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衝壓製造的機槍

g36半自動步槍的成功爲毛瑟和沃爾特公司的研發小組提供了大量的防治自動導氣機構非軸向偏振方面的經驗,維勒安自然不會浪費這些經過g36項目考驗的人才了。從1936年開始,當g36的定型和毛瑟槍系的改良告一段落後,根據國防軍陸軍新項目的招標要求,毛瑟和沃爾特公司就將其成熟的研發團隊投入了機槍系列產品的研發當中。

……

“科赫,昨天去參加勃洛姆堡元帥的軍備整備會議有什麼收穫麼。”一個年邁的老頭兒把自己的身體嵌在一個鬆軟的沙發裡,詢問面前那個剛剛被召見的僱員一些問題。

那個老者就是毛瑟公司的現任總裁漢森。毛瑟。

“頭兒,也算不上有什麼收貨吧,怎麼說呢,好事兒是國防軍方面給我們找了一些新的生意,壞事兒是這筆生意只怕不好做。”西奧多。科赫用一種爲難的語氣,儘可能委婉的把國防軍的要求提了出來。

“g36這樣的項目我們都完成了,在輕武器領域,就沒有我們毛瑟解決不了的槍,說吧,勃洛姆堡元帥又提出了什麼新花樣。再精密的槍我們毛瑟都能搞定。”

“問題就在這裡,國防軍這次要求的不是‘精密的好槍’,而是‘便宜的好槍’——上個月我們生產的第一批g36半自動步槍剛剛裝備部隊,結果技術情報局的人就從我們這兒還有沃爾特公司那裡各借調了幾個技師和幾臺專用鏜牀。然後自己找模具廠家修模做出了一套g36的衝壓模具。結果前幾天就做出了主要使用衝壓生產部件的g36給陸軍看。

陸軍方面派人對衝壓生產的槍和我們銑削生產的槍進行了精度和壓力測試。衝壓件的版本槍機故障率比我們高15個百分點,300米內着彈點散佈範圍大5%,600米內散步範圍大10%——除此之外就基本上沒有什麼性能差距了。”

“所以,陸軍的人要求我們以後生產便宜貨?”

“勃洛姆堡元帥當時確實有這個意思,但是還不明顯,畢竟g36只有機閘等幾個主要部件需要銑削,改用衝壓後成本也就降低一半,陸軍的人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性能上終究是由差異的。”

“那麼,他們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技術情報局的人慫恿他們說,mg34機槍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mg34機槍上用銑削件的比例是目前我軍槍械裡面最高的,而且當初我們因爲《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不能擁有重機槍,所以我們是在用通用機槍來實現重機槍的效果,所以mg34的很多核心部件需要耐受散熱不良所帶來的超高溫。機閘和閉鎖機構都是用鎳鉻鋼、鉻錳鋼製作的。這些稀有金屬在帝國的缺乏導致了……”

“好了,我明白了,也就是說,簡化mg34生產工藝的活兒是該提上日程了。目前靠着g36的大訂單,公司的研發經費還可以撐一陣子,mg34機槍的優化工作就由你負責,和埃德蒙。黑科勒還有阿歷克斯。賽德勒這批人一起好好努力吧。這個項目我覺得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需要其他軍工部門的技術進步來配合的地方很多,你們暫時先開始論證性研究和技術儲備吧,有什麼需要外部協調的困難的話就列出來詳細說明一下,丟給技術情報局的人去。”

“這個……這樣好麼?技術情報局的人畢竟是我們的主管機關之一,把這些東西丟給他們這些衙門去負責會不會影響公司形象。”科赫畢竟只是公司的一名技術主管,對市面上和官場上的信息不是很瞭解,聽老闆這麼一說不由得有些惴惴。

“怕什麼,你們只管研究論證,具體和技術情報局的人溝通的事情又不用你們出面,我自己會去處理的。維勒安。蒙斯克總是給我們這些企業出難題,不用用他那些在外國科研機構手眼通天的資源那就太浪費了。”

