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金陵春之陣(一)

1658年,隆武十四年,建武二年二月春。

南京外圍,旌旗飛揚,佈滿了隆武朝廷的兵馬,充斥着天南海北的口音。

三十萬大軍,沿着秦淮河一線,紮下營盤,大綿延五六十里,聲勢浩大,場面壯闊。

在安慶失陷後,朱以海只能收縮兵力,困守南京,做最後的堅持。

這時,隆武率領三十萬大軍,步步緊逼,終於進抵南京東郊大勝關,要給持續近兩年的唐魯之爭,畫上一個終點,決定誰纔是大明的主宰。

李成棟在投降隆武后,跟隨着隆武軍主力出發,受鄭成功節制,爲大軍前驅,進抵秦淮河西岸。

李成棟對建武軍的情況十分了解,知道各部虛實,在他的幫助下,隆武大軍不斷壓縮着建武軍的陣線,數次擊敗意圖反擊的建武軍。

如今朱以海手下,只剩下老帥張名振部,還在苦苦支撐,而隆武朝則是大軍雲集,南京城中不到五萬江北軍,雖然英勇抵抗,但是無法彌補數目上巨大的差距,敗亡已經是註定之事。

此時,在南京西郊,湖廣來的十萬順系大軍,作爲隆武本陣,駐紮於大勝關,福建來的十萬鄭軍,則前出至秦淮河西岸,逼近南京外郭,江西來的金聲桓,兩廣來的曹志鍵,還有浙軍降將方國安等部,則駐紮於秦淮上游的方山。

三十大軍,營寨遍佈,旌旗招展,騎兵來往疾馳,聲勢滔天。

李成棟跟隨鄭成功,駐紮在外郭附近,做爲降軍,他的營盤,裡說當然的頂在最前面。

因說江北軍龜縮進了南京城內,但是李成棟紮營,依舊是一絲不苟,盡顯老帥風範。

李部士卒,豎起柵欄,又在柵欄外挖了兩道深壕,挖出來的土,堆成羊馬牆,牆外佈置拒馬、鹿角,撒上鐵蒺藜,可以說是固若金湯。

這也是李成棟長期與清軍作戰,營盤若是不牢固,一個不留神,就會被清軍騎兵沖垮,所以形成了扎硬寨的習慣。

這時,前軍總大將鄭成功看見李成棟的營寨,不禁暗自點頭,“忠武王這個營盤扎得,令孤很是欽佩。”

李成棟感嘆道:“江北軍、漢軍,行軍紮營,都是這種硬寨!爲乃是防備騎兵突襲,還有夜間襲營!”

兩人正說話間,營地外出現近千江北騎兵,他們在營地外偵查窺視一陣,爲首一員戰將,忽然領着騎兵,經直向李成棟的營盤殺來。

正挖壕,佈置拒馬的李部士卒,見此連忙撤退入營。

李成棟見那隊騎兵,不禁皺起眉頭,一旁鄭成功見他神情,又拿出千里鏡,抽出鏡筒觀看,只見一員威武的大將,挺槊縱馬,風馳於前,身後騎兵打着一面“李”字認旗,奔馳中迎風招展,緊隨於後。

“認識?”鄭成功不禁笑問道。

李成棟陰沉着臉道:“乃某逆子李元胤!”語畢,李成棟一揮手,麾下大將郝尚久,立時率領李部騎兵,越壕而出,呼嘯着向江北騎兵迎擊上去。

現在,李元胤手上幾千江北騎兵,已經是朱以海手中最後的王牌。

這支在遼東,給漢軍效力數年的精銳騎兵,清一色的馬槊、胸甲、還有騎兵特製的燧發火槍,不僅裝備精良,作戰也十分彪悍。

近些日子以來,在建武朝處於絕對弱勢的情況下,他們依然數度出城偵查、刺探,騷擾大軍紮營。

鄭成功只聽見馬蹄隆隆,李部騎兵,迎面而去,而江北騎兵絲毫不懼,跟着那迎風招展的“李”字認旗,直接撞向郝尚久的騎兵。

沒有勢均力敵,鄭成功只見李元胤直接將郝尚久殺穿,騎兵奔馳到營地外,放槍挑釁,破口大罵。

李成棟見此,不禁臉色漲紅,急令士卒防禦。

李部士卒連忙端起火槍,涌到寨牆邊上,而這時,被衝散的郝尚久,又重新整頓了隊形,從左後方殺來,於此同時,鄭軍大營內也奔出一隊騎兵,意圖合圍這股精悍的江北騎兵。

李元胤見此急令撤退,江北騎兵紛紛拔馬回撤,而李元胤則手提馬槊,勒馬駐立營前,待騎兵皆退,才拔馬馳騁而去,在敵軍合圍之前,全身撤退,宛若常山趙子龍在世。

鄭成功見此,不禁讚歎道:“虎父無犬子啊!看來孤不可大意!”

李成棟道:“城中只剩張名振部,再加上三千騎兵,對抗朝廷大軍,無異於螳臂當車。除非那人來援,否則這一戰已經沒有任何懸念。”

鄭成功微微頷首,不經意道:“本陣那邊傳來消息,據說那人已經到了杭州!”說着,鄭成功眼中閃爍出一絲恨意,“以那人的狡詐,如今江北軍已經精疲力盡,他不會再躲在背後,孤想應該能在南京遇見他!”

鄭成功着實沒有想到,當初一根筋的趙銘,會變成如今這樣,爲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

之前,趙銘起兵,爲朱以海解圍,鄭成功本可趁機殺入浙江,可是他一時心慈手軟,收到趙銘的信後,念及舊情,加上他也不贊成隆武廢儲,所以放了趙銘一馬。

可是,這次趙銘卻絲毫不顧及情誼,抄了他的後路,佔了他的老巢,可以說給鄭成功上了深刻的一棵。

這時,兩人正說着話,一名軍官匆匆過來,對李成棟道:“殿下,有傳令兵過來!”

