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錢謙益求見

雖說明軍現在聲勢很大,但是以李本深來看,明清間的局勢,還沒有出現逆轉。

現在依舊是清強明弱的局面,清軍主力一到,就能穩住戰局。

這個時候,他實在沒有必要去冒險投靠明軍,要是明軍不能擊敗滿清,抗清事業不能取勝,他們自己的前程喪失不說,還要連累家人被戮,實在並非明智之舉。

李本深說完,凌厲的目光掃過一衆下屬,沉聲道:“如今之勢,我等並非陷入絕境,投誠只能害了家人。咱們只需堅守城池不出,等待朝廷援軍,便可渡過此次危機,爾等切莫懷有二心。”

衆將聞語再次抱拳,“喳,軍門考慮周全。”

滿達海已經向滿清朝廷請援,大清朝的援軍,應該已經在路上,他們只要擋個十天半月,援軍就會趕來,屆時明軍自然退去。

當下李本深決意頑抗,調集兵力和青壯上城,準備堅守到底。

初三,趙銘投書城中後,便一直沒收到城中回覆,料想清軍準備拖延時間,遂即下令將士架炮轟擊城池,並開始趕造器械。

初七,王翊、李長祥等人率領的四萬屯軍,趕到武進城下,與趙銘會師,崇明的神策精銳也陸續趕來,城下明軍增加至五萬餘衆。

這讓武進城中的清軍有些吃驚和慌張,不過明軍已經開始炮擊,並準備攻城,而李本深對於大勢的判斷,依舊沒有改變,所以依然沒有回覆趙銘。

“大帥,李本深沒有拒絕大帥,而城中至今又沒有投降的跡象,他打什麼算盤?”中軍大帳裡,王德順疑惑問道。

趙銘冷笑道:“李本深不想得罪本帥,留有一線,但他也不想投降本帥!”

“大帥,那怎麼辦?”王德順皺眉道。

趙銘沉聲道:“自然是打他!華夷之爭,非友即敵,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豈容兩面派。”

趙銘說完,看向衆將道:“你等觀察武進城防如何?”

王德順抱拳道:“回稟大帥,武進乃常州府城,城高三丈,闊一丈五,城有甕城,城牆上有馬面敵臺,防禦還算完善。”

趙銘沉吟道,“天地會傳來消息,湖廣、江西的清軍調動頻繁,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既然李本深沒有歸降之意,本帥準備強攻武進。你們以爲勝算幾何?”

李忠明道:“大帥,火炮轟擊數日,城東已經出現垮塌,不過這李本深乃是徐州鎮之人,手下之兵與李大帥之兵同出一系,戰力應該勝過一般清軍,大帥要是強攻,弟兄們損失應該很大!”

趙銘聞語微微皺眉,“走去看看武進城牆!”

當下,衆將跟隨着趙銘,出了大營,前往窺視城防。

一行人騎馬奔至距離城牆三裡外的地方纔停下,用千里鏡遠眺武進城牆。

此時,明軍炮陣正與武進城牆上的清軍火炮,進行炮戰,火炮轟鳴聲中,城牆被砸得煙塵瀰漫。

多日的炮擊,讓武進城牆已經是千瘡百孔,不過依然屹立在煙塵中,城頭上有大批清軍跑動。

“大帥,江南城池,因爲地方富裕,所及修建的都比較堅固,而且幾乎都有寬闊的護城河。另外據卑職估計,城牆後面,清軍應該準備了鐵捅炮!”王德順指着城牆解說道。

趙銘用千里鏡觀察着城牆,聞語不禁收了千里鏡,心頭一凜,皺眉道:“鐵捅炮?”

王德順點了點頭,“不錯,此物自大帥使用後,清軍那邊也仿造了一些,放在城牆之後,能夠躲避我軍炮擊,又能發炮轟擊攻城的將士,武進城內應該裝備了一些。”

這就讓人有點頭疼了,趙銘沉吟半響,開口道:“本帥看着武進的防守,準備以火炮轟塌東城,然後步軍自此面進攻,同時派遣戰船,衝入運河,直接從船上攻擊臨河的南城。如果城中有鐵捅炮,我軍硬攻,損失必然會很大啊!”

趙銘方纔查看地形,發現東城城牆,已經快被轟塌,而武進城臨近大運河,南面城牆直接以大運河爲護城河。

寬有數丈的大運河,卻實能夠很好的護衛南城,步軍很難跨過運河,攻擊南城牆,但是如果有水軍,情況便不一樣了。

明軍大船若能駛入運河,船樓高度與城平齊,甚至超過城牆,明軍士卒只需從船上放倒梯子,搭上城牆,士卒便能從船上直接攻上城牆。

有東城主力攻擊,再有南城水師攻城,應該是能攻破武進城,但城中有鐵捅炮,說不定還有一定數目的投石機,那不僅進攻的步軍,會遭受轟擊,駛入運河的戰船,也會遭受打擊。

趙銘對於鐵捅炮的威力,還是知道的,炸包爆炸時的威力,可比明軍的手雷大得多,戰船若是吃上一炮,基本就廢了。

雖說鐵捅炮躲在城牆後,無法瞄準,準頭不高,但是趙銘可以想象,攻城時,炸包爆炸時的慘烈。

可是,即便如此,這個武進城,趙銘還是要打。

趙銘沉吟一陣:“王德順,李自明,王翊你們給本帥聽令,火炮繼續轟擊東城,另外對戰船進行改造,面向城池一面,要覆蓋牛皮和溼棉備。最後,趕製炸包,準備攻城。三日之後,本帥要發起總攻,一舉破城!”