……

шωш▪Tтkǎ n▪C O

維勒安不知道自己又在背後被毛瑟公司的研發部門算計了一把——實際上自從他的“技術情報局”總是可以在各種武器的開發領域弄來“外國同行的最新進步”消息後,德國最核心的那批軍火研發機構和企業就開始漸漸養成了一個“壞習慣”。

每當那些軍火研發企業被下達了一份看似不可能的研發任務後,他們就會嚴密論證一些他們遇到的有技術代差瓶頸的問題,然後全部羅列出來提交給技術情報局以“說明外國同行根本不可能在現有技術環境下實現這樣的突破,因此貴局在該領域得到的技術情報必然有誤。”可是每次經過短則個把月,多則一年半載的“調查論證”之後,維勒安的技術情報局總是會給軍火研發部門反饋一份“當前國際領先水平解決xxx技術瓶頸的技術思路”。

這種形勢從1936年開始,漸漸變得明顯起來,最開始是輕武器和海軍部門,後來慢慢蔓延到帝國軍工的各個領域,大家都覺得有這樣無形的資源不利用真是太可惜了。到了後來帝國正式進入戰爭軌道後,技術情報部門在國內的導向性權威已經再也沒有人質疑了,每個項目只要技術情報局的人給出了改良意見和技術思路,他們都會或多或少的借鑑,到那時候,毛瑟公司這樣的小打小鬧也就只能算是冰山一角了。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對於眼下的mg34的簡化工作而言,漢森。毛瑟對西奧多。科赫所說的“外協技術瓶頸”也確實是存在的。

知道歷史的人都會知道mg34那個有名的後繼型號mg42,與mg34相比,mg42在性能上唯一的提高就是射速方面——mg34的極限射速一般可以達到900發,而mg42則是1200~1400發,這個速度在傳統機槍領域基本上是無出其右的了,這也是爲什麼二戰機槍中只有mg42纔會發出撕扯亞麻布那樣純正的“裂帛脆響”,因爲它的子彈射速頻率實在是太高了,人耳已經不容易分辨出每一發子彈的“噠噠噠”聲響之間的間隙了。

但是射速的提高本身對mg42的意義並不大,它存在下去的最大優勢就是其對mg34的成本降低非常明顯。到了大戰後期,一挺mg34機槍的造價仍然平均在700馬克,而一挺mg42可以輕易降低到260馬克。

這首先是要歸功於mg42大批量使用了衝壓鉚接部件,這一點上mg42的降成本思路和維勒安在g43上的改良式一個道理;其次,mg42在閉鎖機構方面做出了一個革命性的設計,那就是滾柱式閉鎖槍機結構(mg34仍然和傳統機槍一樣採用了槍機迴轉式閉鎖,滾柱閉鎖是mg42的首創),正是這種閉鎖機構讓mg42突破了傳統槍機迴轉式槍械的射速極限,也降低了對機閘材料的要求,使得mg42的機閘可以用更加廉價的金屬材料和工藝來製造槍支的機閘和閉鎖機構——使用高錳鋼取代鎳鉻鋼製造機槍機閘的優勢不僅在於高錳鋼比鎳鉻鋼便宜好多倍,更重要的一點優勢是鎳鉻鋼實在是太過堅硬脆性了,所以只能使用車牀銑牀切削,而無法通過沖壓成型。如果對鎳鉻鋼的衝力太大,鎳鉻鋼可是會“寧折不彎”的,如果衝擊力不夠,又根本衝不動。可以說在槍機加工上使用這種昂貴的材料也會連鎖反應式地帶來高損耗的加工工藝。

不過,維勒安並沒有打算告訴毛瑟公司採用高錳鋼衝壓製作mg42機閘的構思,而是選擇了要求對方仍然在使用鎳鉻鋼作爲機閘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改良,顯然,維勒安有更好的一步到位的方法。

