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攻城作業

看見城上的舉動,趙銘遂即召集諸將,決定開始攻打北京城。

書信已經射入城中,爲了動搖守軍的決心,還需發動猛烈的進攻,給城中守軍施加壓力。

當下,趙銘下令,民夫和山東義軍,於城下掘壕作業,進行攻城準備。

於此同時,城外早就架設完畢的明軍炮陣,準備開始轟擊。

這時,數以萬計的民夫,拿着鐵鍬、出頭,在城池三裡外聚集。

隨着火炮的運用,如今攻城的方式,已經有了巨大的改變。

以往無論明軍、清軍攻城,都是擁着大型的攻城器械,推進至城下,然後將雲梯,攻城塔搭上城牆,士卒一擁而上。

一般而言,當雲梯、鵝車、攻城塔搭上城牆,城池也就危險了。

在大炮被大規模用於攻城和守城後,特別是開花彈出來,那些耗費巨大精力和財力,打造出來的攻城器械,便基本沒了用武之地。

這些大型器械,運動緩慢,容易成爲火炮的靶子,往往還沒接近城牆,便被火炮射癱在路上。

因此,明軍現在攻城,已經不造雲梯和攻城塔,只造長梯,同時爲了減少士卒暴露的距離,壓制城上的火炮,明軍開始採集掘壕而進的戰術。

其實這種掘壕的戰術,還是清軍先用,彼時三順王還未投清,清軍沒有紅夷大炮,遇見明軍的堅城,便只能挖壕圍困。

這時,數萬民夫,聚集在城池三裡外,準備將壕溝直接挖掘到北京城下,大軍將從壕溝內通行,避免遭受炮擊,同時也方便,將攻城臼炮,通過壕溝,運抵城下。

臼炮粗短,射程不及紅衣大炮,只能運到城下,才能轟擊城頭。

這時,城外明軍的動作,很快驚動了守城的清軍,城上的清軍嚴陣以待,軍官大聲呼喊着,指揮一些滿人眷屬,搬運着滾石檑木。

東城,朝陽門外,三裡處。

近百門紅衣大炮,一字排開,火炮前堆着裝滿沙土的布袋,構成一道土牆,黑洞洞的炮口,從土牆中伸出來。

城頭也有紅衣大炮,炮隊士卒正加固土牆,防備清軍火炮反擊。

在距離炮隊不遠處,李元胤率領三千精銳騎兵勒馬駐立,防備城中清軍騎兵衝出,突襲明軍炮陣。

這時,明軍大纛旗下,趙銘騎在戰馬上,不時用千里鏡觀察城頭。

一旁金聲桓問道:“殿下,爲何不等巨炮運來,再攻打城池?”

趙銘收了千里鏡,微笑道:“若是一開始,就使出全部手段,卻又沒攻下來,後面怎麼辦?”

這次攻城,主要是試探爲主,北京這樣的堅城,強攻的話,很難一次性攻下。

趙銘攻城是給城中施加壓力,他其實並不想硬上,那會給北京這座城池,帶來極大的災難。

施加壓力,最好的方式,是逐漸加碼,越來越猛烈,並非一開始猛烈,把招式都用了,要是守軍抗下來,後面就尷尬了。

這時,炮隊方向,應旗揮動。

參軍張家玉見此,立時道:“殿下,炮隊準備就緒。”

趙銘聞語,遂即揮手道:“那就開炮吧!”

中軍一聲鼓響,紅旗揮動,炮隊那邊立時傳出幾聲哨響,便見還在堆砌土牆的士卒,紛紛退回土牆之後。

“轟”的一聲響,一門紅夷大炮猛地向後一退,騰起一團白煙,便見一枚黑色的炮彈,呼嘯而出,直接砸在三裡外的城牆邊,落入護城河中,濺起一道五丈高的水柱。

幾乎同一時間,城頭上也傳來巨響,一枚炮彈在空中一閃而過,砸在炮陣前百步開外,激起一團塵土。

趙銘遂即打起精神,“開始試炮了!”

張家玉看了看,笑道:“清軍的火炮打得好像不怎麼準啊!”

趙銘微笑道:“阿濟格防備着漢軍,好的炮手,都在外城,內城這邊是滿兵操炮,確實差了許多。”

說話間,明軍炮陣,已經調整好了炮位,重新瞄準了朝陽門。

“開炮!”炮隊指揮,奮力將令旗揮下,發出一聲怒吼。

手持火炬的炮手,立時紛紛點燃引線,便見火星“嗖嗖”的鑽入炮膛。

“轟轟轟”巨響連連,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白色的硝煙瞬間瀰漫陣線,各門火炮依次後退,一枚枚十多斤的炮彈,便衝出炮口,砸向城牆。

一瞬間,甕城上塵土飛揚,碎石飛濺,高大的城門樓子,“轟”的一聲,被削去一角,垮塌下來,驚得城頭守軍,驚恐四散。

百門紅衣大炮,一輪射擊,就砸得朝陽門千瘡百孔,戰爭之神的威力,令人震撼。

城頭滿人,已經過來十多年的太平日子,還從未見識過這樣的場面,一個個駭得蹲在城頭,趴在地上,尖叫不止。

“開炮,還擊!”城頭軍官,還有年長的滿人,見此不禁大怒,踢打着恐懼的滿人,大聲訓斥。

這時,明軍炮手正忙於裝填,城頭各牆垛間,忽然騰起團團硝煙,數十枚鐵彈砸來,泥土飛濺。

大纛旗下,趙銘見城頭清軍開火,遂即揮手道:“開始掘壕!”

