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得與失

蒼山洱海,山水相依,佇立山間竹亭望去,洱海宛如一輪新月,靜靜地依臥在蒼山之旁。初春的清風拂面而來,帶着絲絲的海水的味道倒是別有情調。

山澗竹亭外陳浩看着這個形狀酷似人耳的大海,不禁有些莫名的感嘆。貫通史書的他有豈能不知,這裡乃是天寶年間唐軍兩次覆沒之地,幾十萬將士埋骨於此何其悲涼。如今他做了前人所未有做到的事情,本應該感到自豪與欣喜,但是如今卻提不起絲毫情緒。

“未曾想到這南詔小國,竟有如此盛景,實在是出乎意料!”一旁的石忠神情微喜,望着遠處的洱海不禁讚歎自語。

陳浩沒有迴應,而是久久的凝望洱海之後,才自語輕嘆道:“

龍關黯黯陣雲昏,

碧草無情掩墓門。

多少子規啼不住,

爲憐百年未歸人。

天寶南征折沉戟,

可憐枯骨臥黃昏。

蒼山洱海公造雪,

今破六詔慰忠魂……”

“大帥……”石忠方纔的舒暢之心,這一刻也凝重起來。

陳浩側過臉來,對着石忠輕聲問道:“石將軍可知這風景如畫的洱海之中,埋葬着我軍幾十萬將士的屍骨?”

“這個……末將曾有耳聞……”石忠的神情有些尷尬,因爲方纔他還不吝美詞讚歎洱海。

“世事皆有兩面,而我們都只願去觸摸那些光鮮華麗的一面……”甚爲感嘆的陳浩,最後輕舒了口氣:“戰爭沒有輸贏,只有得失……”

沉思片刻的石忠,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道:“是啊,爲將帥者獨喜亂世,只因亂世可建功立業封妻廕子!但殊不知建功立業的背後卻是生靈塗炭,更多的人會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對將帥乃至掌權之人而言,是得;但對天下黎民百姓而言,是失……”

陳浩沒有想到石忠一員武將,竟然有如此覺悟,這一刻他終於會心的笑了,隨後一指亭中的一株銀杏樹苗:“帶着它,隨本帥來!”話音光落,陳浩就已率先順着石階向山下走去。

石忠不明白陳浩到底要做什麼,不過既然大帥有令他也只能遵行,於是從亭中提起包有泥土的銀杏樹,順着陳浩下山的方向追去。

洱海之畔,陳浩拔出佩劍在岸旁掘開一個土坑,隨即從石忠的手中接過樹苗,將包有泥土的根部放入坑中掩埋。陳浩蹲下身來,一邊捧着泥土向坑中放土,一邊自言自語:“千里兄,當年你我以銀杏樹論交,如今長風在這洱海之畔種下此樹。南詔已滅終歸塵土,你,可以安心了……”

緩緩地站起身來,看着眼前隨威風擺動的銀杏樹,陳浩的心情很是複雜。這時一直不知名的鳥兒落在了銀杏樹的枝頭,壓得銀杏枝條都彎了腰。但見這隻鳥兒對着陳浩歡快的鳴叫了幾聲,最後便似有留戀的張開翅膀向巍峨的蒼山而去。

望着漸行漸遠的鳥兒,陳浩最後將目光落在了搖曳的銀杏樹上,隨後露出了一絲笑意:“也許這裡纔是你應有的歸宿!”

許多年後,當人們遊覽蒼山洱海時,總會看到洱海之畔有一個銀杏樹迎風而動佇立於此。隨着時間的推移,這棵銀杏樹歷經千年終成參天大樹,成爲洱海風景中一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雖歷經千年,但是這個銀杏樹卻依舊佇立在岸邊不曾枯死,似乎有一種信念,在支撐着它守衛着這片青山綠水。每逢春暖花開之際,蒼山山林之中的百鳥猶如朝鳳一般聚集於此。此等現象讓後世遊玩之人驚歎之餘,亦因此樹的神奇之處流傳着種種傳說……

……

陽苴咩城的中央,有一座宏大精美架構,四亭拱托,清涼環繞的南詔著名五華樓。此樓是官方聚會宴請貴賓的地方,高達五層可容納萬人站立。五華樓整個佈局井然有序、莊重威嚴,很有王權的氣勢,然而這氣勢雄偉的五華樓,不得不歸功於已經病逝的豐佑王。

豐佑爲南詔國第十代君主,在位期間,南詔國強盛一時,這也是他兒子酋龍屢犯大唐的原因所在。豐佑王當年爲了一顯威儀,於是便在陽苴咩城的中央建起了五華樓。隨後五華樓就作爲國賓館,每年三月十六,南詔王豐佑都會在五華樓會見西南夷各個小國君長,和其他一些重要賓客,賜以酒席佳餚,奏以南詔禮樂以顯其威!