……

一年後,佩內明德秘密材料研究所。埃德蒙。黑科勒、西奧多。科赫和阿歷克斯。塞德勒三名毛瑟頂尖的自動槍械專家——也就是mg34改良小組的3位負責人,被請到這裡觀摩最新式的模壓鍛造工藝在槍械加工領域的應用。

一臺新建的7000噸級熱壓模鍛機被投入了使用,它所在的場所是一間10萬級的無塵車間。這臺模鍛機要說比壓力數據的話,和德國已經擁有的1。5萬噸和3萬噸級模鍛機還是有差距的——在維勒安花大本錢狠抓德國的重型鍛壓設備後,利用更重型鍛壓設備批量生產小噸位鍛壓機械的成本已經大大降低了,在美國人用5000噸級鍛壓機造另一臺5000噸級鍛壓機所需的部件的時候,也許每臺新造的5000噸級鍛壓機需要300萬美元的投入(美國人歷史上造p51野馬用的鍛壓機規格),而德國人有1。5萬噸和3萬噸鍛壓機後,回頭造7000噸級的機器也只需要不到100萬美元,這就是工業體系建成後的巨大拖動效應。

讓我們回頭來看這臺新傢伙。雖然它的噸位和製造出自己的大傢伙相比只有一半甚至四分之一的壓力。但是它也有其它大傢伙不具備的優勢。

wWW _ттκan _¢Ο 首先,就是它的結構被從三樑四柱六缸的複雜構成大幅度地簡化了,加壓缸體從6個減少到4個,這讓缸體加壓切換的工作大大減少了,衝壓速度也得以成倍提高,非常適合鍛壓大批量同樣形狀的小部件。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它不是一臺簡單冷鍛壓的設備,佩內明德基地在陶瓷熱壓燒結技術上的突破,自然會被維勒安充分利用,所以他自然也會考慮在金屬材料鍛壓機械上也融入陶瓷熱壓燒結時候的一些結構特點,把這臺設備改造成了具備熱鍛壓的功能。

此刻,在黑科勒和科赫面前,一堆在200℃重礦物油裡預熱過幾個小時的鎳鉻鋼胚料正在被起重臂從預熱油爐裡撈出後放置在鍛壓砧臺上,那些重礦物油中添加有防止鎳鉻鋼在後續的高溫中被二次氧化的保護劑。隨後鍛壓機的錘頭被加熱到900℃的高溫,緩慢而沉重地砸落在鎳鉻鋼胚上。經過十幾分鐘的扭曲變形,隨後一切歸於沉寂。

本來在黑科勒和科赫眼中只能“硬碰硬”切割加工的鎳鉻鋼胚,已經隨着壓模的形狀變成了一個個的mg機槍的機閘。

“所以說,不要懷疑維勒安局長告訴你們的思路,他這麼說都是有道理的——那些你們覺得配套工藝不成熟的問題,在這裡都不存在,以後這臺機器可以專門用來生產機槍的機閘,一次鍛壓只要佔用機器半個小時,一次可以壓出50根機閘。哪怕算上一倍的準備時間和維護保養,每天三班倒一年就是三四十萬根,就怕到時候毛瑟公司和沃爾特公司產能全開也生產不了那麼多機槍。”鍛造基地的負責人——他是一名德瑪克公司派到佩內明德基地的高級師如是對科赫他們說到。

“實在是難以置信,被公認無法鍛造加工的高硬鎳鉻鋼在特種礦物油熱處理和高溫鍛壓工藝下居然可以如此輕易的加工,從這個表面緻密程度來看,應該完全符合要求,哦不,應該說表面硬度和應力釋放比用切削加工出來的更好!我們只要拿去銑牀上把鍛壓後的毛邊修一下就可以直接用在機槍上了。”科赫興奮地對同伴們說道。

“這個機閘的質量比mg34的還要更好,而且耐膛壓指標更高。說不定還能嘗試一下我們之前討論的‘滾柱延遲閉鎖’和‘半自由式槍機’呢。”

“好主意,我們下次就測試一下。”

