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阿濟格稱帝

滿清京師,大明北京城。

當年吳三桂獻關,八旗入關,李自成與關寧和清軍,在一片石大戰後,倉惶撤出北京。

如今此事過去不過十餘年,李自成逃離的身影,大順政權的倉惶,還在北京百姓的眼中,滿清政權又重演了這一幕。

這時,佔據北京十三年的滿清政權,重現了大順的倉惶,福臨連夜逃出北京。

在阿濟格大兵壓境,吳越軍又逼近山海關的情況下,福臨害怕了。

爲了避免被困在北京,遭受兩面夾擊,在福臨的堅持下,滿清朝廷於正月二十日夜,悄悄撤出北京,出居庸關,入宣府。

面對內外的軍事壓力,福臨認爲自身難以,同時對抗阿濟格和吳越軍,所以選擇了暫避鋒芒。

當然,相比於李自成無腦西奔,福臨身邊有大量智囊,對於西撤,其實也是進行過深思熟慮的。

順治朝廷之中,馮銓、洪承疇等人,對於崇禎朝滅亡,內心都有感觸和反思。

崇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因爲內有李自成,外有滿清。

現在順治的處境,與崇禎有相似之處,爲了避免陷入兩線困境,加上福臨堅持,洪承疇等人總結崇禎朝失敗的經驗,建議福臨西遷。

雖說一旦放棄北京,順治朝廷必然受到沉重打擊,滿清正統的地位動搖,但總比被一鍋端了好。

另外,讓出北京,來自吳越軍的壓力,就得由阿濟格來承擔,順治可以在山西或者關中,重建朝廷,待阿濟格與吳越軍鬥得疲乏之際,再發兵奪回北京。

計劃即定,福臨帶着後宮眷屬,連夜出京。

同時傳令滿達海、勒克德渾撤軍,令直隸省,真定、順德之軍,西撤至井陘,又令山西巡撫派兵把守太行八徑,準備阻攔阿濟格的追兵。

不過計劃雖好,操作起來,卻並非那麼容易。

首先是滿達海與勒克德渾,被阿濟格殺得大敗,損失慘重,率領潰兵,自天津逃到北京,未入京城,便繞城而走,追着福臨進入宣府。

而隨行的蒙古騎兵,在關外吃了一個敗仗,在關內又吃一個敗仗,又見福臨的朝廷,逃出北京,軍心立散,對滿清的忠誠,大大降低。

福臨政權的倉惶,還有狼狽逃竄的模樣,被蒙古人看在眼裡,八旗兵對蒙古的威懾力大大減弱。

科爾沁蒙古看在福臨和布木布泰的面子上,護送福臨前往太原,但是察哈爾蒙古,本就與滿清有仇,於宣府洗劫了保安、懷來、延慶三地,搶掠大批財物和牲畜,擄走數萬百姓北歸。

這使得福臨朝廷,實力大大削弱。

滿蒙本就靠利益結合在一起,如今滿清對蒙古,控制力逐漸衰落。

在福臨進入宣府後,滿達海、勒克德渾遂即引兵追至。

此時,集結於宣府的清軍,尚有十餘萬衆,滿達海建議,順治派兵把守居庸關,同時以宣府爲行在,觀察北京局勢,待阿濟格與吳越軍交手,再復奪北京,恢復基業。

不過福臨畢竟不到二十歲,從小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沒有向父輩和兄長們一樣,接受戰爭的磨鍊,意志不太堅定。