如今豐佑王已死,但五華樓這個代表南詔的宏偉建築仍在。此時陳浩站在五華樓頂,望着一輛由侍衛押送的馬車駛出陽苴咩城,陳浩眼中露出複雜的神色。因爲他不知道自己這樣婦人之仁,到底是對還是錯。

“大哥,你不該留下後患!”身後的杜雙魚不知什麼時候來到了樓頂,他望向駛向遠處的那輛馬車眼中露出冷厲之色。

陳浩回首看了杜雙魚一眼,隨即苦澀道:“算了,罪不及孤兒寡母,禍首既然已經剷除,爲兄不想徒增殺虐……”

見杜雙魚默不作聲,陳浩便已經猜到了杜雙魚心中所想,於是警告道:“雙魚,不可妄動殺念,我們這一代的恩怨已經結束,沒必要再趕盡殺絕!況且至於如何處置陳暮雪與小王子百葉,相信聖上自有聖裁!”

杜雙魚沉默良久,最後才點了點頭微笑道:“雙魚聽大哥的便是,只是沒想到雙魚的小侄兒剛一出世,他的父親就已經爲他留下了一個敵人!”

“雙魚,你是說月媱她……”

陳浩聞聽此言欣喜萬分,竟情不自禁的抓住杜雙魚的雙肩當面詢問。見杜雙魚默認的點了點頭,陳浩這才放開手,轉過身去仰望青天喜色道:“我陳長風有兒子了!哈哈哈!”

之前陳浩一直擔心着京城的林月瑤,他如今出征近有一年之期,臨盆在即他不可能親自在身邊,正因如此他纔會有一種深深的愧疚。由於軍務繁忙很多少事情顧及不到,因此陳浩便將與京城聯絡的任務就交給了杜雙魚。

見陳浩如此欣喜若狂,杜雙魚也是笑而說道:“月媱姐可是來消息,勞駕大哥給孩子取名字!”

忘乎所以的陳浩一聽要取名字,頓時一改方纔的失態,收斂笑容繼而沉思片刻之後,才鄭重道:“那就叫陳思林!雙魚你以爲如何?”

杜雙魚雖然文采不佳,但是如此直白的名字他還是能明會其意的,於是含笑道:“大哥對月媱姐真是用情至深,就連小侄兒的名字也是如此深意!”

陳浩只是淡淡一笑,繼而轉過身去望向北方,豪氣自負道:“即便那小王子百葉將來要報父仇,我陳長風之子又豈是阿斗?武天窮智一生都敗於我手,他的兒子自會有思林應付!”

……

平定南詔的消息隨着陳浩的奏報傳入京城,猶如春風一夜之間沐浴了整個大唐。此次南詔的攻破可謂意義非凡,既起到了遏制吐蕃的戰略意義,又讓大唐真正的得以揚眉吐氣。

自從天寶年間的兩次慘敗之後,已經成了大唐不願揭開的傷疤。多年來邊境備受南詔挑釁,也猶若一塊巨石壓得朝廷喘不過氣來。如今不但將南詔叛軍擊退,而且一鼓作氣拿下整個南詔,這不得不說是一座豐碑。

年輕的李渼自登基以來,一直希望能夠恢復當年的盛世。如今陳浩率軍吞滅了整個南詔,這對於他這個年輕的天子而言,是一個不朽的功績,相比於當年太宗皇帝殲滅突厥之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僅憑這一點,他便無愧於列祖列宗。

此次陳浩在奏章中提出了一個,影響大唐歷史走向的建議。在奏章中陳浩認爲南詔已經沒有必要再自立一國,與其死灰復燃倒不如直接將其併入大唐的版圖。同時將南詔的國土劃分州道以便利於管理,至於此舉南詔會不會出現反彈,這一點陳浩覺得完全沒有必要擔憂。

若是換成以前或許此舉實乃天方夜譚,但是如今南詔的軍事能力已經癱瘓,已經無力在反抗朝廷的大軍,這個時候正是貫徹吞併策略的大好時刻。至於將來南詔各族的反抗,這一點陳浩則提議南北人口大遷移。

中華民族是一個不斷融合的民族,否則這個古老的民族,早已經絕跡於歷史的長河之中。將南北人口遷移與融合,雖然在短期內會出現諸多矛盾,但是幾十年之後就會趨於平緩與適應。

當有朝一日南詔各族與漢人真正的融合以後,所謂的反彈自然而然就沒了。不過這一過程是相當鐵血、也是最有爭議的,因此陳浩在奏章中只是提議,至於能否施行還是要看李渼的抉擇。

最後果然不出陳浩所料,這一份奏章呈交朝廷之後,頓時引來衆人的非議。有的人覺得此舉雖然過於鐵血與強制,但是從長遠的眼光來看是於國有利,於社稷有利。否則幾十年之後,當南詔休養生息之後,若再有野心勃勃之人振臂一呼,屆時大唐邊境又將戰火再燃……

既然有人贊成陳浩的利國之舉,自然就有人出邊駁斥陳浩的謬論,南詔之地土地貧瘠工商不通,試問又會有何人願意前往南詔。若是朝廷強令實施,恐怕幾十年後的南詔之亂還未看到,眼下的百姓暴動就要上演……

