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安縣,三鴉鄉。
縣令衛淮,只覺得自己倒黴透了!
他不過是想借點寧懷璧的小小功勞,於是在讓長隨把他家下人忽悠走了之後,立即上報宣城府衙,表了個功。
但他也不是什麼都沒做啊,寧懷璧一走,他就急匆匆趕往三鴉鄉,要與民同苦。也幸虧他來了,誰知正好就遇到皇上派來的御史了!
要最倒黴的是,關鍵時刻,寧懷璧他,還趕回來了。
要說起突然來到桐安縣的這位御史,可是鼎鼎大名的六親不認,鐵面無私。
他姓石,名茂重,脾氣也跟茅坑裡的石頭一樣又臭又硬,因此在官場有個綽號叫“茅石頭”。
他家世良好,原在京城爲官。卻因性情耿介,早朝時跟文武百官那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吵得連皇上都頭疼不已,只好把他調出京城,在與宣城府相鄰的南陽府受了個通判之職,監察一地事務。
因今年暴雨成災,長江沿岸各地的災情摺子跟雪片似的往京城裡飛。永泰帝心裡着急,又不知實情如何,便用三百里加急,給石茂重傳了道聖旨。
臨時授了他一個巡查御史的頭銜,讓他出來訪查各地災情,以防有官員瞞報或是誇大事實,騙取朝廷的賑災糧款。
石茂重領了聖旨便輕車簡從的出來了,也不穿官袍,也不帶儀仗,只帶着十來個水性極好的家丁差役,僞裝成商販,沿江暗訪。
本來桐安縣因爲地勢所限,十年九澇,災情出入不會太大,所以並不在石茂重的考查名單裡。誰知當他去宣城府找知府大人商量救災事宜時,意外收到衛淮遞來的公文了。
居然說今年雖遇到這麼大的災情,卻在縣令的英明領導下,抗災有功,尤其重點區域三鴉鄉,並無一人死亡。
別說石茂重不信,連宣城府的知府大人李矩都深表懷疑。
還以爲是衛淮想離開這個破地方想瘋了,所以才捏造了這番功勞。但如果此事就他知道,還可以替衛淮遮掩一二,但如今撞到“茅石頭”手上,那李矩就只能保持緘默。
石茂重冷道,“既然他立此奇功,李大人何不與我同去看個究竟?若果然是個好的,也好在聖上面前舉薦這個人才!”
聽着他這番夾槍帶棒的話,李矩只覺頭髮都開始發麻。
就算衛淮自己作死,可畢竟是他手下的官兒,若是查出個好歹來,他這個知府豈不也要受連累?
可還待猶豫,石茂重已經一把抓住他的衣袖,高聲吩咐了,“備馬,我與知府大人同去三鴉鄉!”
這下可由不得李矩不去了,只一路上,心裡把衛淮罵了個半死。
尤其到了桐安縣內,水雖退了些,仍有大片洪水淹後的痕跡,一片狼籍。還有好些百姓正悲痛萬分的給親人收斂屍首,更有些與父母失散的幼兒,悽惶啼哭,種種情形,慘不忍睹。
石茂重越看臉越黑,“李大人,這就是救災有功,無一亡故?”
李矩給說得連頭都沒擡,這時候他把衛淮千刀萬剮的心都有了!
不過更加擔心的是,自己可怎麼辦?
要是這茅石頭在皇上面前把狀一告,以他的德性,肯定會這麼做。到時別說保住自己腦袋上的烏紗,他能不被連累治罪就不錯了!
在縣城略看了看,石茂重就命人帶路,直奔三鴉鄉了。
李矩跟在他身後,心情是越來越沉重,眼睛只敢盯着腳下的路,頭都不敢擡。有好幾次,他真是恨不得一頭栽進深水裡,就這麼淹死得了。到時說不定皇上還能往開一面,給家人一條活路。
誰知走着走着,忽地聽到輕咦一聲。
李矩還沒反應過來,倒是身邊心腹激動萬分,低聲提醒,“大人,大人你快看呀!”
有啥好看?
沒看見這地上水還淹得半人多高麼?騎在馬上鞋都全溼了。除非是龍王現世,否則衛淮要怎麼救這一地百姓?
可忽地只聽石茂重道,“李大人,那前方高地上的,是三鴉鄉災民安置?”
呃?
李矩這才擡頭,卻又大大的吸了口涼氣。
他,他都看到什麼了?
這三鴉鄉水災雖然嚴重,但意外的是,災民竟然安置得十分妥當。好幾個地勢高的地方,都搭着巨大的竹棚,遠遠看着,似乎還有集中供水和施粥,安排得井然有序。
李矩吃了一驚,那衛淮沒騙人?真把三鴉鄉治理得如此之好?
正想着,水面上划過來一隻蓮蓬船,船上鄉親還好奇的問,“你們是哪兒來的?呀!那穿官服的,是位大人吧?”
一行人中,唯一穿着官袍的,便是李矩了。
幸好這老鄉講的是當地方言,石茂重有些聽不太懂,還得等着隨從翻譯。
李矩正琢磨着是不是自己先答個話,省得讓石茂重套了話去,忽地又划過來一隻蓮蓬船,穿着官袍的衛淮在那船上。因小船劃不快,離得還有段距離,他便舌綻春雷的在那裡吼。
“見過大人!卑職有失遠迎,望大人恕罪!”
我的媽呀,他總算到了!李矩從未感到如此慶幸。
不管衛淮是不是扯謊,眼下顯然三鴉鄉的情況不錯,只要他在跟石茂重的對答中不出錯,李矩總有辦法幫他打個圓場,將事情圓下來。
而此時,衛淮腦門上的汗都快急出來了。
不是他眼神好,看到了李矩一行人,而是幸虧他把那個機靈的長隨留在了縣衙。當李矩一行進了縣城時,那長隨便瞧見了。
他不認得石茂重,也不認得李矩。但他卻認得李矩那身官袍!
一看就比自家大人大,還跑到這裡來,黑着臉左看右看,這是來巡查的吧?
長隨想着不好,趕緊飛也似的抄近道趕到了三鴉鄉,通知衛淮。衛淮心道不妙,趕緊前來迎接。幸好,在這要命的時候,他趕到了!
因有他這一打岔,鄉親們自然不敢亂說。
石茂重臉色微沉,徑直問道,“你就是這裡的縣令衛淮?這地方治理得不錯,是你帶着他們乾的?”
衛淮纔想開口,卻見李矩悄悄給他遞了個眼色。
他想說的是,別扯得太狠,萬一被茅石頭查出來,可是要命的事。
衛淮看不懂他那意思,卻看出石茂重應該是比知府大人更大的大人了!
既然如此,那他可不能獨自把功勞吞下,得顧着上司。
於是衛淮就開口了,“下官正是此地縣令衛淮。不過要說到此次抗災,下官卻不敢居功,全是李大人指導有方,提前佈署所致。”
你個混球!
誰他媽這時候要搶你的功勞了?老子不被你連累就不錯了,還要你來貼的什麼金?
李矩心中大罵,恨不得把衛淮拖去鞭打一番,誰知此時,聽竹筏上的鄉親們一陣歡呼,許多人都爭相揮手。
“寧大人!是寧大人回來了!”
石茂重再一回頭,就見一個略帶病容,卻依舊風采不減的青年官員,帶着家丁家眷趕來。
這又是個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