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換個皇帝

趙銘聽張煌言之語,內心大驚。

張煌見此,遂即道:“陛下以爲,隆武即亡,戰事便以瞭解。畢竟都是朱姓之後,且唐藩一脈,也算有功於社稷,不宜斬盡殺絕。況,朱琳源不過一孺子,步步緊逼,難免留下惡名!因此,還請漢王收兵罷戰,接受武昌和談。”

趙銘擔心的事情,還是全部發生了。

從一開始,趙銘就希望,利用南京大勝之威,逼迫武昌交出兵權,向他投降。

因爲武昌這樣的堅城,如果不是投降,攻打起來,肯定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拿下。

若是長時間沒有拿下,那麼局勢肯定容易生變,也只有武昌投降,才能在各方勢力,還沒意識到漢軍的威脅前,兼併楚贛。

可是,奈何天下豪傑,智謀之士,並沒有盡入趙銘麾下,各方都有人才,事情發展不可能盡如趙銘之意。

不到一年時間,趙銘吃下閩粵,剛剛又吞了南直隸和江西北部,漢國其實已經吃撐着了。

若是外部沒有威脅,趙銘自認爲,還有胃口吃下楚贛,可是一旦外部發生變化,那情況就不好說了。

其實,吳三桂和西軍要出兵,已經讓趙銘感受到威脅,他表面鎮定,事實上卻很擔心他們殺過來。

外部勢力,對於局勢的敏銳察覺,比趙銘想得要快,而內部朱以海態度的轉變,同樣也比趙銘想得要快。

趙銘陰沉着臉,站起身來,“此事孤已經知曉了!”

語畢,趙銘揮手道:“還請閣老退下,孤有要事於幕僚商談!”

張煌言退出大帳,事實上,朱以海態度扭轉這麼快,很大程度上便是由於張煌言的勸說。

若是趙銘併吞楚贛,朱姓皇族勢力,就基本被剷除,若是趙銘想要謀朝篡位,便沒有什麼阻礙了。

朱以海對於強大的漢軍,深感恐懼,害怕丟掉朱家江山,成爲大明的罪人,深思熟慮後,決定與隆武和解。

畢竟隆武已經死了,他就是朱姓皇族之首,已經與隆武朝廷有了和解的前提條件。

現在,對於朱以海而言,他最大的威脅,已經從朱聿鍵,變成了趙銘。

因此,考慮到大明江山,朱家基業,朱以海接受了張煌言的建議。

這時,張煌言退下,帳內只留下,趙銘和幾位心腹。

趙銘沉聲道:“你們怎麼看?”

張家玉沉吟道:“殿下,周國和西軍將要援救武昌,背後朝廷又要議和,令我們十分被動了。”

虞胤道:“如今,我們畢竟在建武朝廷的名義下行事,若是建武與我們不是一條心,胡亂下令,定然會引起混亂,和後方不穩!”

趙銘沉默良久,大軍就算攻下武昌,一旦周國和西軍介入,湖廣和楚贛的戰事,也不會短時間結束。

如果這個時候,朱以海在站在他的對立面,可以說,便是內憂外患了。

其實,只要內部安定,即便吳三桂和李定國參戰,趙銘也可以慢慢打,但是朱以海態度轉變,他便無法將戰爭繼續下去了。

畢竟,朱以海現在是大明唯一的皇帝,想想一個什麼都沒有的漢獻帝,給曹丞相惹了多少麻煩,便知道,手上還有不少兵馬和臣子擁護的朱以海,對趙銘構成的威脅!

若是趙銘不聽從朱以海的指令,繼續攻打,恐怕朱以海會做出更過激的舉動。

畢竟南京還有兩萬餘江北軍,對趙銘來說,是個很不穩定的因素。

如今,趙銘已經佔據很大優勢,完全沒必要冒風險,去賭什麼。

牌少,本錢少,纔會去賭,而趙銘現在完全有能力緩一緩後,再一一對付。

現在一下要同時對付這麼多勢力,即便漢國也會十分吃力,不若個個擊破。

趙銘沉默良久,忽然揮拳,“既然建武阻撓孤王統一大明的功業,那本王就只有行霍光之事,換個聽話的做皇帝了!”

