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癸巳和議

幾年前,朱聿鍵還是有些雄心壯志,要驅除建奴,收復河山。

可是如今已經是隆武九年,而他也有了五十一歲,年過半百。

在平均壽命不到三十歲的年代,五十歲已經算是高壽。

如果再年輕十歲,朱聿鍵不會如此急切議和,他現在已是高齡,也不知還能活多少年,眼見着短時間內無法徹底擊敗滿清,便只有急於求和,然後趁着自己還能做事,爲皇子掃清障礙。

老朱家大體是有這個傳統,當年太祖朱元璋,爲了子孫能夠順利坐穩江山,便將從龍的功臣,幾乎殺了個乾淨。

朱聿鍵感受到自己時日不多,便也開始動手,準備爲皇長子朱琳源打下個安穩的江山。

在隆武朝廷還都南京幾個月內,朱聿鍵連續動作,堵胤錫等一干主戰派,迅速被趕出中央,下放到地方,而堵胤錫雖名義上督師湖廣,但其實被朱聿鍵架空。

原本歸堵胤錫調遣的順系,被留在南京和江北,整編爲禁軍和江防軍,保護南京的安全,使得堵胤錫有督師之名,屬下卻沒有什麼兵馬。

留在湖廣的明軍,則由湖北巡撫傅上瑞來節制,而傅上瑞有何騰蛟在朝廷背書,自然是不懼堵胤錫,不會聽從堵胤錫的調遣。

因此堵胤錫雖封了國公,但其實已經被隆武朝廷邊緣化,失去了影響大明國策的能力。

堵胤錫見皇帝有意疏遠他,心中多少有些失望,而且也覺得沒有意思,於是服氣稱疾請辭,而隆武居然沒有象徵性的挽留,便恩准了堵胤錫的辭呈。

這讓堵胤錫失望至極,搬到了嶽州洞庭湖君山島上隱居,何騰蛟對此自然不放心,安排一員心腹爲巴陵知縣,專門監視堵胤錫。

在將主戰派趕出朝廷後,朱以海雖反對議和,但是浙系勢力主要在地方,在朝廷上的聲音卻很小,反對的聲音,很快就被主和派淹沒。

六月間,何騰蛟與馮銓終於協商完畢,寫下正式的明清議和條約。

條約表示,清軍不再南侵,而明朝則承認清爲北朝,雙方東段邊界以淮河爲界,中段邊界以伏牛山、方域山爲界,西段以大巴山爲界限。

在東線明清交戰激烈之時,西線孫可望攻打成都的戰役已經進行了好幾年。

雖然吳三桂多次挫敗孫可望的進攻,但是西軍每次戰敗之後,用不了多久,便再次捲土重來,使得吳三桂得不到喘息,成都周圍人口流失,田地拋荒,無法支撐關寧軍繼續防守成都。

此前,滿清朝廷還不時給成都輸送物資,可是隨着其它戰線告急,分給吳三桂的物資便越來越少,最後乾脆沒有,再加上入川道路崎嶇,運送物資消耗太大,吳三桂只能放棄成都,撤到了漢中盆地。

而這一切,正好就發生在,江北大戰期間,所以西段以大巴山爲界。

條約確定了疆界,並規定,明清南北並立,明朝不稱臣,清也不給明朝稱臣,顧忌了隆武皇帝和大明朝廷的顏面。

作爲回報,明朝則在邊境開放榷場,給與滿清便宜,以較低價格與滿清進行貿易。

何騰蛟與滿清談判,達成的這個條約,相比於南宋的《紹興議和》,一不稱臣,二不納貢,反而拿下南陽、汝寧兩個府,並不算丟臉,被隆武朝廷宣傳爲一場外交勝利。

當然,除了上面書面條約之外,明清之間,還有一份見不得光的口頭密約,便是滿清將唐藩封地南陽,外加一個汝寧府送給南明,並承諾不再南侵,而明朝則承諾,處理主戰派,殺掉趙雜毛,以獲取滿清的信任。

同時,明朝必須放棄遼東和朝鮮,將東海鎮明軍撤回。

對於滿清的要求,何騰蛟沒有猶豫便答應下來,在趙銘和東海鎮不知情的情況下,便將趙銘的利益和東海鎮的利益出賣。

不過,何騰蛟也明確的告訴滿清,隆武朝廷雖然答應,但是東海鎮未必會聽命,隆武朝廷只能保證,若滿清收取遼東和朝鮮,隆武朝廷不插手,不保證東海鎮會從遼東和朝鮮撤軍。

雙方商議既定,立時互派使團,送交國書和條約,在朱聿鍵與福臨先後蓋上大印後《癸巳和議》立時生效,滿清與明朝正是進入相持階段。

蘇州城,東海總督府邸。

趙銘回到蘇州已經小半年,逐漸從江北失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了。

江北之敗,是趙銘的恥辱,但並非他的滑鐵盧,只要用心經營,趙銘有信心,將失去的榮耀,全部都奪會來。

明清之間議和,趙銘知道此事,朱以海還寫信,希望他能夠反對議和。

趙銘並不憎恨朱以海,只是看清了,朱以海其實也並不是什麼明主,同樣私心作祟,明白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寄託在一個人身上,是不智的行爲。

趙銘接到書信後,上了奏疏,表示不贊成議和後,便也沒有了下文,而是專心處理江北戰敗的後續事宜。

首先,是傷員需要救治,趙銘召集各軍醫兵,高價找來郎中,購買藥材,確保傷員能夠得到救治,然後就是調撥錢糧,撫卹陣亡將士,並令幕府制定出一套,優待眷屬和其後代的政策。

