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塵土皆安

攻下交趾之後,陳浩傳令大軍兵分四路橫掃安南四十五州。此舉不但肅清了南詔在安南的勢力,而且爲之後的平定南詔奠定了基礎。安南雖然領地不大但是多山川溝壑,因此平定起來有着諸多不便。不過所幸南詔大軍的主力已經悉數殲滅,這才使得肅清安南叛軍輕鬆了許多。

不過即便如此,也是耗時兩個月才徹底安定下來。因爲除了肅清叛軍之外,還要維護安南的邊防秩序。因此這就需要等朝廷的新任安撫使到達安南,陳浩纔可以安心的交接這裡的任務,無後顧之憂的進軍南詔陽苴咩城。於是陳浩便上書朝廷,懇請朝廷儘快調派安撫使進駐安南。

陳浩的這份奏報送於京城之後,又一次引起了轟動,幾個月內就平定了三十萬大軍的叛亂,這又一次讓衆人見識到了陳浩的用兵之能。捷報頻傳讓李渼欣喜不已,近一年來可謂是捷報頻傳,讓他這個一直陰鬱難開的皇帝,也終於長舒了一口氣。於是便根據陳浩的意思選派官員進駐安南,他也希望陳浩能夠儘快拿下南詔,繼而兵發吐蕃以解河西之危。

шωш ¸ttκā n ¸C〇

大軍在安南休整了一段時間,待隆冬過後便兵發南詔。此次兵發南詔可謂是長驅直入,並未有受到太多阻礙。起初李忶、石雄等人還擔心南詔會向吐蕃借兵,但是陳浩對此卻是沒有絲毫擔憂。

因爲如今河西張淮深與屠狼二人,已經牽制了吐蕃二十萬大軍。雖然贊普維鬆已經增兵至二十萬,但是仍舊未能突破河西的防線。因此如今的河西之戰,已經讓維鬆處於進退維谷的處境。試想一個深陷泥潭之中的吐蕃,又如何有能力顧及南詔?

張淮深與屠狼二人沒有讓陳浩失望,雖然河西之地略有損失,但是二人嚴守河西之地一年,未有讓吐蕃大軍的鐵蹄進入中原,這已經是個不小的功勳。雖然唐軍有地形城池之優勢,但是能夠面臨強敵而使守土之地不失,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吐蕃這些年剛平定內亂,常備兵甲不過四十萬。然而單憑河西一地就已經牽制二十萬大軍,剩下二十萬大軍其中十萬留作後備之用,因此能夠任意調動的機動大軍不過十萬而已。

這十萬吐蕃大軍若是換做以前,維鬆肯定會不遺餘力的借於南詔,當年兩次的天寶之戰,也正是吐蕃的插入增兵,才使得天寶年間的兩次南詔之戰慘敗而歸。

但是如今南詔兩次的兵敗,已經讓維鬆看清了陳浩的實力,因此他知道即便借兵與南詔,恐怕也是於事無補。不過甚有遠慮的維鬆,也已經看到了陳浩的意圖。維鬆知道,等南詔攻破之後,那他的吐蕃就是下一個目標。到那時與河西形成夾擊之勢,那吐蕃可就是兩面臨敵處於被動。

雖然維鬆知道南詔的存亡直接關係到吐蕃的安危,但是如今他已經無力相助南詔,因此維鬆一面下令儘快拿下河西,一面在吐蕃與南詔的邊境陳兵十五萬,希望能夠抵擋住陳浩的兵鋒。

……

在攻打南詔之時,陳浩依舊施行兵分三路的策略,一路由忠王李忶率領,由越蒿一帶沿清溪關道南下;一路由山南西道節度使石雄率領,從會同路進攻,進入姚州地區,迫近洱海地區;另一路則有石忠率領,從步頭路北上,進入滇中地區。副將李宏則督運糧草尾隨其後,就這樣,三路大軍從不同的方向直奔南詔腹地而來。