戰爭本就慘烈,攻城戰更是如此,不能因爲城中有鐵桶炮,便不攻了。

當下,趙銘命人各司其職,便帶着衆人返回大營。

進入大帳後,趙銘便獨自觀察着沙盤,想看一看是否能夠有什麼方法,能夠減少傷亡。

正當他沉思之時,帳簾忽然挑開,丁維嶽笑眯眯的進帳,抱拳道:“啓稟大帥,營地外有一美婦人,帶着一老鄉紳求見!”

趙銘微微一愣,美婦人帶着老鄉紳?

“來者何人,可曾通報姓名!”趙銘想了半天不知道是誰,於是疑惑問道。

丁維嶽道:“那老鄉紳自稱是錢牧齋,要求見大帥!”

“錢謙益這個老龜孫?”趙銘心中有些驚訝,他怎麼過來,遂即卻立時揮手道:“請錢~請牧齋先生進來。”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

第九十七章沿江對持第987章女真細作第1097章歸化侯安樂公第五十一章李成棟被逼反正第911章王爺降了吧第600章堅持南進戰略第835章江淮綿業第663章登壇拜將第1026章印度的歷史第369章蘇鬆常三府第590章抵達臺灣第518章多爾滾之死上第286章閩江口大海戰上第119章返回金塘島第721章攘外需安內第520章多爾滾之死下第177章臨近夏收第1027章開伯爾山口第四十一章伏清軍趙銘識爲宗第565章和議影響第583章程璧歸航第211章圍剿義軍第595章緊急回援第133章激烈搏殺第三十二章達成協議第177章臨近夏收第432章質疑多爾袞的路線第127章剎住降清之風第422章濟爾哈朗第524章滿清危機第170章你是趙鐵棒第265章福建危機第488章兵力旅順第514章科爾沁出兵第791章金陵春之陣(七)第176章實力倍增第336章三省會攻第279章進退兩難第699章兵變前兆第三十三章不守信用第949章調整國策第168章荷蘭艦隊第453章組建幕府第762章大帥穩住第612章呂宋海戰中第1071章海上補給線第1078章一灘爛泥第三十六章天地會反清復明第157章借刀殺人第309章重用宗藩第513章爭復金陵第326章說服德川家上第一百零一章返回金塘島第263章兵臨雞籠第一零六章分頭行動第二十五章渾水摸魚第259章再次交戰第338章豪格南征第295章三面突進第545章未有之敗第984章嚮明朝請援第886章再議攻城第980章被追哭了第648章趙銘叫停第599章進退兩難第456章再次北上第609章大中華文明圈第八十九章困敵金牛嶺第十章江陰死地第909章展示實力第305章天意如此第343章激戰寧波第540章伏擊趙雜毛第157章借刀殺人第830章上京朝拜第345章謀取呂宋第695章淮江酒肆第1027章開伯爾山口第119章返回金塘島第218章臺灣格局第三十八章剿義軍博洛定策第532章朱以海的心思第541章深夜進軍第340章兵臨寧波第134章再陷鎮江第506章空心方陣第503章激戰第307章奉天子以令天下第373章傳首蘇鬆第927章金陵冬之陣下第961章更大的危機第429章衝擊車陣第998章我要攤牌了第六十六章金塘島種田第914章暗度陳倉第304章何長庚成仁第304章何長庚成仁第156章老巢被佔第622章搜捕浙黨第710章兵鋒之盛
第九十七章沿江對持第987章女真細作第1097章歸化侯安樂公第五十一章李成棟被逼反正第911章王爺降了吧第600章堅持南進戰略第835章江淮綿業第663章登壇拜將第1026章印度的歷史第369章蘇鬆常三府第590章抵達臺灣第518章多爾滾之死上第286章閩江口大海戰上第119章返回金塘島第721章攘外需安內第520章多爾滾之死下第177章臨近夏收第1027章開伯爾山口第四十一章伏清軍趙銘識爲宗第565章和議影響第583章程璧歸航第211章圍剿義軍第595章緊急回援第133章激烈搏殺第三十二章達成協議第177章臨近夏收第432章質疑多爾袞的路線第127章剎住降清之風第422章濟爾哈朗第524章滿清危機第170章你是趙鐵棒第265章福建危機第488章兵力旅順第514章科爾沁出兵第791章金陵春之陣(七)第176章實力倍增第336章三省會攻第279章進退兩難第699章兵變前兆第三十三章不守信用第949章調整國策第168章荷蘭艦隊第453章組建幕府第762章大帥穩住第612章呂宋海戰中第1071章海上補給線第1078章一灘爛泥第三十六章天地會反清復明第157章借刀殺人第309章重用宗藩第513章爭復金陵第326章說服德川家上第一百零一章返回金塘島第263章兵臨雞籠第一零六章分頭行動第二十五章渾水摸魚第259章再次交戰第338章豪格南征第295章三面突進第545章未有之敗第984章嚮明朝請援第886章再議攻城第980章被追哭了第648章趙銘叫停第599章進退兩難第456章再次北上第609章大中華文明圈第八十九章困敵金牛嶺第十章江陰死地第909章展示實力第305章天意如此第343章激戰寧波第540章伏擊趙雜毛第157章借刀殺人第830章上京朝拜第345章謀取呂宋第695章淮江酒肆第1027章開伯爾山口第119章返回金塘島第218章臺灣格局第三十八章剿義軍博洛定策第532章朱以海的心思第541章深夜進軍第340章兵臨寧波第134章再陷鎮江第506章空心方陣第503章激戰第307章奉天子以令天下第373章傳首蘇鬆第927章金陵冬之陣下第961章更大的危機第429章衝擊車陣第998章我要攤牌了第六十六章金塘島種田第914章暗度陳倉第304章何長庚成仁第304章何長庚成仁第156章老巢被佔第622章搜捕浙黨第710章兵鋒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