戰鼓擂起,數以萬計的民夫,還有士卒立時揮舞着鐵鍬,還有鋤頭,揮汗如雨的揚起一片城頭。

民夫先挖掘一道,與城池平齊的壕溝,然後挖掘“之”字壕,向城下挺進。

城頭清軍,看見城下揚起的城頭,不見人影,只見從地面下,揚起一剷剷的泥土,不禁大驚,“敵軍開始挖壕了!”

城頭清將扶垛眺望,看見揚起的黃塵,還沒來得及做出應對之次,城外明軍炮陣,便又是一陣巨響。

“隱蔽!”清軍士卒頓時一聲驚呼,將將領撲倒。

“轟”的一聲巨響,一枚炮彈砸中牆垛,直接將牆垛削掉,炮彈裹挾着碎石和磚塊,向城上成扇面濺射。

反應不及的清軍,被碎石擊中,頓時頭破血流,倒地哀嚎。

一時間,城頭到處都是翻滾的身影,被濺上天空的石子,噼裡啪啦的落下,四周一片狼藉。

{求月票,推薦,訂閱,下章晚上十二點前}

第772章驚惶失措第893章北京城破第四十六章趙博安八字方略第464章不堪一擊第1046章倒幕運動第288章閩江口大海戰下第975章聲西擊東第902章兵臨南京第688章喜聞捷報第790章金陵春之陣(六)第236章海禁、造船、招撫第516章議政王大臣會議第三十章生擒屯齊第十四章打了件裝備第258章準備就緒第449章爲國結社第651章困局第246章臺北衝突(爲了掌門)第963章王鐸效應第293章追擊多鐸第374章高傑鎮第399章各自心思第847章股價大戰第669章其非明主第371章花錢買路第206章東海的使命第733章挖漢王牆角第六十六章金塘島種田第985章抵達瀋陽第522章政變下第164章金塘島危機第870章安置降軍第478章沸沸揚揚第647章禁軍危機第228章誰急打誰第328章籌備博覽會第241章旅順第1103章視察大學第190章三路突進第622章搜捕浙黨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232章四板斧第305章天意如此第860章冊封吳三桂第511章暗殺多爾袞第1027章開伯爾山口第421章南北議和第629章驚聞噩耗第681章死裡逃生第393章傅上瑞督師南直第137章浙東失陷第434章內憂外患第614章安撫華僑第1055章明輪船試航第270章博安甚騷第七十一章太特麼殘暴了第782章建武末路第242章朝鮮無間道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305章天意如此第463章席巴是趙雜毛第520章多爾滾之死下第785章金陵春之陣(一)第451章東海總督第599章進退兩難第249章抵達臺灣第九十八章趙銘諫言第488章兵力旅順第541章深夜進軍第584章宣傳造勢第606章廢立國儲第475章收降李本深第1071章海上補給線第296章圍剿多鐸第1007章緊急馳援第156章老巢被佔第727章整兵備戰第439章黃宗羲第858章孫可望的震驚之旅第633章軍心動搖第234章多鐸撤軍第896章最後的晚餐第337章臉上無光第560章負氣撤軍第432章質疑多爾袞的路線第231章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568章新的殺手鐗第624章城中內應第396章錫澄防線第428章胡虜易與耳第八章常山趙子龍第1060章給明朝一個面子第896章最後的晚餐第135章兵臨金陵第367章秦王風波第463章席巴是趙雜毛第673章伏擊孫可望第807章後院起火第一一零章請封儲君第388章孫可望稱王
第772章驚惶失措第893章北京城破第四十六章趙博安八字方略第464章不堪一擊第1046章倒幕運動第288章閩江口大海戰下第975章聲西擊東第902章兵臨南京第688章喜聞捷報第790章金陵春之陣(六)第236章海禁、造船、招撫第516章議政王大臣會議第三十章生擒屯齊第十四章打了件裝備第258章準備就緒第449章爲國結社第651章困局第246章臺北衝突(爲了掌門)第963章王鐸效應第293章追擊多鐸第374章高傑鎮第399章各自心思第847章股價大戰第669章其非明主第371章花錢買路第206章東海的使命第733章挖漢王牆角第六十六章金塘島種田第985章抵達瀋陽第522章政變下第164章金塘島危機第870章安置降軍第478章沸沸揚揚第647章禁軍危機第228章誰急打誰第328章籌備博覽會第241章旅順第1103章視察大學第190章三路突進第622章搜捕浙黨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232章四板斧第305章天意如此第860章冊封吳三桂第511章暗殺多爾袞第1027章開伯爾山口第421章南北議和第629章驚聞噩耗第681章死裡逃生第393章傅上瑞督師南直第137章浙東失陷第434章內憂外患第614章安撫華僑第1055章明輪船試航第270章博安甚騷第七十一章太特麼殘暴了第782章建武末路第242章朝鮮無間道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305章天意如此第463章席巴是趙雜毛第520章多爾滾之死下第785章金陵春之陣(一)第451章東海總督第599章進退兩難第249章抵達臺灣第九十八章趙銘諫言第488章兵力旅順第541章深夜進軍第584章宣傳造勢第606章廢立國儲第475章收降李本深第1071章海上補給線第296章圍剿多鐸第1007章緊急馳援第156章老巢被佔第727章整兵備戰第439章黃宗羲第858章孫可望的震驚之旅第633章軍心動搖第234章多鐸撤軍第896章最後的晚餐第337章臉上無光第560章負氣撤軍第432章質疑多爾袞的路線第231章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568章新的殺手鐗第624章城中內應第396章錫澄防線第428章胡虜易與耳第八章常山趙子龍第1060章給明朝一個面子第896章最後的晚餐第135章兵臨金陵第367章秦王風波第463章席巴是趙雜毛第673章伏擊孫可望第807章後院起火第一一零章請封儲君第388章孫可望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