三路大軍一路是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便已經兵臨陽苴咩城下。陽苴咩城作爲南詔的國都,雖然氣勢不如長安那般宏偉,但也是城堅牆厚別具特色。衆將士都很明白,如今只要將陽苴咩城拿下,整個南詔就等於亡國了。

南詔本就是個小國,如今先後被朝廷大軍滅了近四十萬大軍,這已經讓這個國家處於癱瘓狀態,所以唐軍一路而來並未受到多少阻礙。南詔小國可不比中原幅員遼闊人口衆多,如今這番重創對於南詔而言,沒有幾十年的休養生息恐怕難以恢復元氣。

四十萬人的大軍對於中原任何一個王朝來說,即便是覆亡了四十萬人,也不過是皮肉之傷罷了。殊不知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項羽坑殺秦軍二十萬,乃至之後黃巢殺人上百萬……

由於有了武陽作爲內應,又有長風鐵騎在陽苴咩城相助,最後陽苴咩城被攻破,陳浩終於實現了他之前的諾言,將大唐的旗子插在五華樓的王座上。當城破的那一刻,陳王后抱着剛出世不久的小王子向唐軍投降。當陳浩詢問豐佑王下落時,才得知豐佑王已在三個月前病死榻前。對此陳浩只是冷冷一笑未有太多計較,因爲這豐佑王到底是因何而死,如今已經不重要了。

豐佑王雖體弱多病,但也不會近期而死,否則酋龍也不會親率大軍遠離南詔兵犯大唐。其實當陳浩從武陽的那裡,得知陳王后是惜元老道的女兒時,他就已經理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因爲他已經猜到這個叫陳暮雪的王后,懷中所抱得小王子並不是豐佑王所生,親身父親正是武天。

其實當日他在惜元老道臨死前,說出南詔小王子是武天之子時,不過是一種試探罷了。這種機密而又隱晦的事情他不可能知道,即便武陽身爲宮廷侍衛長也不會知曉。不過這種猜測也不是毫無根由,當年他破獲太極門時,惜元老道就向他講述了武天鍾情南詔王后的事情。如今豐佑王又是年老體衰,想要再繁衍子嗣恐怕是難如登天,因此這剛出世的小王子就更加的可疑。

況且當日黑水河沖走了酋龍與段宗榜,搜尋旬月都不見蹤跡,最後尋到之時卻已經雙雙中毒身亡。當時陳浩還心有疑慮不明所以,但是如今他很明白,這不過是惜元老道所使用的伎倆。試想有了酋龍的存在,他的外孫又如何登上王位?

況且酋龍的死不但使得他的外孫合理登上王位,而且以此號召南詔與唐軍勢不兩立,鼓舞將士爲世子酋龍報仇雪恨。所以酋龍率軍兵犯大唐,可以說從一開始就是個悲劇,因爲他此次進兵大唐,本身就在別人的算計之中。

