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駕崩的消息傳出之後,整個皇宮都被哭聲浸染了,每個哀痛傷懷的人都有各自的理由。或是對皇帝離世的不忍,或是對江山社稷的憂懷,或是對地位變化的不忿……
殿外的大臣被這一出打擊得有點回不過神,有人卻暗自慶幸自己站對了位置。這乾龍殿內也不乏知根知底,面懷哀慼心中竊笑者。
“爲什麼這些大臣都不注意下細節的。”未晚一臉的憤憤不平。一個個好歹都是高官顯爵呢,就那種眼力勁?真不明他們都是怎麼混上來的。其實也該怨皇帝他自己,誰讓選的都是這種臣子,人到用時方恨蠢。
“他們未必不明白。”封炙倒沒想到,未晚還蠻有忠君情操的。
瞥一眼底下的羣臣,未晚又仰視封炙,意思簡單:解釋!
“這叫揣着明白裝糊塗,現在他們可都是被捏在人家手裡的,一個不注意可就成了那‘殺雞儆猴’的雞了。”這些人精着呢,沒有把握的事是絕對不會去碰的。
皇上身邊一個貼身寵侍都沒,就連那些嬪妃都只能隔着老遠望着。說太后關心皇上把自己身邊的人都調到皇上身邊了,那皇上身邊的人呢,太后自己又爲什麼沒有出現,躺在病牀上的可是她的親兒子!這麼多紕漏,他們心裡隨便一琢磨也知道個大概了,可是這又能如何,形勢比不了人家,只能閉嘴低頭。
“做皇帝好慘!”這是她剛剛意識到的。這麼多人在自己身邊圍着,卻發現沒有一個是真心誠意希望自己康復的,更有甚者是盼着自己早登極樂!
“想要成爲上位者
都不得不如此,所以說高處不勝寒呢。好了,仔細看着吧。”若沒有兩下子,就別妄想登高位,安心過好眼前日子就行。既然有野心去圖,就得做好粉身碎骨的準備。勝者爲王,而敗者有時候往往不是爲寇那麼簡單了。
好了,皇帝駕崩了,然後該是某些人收穫的時候了。雖然皇帝已經不在了,但是這片江山還是需要有人繼續守下去的,那麼這個人選會是誰呢?
皇上子嗣單薄,膝下並未有皇子,只有一個才三歲大的小公主。既然無子嗣繼承,那麼選其兄弟。先皇有5個皇子,大皇子早年出生沒多久就夭折了,二皇子便是現在已逝去的皇上,三皇子不知哪根筋不對跑到深山老林去做和尚了,四皇子就是煜王爺,五皇子今天才九歲跟着某高師出宮學藝去了。這細細數下來,皇子中只有兩個人選了,四皇子軒轅煜和五皇子軒轅烌。
“煜王爺到!”太監一聲唱喝。
軒轅國的四皇子迎着衆人的視線匆匆而來,一身淡雅樸素的錦袍,袍角劃過衆人的視線,流散着一股風塵僕僕的味道。
“本王要見皇兄!”聲音不大不小,不急不躁,仍是一派煜王爺該有的風采。
“煜兒,現在不是任性的時候。”韋王爺則是一派長者模樣。
軒轅轉頭對上韋王爺不冷不熱地說道:“任性?不知本王做了什麼讓韋王叔如此認爲?”
“煜兒你不該違了皇上的旨意私自入宮。”韋王爺苦口婆心。
“聽說皇上駕崩了?”按此時軒轅煜的說內容、說的音調、他面上的表情以
及毫無兄友弟恭的表現都足夠說明他大逆不道了。他直視韋王爺繼續說道:“可是留下了什麼話?”
“有。”韋王爺拿出了一道聖旨,“這是皇上早先託付予本王的。”
“哦?”軒轅煜的嘴角隱約牽起一抹意味不明的笑,單單韋王爺瞧見了。韋王爺卻不以爲然。
於是那道聖旨便順理成章地在衆人面前被宣讀了。意思很簡單,第一五皇子軒轅烌被立爲新儲君;第二加封韋王爺輔國公的稱謂,由韋王爺從旁輔助軒轅烌登基治國。
軒轅煜面無表情地站立在旁邊。羣臣中也響起了小小的議論聲。
“衆位大臣可是需要親自鑑定下這聖旨?”韋王爺以退爲進,做好了萬全準備自是不用太顧慮。
議論聲漸消。就在此時,一個小公公帶來了太后的懿旨,當着衆人的面交給王公公,由王公公宣讀。羣臣靜靜地聽着,心下惻然,軒轅氏的江山難道真要落入他姓人之手了?
皇上會如此,可以說煜王爺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白日裡,皇上的聖旨讓煜王爺面壁思過,時間不過三個月。可是現在太后的懿旨卻有將軒轅煜終身圈禁的意思了。
皇上一逝,軒轅煜本就已不堪對抗韋王爺,如今這太后的懿旨一執行,這個朝堂便都在韋王爺的掌控下了。九歲的軒轅烌登基爲帝,也不過是確定一個傀儡的儀式而已,這軒轅氏的江山算是真要拱手讓人了。
有些事雖然衆人都心知肚明,卻依舊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袖手旁觀,這裡的是是非非不是他們能夠輕易左右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