福臨並未聽從滿達海的建議,認爲宣府距離北京太近,沒有安全感,堅持要前往太原。

太原盆地,四周山脈環繞,易守難攻,且相對富裕,福臨執意前往,而他一走,察哈爾蒙古,便洗劫了宣府北歸,不願意繼續跟隨福臨。

……

清晨,北京南郊,徐州兵團的前鋒,漫野而進。

阿濟格騎着高頭大馬,領着兩白旗的精銳,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在北京南郊。

這時,阿濟格已經得到了斥候的稟報,北京城內的多爾袞餘黨,也給他送來消息,福臨小兒已經逃離北京,使得北京成爲一座空城。

這讓阿濟格有些失望,福臨小兒應該像建文一樣,把自己燒死,或者消失,可這個畜生卻貪生怕死,逃離了北京,一點兒骨氣都沒有。

阿濟格不知道,他們滿清的皇帝,大多如此,後面的皇帝去承德避暑,那是常有之事。

福臨逃走,必然會在山西重建朝廷,給阿濟格帶來麻煩,不過阿濟格已經佔據北京,福臨落荒而逃,他起兵靖難,算是成功了。

福臨撤出北京後,原來黨附於多爾袞的滿洲貴族,打開了城門,在永定門外迎接阿濟格。

自從滿達海等人政變,刺殺多爾袞,奪取政權之後,在京的多爾袞黨羽,就受到福臨的壓制,不少人都被罷官閒置,有的還因爲一些小事,被丟進大獄。

現在,阿濟格打進北京,這些人無疑又翻身把歌唱了。

在京的兩白旗貴族,迎接阿濟格,幾十人圍着阿濟格哭訴他們這兩年多遭受的苦難,要求阿濟格對福臨一系進行清算。

“王爺,攝政王並非墜馬而亡,實爲滿達海所刺。王爺要給攝政王報仇啊!”有兩白旗的老人痛哭流涕。

“王爺,自從攝政王被刺,兩黃旗、兩紅旗,還有兩藍的人,就搶奪我們的旗田,打傷我們的家人。還請王爺爲我們做主啊!”

阿濟格聽見這些人訴說,內心也十分憤怒,不過多爾袞畢竟已經死了,而這些人被欺負也不是一兩天,報仇不急於一時。

現在,阿濟格有更重要,更想做的事情去做。

那便是登基做皇帝,這是阿濟格一直以來的野望。

現在他終於打進北京,內心早已迫不及待。

當下阿濟格不耐煩的安撫道:“你們放心,攝政王的仇,本王會報,你們的冤屈,本王也會一一處理。不過,現在福臨小兒捨棄祖宗基業,朝廷不能一日無主。當下第一要事,乃是擇一人,爲大清皇帝!”

阿濟格說得這麼明顯,衆人立時反應過來,紛紛拜道:“英親王乃太祖之子,驍勇善戰,於大清有大功,威望高於衆多宗室,當爲奴才等人之主,進位大清皇帝!”

阿濟格不像別人,當婊子還立牌坊,他沒有推讓,當即大笑,“哈哈,朕便順應衆卿之意。”