聞趙銘之語,衆人立時紛紛精神一振,低頭躬身。

趙銘遂即吩咐道:“芷園,你立刻前往杭州,先將桂王送到蘇州,等候孤王之令,再送往南京。此外,令宣傳司,痛斥唐魯之爭,爲桂王造勢。”

張家玉慌忙作揖行禮,“喏!臣令命!”

趙銘遂即對虞胤道:“卿家去見姜曰廣,告訴他,孤王要與堵胤錫見面,當面商議和議!”

漢軍猛攻武昌,武昌岌岌可危,姜曰廣一直在漢軍營地中,謀求和議。

趙銘雖每次都聲稱,是最後條件,但是其實也一直都沒關閉,和議的通道。

畢竟,攻打武昌的漢軍,只有十萬,也是趙銘手中,唯一的機動兵力。

即便趙銘打下武昌,也沒那邊多兵力,去佔領全楚,歸根結底還是要收編隆武兵將。

雙方議和,最大的分歧,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要不要交兵權,其它諸如囚禁朱琳源之類的條件,都是可以用來讓步的條件。

當下虞胤出去,次日便約好了時間和地點。

次日中午,趙銘與堵胤錫,各率領一千人,在武昌城南,距離城池兩裡處相聚。

士卒在曠野上,用白布圍了一塊地方,雙方士卒站在白布外,堵胤錫帶着鄭成功、李來亨、袁宗第等數員大將,如臨大敵,坐在圍起的區域內。

畢竟趙銘除了是漢王,還是一員絕世猛將,鄭成功等人不得不妨,不敢輕視。

趙銘則只帶幾個文官,前來談判,坦蕩的坐在對面。

這時,雙方涇渭分明的坐在小馬紮上,趙銘掃視對面,堵胤錫、鄭成功、袁宗第、李來亨,都是名人,都是良將良相,再看自己這頭,泛善可陳,全靠自己帶動,說來也是心累。

趙銘不禁感慨,道不同不相爲謀,忠臣良將,不爲自己所用,而後微微笑道:“孤久仰閣老威名,今日得見,三生有幸啊!”

遂即又對鄭成功道:“成功,許久不見啊!”

鄭成功將臉轉到一邊,從趙銘偷襲福建,他兩的友誼小船就已經翻了。

堵胤錫則微笑道:“本閣也同樣久仰漢王之名!”

