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擇主而事

嚴起恆聞語又道:“那魯王殿下呢?”

堵胤錫皺起眉頭,不過還是道:“殿下英武,知兵善戰,乃當世賢王,確爲儲君最佳人選,只可惜~”

嚴起恆繼續道:“吳越王,趙博安如何?”

堵胤錫喝了口茶,半響回道:“趙博安本來當世英雄,可觀其近來行徑,他日必爲漢賊!”

嚴起恆聞語,不再說話,堵胤錫目光掃視他一眼,也不再言。

主戰派在何騰蛟上位後,遭受巨大打擊,堵胤錫被迫隱居君山,而另一位大佬江西總督萬元吉,則死於流放廣西途中,令不少人都寒了心。

堵胤錫見嚴起恆接連發問,已經察覺到嚴起恆的心思,不過他並沒有勸說嚴起恆,人各有志,主戰派攤上他這麼個大佬,立下赫赫戰功,卻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他沒有臉面要求,他們還像以前一樣,保持一顆赤子之心。

堵胤錫已經明白,嚴起恆過來,其實是想勸他,重新選擇可以輔佐的明主,但是他不可能這麼做,

堵胤錫站起身來,嘆了口氣,“吃口飯再走吧!”

當下,堵胤錫與嚴起恆,在草堂用飯,接下來兩人不了政事,只話了些家常,談起一些熟人,而每提起一些亡故的同袍,兩人都是一陣嘆息。

“恩相!如今天下變幻莫測,誰主沉浮,尚未可知。爲自身計,恩相應早做打算!”嚴起恆站在岸邊,躬身道別。

堵胤錫卻道:“荊州之事,老夫雖料定,孫可望必不會擴大事態,但處理不好,還是會讓北邊漁利。江浙事變,朝廷已經傷了元氣,令滿清佔去數府之地。荊州之事,你務必處理妥當,不能再讓滿清漁利。若是又讓滿清藉機佔據數城,此消彼長之下,對天下乃大不利!”

嚴起恆聞堵胤錫之語,知道老上司,雖說被罷官,遭受不公,但心中依舊向着朝廷,不會給自己留後路,於是搖了搖頭,登上船頭,然後一拱手,轉身入倉。

小船兒上,堵鍾麟蕩起船櫓,離開君山,往嶽州而去。

嚴起恆在君山拜見了堵胤錫後,遂即與隨從,前往荊州,去處理西川兵譁變一事。

在前往荊州的官道上,嚴起恆領着數旗,縱馬奔行。

這時,副使張家玉,追上嚴起恆,兩馬齊頭並進,不禁問道:“就要到荊州了!先前在君山,大人爲何不將想法告知閣老?”

嚴起恆目光注視前方,一邊夾緊馬腹,一邊隨口回道:“閣老爲人,我十分清楚,他不會同意我們的想法,況且~”

張家玉抽了一鞭子在馬臀上,冷笑接過話頭道:“況且,就算讓閣老選,閣老也不會選擇孫可望!”

嚴起恆奔馳中。回頭看了張家玉一眼,見他神情頗爲不屑,沉聲道:“看來你也不想選孫可望。”

張家玉沒有回答,嚴起恆見此,呼出一口長氣,“那就先看看孫可望的虛實吧!”

語畢,嚴起恆忽然一扯馬繮繩,衝上了一座山丘,駐馬遠眺荊州城,身後騎兵,立時跟着衝上來,勒停了馬繮。

這時,嚴起恆向西眺望,發現荊州城外,大營蔓延,不禁心頭一驚,皺眉道:“朝廷的情報有誤!”

張家玉臉色也沉了下來,“看架勢,至少有十幾萬人啊!”說完,他不禁慍怒道:“荊州來了這麼多西川兵,怎麼沒一個人通知我們,難道傅上瑞的人都是瞎子、聾子嗎?”

