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河西驚變

党項與吐谷渾等部衆,見張議潮來勢洶洶自然不會死拼力抗,於是仍舊使用習以爲常的游擊戰術。但是卻未曾想到張議潮已有準備,早就兵分三路予以圍堵,勢必要將党項與吐谷渾殘部一舉殲滅。其後果不其然,党項與吐谷渾兵將被打得紛紛潰散逃竄,其後由於屠狼與張淮深率軍兩面夾擊,使得兩大部落向鄯州境內龜縮。

見敵軍已成頹敗之勢,張議潮的心也安定了不少。就在張議潮傳下將令欲要三面同時夾攻鄯州之時,卻不料意外發生了。原來此次中軍先鋒乃是張議潮之子張懷鼎,張懷鼎聞聽張議潮欲意三面同時夾擊拿下鄯州,他心中便有了自己的打算。

思忖如今敵軍已成敗局又何必勞師動衆,與其這等大功被張淮深所佔,不如自己領兵平了鄯州獨佔功勞。如此一來也讓父帥瞧一瞧,除了他的侄兒張淮深驍勇善戰,他的兒子也可以獨當一面。

一直以來張懷鼎都是被張淮深的聲望所湮滅,他這個節度使之子儼然成了一種擺設。即便做父親的張議潮在行軍打仗上,也多是器重與依賴張淮深這個侄兒。這讓一直孤傲的張懷鼎很是不服,論武藝他不遜色於任何一人,爲什麼父帥只看到侄兒張淮深而看不到他這個親子。

也正因爲咽不下這口氣,因此在平日裡張懷鼎也是多番與張淮深較勁。此次戰役張懷鼎便毛遂自薦擔任中軍先鋒,行軍而來所向披靡攻營拔寨勢如破竹。張懷鼎所做的一切,只爲證明他毫不遜色於張淮深。也正因如此張懷鼎才決定未與父帥稟明,便親率先鋒兵將勢必要直取鄯州,因爲張懷鼎知道此事若是被張議潮所知,張議潮定然不會答應。

張懷鼎率領兩千兵將直逼鄯州,一路奔襲如入無人之境,一直追擊敵軍於荒涼的湟水縣外。見敵軍已是苟延殘喘已無抵抗之力,於是率軍欲要直取湟水縣。此間有副將出言勸阻以防有詐,但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的張懷鼎又豈會聽得下去。如今兵鋒正盛勝利就在眼前,張懷鼎又豈會在此刻望而卻步。

於是一聲令下率軍長驅直入,敵軍一遇歸義軍便倉皇潰散,這讓張懷鼎更加信心十足,因此不消片刻便攻入湟水縣。待張懷鼎進入城內卻發現城內荒涼的空無一人,這讓張懷鼎嗅到了一絲危險的氣息。而就在這時湟水縣城外傳來陣陣的馬蹄聲,待張懷鼎立於城頭舉目望去之時,嚇得他是瞠目結舌呆立當場。

湟水縣城之外已然佈滿了敵軍,黑壓壓的一片已然了無邊際。張懷鼎擡眼望去敵軍個個精神抖擻毫,絲毫無之前所見的那般頹喪。這支軍隊所散發的殺氣,讓張懷鼎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俗話說的好,人若過萬無邊無岸,如此看來城外起碼聚集着一萬之衆。

此刻的張懷鼎才意識到自己中了敵人埋伏,如今城外的軍隊纔是敵人的真正實力。但是事已至此後悔也沒有用,於是便命人四周查探,看是否有逃生撤退之路。

然而探子的回報讓存有僥倖之心的張懷鼎,一下子沉入了谷底。原來這座城乃是一座絕地之城,三面爲湟水環繞,水域寬廣根本無法橫渡,因此若要離開湟水縣城只得從正門而出。然而如今的正門外卻聚集着過萬的敵軍,僅憑張懷鼎手下的兩千兵將簡直是以卵擊石。