當下,阿濟格好言安撫這些滿人,而後便在屬下的簇擁下,直接穿過正陽門,進入內城。

次日,阿濟格便在何洛會、蘇克薩哈、蘭布、多尼、和度、傅勒赫等二十多名滿洲貴族的支持下,於紫禁城內登基,即皇帝位,改年號爲崇武。

阿濟格登基爲帝之後,立時派遣信使,傳旨北方各省,要求各地歸附於崇武朝廷。

於此同時,阿濟格爲泄心頭之恨,對北京城內爲來得及撤走的順治一系,進行清理。

佔據北京的徐州兵,在城中肆意抓捕,敲詐勒索,北京城中一時間,鶴唳風聲,亂成一團。

第379章裡應外合第529章問計洪承疇第731章移民南洋第五十一章李成棟被逼反正第1061章瞞天過海第941章滎陽合戰中第268章歐羅巴公司第八十四章單騎斷後第890章將計就計第137章浙東失陷第879章攻城作業第1057章東南亞孤兒第711章河北大戰第1064章被拒絕了第856章接見孫可望第879章攻城作業第1101章微服出巡第四章懸屍示衆第598章爭奪旅順第430章攻擊受挫第135章兵臨金陵第796章金陵春之陣十二第677章擇主而事第1046章倒幕運動第1028章進入印度第584章宣傳造勢第1088章不事二主莫迪而比第981章老毛子來了第623章被困城中第542章決死衝鋒第330章招商船運公司第572章第一塊殖民地第116章邊境衝突第395章默契不在第557章突出重圍中第766章漢軍撤兵第572章第一塊殖民地第282章連江會戰第384章暫輸一局第1110章接班人第938章吳三桂與時間賽跑第九章唐王朱聿鍵第1004章漢蒙聯軍第745章勢如破竹第276章鄭芝龍入福州第170章你是趙鐵棒第235章隆武帝欲離福京第321章爭奪定價權第二十二章大木神射第113章誣陷第1055章明輪船試航第十二章城中暗流第一百零二章遊擊營第290章多鐸進退兩難第459章轉進旅順第685章大敗清軍601章英國商船第774章舉城而降第902章兵臨南京第七十七章緊急軍情第765章龍城飛將第411章守大明死戰不退第141章爆破城牆第1038章泛亞主義第1039章貿易協定上第583章程璧歸航第457章海峽遭遇第167章錢不錢無所謂第582章踊躍應募第556章突出重圍上第一章煉獄模式第1068章仰光海戰(二)第698章漢化朝鮮第1058章邊境衝突第121章火器工坊第209章開發臺灣第1030章牽首制尾直擊七寸第767章討餉第207章返回舟山第182章四明山義軍第295章三面突進第1030章牽首制尾直擊七寸第183章依山避戰第237章游擊戰第782章建武末路第1083章大航海的下半葉第833章送子入質第472章急往馳援第841章收編蒙古第619章攻陷馬尼拉第127章剎住降清之風第1084章西歐大同盟第611章呂宋海戰上第626章發兵杭州第426章趙雜毛來了第1026章印度的歷史第1092章三十步齊射第1013章細作稟報第488章兵力旅順第783章緊急求援
第379章裡應外合第529章問計洪承疇第731章移民南洋第五十一章李成棟被逼反正第1061章瞞天過海第941章滎陽合戰中第268章歐羅巴公司第八十四章單騎斷後第890章將計就計第137章浙東失陷第879章攻城作業第1057章東南亞孤兒第711章河北大戰第1064章被拒絕了第856章接見孫可望第879章攻城作業第1101章微服出巡第四章懸屍示衆第598章爭奪旅順第430章攻擊受挫第135章兵臨金陵第796章金陵春之陣十二第677章擇主而事第1046章倒幕運動第1028章進入印度第584章宣傳造勢第1088章不事二主莫迪而比第981章老毛子來了第623章被困城中第542章決死衝鋒第330章招商船運公司第572章第一塊殖民地第116章邊境衝突第395章默契不在第557章突出重圍中第766章漢軍撤兵第572章第一塊殖民地第282章連江會戰第384章暫輸一局第1110章接班人第938章吳三桂與時間賽跑第九章唐王朱聿鍵第1004章漢蒙聯軍第745章勢如破竹第276章鄭芝龍入福州第170章你是趙鐵棒第235章隆武帝欲離福京第321章爭奪定價權第二十二章大木神射第113章誣陷第1055章明輪船試航第十二章城中暗流第一百零二章遊擊營第290章多鐸進退兩難第459章轉進旅順第685章大敗清軍601章英國商船第774章舉城而降第902章兵臨南京第七十七章緊急軍情第765章龍城飛將第411章守大明死戰不退第141章爆破城牆第1038章泛亞主義第1039章貿易協定上第583章程璧歸航第457章海峽遭遇第167章錢不錢無所謂第582章踊躍應募第556章突出重圍上第一章煉獄模式第1068章仰光海戰(二)第698章漢化朝鮮第1058章邊境衝突第121章火器工坊第209章開發臺灣第1030章牽首制尾直擊七寸第767章討餉第207章返回舟山第182章四明山義軍第295章三面突進第1030章牽首制尾直擊七寸第183章依山避戰第237章游擊戰第782章建武末路第1083章大航海的下半葉第833章送子入質第472章急往馳援第841章收編蒙古第619章攻陷馬尼拉第127章剎住降清之風第1084章西歐大同盟第611章呂宋海戰上第626章發兵杭州第426章趙雜毛來了第1026章印度的歷史第1092章三十步齊射第1013章細作稟報第488章兵力旅順第783章緊急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