鄭成功和李成棟都收回思緒,扭頭看去,果見插着背旗的騎兵奔馳入營。

如今三十萬大軍,已經在南京外圍佈置妥當,朱聿鍵遂即召集衆人,前往大勝關本陣議事。

當下,李成棟和鄭成功一起,騎馬前往本陣,衆人一路奔馳,沿途都是綿延的明軍營地,各營將士都在熱火朝天的趕製器械,一架架雲梯、攻城塔拔地而起。

雖說中國曆代以來,戰爭頻繁,但是一方投入三十萬的戰爭,還是少見,通常都是載入史冊,具有重大意義的大戰。

鄭成功與李成棟都感覺到,自身處於歷史的某個重要時刻。

這時,兩人奔馳一陣,“咚咚咚”的鼓聲傳來,已經敲響了第一通聚將的戰鼓。

第664章西南奸雄第849章併購錢氏織業第725章宜從衆議第935章突襲敵營第898章吳三桂回師第753章福臨末路中第638章兵貴神速第659章王大拿的試探第1006章關中危機第307章奉天子以令天下第1037章新世界與舊世界第973章他們一直忠於大明第117章浙東危機第965章西方山寨貨帶來的危機第二十六章劉良佐的寶馬第1094章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第731章移民南洋第1064章被拒絕了第414章生死激戰第三十章生擒屯齊第1063章援助東籲第536章進攻兇猛第932章接見使者第609章大中華文明圈第266章意見分歧第342章炮擊城池第626章發兵杭州第916章回師南京第501章決戰到來第599章進退兩難第679章傳遞消息第417章如何報捷第886章再議攻城第二十六章劉良佐的寶馬第二十四章突圍求援第145章風氣湖廣第526章光復武昌第665章隱瞞不報第310章多鐸病危第828章我們認捐第421章南北議和第664章西南奸雄第1105章準備反擊第840章蒙古八旗第278章隆武危機第203章博洛慘死第570章跨越赤道第849章併購錢氏織業第728章都不是好人第857章關中細作第475章收降李本深第530章籌劃伐周第599章進退兩難第455章北進戰略第294章路遇伏擊第747章桂王朱由榔第1000章軍情司在行動第1056章保持軍事優勢第九十三章回援江防第518章多爾滾之死上第115章離別第687章嶽樂背鍋第877章例行招降第1083章大航海的下半葉第735章提前佈局第506章空心方陣第207章返回舟山第731章移民南洋第四十章趙銘打游擊尼堪怒興師第762章大帥穩住第786章金陵春之陣(二)第638章兵貴神速第1033章割地賠款第464章不堪一擊第605章浙系帥臣第八十二章魯王君臣第十六章趙銘把妹第295章三面突進第296章圍剿多鐸第三十章生擒屯齊第476章天意如此第710章兵鋒之盛第611章呂宋海戰上第330章招商船運公司第523章返回江東第九章唐王朱聿鍵第390章旅順失陷第1022章追擊吳三桂第490章黃海大戰上第664章西南奸雄第996章開始表演第809章武昌歸降第475章收降李本深第272章爭奪福建第878章亂敵軍心第758章關中合戰第404章激戰橋頭第885章有多少掏多少第502章開局
第664章西南奸雄第849章併購錢氏織業第725章宜從衆議第935章突襲敵營第898章吳三桂回師第753章福臨末路中第638章兵貴神速第659章王大拿的試探第1006章關中危機第307章奉天子以令天下第1037章新世界與舊世界第973章他們一直忠於大明第117章浙東危機第965章西方山寨貨帶來的危機第二十六章劉良佐的寶馬第1094章我承認我有賭的成分第731章移民南洋第1064章被拒絕了第414章生死激戰第三十章生擒屯齊第1063章援助東籲第536章進攻兇猛第932章接見使者第609章大中華文明圈第266章意見分歧第342章炮擊城池第626章發兵杭州第916章回師南京第501章決戰到來第599章進退兩難第679章傳遞消息第417章如何報捷第886章再議攻城第二十六章劉良佐的寶馬第二十四章突圍求援第145章風氣湖廣第526章光復武昌第665章隱瞞不報第310章多鐸病危第828章我們認捐第421章南北議和第664章西南奸雄第1105章準備反擊第840章蒙古八旗第278章隆武危機第203章博洛慘死第570章跨越赤道第849章併購錢氏織業第728章都不是好人第857章關中細作第475章收降李本深第530章籌劃伐周第599章進退兩難第455章北進戰略第294章路遇伏擊第747章桂王朱由榔第1000章軍情司在行動第1056章保持軍事優勢第九十三章回援江防第518章多爾滾之死上第115章離別第687章嶽樂背鍋第877章例行招降第1083章大航海的下半葉第735章提前佈局第506章空心方陣第207章返回舟山第731章移民南洋第四十章趙銘打游擊尼堪怒興師第762章大帥穩住第786章金陵春之陣(二)第638章兵貴神速第1033章割地賠款第464章不堪一擊第605章浙系帥臣第八十二章魯王君臣第十六章趙銘把妹第295章三面突進第296章圍剿多鐸第三十章生擒屯齊第476章天意如此第710章兵鋒之盛第611章呂宋海戰上第330章招商船運公司第523章返回江東第九章唐王朱聿鍵第390章旅順失陷第1022章追擊吳三桂第490章黃海大戰上第664章西南奸雄第996章開始表演第809章武昌歸降第475章收降李本深第272章爭奪福建第878章亂敵軍心第758章關中合戰第404章激戰橋頭第885章有多少掏多少第502章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