而就在張懷鼎進退兩難左右思量對策之時,敵軍卻已然率軍開始強攻湟水城。其實這座湟水城是敵人留給張議潮的歸義軍的,敵軍之所以龜縮於此且處處予以示弱,實則也是爲了麻痹張議潮。只要歸義軍輕敵進入這座湟水城,即便有數萬的軍隊也定會葬送於此。如今聽聞張議潮之子張懷鼎兵陷湟水城,於是便欲要活捉張懷鼎逼迫其父張議潮退兵。

過萬的敵軍如潮水一般向湟水城涌入,彈丸之地的湟水城瞬間被淹沒。張懷鼎率領兩千兵將負隅頑抗垂死掙扎,張懷鼎暗自後悔,當初若是聽取副將的勸諫之言,有何故淪落到如此局面。而就在張懷鼎心灰意冷之際,只見敵後刀兵四起一片譁然。

原來是張議潮從探子口中,得知張懷鼎不遵軍令擅自出兵後,暴怒之餘更多的是爲張懷鼎的安危擔憂。張議潮雖然平日裡對張懷鼎很不看好,但是膝下只有一子又怎能不關愛?如今張懷鼎領軍深入險境吉凶未卜,一向沉穩的張議潮再也無法穩坐帥帳。於是吩咐傳令官向張淮深與屠狼傳令,火速向鄯州逼近。而他本人則率領兩千輕騎,先行向鄯州湟水城而來。

張議潮的背後襲擊緩解了張懷鼎的壓力,但是也只是杯水車薪罷了。雙方兵馬加起來也不過四千人,而敵人卻是精銳的一萬甲兵。因此不一會兒功夫,張議潮的兩千人馬也陷入了戰爭之中。不過幸好最後中軍的後續兵馬及時抵達湟水城,才使得張議潮父子免受於難。不過也正因爲張議潮不顧安危深入敵陣,以至於在敵陣之中身重兩箭,險些奪走了張議潮的性命。

半個時辰之後,張淮深與屠狼兩支軍隊也及時趕到,並且與張議潮的中軍形成三面圍堵之勢。三軍合圍已有兩萬之衆,因此之後的結局可想而知,湟水城外的戰爭屠殺進行了三個時辰方纔停歇。敵軍一萬精銳之師最後在損失六千兵甲之後,党項與吐谷渾兩族首領分別被屠狼與張淮深所殺,因此剩餘四千人羣龍無所只得棄兵投降。晚風吹過一股血腥之氣瀰漫着整個湟水,整個湟水城外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黃昏的天際晚霞火紅,映照在湟水城外的戰場,也映照在城外的湟水裡。湟水映襯着晚霞顯得極爲殷紅,只是不知是晚霞染紅了湟水,還是湟水染紅了晚霞……一更。-- by:89|10054301 --