嚴起恆扯動馬繮,控制着被西軍連營氣勢所駭,有些不聽話的戰馬,舔了舔嘴脣道:“他是何騰蛟的人,不可能幫本官!”

張家玉道:“難道他們想將荊州的事情鬧大,這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嚴起恆搖了搖頭,諷刺道:“何閣老的想法清奇,常常會有損人不利己之舉,本官現在也不知曉,他們有什麼想法。”

說完,衆人沉默着注視,成片的軍營,張家玉打破沉默道:“看着架勢,莫非孫可望到了荊州?”

“他來了更好,免得本官入川!”嚴起恆語畢,便一拔馬繮,便衝下了山坡,滿是豪情的朗聲大喝,“隨本官去會會這個西南梟雄!”

張家玉等人連忙拔馬,緊隨於後,衆人絕塵奔向荊州。

荊州城,已經集結了十五萬西川兵,不過孫可望確實沒有輕舉妄動。

如今這局勢,天下任何一方勢力,想要破局,都很艱難,而對於南明內部的各方勢力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隆武朝想削藩,可削得不好,引發叛亂,清軍立時插手,孫可望想出川,一旦與隆武朝交戰,清軍肯定也會橫插一槓子。

總之,各方相互牽制,又有滿清虎視眈眈,只要明朝內部一亂,清軍必然乘機漁利,着實讓明朝內部,有心壯大實力的各方勢力,十分被動,不敢輕舉妄動。

在這些勢力之中,各方想要壯大自身勢力,就得損害同一陣營內,其他的勢力的利益,而滿清又會趁機漁利,讓任何一個想要奪取明朝統治權的勢力,都舉步維艱,難以打破局面。

隆武朝廷想通過消藩,來統一內部,結果便是慘重的失敗,現在孫可望要出川,佔據荊州,便是損害了同一陣營中,隆武朝廷的利益,一旦兩方發生大戰,清軍必然漁利。

孫可望作爲一方霸主,多少有些大局觀,他能在明朝最危機的時刻,率兵出雲貴,入川抗擊清軍,爲明朝分擔壓力,便是因爲他知道,脣亡齒寒,不能讓滿清一家獨大的道理。

因此,孫可望到了荊州後,雖對湖廣垂涎欲滴,卻也不敢妄動。

畢竟有隆武朝廷的例子在前,孫可望只能在行宮內,苦思破局的對策。

在大明內部幾大勢力之中,趙銘已經有了他的破局之策,就是在南洋擴張,找到了新的增量力量,清軍對此無機可乘。而隆武朝進行削藩的破局之策,已經破產。朱以海、孫可望則還沒有打破局面,發展自身勢力的策略。

這時,孫可望正站在書房內,面對着地圖出神,部將馮雙禮,走進來抱拳行禮,“大王,朝廷使者到驛館了!”

孫可望思緒被拉回來,眉頭一挑,“終於來了!”