在照顧傷員,還有撫卹士卒家眷的同時,華興公司加大生產,製造火槍、火炮、盔甲,以彌補戰爭中的損失,同時從屯丁和民間,招募士卒,恢復東海鎮的實力。

撫卹士卒,製造火器、衣甲、招募士卒,都是耗費鉅萬的事情,幾乎將東海鎮近些年海上貿易,還有關外一戰的繳獲,消耗一空,令不爲錢發愁的趙銘,不得不重新關心起了海上貿易。

在關心貿易的同時,還有一件事情,也令趙銘比較頭疼。

隆武朝廷與滿清議和,對東海鎮很快造成了影響,使得不少百姓都認爲不用打仗,東海鎮招募新卒便有些困難起來。

江東之地富裕,做什麼事情都能養活自己,還不用冒着掉腦袋的風險,何必去當兵呢?

現在朝廷都說不打了,那百姓還急個屁,得了,都安心過自己的日子吧!

第727章整兵備戰第328章籌備博覽會第155章趙銘的規劃第988章雙面間諜第193章甕城陷落第385章擴軍備戰第508章排槍擊潰第286章閩江口大海戰上第556章突出重圍上第369章蘇鬆常三府第132章步軍大戰第619章攻陷馬尼拉第1048章鳥羽合戰下第848章停牌第777章大明郭子儀第1014章軍心動搖第981章老毛子來了第546章替大帥不值第646章江北大火第五十章李元胤大開水門第291章八旗進攻第1071章海上補給線第698章漢化朝鮮第九十章富陽阻擊第115章離別第499章出城決戰第720章江北生變第758章關中合戰第195章金華陷落第387章大清必禁此物第155章趙銘的規劃第299章國士無雙第822章我是集權派第八十四章單騎斷後第304章何長庚成仁第700章引蛇出洞第454章再下西洋第706章滿清內訌第231章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668章擇主而事第289章清軍水師覆滅第509章瀋陽大捷第631章黃雀在後第909章展示實力第722章倉惶離京第136章剮田雄第863章討建奴復神京檄第130章路遇阻擊第375章錢謙益求見第837章證券交易第801章傅上瑞投清第983章失敗的反擊第一章煉獄模式第683章半渡而擊第524章滿清危機第221章初提會師長江之策第412章破釜沉舟第726章要封就封漢王第1004章漢蒙聯軍第655章仇恨的種子第856章接見孫可望第451章東海總督第862章暗流第八十三章攻杭事敗第889章臣想打他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847章股價大戰第164章金塘島危機第918章夜襲得手第875章兵臨北京第885章有多少掏多少第396章錫澄防線第354章趙博安二入長江第659章王大拿的試探第723章安置百姓第830章上京朝拜第136章剮田雄第1076章兵臨勃固第645章滿清細作第597章遼東風起第679章傳遞消息第135章兵臨金陵第203章博洛慘死第212章山寨失陷第1065章丞相救我第452章變相科舉第440章助餉斂財第1010章相遇第189章斬殺清使第148章忠貞營復楚第177章臨近夏收第710章兵鋒之盛第388章孫可望稱王第1065章丞相救我第991章薩爾滸伏擊上第797章金陵春之陣(完)第八章常山趙子龍第1075章鈔能力第134章再陷鎮江第749章西清軍閥
第727章整兵備戰第328章籌備博覽會第155章趙銘的規劃第988章雙面間諜第193章甕城陷落第385章擴軍備戰第508章排槍擊潰第286章閩江口大海戰上第556章突出重圍上第369章蘇鬆常三府第132章步軍大戰第619章攻陷馬尼拉第1048章鳥羽合戰下第848章停牌第777章大明郭子儀第1014章軍心動搖第981章老毛子來了第546章替大帥不值第646章江北大火第五十章李元胤大開水門第291章八旗進攻第1071章海上補給線第698章漢化朝鮮第九十章富陽阻擊第115章離別第499章出城決戰第720章江北生變第758章關中合戰第195章金華陷落第387章大清必禁此物第155章趙銘的規劃第299章國士無雙第822章我是集權派第八十四章單騎斷後第304章何長庚成仁第700章引蛇出洞第454章再下西洋第706章滿清內訌第231章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668章擇主而事第289章清軍水師覆滅第509章瀋陽大捷第631章黃雀在後第909章展示實力第722章倉惶離京第136章剮田雄第863章討建奴復神京檄第130章路遇阻擊第375章錢謙益求見第837章證券交易第801章傅上瑞投清第983章失敗的反擊第一章煉獄模式第683章半渡而擊第524章滿清危機第221章初提會師長江之策第412章破釜沉舟第726章要封就封漢王第1004章漢蒙聯軍第655章仇恨的種子第856章接見孫可望第451章東海總督第862章暗流第八十三章攻杭事敗第889章臣想打他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847章股價大戰第164章金塘島危機第918章夜襲得手第875章兵臨北京第885章有多少掏多少第396章錫澄防線第354章趙博安二入長江第659章王大拿的試探第723章安置百姓第830章上京朝拜第136章剮田雄第1076章兵臨勃固第645章滿清細作第597章遼東風起第679章傳遞消息第135章兵臨金陵第203章博洛慘死第212章山寨失陷第1065章丞相救我第452章變相科舉第440章助餉斂財第1010章相遇第189章斬殺清使第148章忠貞營復楚第177章臨近夏收第710章兵鋒之盛第388章孫可望稱王第1065章丞相救我第991章薩爾滸伏擊上第797章金陵春之陣(完)第八章常山趙子龍第1075章鈔能力第134章再陷鎮江第749章西清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