於是回到毛瑟公司後,在更穩重可靠的機閘配合下,黑科勒和科赫兩人後來又提前嘗試了在mg42的“滾柱閉鎖結構”基礎上改進出“延遲滾柱閉鎖結構/半自由式槍機”的機槍改型。

“延遲滾柱閉鎖結構/半自由式槍機”可以說是一種對“滾柱閉鎖”和“慣性閉鎖”優點的結合——慣性閉鎖是一種在非軸向震動和射速領域比滾柱閉鎖更優秀的閉鎖方式,它不需要任何非軸向活動機構,結構非常簡單,只要一個復進簧就可以自動上彈——所以價格是所有槍械裡面最便宜的,蘇聯人的pps波波沙用的就是這個機構,二戰中英國人臨時拼湊的“5英鎊衝鋒槍”斯登衝鋒槍也是如此。

慣性閉鎖的最大問題是槍機的膛壓耐受力較低,不適合高膛壓遠射程槍彈的使用,而這一點在“延遲滾柱閉鎖結構/半自由式槍機”的應用下又得到了充分的迴避。這種設計,最終形成了mg系列的改良型,被稱作mg-42v,其撕裂亞麻布的恐怖嘶吼,將成爲每一個德意志敵國的心頭噩夢。

第一百零六章 特魯希略家族的末日第七十九章 濃霧中的暗戰-中第二十九章 鬆動的防線第五十一章 隱忍第四十六章 天下大勢第十八章 北極熊末日-上第二十章 高加索壓頂第六十九章 美聯儲大劫案-下第二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十四章 超級風金屬的產物第二十五章 賊去關門第六十五章 花園市場行動第一百零五章 加勒比狼狗第七十七章 流血的海軍第二十八章 死城敖德薩第十章 沒證據就是沒幹第六十二章 戰前最後的種田第一百十九章 塞浦路斯的價值第十七章 建立戰略儲備的良機第十三章 結識阿道夫第四十一章 衆生苦第一百十一章 機場爭奪戰第五十六章 巴爾幹糾葛第十章 迫在眉睫第九十一章 夷平普利茅斯第五十一章 踢不進就玩黑哨第六十八章 血腥之路-中第二十五章 賊去關門第三十九章 守株待兔-上第三十二章 山寨的力量-下第七十四章 比利時投降第三十七章 賣隊友的優良傳統第八十四章 武裝黨衛軍第九十一章 探秘佩內明德第六十六章 風暴序曲第三十九章 守株待兔-上第三十六章 勢如破竹-上第十五章 招攬卡拉揚第六十四章 流乾米國的熱血-下第四十四章 分化瓦解第三十九章 秘密通往巴庫之路第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對策第一百零六章 藍飄帶之殤-上第二十二章 互相算計第四十七章 撩撥是丘胖的墓誌銘...第四十六章 連鎖反應第四十三章 三路並進第七章 組合鐵拳-中第三十三章 曼施坦因的決斷第二十一章 攻陷奧斯陸第七十九章 濃霧中的暗戰-中第四十九章 你來我往第十一章 絞肉磨骨第二章 利用大島浩第七十八章 還是要做懦夫?第四十五章 軍備反思第四十四章 浴血淞滬第五十五章 耳光響亮-下第二章 絞肉機端倪第一百零九章 養肥再殺第七章 艦隊決戰-中第七章 組合鐵拳-中第一百章 斬斷北海島鏈第十九章 北極熊末日-下第三十七章 鐵閘第六十七章 新的黑手第五十五章 融資市場的幕後對手第八章 反噬的魔獸第三十四章 曲終人散大蕭條第三章 這不是演習第二十章 塔崩毒氣始末第四十八章 維勒安的秘密武器-上第十六章 飛行訓練第十章 迫在眉睫第十七章 建立戰略儲備的良機第十六章 先拯救誰第五十六章 蘇聯之行(上)第四十三章 北線戰事第八十八章 齊亞諾中招第七十章 法國空軍末日-下第五十章 結束西班牙內戰第七十三章 包圍網成型第十六章 威悉河演習第五十二章 鐵幕落下第二十九章 雲波詭譎第三十三章 動搖的退路第四十九章 葉廖緬科的後遺症第八十八章 齊亞諾中招第三章 這不是演習第四十三章 三路並進第五十一章 德國的復甦(上)第八十章 美墨止戈第一百十六章 亞歷山大蛙影第十一章 維勒安和阿道夫的相互刺探第三十章 正名-沙漠之狐(上)第三十五章 因勢利導第二十七章 攻陷薩拉戈薩第九十八章 釣魚之法第五十一章 潛伏爪牙第二十四章 開門揖盜