第61章 老界嶺第65章 斯文掃地第31章 深夜對話第563章 塵土皆安第88章 前後夾擊第29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39章 今夜有陰雨第56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66章 搏骨通筋第16章 誰是你妹妹第39章 公費旅遊第97章 移花接木第56章 想走沒那麼容易第12章 太和幕僚第28章 風中的銀杏樹第39章 怎麼,你想謀反第539章 大帥迷糊了第33章 塵與埃(一)第14章 脣槍舌劍第110章 我的規矩第531章 餘溫未退第5章 洛陽留守第93章 美女苦追易成天第2章 真僞名冊第63章 科舉取士第47章 四宗大罪π第77章 千面郎君第17章 有事我擔着第19章 丹書鐵券第27章 淚人相見第28章 風中的銀杏樹第67章 萬箭齊發第91章 坐而論兵第61章 冰凍三尺第6章 王百萬第530章 局中因與果(六)第21章 洞中旖旎第105 比武射箭第540章 城頭一曲第35章 各有所意第8章 紅葉寺中鎖奸人第60章 爭鋒相對第13章 歹人落網第13章 美女救男第47章 均田制第42章 寸草不生第43章 一縷煙火第47章 滿朝文武皆賭徒第18章 思量再三第91章 答應娶我第66章 欲擒故縱第89章 雷雨交加第4章 魏謨呈論第61章 中醫不把脈第52章 風波又起第39章 今夜有陰雨第5章 名不虛傳第67章 萬箭齊發第84 靜水流深(2)第549章 浮屍數萬第77章 夜不能寐第12章 月心湖第18章 抓錯地方了第553章 實至名歸第20章 豈能饒你第70章 面頰有痣第22章 火燒豬蹄第100章 聽雨軒第61章 冰凍三尺第54 上山打獵第66章 虛恭賦第531章 餘溫未退第14章 案情緣由第90章 何爲書法第26章 紫金山下第10章 跳樑小醜第4章 一條瘋狗第67章 落塵緣第3章 對簿公堂第75章 誰的提議第20章 非你不可第78章 辭官回鄉第75章 爲夫去殺人第8章 菊花賣專利第67章 萬箭齊發第81章 火燒眉毛顧眼前第26章 意外的關注第30章 火速回京第571章 邏些城下第12章 太和幕僚第51章 龍有逆鱗第93章 慶婚第16章 入得沙州第84章 緣來如此第39章 公費旅遊第23章 真的好大第528章 局中因與果(四)第67章 落塵緣第47章 均田制第46章 值與不值
第61章 老界嶺第65章 斯文掃地第31章 深夜對話第563章 塵土皆安第88章 前後夾擊第29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39章 今夜有陰雨第56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66章 搏骨通筋第16章 誰是你妹妹第39章 公費旅遊第97章 移花接木第56章 想走沒那麼容易第12章 太和幕僚第28章 風中的銀杏樹第39章 怎麼,你想謀反第539章 大帥迷糊了第33章 塵與埃(一)第14章 脣槍舌劍第110章 我的規矩第531章 餘溫未退第5章 洛陽留守第93章 美女苦追易成天第2章 真僞名冊第63章 科舉取士第47章 四宗大罪π第77章 千面郎君第17章 有事我擔着第19章 丹書鐵券第27章 淚人相見第28章 風中的銀杏樹第67章 萬箭齊發第91章 坐而論兵第61章 冰凍三尺第6章 王百萬第530章 局中因與果(六)第21章 洞中旖旎第105 比武射箭第540章 城頭一曲第35章 各有所意第8章 紅葉寺中鎖奸人第60章 爭鋒相對第13章 歹人落網第13章 美女救男第47章 均田制第42章 寸草不生第43章 一縷煙火第47章 滿朝文武皆賭徒第18章 思量再三第91章 答應娶我第66章 欲擒故縱第89章 雷雨交加第4章 魏謨呈論第61章 中醫不把脈第52章 風波又起第39章 今夜有陰雨第5章 名不虛傳第67章 萬箭齊發第84 靜水流深(2)第549章 浮屍數萬第77章 夜不能寐第12章 月心湖第18章 抓錯地方了第553章 實至名歸第20章 豈能饒你第70章 面頰有痣第22章 火燒豬蹄第100章 聽雨軒第61章 冰凍三尺第54 上山打獵第66章 虛恭賦第531章 餘溫未退第14章 案情緣由第90章 何爲書法第26章 紫金山下第10章 跳樑小醜第4章 一條瘋狗第67章 落塵緣第3章 對簿公堂第75章 誰的提議第20章 非你不可第78章 辭官回鄉第75章 爲夫去殺人第8章 菊花賣專利第67章 萬箭齊發第81章 火燒眉毛顧眼前第26章 意外的關注第30章 火速回京第571章 邏些城下第12章 太和幕僚第51章 龍有逆鱗第93章 慶婚第16章 入得沙州第84章 緣來如此第39章 公費旅遊第23章 真的好大第528章 局中因與果(四)第67章 落塵緣第47章 均田制第46章 值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