第1057章東南亞孤兒第124章趙博安一入長江第974章姓李的什麼來頭第301章救援隆武第907章滿人不想做奴才第278章隆武危機第1087章趙雜毛來了第681章死裡逃生第389章恢復工商第857章關中細作第一百零二章遊擊營第683章半渡而擊第747章桂王朱由榔第170章你是趙鐵棒第1050章收回兵權第523章返回江東第397章戰火再起第321章爭奪定價權第205章收拳蓄力第一零七章趕赴行朝第775章關鍵的一張牌第913章共討國賊第542章決死衝鋒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一零七章趕赴行朝第220章船隊北上第八十七章生死之役第365章十萬雄師氣吞吳第1109章國宴第116章邊境衝突第541章深夜進軍第720章江北生變第883章欲擒故縱第1081章艱難的抉擇第210章廢除家丁制度第十章江陰死地第119章返回金塘島第582章踊躍應募第656章接應禁軍第380章激戰武進第919章趙賊多智近妖?第459章轉進旅順第二章南京雨夜第952章沒人比我更瞭解中國第111章聯順抗清第764章聯西抗漢第291章八旗進攻第733章挖漢王牆角第514章科爾沁出兵第774章舉城而降第954章老卒的憤怒第564章癸巳和議第605章浙系帥臣第710章兵鋒之盛第573章尋找航路第457章海峽遭遇第687章嶽樂背鍋第415章大破豪格第1095章樂極生悲第四十六章趙博安八字方略第401章精銳雲集第1023章逃出嘉峪關第306章瑞金會師第185章重現薩爾滸第546章替大帥不值第803章鐵棒包圍網第743章收取福建第一零六章分頭行動第262章擊潰西班牙人下第294章路遇伏擊第159章插秧建堡第366章驚聞噩耗第六十五章舟山羣島第二十三章趙銘出城第111章聯順抗清第982章女真寨子第890章將計就計第349章速定湖南第515章第二次倒睿聯盟第910章大人時代變了第1039章貿易協定上第952章沒人比我更瞭解中國第768章以進爲退第1011章預設戰場第489章施琅的無奈第208章小六部第144章祭拜孝陵第1089章決戰前夜第755章西清滅亡第323章倭國風情第213章兄弟們是誰的兵第825章兩淮難民第886章再議攻城第800章騰蛟末路第一百零二章遊擊營第1090章趙鐵棒第495章唐通投降第710章兵鋒之盛第716章席捲河北第三十四章槍挑屯齊
第1057章東南亞孤兒第124章趙博安一入長江第974章姓李的什麼來頭第301章救援隆武第907章滿人不想做奴才第278章隆武危機第1087章趙雜毛來了第681章死裡逃生第389章恢復工商第857章關中細作第一百零二章遊擊營第683章半渡而擊第747章桂王朱由榔第170章你是趙鐵棒第1050章收回兵權第523章返回江東第397章戰火再起第321章爭奪定價權第205章收拳蓄力第一零七章趕赴行朝第775章關鍵的一張牌第913章共討國賊第542章決死衝鋒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一零七章趕赴行朝第220章船隊北上第八十七章生死之役第365章十萬雄師氣吞吳第1109章國宴第116章邊境衝突第541章深夜進軍第720章江北生變第883章欲擒故縱第1081章艱難的抉擇第210章廢除家丁制度第十章江陰死地第119章返回金塘島第582章踊躍應募第656章接應禁軍第380章激戰武進第919章趙賊多智近妖?第459章轉進旅順第二章南京雨夜第952章沒人比我更瞭解中國第111章聯順抗清第764章聯西抗漢第291章八旗進攻第733章挖漢王牆角第514章科爾沁出兵第774章舉城而降第954章老卒的憤怒第564章癸巳和議第605章浙系帥臣第710章兵鋒之盛第573章尋找航路第457章海峽遭遇第687章嶽樂背鍋第415章大破豪格第1095章樂極生悲第四十六章趙博安八字方略第401章精銳雲集第1023章逃出嘉峪關第306章瑞金會師第185章重現薩爾滸第546章替大帥不值第803章鐵棒包圍網第743章收取福建第一零六章分頭行動第262章擊潰西班牙人下第294章路遇伏擊第159章插秧建堡第366章驚聞噩耗第六十五章舟山羣島第二十三章趙銘出城第111章聯順抗清第982章女真寨子第890章將計就計第349章速定湖南第515章第二次倒睿聯盟第910章大人時代變了第1039章貿易協定上第952章沒人比我更瞭解中國第768章以進爲退第1011章預設戰場第489章施琅的無奈第208章小六部第144章祭拜孝陵第1089章決戰前夜第755章西清滅亡第323章倭國風情第213章兄弟們是誰的兵第825章兩淮難民第886章再議攻城第800章騰蛟末路第一百零二章遊擊營第1090章趙鐵棒第495章唐通投降第710章兵鋒之盛第716章席捲河北第三十四章槍挑屯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