第一百零六章 特魯希略家族的末日第七十九章 濃霧中的暗戰-中第二十九章 鬆動的防線第五十一章 隱忍第四十六章 天下大勢第十八章 北極熊末日-上第二十章 高加索壓頂第六十九章 美聯儲大劫案-下第二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十四章 超級風金屬的產物第二十五章 賊去關門第六十五章 花園市場行動第一百零五章 加勒比狼狗第七十七章 流血的海軍第二十八章 死城敖德薩第十章 沒證據就是沒幹第六十二章 戰前最後的種田第一百十九章 塞浦路斯的價值第十七章 建立戰略儲備的良機第十三章 結識阿道夫第四十一章 衆生苦第一百十一章 機場爭奪戰第五十六章 巴爾幹糾葛第十章 迫在眉睫第九十一章 夷平普利茅斯第五十一章 踢不進就玩黑哨第六十八章 血腥之路-中第二十五章 賊去關門第三十九章 守株待兔-上第三十二章 山寨的力量-下第七十四章 比利時投降第三十七章 賣隊友的優良傳統第八十四章 武裝黨衛軍第九十一章 探秘佩內明德第六十六章 風暴序曲第三十九章 守株待兔-上第三十六章 勢如破竹-上第十五章 招攬卡拉揚第六十四章 流乾米國的熱血-下第四十四章 分化瓦解第三十九章 秘密通往巴庫之路第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對策第一百零六章 藍飄帶之殤-上第二十二章 互相算計第四十七章 撩撥是丘胖的墓誌銘...第四十六章 連鎖反應第四十三章 三路並進第七章 組合鐵拳-中第三十三章 曼施坦因的決斷第二十一章 攻陷奧斯陸第七十九章 濃霧中的暗戰-中第四十九章 你來我往第十一章 絞肉磨骨第二章 利用大島浩第七十八章 還是要做懦夫?第四十五章 軍備反思第四十四章 浴血淞滬第五十五章 耳光響亮-下第二章 絞肉機端倪第一百零九章 養肥再殺第七章 艦隊決戰-中第七章 組合鐵拳-中第一百章 斬斷北海島鏈第十九章 北極熊末日-下第三十七章 鐵閘第六十七章 新的黑手第五十五章 融資市場的幕後對手第八章 反噬的魔獸第三十四章 曲終人散大蕭條第三章 這不是演習第二十章 塔崩毒氣始末第四十八章 維勒安的秘密武器-上第十六章 飛行訓練第十章 迫在眉睫第十七章 建立戰略儲備的良機第十六章 先拯救誰第五十六章 蘇聯之行(上)第四十三章 北線戰事第八十八章 齊亞諾中招第七十章 法國空軍末日-下第五十章 結束西班牙內戰第七十三章 包圍網成型第十六章 威悉河演習第五十二章 鐵幕落下第二十九章 雲波詭譎第三十三章 動搖的退路第四十九章 葉廖緬科的後遺症第八十八章 齊亞諾中招第三章 這不是演習第四十三章 三路並進第五十一章 德國的復甦(上)第八十章 美墨止戈第一百十六章 亞歷山大蛙影第十一章 維勒安和阿道夫的相互刺探第三十章 正名-沙漠之狐(上)第三十五章 因勢利導第二十七章 攻陷薩拉戈薩第九十八章 釣魚之法第五十一章 潛伏爪牙第二十四章 開門揖盜