第32章 早露異端第85章 靜水流深(3)第79章 未勞何得第83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55章 並非如此簡單第33章 可笑至極第80章 喝退慕容盛第26章 你好直接第529章 局中因與果(五)第74章 江南雙傑第52章 壽州現身第81章 教你做大丈夫第99章 終究不如你第71章 一個瘋子第43章 這酒有問題第16章 入得沙州第65章 冀州城下第90章 閨房驚變第56章 長風十八騎第22章 東宮秘事第62章 溫庭筠第561章 將計就計π第96章 臨行囑託第15章 落日黃昏第15章 落日黃昏第5章 初見端倪第11章 抽絲剝繭第76章 艱難抉擇第91章 答應娶我第23章 張氏家宴第13章 直奔河西第27章 殿前質問第91章 定北侯第528章 局中因與果(四)第3章 置宅買衣遇媚女第97章 移花接木第39章 今夜有陰雨第10章 失手焚畫第59章 三道難題第53章 棋釋心生第4章 一條瘋狗第524章 塵與埃(二)第73章 你不要逼我第60章 等北風來第40章 一張借據第30章 千古風流第2章 漸入圈套第73章 兵臨幽州第17章 諸位阻撓第85章 靜水流深(3)第57章 一盞茶的溫存第80章 信中無信第30章 千古風流第24章 種高粱第47章 滿朝文武皆賭徒第7章 有客登門第49 章 李字缺子第5章 洛陽留守第26章 你好直接第44章 朝堂三問第15章 你個死太監第98章 全是啞雷第573章 沒有理由第69章 花開花謝落塵煙第4章 一條瘋狗第65章 不得好死第74章 江南雙傑第87章 內亂已起第92章 天雷地火第535章 兵臨城下第37章 皇帝舌第567章 劍指吐蕃第68章 妙筆生花第33章 可笑至極第44章 不着 詔 調第21章 閨房勸佳人第42章 寸草不生第64章 充當說客第20章 豈能饒你第69章 花椒的妙處第61章 老界嶺第72章 靜怡無聲第3章 刑部尚書第35章 以假亂真第1章 是真相嗎第8章 雪上加霜第53章 東瀛有妻第5章 名不虛傳第38章 只要你敢想第104 無人可破第74章 蓮羹談第57章 三國來朝第18章 替本官掌嘴第94章 風雲乍起第37章 皇帝舌第98章 全是啞雷第59章 觀壁石下第524章 塵與埃(二)第4章 魏謨呈論第33章 出世與入世
第32章 早露異端第85章 靜水流深(3)第79章 未勞何得第83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55章 並非如此簡單第33章 可笑至極第80章 喝退慕容盛第26章 你好直接第529章 局中因與果(五)第74章 江南雙傑第52章 壽州現身第81章 教你做大丈夫第99章 終究不如你第71章 一個瘋子第43章 這酒有問題第16章 入得沙州第65章 冀州城下第90章 閨房驚變第56章 長風十八騎第22章 東宮秘事第62章 溫庭筠第561章 將計就計π第96章 臨行囑託第15章 落日黃昏第15章 落日黃昏第5章 初見端倪第11章 抽絲剝繭第76章 艱難抉擇第91章 答應娶我第23章 張氏家宴第13章 直奔河西第27章 殿前質問第91章 定北侯第528章 局中因與果(四)第3章 置宅買衣遇媚女第97章 移花接木第39章 今夜有陰雨第10章 失手焚畫第59章 三道難題第53章 棋釋心生第4章 一條瘋狗第524章 塵與埃(二)第73章 你不要逼我第60章 等北風來第40章 一張借據第30章 千古風流第2章 漸入圈套第73章 兵臨幽州第17章 諸位阻撓第85章 靜水流深(3)第57章 一盞茶的溫存第80章 信中無信第30章 千古風流第24章 種高粱第47章 滿朝文武皆賭徒第7章 有客登門第49 章 李字缺子第5章 洛陽留守第26章 你好直接第44章 朝堂三問第15章 你個死太監第98章 全是啞雷第573章 沒有理由第69章 花開花謝落塵煙第4章 一條瘋狗第65章 不得好死第74章 江南雙傑第87章 內亂已起第92章 天雷地火第535章 兵臨城下第37章 皇帝舌第567章 劍指吐蕃第68章 妙筆生花第33章 可笑至極第44章 不着 詔 調第21章 閨房勸佳人第42章 寸草不生第64章 充當說客第20章 豈能饒你第69章 花椒的妙處第61章 老界嶺第72章 靜怡無聲第3章 刑部尚書第35章 以假亂真第1章 是真相嗎第8章 雪上加霜第53章 東瀛有妻第5章 名不虛傳第38章 只要你敢想第104 無人可破第74章 蓮羹談第57章 三國來朝第18章 替本官掌嘴第94章 風雲乍起第37章 皇帝舌第98章 全是啞雷第59章 觀壁石下第524章 塵與埃(二)第4章 魏謨呈論第33章 出世與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