第84章 緣來如此第49 章 李字缺子第80章 喝退慕容盛第80章 炮響三聲第73章 兵臨幽州第66章 雲嶽夢琪霞第43章 一縷煙火第45章 順利脫險第92章 醉芳園第31章 以德報怨第63章 穆魯詩雅第51章 新皇登基第39章 公費旅遊第90章 閨房驚變第52章 壽州現身第526章 局中因與果(二)第17章 兇手不是你第537章 同仇敵愾第7章 有人反水第38章 無風自動第25章 輸贏都是你的第28章 書法民間第一第545章 分而化之第83章 救治秘方第20章 豈能饒你第28章 嗜血棋子第20章 雍王病重第96章 臨行囑託第102章 奚王選婿第109章 不要逼我第8章 菊花賣專利第13章 歹人落網第62章 入我太極門第11章 真僞兇器第38章 兩位翰林第37章 皇帝舌第12章 凌空屠刀第84章 風雲各起第24章 紅衣女子第50章 還會懼誰第18章 替本官掌嘴第76章 東方耳浩第96章 千年一嘆第532章 蓄勢待發第51章 新皇登基第54章 風可觀,月可聽第58章 飲酒作樂第32章 宮廷驚變第33章 一個故事第29章 洛陽花會第53章 東瀛有妻第29章 道士遇到僧第15章 小人何時告退第13章 兇案疑雲第29章 東瀛獻寶第51章 新皇登基第41章 停杯橫箸第542章 塘邊垂釣第25章 公輸祖訓第89章 卿鳳齋第52章 好寬的牀榻第73章 你不要逼我第1章 意想不到第19章 落子豈可重開局第18章 四道命令第64章 不好意思第8章 紅葉寺中鎖奸人第540章 城頭一曲第30章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第21章 裴泰之死第54章 風可觀,月可聽第52章 風波又起第85章 天地有情盡白髮第80章 喝退慕容盛第80章 信中無信第56章 想走沒那麼容易第57章 陳浩瘋了第7章 有客登門第20章 豈能饒你第19章 風林火山第3章 刑部尚書第83章 靜水流深第13章 歹人落網第83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9章 環環相扣第32章 早露異端第17章 諸位阻撓第26章 另類《封神榜》第116章 隨緣不覺遠第31章 以德報怨第31章 妙心聖手第23章 上行下效第36章 一子落下兩處皆明第25章 蕩平河湟談笑間第19章 風林火山第59章 觀壁石下第9章 居安思志第94章 風雲乍起第30章 火速回京第29章 道士遇到僧
第84章 緣來如此第49 章 李字缺子第80章 喝退慕容盛第80章 炮響三聲第73章 兵臨幽州第66章 雲嶽夢琪霞第43章 一縷煙火第45章 順利脫險第92章 醉芳園第31章 以德報怨第63章 穆魯詩雅第51章 新皇登基第39章 公費旅遊第90章 閨房驚變第52章 壽州現身第526章 局中因與果(二)第17章 兇手不是你第537章 同仇敵愾第7章 有人反水第38章 無風自動第25章 輸贏都是你的第28章 書法民間第一第545章 分而化之第83章 救治秘方第20章 豈能饒你第28章 嗜血棋子第20章 雍王病重第96章 臨行囑託第102章 奚王選婿第109章 不要逼我第8章 菊花賣專利第13章 歹人落網第62章 入我太極門第11章 真僞兇器第38章 兩位翰林第37章 皇帝舌第12章 凌空屠刀第84章 風雲各起第24章 紅衣女子第50章 還會懼誰第18章 替本官掌嘴第76章 東方耳浩第96章 千年一嘆第532章 蓄勢待發第51章 新皇登基第54章 風可觀,月可聽第58章 飲酒作樂第32章 宮廷驚變第33章 一個故事第29章 洛陽花會第53章 東瀛有妻第29章 道士遇到僧第15章 小人何時告退第13章 兇案疑雲第29章 東瀛獻寶第51章 新皇登基第41章 停杯橫箸第542章 塘邊垂釣第25章 公輸祖訓第89章 卿鳳齋第52章 好寬的牀榻第73章 你不要逼我第1章 意想不到第19章 落子豈可重開局第18章 四道命令第64章 不好意思第8章 紅葉寺中鎖奸人第540章 城頭一曲第30章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第21章 裴泰之死第54章 風可觀,月可聽第52章 風波又起第85章 天地有情盡白髮第80章 喝退慕容盛第80章 信中無信第56章 想走沒那麼容易第57章 陳浩瘋了第7章 有客登門第20章 豈能饒你第19章 風林火山第3章 刑部尚書第83章 靜水流深第13章 歹人落網第83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9章 環環相扣第32章 早露異端第17章 諸位阻撓第26章 另類《封神榜》第116章 隨緣不覺遠第31章 以德報怨第31章 妙心聖手第23章 上行下效第36章 一子落下兩處皆明第25章 蕩平河湟談笑間第19章 風林火山第59章 觀壁石下第9章 居安思志第94章 風雲乍起第30章 火速回京第29章 道士遇到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