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也不能表示就沒有這樣的可能性,所以帶上一些心腹,將他們安插在滇軍之中,幫助自己打探消息也好,收整軍心也罷,都是再好不過的選擇了,軍人忠誠,但是不表示無人能夠征服他們,所以這一次,要是選擇帶去一些幸福的話,必然都要是有能力的人,不然的話,非但不能達到預期,反而還可能被滇軍以及雲南的官、民視之爲一個沒有能力的廢物,如果真是這樣的情況出現的話,那麼唐繼堯雲南都督的位置也就做到頭了,而且不多難打如此,他還有可能同時失去了貴州都督的位置,這樣一來的話,就得不償失了。
其實也正是因爲想到了這裡,所以唐繼堯也對於蔡鍔對自己的舉薦的真實目的出現了猜測;而且說起來,要帶多少人,帶什麼樣的人,其實也是唐繼堯必須要好好斟酌的,因爲帶的人太多了,就有可能使得自己在貴州的地位產生動搖,帶的人太少了,就不能有力的達到自己的目的,帶的人太過精明瞭,在新的地方或許他們就會脫離自己的控制,帶的人太過於愚鈍了,那麼子啊一些時刻,他們就不能好好地保護自己,同時也容易泄露自己的計劃,所以對於要帶去什麼樣的人,多少人,唐繼堯必然是需要異常謹慎的斟酌的。
就在唐繼堯斟酌着要什麼人與他一同去到雲南的時候,他第一個想到的就就是王文華,說起來,其實王家兩兄弟在貴州都有非常高的威望無論是在軍中還是在政、界,他們都有着自己獨有的位置,所以這樣的人對於唐繼堯來說,自然是首選的,因爲他們倆能是兄弟,所以帶走其中一個人,不但能夠及時且不被懷疑的瞭解雙方兩地的具體態勢,以及一些發生的問題,內部問題,外部問題,同時也能夠有效地制約兩人,畢竟兩個人之間存有血親,沒有誰願意將自己的親人置於危險中,所以這也是爲什麼唐繼堯會選擇他們兩個人的關係,當然了,一個人,兩個人是不足以完成一件大事的。
所以唐繼堯還需要其他人的幫助,但是前提條件是,亦或者是說,這兩個人是是首選,所以唐繼堯想要得到其他人的幫助,那麼就必須要首先的將 二人中間的一個,說通他,讓他跟隨自己到雲南去,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唐繼堯也不能隨便的對這樣樣的人發號施令的,即便自己是他們的長官,道理很簡單,雖然對於唐繼堯來說,督署雲南這是一個機會,但是同時對於他來說,這也是一個敏感的時期,因爲他的離開,雖然表面上的是暫時性的,但是他一走,貴州都督的位置也就空缺出來了,那麼自然而然的,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出現一名所謂的貴州的暫時都督,和他唐繼堯雲南暫時都督的位置一樣。
王文華其實是偷着跑回來的,雖然他的軍隊當時只是駐防,但是作爲軍官的他並不能夠輕易的離開,除非是得到了長官的召喚,但是顯然的,他還沒有得到唐繼堯的調令,而他這一次之所以會趕回來,實際上就是因爲他在軍隊中聽到了一些風聲,一些有關於他和他哥哥王伯羣的風聲,王文華作爲軍官,他是清楚地知道那個時候國家的大形勢的,所以對於蔡鍔進京,唐繼堯即將調任接手雲南都督的位置他是知情的,而且雖然王文華是一名軍官,但是他卻有着比一般政、治家對於政、治上的敏感嗅覺,他知道,唐繼堯肯定會炸這個緩衝的時間段內,做一些小動作,來拉攏亦或者是說,用於穩固自己在貴州以及即將去到的雲南的地位的穩固,所以自然而然的,王文華就聯想到了自己的哥哥。
第一路由譚德驥派數十人攻張百麟住宅,張百麟逃走,殺死了彭爾坤。在那之後,張百麟帶陳蘭生營到貞豐,又被西路巡防軍劉顯潛部預爲堵截、而後擊敗,張百麟不得以而走廣西,赴南京晉見孫中山先生。張在貞豐時住彭家,除彭顯丞隨張同走倖免外,彭考丞父子、家人全被劉顯潛殺害。
第二路由唐燦章率領,僞稱押匪犯到總統部,乘機把巡防總統黃澤霖刺殺、並且殘忍的將其分屍。耆老會、憲政派爲酬謝唐燦章等,給銀三千三百兩,後又委唐爲紫雲參將。
第三路兵去刺殺張澤鈞,張逃走,寓居的客人田有光被殺。
值得一說的就是,當二二事件發生的時候,其實自治黨人是有機會扭轉戰局的,亦或者是說,他們的失敗,其責任,完全可以歸結於自治黨內部,說起來也是他們主動地給耆老會、憲政派提供了可乘之機的,如果當時自治黨人沒有因爲政、見不和而按兵不動的話,恐怕就有可能呈現另一番的局面了。
當時二二事件發生的時候,整個自治黨內,竟然僅北路統領李立鑑帶兵馳援,不過李立鑑卻被被胡景棠營所阻。最終釀成了二二事件的慘劇。
二二事件發生以後,貴陽秩序一度混亂,不少的自治黨人退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