第917章太上皇吐血第763章西秦之勢第153章崇明種田下第737章鄱陽湖事件第724章殿下仁義第1033章割地賠款第565章和議影響第566章下南洋第1087章趙雜毛來了第743章收取福建第335章準備再戰第555章出賣趙銘第945章又做不了主第564章癸巳和議第952章沒人比我更瞭解中國第804章兵臨武昌第792章金陵春之陣(八)第699章兵變前兆第一零八章趙銘被抓第911章王爺降了吧第九十三章回援江防第678章風起遼東第1017章萬馬衝鋒第八十二章魯王君臣第283章擊退鄭軍第456章再次北上第一零七章趕赴行朝第一零九章朱聿鍵的困境第四十四章胡爲宗島上授藝第419章趙銘的誤會第889章臣想打他第1096章吳三桂被擒第888章緩兵之計第1090章趙鐵棒第486章渡海援遼第1060章給明朝一個面子第一零五章俘獲荷蘭戰艦第985章抵達瀋陽第611章呂宋海戰上第755章西清滅亡第600章堅持南進戰略第378章重組東林第500章臨戰前夜第186章激戰四明山第1011章預設戰場第811章錢謙益的沙龍第197章必須打的理由第296章圍剿多鐸第417章如何報捷第1022章追擊吳三桂第206章東海的使命第643章絕不能撤第727章整兵備戰第681章死裡逃生第七十七章緊急軍情第649章甕中之鱉第995章天造地設的戲臺子第399章各自心思第921章聲振九霄第744章虎狼之師第477章豪格暴斃第1050章收回兵權第1031章牆式衝鋒第579章爪哇事變第1038章泛亞主義第333章多爾袞的憂鬱第860章冊封吳三桂第825章兩淮難民第1025章糧荒第201章激戰金華中第442章刁民都反了第489章施琅的無奈第三十三章不守信用第587章決議出兵第608章王牌內線。第465章朝鮮歸降第231章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938章吳三桂與時間賽跑第462章攻佔江華島第1097章歸化侯安樂公第487章趙雜毛的陽謀第551章山窮水盡疑無路第993章威服羣胡第643章絕不能撤第1089章決戰前夜第926章金陵冬之陣中第538章攻陷泰州第780章趙鐵棒是坑逼第929章陛下臣來救駕第812章敵在靈谷寺第604章浙系志願軍第469章空間換時間第122章海洋理念第336章三省會攻第1102章惠民政策第223章攻陷淮安第499章出城決戰第300章光復福建第767章討餉第802章小覷於孤
第917章太上皇吐血第763章西秦之勢第153章崇明種田下第737章鄱陽湖事件第724章殿下仁義第1033章割地賠款第565章和議影響第566章下南洋第1087章趙雜毛來了第743章收取福建第335章準備再戰第555章出賣趙銘第945章又做不了主第564章癸巳和議第952章沒人比我更瞭解中國第804章兵臨武昌第792章金陵春之陣(八)第699章兵變前兆第一零八章趙銘被抓第911章王爺降了吧第九十三章回援江防第678章風起遼東第1017章萬馬衝鋒第八十二章魯王君臣第283章擊退鄭軍第456章再次北上第一零七章趕赴行朝第一零九章朱聿鍵的困境第四十四章胡爲宗島上授藝第419章趙銘的誤會第889章臣想打他第1096章吳三桂被擒第888章緩兵之計第1090章趙鐵棒第486章渡海援遼第1060章給明朝一個面子第一零五章俘獲荷蘭戰艦第985章抵達瀋陽第611章呂宋海戰上第755章西清滅亡第600章堅持南進戰略第378章重組東林第500章臨戰前夜第186章激戰四明山第1011章預設戰場第811章錢謙益的沙龍第197章必須打的理由第296章圍剿多鐸第417章如何報捷第1022章追擊吳三桂第206章東海的使命第643章絕不能撤第727章整兵備戰第681章死裡逃生第七十七章緊急軍情第649章甕中之鱉第995章天造地設的戲臺子第399章各自心思第921章聲振九霄第744章虎狼之師第477章豪格暴斃第1050章收回兵權第1031章牆式衝鋒第579章爪哇事變第1038章泛亞主義第333章多爾袞的憂鬱第860章冊封吳三桂第825章兩淮難民第1025章糧荒第201章激戰金華中第442章刁民都反了第489章施琅的無奈第三十三章不守信用第587章決議出兵第608章王牌內線。第465章朝鮮歸降第231章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938章吳三桂與時間賽跑第462章攻佔江華島第1097章歸化侯安樂公第487章趙雜毛的陽謀第551章山窮水盡疑無路第993章威服羣胡第643章絕不能撤第1089章決戰前夜第926章金陵冬之陣中第538章攻陷泰州第780章趙鐵棒是坑逼第929章陛下臣來救駕第812章敵在靈谷寺第604章浙系志願軍第469章空間換時間第122章海洋理念第336章三省會攻第1102章惠民政策第223章攻陷淮安第499章出城決戰第300章光復福建第767章討餉第802章小覷於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